小学美术岭南版5年级下--《重复与渐变》教案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1. 重复与渐变》说课稿2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1. 重复与渐变》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1. 重复与渐变》是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重复与渐变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重复与渐变的手法,创作出富有变化和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重复与渐变的基本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重复与渐变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学会运用重复与渐变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重复与渐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重复与渐变创作出富有变化和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讲解、示范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复与渐变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复与渐变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重复与渐变的美。
2.讲解与示范:讲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示范如何运用重复与渐变进行美术创作。
3.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实践,运用重复与渐变的手法,每人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4.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重复与渐变的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重复:相同元素多次出现;渐变:色彩、形状、大小等逐渐变化。
•应用:自然界、生活用品、艺术作品等。
11. 重复与渐变-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1. 重复与渐变-岭南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重复与渐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2.利用重复与渐变创造美术作品的效果。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PPT或黑板、彩色笔。
2.画笔、颜料、画板、纸张。
3.展示一些有重复与渐变效果的美术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首先,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重复与渐变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这两种表现手法,并与学生分享这些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什么是重复?重复是指相同或类似的元素在一件作品中的多次出现。
常见的重复方式有大小、形状、颜色、线条、纹理、材质、位置等方面。
2.什么是渐变?渐变是指颜色、光线等在一个作品中从一个状态逐渐过渡到另一个状态。
常见的渐变方式有颜色渐变、明暗渐变、大小渐变等。
3.重复与渐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重复和渐变常用来在美术作品中强调主题和节奏。
例如,在山水画中,多次出现的相似的元素,如山峰、云朵、树木等,可以营造出一种有序而轻盈的美感。
又如,在彩色画中,相邻的颜色渐变可以创造出一种美妙的色彩过渡效果。
3. 练习与创作(30分钟)1.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创作一个有重复或渐变效果的作品,并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这些效果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想法,利用画板、纸张、画笔和颜料进行实践。
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色彩、材质和结构的表现,注意重复和渐变效果的运用。
3.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听取同学的评价与建议,提高彼此的美术素养。
4. 总结(5分钟)回顾学习过程,强调重复与渐变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不断尝试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创作出更具个性和表现力的作品。
总结本课程中,我们讲解了重复和渐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实践、多创作,从而提高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同学们应时刻注意观察、思考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绘画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11 重复与渐变—重复丨岭南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11 重复与渐变—重复丨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复的概念,理解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运用重复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重复的概念及分类2. 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生活中的重复现象4. 实践创作:运用重复手法进行美术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重复的概念,掌握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运用重复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复的概念、分类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衣服上的图案、建筑物的窗户等。
提问:你们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重复现象?学生回答后,总结:重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美术创作中运用重复手法。
2. 讲解重复的概念及分类重复是指在美术创作中,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使用某些形状、颜色、线条等元素。
重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 形状重复:重复使用相同的形状,如:正方形、圆形等。
b. 颜色重复:重复使用相同的颜色,如:红色、蓝色等。
c. 线条重复:重复使用相同的线条,如:直线、曲线等。
3. 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以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为例,讲解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如: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运用了形状、颜色和线条的重复,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秩序感。
4. 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校园等环境中的重复现象,如:地板砖的图案、窗帘的纹理等。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1.重复与渐变》说课稿1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1. 重复与渐变》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1. 重复与渐变》是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与渐变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及其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学会运用重复与渐变的方法进行美术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重复与渐变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总结重复与渐变的特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直观地呈现重复与渐变现象;同时,采用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生活中具有重复与渐变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这些现象。
2.新课讲解:介绍重复与渐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重复与渐变作品,让学生感受其在作品中的魅力。
4.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重复与渐变方法应用于实际创作。
5.创作展示: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重复与渐变特点的美术作品。
6.作品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及其应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重复与渐变概念:•重复:相同元素多次出现•渐变:色彩、形状、大小等逐渐变化•自然界(如斑马纹、彩虹等)•生活用品(如瓷砖、衣服等)•美术作品(如版画、绘画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岭南版 美术 五年级下册《重复与渐变》教案 教学设计

《重复与渐变》教学设计——(分层作业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总结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及构成形式,并掌握重复与渐变的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探究中能快速理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掌握重复与渐变的设计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案的重复与渐变的学习兴趣,培养感受重复与渐变的独特装饰美感,启发他们设计思维的创造潜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构成原理及设计方法。
重点解决方法:运用拼图的方式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构成原理及方法。
2.教学难点:用手绘的方式完成图案的重复与渐变。
难点解决方法:微课示范。
教学准备:1.幻灯课件。
2.资料袋:学生的作业单4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剪刀、铅笔、双面胶。
课前活动预设:爱的约定:当老师击掌的时候,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击掌,停止作业。
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新授:PPT.02:“这是一个米奇图形,对吗?”PPT.03:“这是多个米奇图形,同意吗?”“从一个,到多个,它们是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说出:“重复”变化。
)出示课题PPT.04:重复。
你们能帮我总结“重复”的概念吗?(板书概念关键字。
)PPT.05:重复是指形状、大小、颜色相同的物象的反复排列。
PPT.06:指着无序的排列:这是米奇图形的反复排列,同意吗?指着有序的排列:这也是米奇的图形的反复排列,你们同意吗?“好,请一个同学帮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什么重复?这是又是什么重复?”PPT.08(无序重复、有序重复。
)两种不同的重复,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觉,由于时间的缘故,这节课我们暂时只探讨——有序重复。
PPT.09:好,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极限挑战。
•规则:•1.从信封内,拿出常见,从中选择一种图形。
把其他图形放回信封内。
•2.将你选择的图形(1张)用剪刀剪一剪,改变其外形。
•3.时间:10秒。
都完成了吗?看来不错,我宣布大家挑战的成功。
PPT.10:现在第一次作业来了。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重复与渐变∣岭南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重复与渐变∣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引导学生欣赏岭南版画中的重复与渐变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2. 岭南版画中的重复与渐变艺术。
3. 绘画创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重复与渐变特点的自然和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教师讲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岭南版画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复与渐变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岭南版画中的重复与渐变艺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重复与渐变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岭南版画作品、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画纸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岭南版画中的重复与渐变艺术,并进行绘画创作实践,使学生对重复与渐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践”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核心环节。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4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4.11 重复与渐变丨岭南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复与渐变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 培养学生运用重复与渐变元素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生能够理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
-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重复与渐变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价值的认识。
教学内容1. 重复的概念与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建筑、装饰等。
- 讲解重复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如图案、构图等。
2. 渐变的概念与特点-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渐变的概念。
- 讲解渐变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如色彩、形状等。
3. 重复与渐变的创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探索重复与渐变的创作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重复与渐变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重复与渐变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难点- 如何运用重复与渐变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 实物或图片素材,用于展示重复与渐变的现象。
- 美术创作工具,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重复与渐变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讲解重复与渐变的概念、特点和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3. 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探索重复与渐变的创作方法。
-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重复与渐变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 让学生运用重复与渐变元素,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重复与渐变现象,如建筑、装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一课 重复与渐变 岭南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一课重复与渐变岭南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的第十一课,主题为“重复与渐变”。
本课探究的核心是图形的重复和渐变两个概念,以此来达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将介绍岭南画派的特色,让学生对于中国绘画的历史和传统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岭南画派的历史和特色。
2.学习图形的重复与渐变的表现形式。
3.练习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孩子们的绘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理解图形重复和渐变的涵义。
2.让学生能够运用岭南画派所特有的手法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1.让学生对图形的重复和渐变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2.让学生能够在整个绘画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
四、教学过程A. 导入新知1.概念解释:重复与渐变本身是两个概念,重复的意思是将某个图形“复制”很多遍,渐变的意思是让某个图形逐渐变化,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
2.介绍岭南画派:请教师解释岭南画派的来历和特色。
然后让学生浏览一些岭南画派的图片,询问对于这些画作的看法。
B. 新知建构1.画出一个简单的基础图形,在一张白纸上,让学生进行图形重复。
要求学生在重复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图形的大小和颜色的一致。
2.再画出一个简单的基础图形,在一张白纸上,让学生进行图形渐变。
要求学生在渐变的过程中先改变图形的颜色,在随后的步骤中再逐步缩小或扩大图形的大小。
3.将这些过程综合起来,再次试着作画,要求学生能够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C. 实践操作1.让学生选定一张岭南画派的画作,然后观察里面的植物或者花卉,身体不动,眼睛不离开画作,慢慢转动视线,试图洞察到这些植物或者花卉的特征和细节。
2.在完成观察之后,老师将会播放一张该画派风格的画作,要求学生注意画作中表现出来的繁荣生命力。
3.然后,让学生按照所观察到的特征和细节,选定一个植物或者花卉,再次学着画出自己的绘画作品。
D. 教学评价1.老师对于学生所作画的过程进行审查,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复与渐变》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重点:
运用城府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加深对上述构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重复、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
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斑马:
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反复出现(重复)与从疏到密排列(渐变),表达了由节律的美感。
圆的渐变:
感受凹凸变化的“圆”世界,原点的大小、形状、间隔变化,产生了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
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重复排列形成的。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
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
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
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
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例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渐变是常常听说的一种效果,在自然界中能亲身体验到,在行驶
的道路上我们会感到树木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
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
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
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
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表现: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装饰手提袋。
注意选好骨骼,截取基本型。
三、评讲作业:
组织“手提袋”展销会,以自我介绍来推销自己的设计意图,运用了重复与渐变的什么构成原理,效果怎样。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能运用所学的重复和渐变的知识设计所需图案,今后还要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象,养成勤于观察、敢于表现、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