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全覆盖】2019高考备考之古代诗歌鉴赏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丰神情韵擅唐诗7首作品】
2019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精选试题解析及答案(上)

2019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精选试题解析及答案(上)古代诗歌鉴赏——诗界翘楚(7道)一、诗骨陈子昂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其二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1.明代蒋一葵称赞《春夜别友人(其一)》中“五、六语佳”,请简要赏析其一中五、六句的表达效果。
2.这两首诗都写别友人,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侧重,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加以分析。
二、诗杰王勃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日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②去,琼玉琚玉佩鹓③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④。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
②天上,指朝廷。
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上面词与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三、诗佛王维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
B.“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C.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
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
2.“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
201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真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1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真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注]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 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
“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
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
江苏省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盐城中学期初检测试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11分)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宋·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梅花魂②。
【注】①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在黄州贬所作,作此诗时苏轼贬来黄州已第四个年头。
②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9.简要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
(5分)【答案】①交代了诗人此时的居住环境,点明环境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3分)②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
(2分)10.《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读五、六二句,觉《旄丘》(《诗·邶风》篇名,旧说诗为黎臣怨卫伯不救而作)之‘何多日也’,‘何其久也’,殊少含蓄矣。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答案】①“新扫旧巢痕”流露出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内心的忧愤。
“渐成终老计”表现出诗人贬谪数年回朝无望,只得终老于此的无奈。
②诗人与沙鸥相熟,来的次数多了,自己钓鱼所坐之石也觉得温暖了,流露出诗人想退隐江湖之意。
③借梅花二度开放,表达自己被贬斥后企望被朝廷重新任用的愿望。
(一点2分)扬州中学开学质量检测三、古诗词鉴赏(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②芸香:书香。
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9.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6分)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分)三、古诗词鉴赏(12分)9. ①交代送别黎六郎的原因。
②点明黎六郎赴任时的季节。
③以漫山遍野开放杜鹃花这一乐景衬托黎六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
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参考答案(7页)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备考古诗鉴赏精选试题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时间:(2019.银川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①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②。
【注】①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②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3分)()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
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
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
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
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15.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6分)(2019.湖南师大附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
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2019.眉山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12~13小题。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 (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 口衔山石细, 渺渺功难见, 人皆讥造次, 岂计休无日, 何惭刺客传, 终年抱寸诚。
心望海波平。
区区命己轻。
我独赏专精。
惟应尽此生。
不著报睡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 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 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 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 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纽1日”的举动与“海波 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⑵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人皆"与"我独”形 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总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 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而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 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故答案为:⑴“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 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⑵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诗歌鉴赏全覆盖】2019高考备考之古代诗歌鉴赏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筋骨思理属宋诗7首作品】

2019 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 90 道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中)古代诗歌鉴赏——筋骨思理属宋诗(7 道)一、开山祖师——苏舜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6 分)沧浪亭怀贯之①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
②悰(cóng):快乐。
这首诗尾联刻画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宋诗耆宿——司马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6 分)寒食①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司马光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作“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
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江西鼻祖——黄庭坚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5 分)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宋]黄庭坚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①为骨玉为肌。
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暗香已压酴醵②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广群芳谱[清]刘灏六出玉盘金屈卮③,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
[注]①水沉:沉香木。
②酴醵(túmí):花名。
③卮:酒杯。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别开生面——曾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卷)柳梢青·送卢梅坡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
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过在京城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吹梅角远”化用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90道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古代诗歌鉴赏——丰神情韵擅唐诗(7 道)一、诗家天子王昌龄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 分)塞下曲四首·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⑴,八月萧关道⑵。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⑶,皆共沙尘老⑷。
不学游侠儿⑸,矜夸紫骝好⑹。
【注释】⑴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⑵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⑶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⑷共:作“向”。
⑸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⑹矜:自夸。
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1.下面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开头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B“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C“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意思是劝告游侠儿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骝,耀武扬威地游荡,而应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D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
2.说说“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中“寒”的妙处。
(2 分)诗人写“幽并客”与“游侠儿”这两种不同的人,用意何在?(6 分)二、晚唐诗宗——李商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注:①裛裛(yì):气味郁盛的样子。
②素娥:嫦娥。
③青女:霜神。
(1)梅花开放“非时”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全诗简要概括。
(4 分)(2)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
(4 分)三、咏史当行杜牧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2 分)润州二首(其一)杜牧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桓伊:东晋将领、名士、音乐家,屡建战功。
1.简要赏析颔联的写景特色。
(3 分)2.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 分)四、中唐圣手——韦应物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12 分)东郊韦应物吏舍局①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②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③真可庶④。
【注】①局:拘束。
②事:指政事。
③陶:陶渊明。
④庶:庶几,差不多。
1.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
(6 分)2.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
(6 分)五、五言长城——刘长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6 分)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
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2 分)A. 首联写作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不禁独立天边热泪横流。
B. 颔联感叹自己长期官居人下,春光老去,先我而归,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愤懑。
C. 颈联写同岭猿共度旦暮,与江柳共赏风烟,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生活的单调与自得其乐。
D. 尾联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迁谪之意。
E. 全诗抒情语句不多,但情感哀切深至,首尾感叹往复,情致悱恻。
2. 请结合诗句,简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 分)六、诗中豪杰——刘禹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汉寿城春望①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诗人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
汉寿城,朗州古城。
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
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
④华表:指路的路牌。
⑤才:隐约。
⑥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东瀛,东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2 分)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
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景象。
D.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
E.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2.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约40 年。
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
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
(4 分)答:七、鬼仙之辞——李贺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秋来[唐]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①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②。
秋坟鬼唱鲍家诗③,恨血千年土中碧④。
[注]①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②香魂吊书客:此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自己。
书客:诗人自指。
③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
④恨血句:语出《庄子·外物》中“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问题:请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鉴赏——丰神情韵擅唐诗(7 道)参考答案一、诗家天子王昌龄【答案与解析】1、C2、一个“寒”字,寒冷,突出了边塞的天气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2 分)构成对比(1 分),作者对保家卫国、献身沙场的“幽并客”这些勇武的将士的讴歌(1 分),对只知游荡街市炫耀自夸的“游侠儿”的批评讽刺(1 分),这一“褒”一“贬”的强烈对比(1 分),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以身许国的崇高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2 分)二、晚唐诗宗李商隐【答案】(1)①“早秀”,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很不合时宜;②嫦娥所赞助所关切的只是月亮,并非为了梅花而撒下月光;青女也并非为了梅花而降下寒霜,她不是为了显示梅花的品格。
(又香又艳却不被待见,无人赏识;)(③即使想折下赠给友人,也做不到,徒惹离人悲。
)(每点2 分,答出三点中任意两点即可得分)(2)①作者以早秀的梅花自喻,抒发生不逢时、抱负不得施展的身世感伤及怨恨;②与朋友别离(与梅花别离)知音难遇的孤寂之悲;③(对施展才华的迫切渴望以及深深的焦虑)(对自身遭遇的悲痛之情。
)(每点2 分,答出三点中任意两点即可得分)三、咏史当行杜牧【答案】1.抓住典型景物(突出色彩描写)。
(1 分)通过对比,写出了古寺冷落与酒楼盛况,反映出润州风物人情的变化。
(2 分)2.①对名士风度的追慕。
(1 分)②怀古伤今的悲慨。
(1 分)③人世无常的感叹。
(1 分)④怀才不遇的自伤。
(1 分)四、中唐圣手韦应物【答案】1.①在郊外,杨柳、和风、青山能够使“我”的思绪变得澄明;②可以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③可以欣赏芳香的原野落着述蒙的细雨,谛听大地上的春鸪鸣啼。
(每点 2 分)2.①开头作者拘束于“吏舍”,即“官府”,心情烦闷;②到东郊之后,看到优美的景色,心情舒畅;③最后要决心学习陶渊明,归隐东郊。
(每点 2 分)五、五言长城刘长卿【答案】1. BC (2 分)2. 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浓烈;颔联——拟人,赋予春以人的动作,感叹春归我先,表达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愁和遭遇贬谪不能归乡的愁苦;颈联——借景抒情:从早至暮,岭上猿猴悲啼不断;江边柳树,一片凄迷,表达了作者身在天畔的孤独与生活的单调(虚实相生、视听结合也可);尾联——用典,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贾谊被贬后,又被征召入朝,表明作者也希望朝廷再次启用自己的愿望。
(每点1 分)六、诗中豪杰刘禹锡1.AC (2 分)[B 项颔联虽有“牧竖”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
牧竖烧刍狗于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
行人看石麟于陌上,是因为荆榛莽莽,别无可以观赏的景物,唯古墓前石兽群尚可注目而已。
D 项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
E 项“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错,应是诗人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精神。
]2.相同点:遥望春景的荒芜、破败、凄凉。
(1 分)不同点:①《春望》描写战乱中的场景,《汉寿城春望》描写战乱后的遗迹;(1 分)②《春望》描写国都景象,《汉寿城春望》描写地方景象;(1 分)③《春望》描写景物和诗人形象,《汉寿城春望》全诗写景。
(1 分)七、鬼仙之辞李贺答案:①运用典故。
尾联借鲍诗、苌弘化碧的典故,说明志士才人怀才不遇,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感情十分悲凉。
②虚实结合。
前两联描写的秋夜、秋风、秋雨等是实景,后两联描写苦中幻觉,淅沥冷雨声中,香魂来吊、鬼唱鲍诗,画面十分凄清幽冷。
③借景抒情。
作者借哀景抒发悲情,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等营造了凄凉冷落的氛围,寄托诗人的感伤情怀。
(如答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亦可,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