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巴西和智利应对西方危机之路的比较
智利的中立与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美洲

智利的中立与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美洲智利的中立与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美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美洲成为了各国角逐的焦点之一。
而智利,作为南美洲的一个重要国家,面对着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紧张局势,必须做出关键的外交决策。
本文将探讨智利的中立政策以及该国在战争期间所面临的困境。
一、中立政策的形成当战争爆发时,智利政府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应对各方之间的压力,尤其是由于该国与战争双方之一的纳粹德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然而,智利的中立政策并非一蹴而就,它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逐渐形成。
智利政府透过外交渠道积极寻求与战争双方保持中立,并努力维护国家的利益。
首先,智利在1939年宣布对所有战争双方保持中立,并禁止军火销售。
其次,智利政府与英国和美国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以期在战争中得到这两个大国的支持。
同时,智利也加强了与其他南美洲国家的外交联系,并与巴西、阿根廷等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有助于巩固智利在南美洲内部的地区地位。
二、中立政策背后的困境虽然智利政府坚持中立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遇到困境。
实际上,在战争期间,智利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智利面临着纳粹德国的渗透和压力。
纳粹德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和政治干预来影响智利政府的决策。
德国在智利有广泛的商业利益,并与当地精英阶层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这给智利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使得智利的中立政策受到威胁。
其次,智利政府还面临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压力。
这两个大国希望智利能够断绝与纳粹德国的经济联系,以维护战争阵线的统一。
然而,断绝与德国的经济关系对于智利经济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德国是智利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智利政府在平衡国内经济稳定和国际压力之间面临着巨大困境。
最后,智利在南美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位置也给它带来了压力和困境。
智利地处南美洲的西南端,与周边国家如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存在着一系列的领土争端和海洋争议。
这些争端使得智利在战争期间需要格外谨慎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免卷入地区冲突。
战后巴西经济发展的经验及教训

摘要: <正> 一、战后巴西经济发展概况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获得迅速发展。1950年, 巴西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166.7亿美元,1988年已达到3571.7亿美元,29年问增长了20.4 倍,成 了世界上第九位经济大国。人均 GDP1950年为321美元,到1988年增长为2469.4美元,比1950 年增长6.7倍。1948—19国战前的增长率,也 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战后的增长率。曾被誉为继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奇迹”之后的巴西“经 济奇迹”。建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进程的分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进程的分期,巴西经济学家的意见基本上一致,即依据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增长水平,分为五个周期:第一个周期(1947—1961年),以国内生产总值高增长为特征。
其中,1947—1955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1955—1962年期间为7.1%。
第二个周期(1962—1967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3.2%。
第三个周期(1968—1973年),经济奇迹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2%。
第四个周期(1974—1980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1947-2009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及平减指数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西经济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1948-1962年,除了1951年(4.9%)、1953年(4.7%)、1956年(2.9%)低于5%以外,其余年份经济增速都在5%以上,其中1958年达到10.8%,为这一时期的最高增速。
这一阶段,巴西年平均增速在7.6%。
经过1963年(0.6%)、1964年(3.4%)、1965年(2.4%)、1966年(6.7%)、1967年(4.2%)5年左右的经济低迷期后,巴西经济再次步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史称“巴西奇迹”。
1968年,巴西经济增速达到9.8%,此后连续6年经济增速保持在9%以上,其中1973年甚至达到14%!此后,除了1976年曾经达到过10.3%外,迄今为止,巴西经济增速再也没有达到过两位数。
“巴西奇迹”阶段(1968-1974年),巴西经济增速年均达到10.7%,为巴西战后经济发展最快时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巴西经济开始出现战后以来的负增长,至2009年,一共出现过6次负增长,分别是1981年(-4.3%)、1983年(-2.9%)、1988年(-0.1%)、1990年(-4.3%)、1992年(-0.5%)、2009年(-0.2%)。
增速在0-5%之间的有16年。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债务危机之国际比较

家 所奉 行 的高 收入 高福 利发 展模 式转 型 。彼 时 的廉 价 信 贷恰好 提 供 了转 型 所 需 要 的大 量 资 金 , 诱 使 它
们大量借贷 以迅速完成转 型 目标 。然而好景不长 , 世界经济周期性衰退带来的信贷利率提高以及大量
两 次危 机爆 发 的直接 原 因都 是 大肆举 债造 成 的 高 赤字 。拉 美债 务 国家举借 的大量外 债 主要投 向周
成的 , 但 是究 其 根本 , 还是 因为债 务 国在转 型过 程 中 所暴 露 出 的经济 发展模 式 弊端 没有 得到及 时解 决而
引起 的 。
( 一) 直接 原 因
要 求— — 拉美 国家 摈弃 了五六 十年代 的进 口替代 工
业 化 发展 战略 , 逐 步 向新 自 由主义 经 济 治 理 模 式 转 型; 欧债 国家 为 了加 入 欧元 区 , 逐 渐 向欧元 区核心 国
一
能够 迅速 获得 低利 率 的廉 价 资 金 , 实 体 经 济 对 金 融 产 业 依赖 度 加 大 , 空心化程度 加深。 … 随 着 国 际 形
势 的变化 , 一些 国家需 要不 断转 型 以适应 新形 势 、 新
、
拉 美债 务 危机 与欧债 危机 成 因 比较 分析
拉 美债 务危 机与 欧债 危机虽 然 是 由于债务 国为 了完成 转型 目标 , 不 顾 偿 债 能力 大肆 举 债 而 直接 造
鲁 和智 利等 国也 相继 发 生还 债 困难 ; 2 0 0 8年 金 融危 机爆发 后 , 投 资 者 对 欧 元 区 外 围 国家 ( P e r i p h e r y C o u n t i r e s ) 风险重 新进 行评 估 , 欧元 区外 围 国家 出现 资 本外 逃 , 债 务 负担加 重 , 欧债危 机 亦 由此 爆 发 。
拉丁美洲史——九十五、三十年代拉丁美洲的反美和反法西斯斗争(下)

拉丁美洲史——九十五、三十年代拉丁美洲的反美和反法西斯斗争(下)三、反法西斯斗争和人民阵线1933年希特勒纳粹匪徒在德国攫取政权以后,法西斯主义的魔爪伸向全世界各地。
拉丁美洲各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又很落后,便变成了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争夺市场和战略物资的主要对象之一。
这个地区,由于大地主与考迪罗主义者的统治,是法西斯势力滋长和发展的温床;德、意、西、葡和日本等国大批移民的存在,又为他们扩张侵略提供了方便。
希特勒宣称要把巴西变成一个“新的德国”;墨索里尼认为“巴拿马运河是法西斯主义的边界”;墨索里尼弗朗哥企图重温“再建西班牙帝国”的旧梦;梵蒂冈的教皇也为虎作伥,到处鼓吹法西斯统治是出于上帝的意旨。
法西斯的头子们,都想把整个拉丁美洲囊括到手,使之变成法西斯世界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1933年起,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采取各种手段,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齐头并进,向拉丁美洲各国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
在经济上,它们一方面向拉丁美洲大量投资,另一方面又大量收买大麦、玉米、咖啡、棉花等农产品以及石油、硝石、有色金属、稀有元素等矿产品,从而加强对拉丁美洲经济的控制。
德、日、意在于美、英的斗争中是向前进展的。
美国保持了阵地,英国则受到法西斯国家和美国的大力排挤。
因此1939年,美国的《时代周刊》曾把德国称为美国的“头号竞争者”。
在政治上,德、日、意三国,利用拉丁美洲国家当时对英、美的仇视情绪,尽量扩大自己的势力,其中又以德国为最。
纳粹德国为了控制拉丁美洲,其所采取的方式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如通过设在各国的使馆、外交使团、银行、贸易机构、出版机构、科研机构、无线电广播、学校和团体(在阿根廷设有203所德语学校、301个德国人团体;在巴西设有2000所德语学校和3300个德国人团体)以及派遣考察团、旅行团等,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恶毒攻击共产党和一切进步运动,并把这些机构作为开展间谍活动的中心。
观点巴西、阿根廷、智利三国为何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观点巴西、阿根廷、智利三国为何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长期无法跨越而达到高收入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标准,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5美元,即进入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高于3955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超过12235美元成为高收入经济体。
拉美国家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成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
巴西、阿根廷、智利三国在拉美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居拉美国家前列,与中国处于大体相似的发展阶段,但发展势头不如中国,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之间,过早去工业化和过度城镇化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与稳定都受到很大制约。
三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经历的曲折、面临的挑战和实施的政策,对于正处在从中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关键阶段的中国来说,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样本,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阿根廷早在1962年人均GDP就达到1145美元,巴西1975年人均GDP达到1144美元,分别进入中等收入水平。
阿根廷2011年人均GDP达到12786美元,用了49年时间实现了跨越,近年来仍然在边缘上下波动。
巴西2011年人均GDP达到13167美元,近年受经济下滑和货币贬值影响又急剧回落,2017年人均GDP又回到9821美元。
总体来说,阿根廷处在中等收入阶段长达49年,巴西长达43年,智利用了40年才实现了跨越。
对照亚洲成功实现跨越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和新加坡为19年,韩国和中国香港为18年,中国台湾用了19年。
1967年巴西人均GDP 还是韩国的2.2倍,70年代中期两国差不多同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到1995年韩国已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台湾1976年人均GDP 达到1158美元,到1995年上升到13129美元,进入高收入水平。
为什么拉美国家长期处于中等收入阶段,而难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拉美国家比较普遍面临政治和社会稳定问题。
巴西新十年的经济转变和危机

巴西新十年的经济转变和危机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过去的十年对于巴西的经济来说,可以说是波澜起伏,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在这十年中,巴西经历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政治动荡、和国际市场波动等多种挑战,这些挑战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巴西的经济格局和国家形象。
本文将围绕巴西新十年的经济转变和危机展开讨论。
让我们来看一下巴西经济在这十年中的增长和转变。
在2010年至2020年的这十年中,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在波动增长,经历了一些年份的大幅增长和一些年份的萎缩。
2010年至2013年是巴西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GDP增长率高达6%以上,这主要得益于巴西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巨大内需和世界经济放缓的国内需求扩大的机会。
2014年巴西经济出现了下滑,GDP增长率下降至0.1%。
这一年,巴西举办了世界杯,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和消费刺激了一波经济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高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经济形势开始下滑。
接着,2015年至2016年,巴西经历了世界原油价格暴跌,国内政治动荡和腐败丑闻,这些因素都给巴西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GDP萎缩了3.5%。
在巴西经济危机的最困难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调控政策,比如实行财政紧缩、加息和降低政府开支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巴西经济的困境。
2017年开始,巴西经济逐渐复苏,GDP增长率逐步回升,通货膨胀率稳定下降,为巴西经济走出困境奠定了基础。
除了经济增长的波动之外,巴西还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的经济问题。
巴西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农业和采矿业,这使得巴西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和价格变化的影响。
巴西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能源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存在瓶颈,这也制约了巴西经济的发展。
政府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改革,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这十年中,巴西经济还面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这使得巴西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掉进坑里的巴西丢掉实体经济,到底有多可怕?

掉进坑里的巴西:丢掉实体经济,到底有多可怕?作者:正解局来源:《商业文化》2019年第15期“去工业化”的巴西,早已落入了“发展陷阱”先看下面这幅图,这是三个国家在2017年的产业结构。
这三个国家是德国、巴西、尼泊尔。
大家先试试看,能不能猜出图中的1、2、3分别对应这三个国家的哪一个?在我们的认知里,一二三产业(简单对应农业、工业、服务业),越发达所占比重相应越来越高。
我们能确定国家1是尼泊尔,但是国家2、3呢?如果看第一产业,国家3应该是德国,但如果看二产业,国家2似乎应该是德国,再看第三产业,国家2也更发达,似乎也应该是德国。
事实是:国家2是巴西,国家3才是德国。
也就是说,从产业结构来说:巴西比德国“更发达”。
但这却是导致巴西经济30多年来,迟迟不能突破的重要根源所在:过早去工业化。
50年前巴西就已是中等收入国家现在你从大连到山东威海,由于还没有直达火车,开车大概需要16个小时,坐轮船7个小时左右。
所以,坐飞机就是不二选择,航程不到1小时。
你一半概率坐的是天津航空航班,机型ERJ195。
而这个ERJ195,正是来自业内大名鼎鼎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
说到商用航空公司,我们都知道波音、空客,其实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是世界第3大商用飞机制造商、世界第1大支线飞机制造商。
2012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向全球客户交付了200多架飞机,其中,一架买家是成龙。
当时,成龙花了约2个亿买了一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巴航莱格赛650”(Embraer Legacy 650)当私人飞机,能坐13个乘客,有独立厨房、特大行李舱,设施十分豪华。
据说,刘德华也买了同一款。
其实,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只是巴西曾经辉煌工业化的余辉了。
在先前文章里,我一再说过,南美真是一块乐土,自然资源好,还是唯一一块没有遭受一战、二战浩劫的人居大陆。
成龙和他的私人飞机“巴航莱格赛650”作为南美大国,巴西早在1880年代就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一战期间,巴西工业产量增加一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分 类号 : 13 7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0669 ( 0 1 0 -0 30 F1. A 10 —3 X 2 1 ) 1 4 -6 0
外国资本的渗入下 , 卷进 了资本主义 国际分工体 系 , 受到 并
世 界 市 场 的 制 约 。两 国 同其 他 拉 美 国家 一 样 , 作 为 西 欧 落 “ 伍 的 商业 资 本 主 义 的 海 外 遗 产 , 然保 持 供 应 世 界 市 场 初 级 仍 产 品 的 边 缘 地 位 ” l 实 际 上 , 国 的 经 济 体 制 和 机 制 及 采 。】 两
然 而 , 西 方 国家 一 次 又 一 次 经 济 危 机 的 冲 击 下 , 在 巴西 和智 利 现 代 制 造 业 曲 折 、 慢 地 发 展 , 致 社 会 阶 级 结 构 逐 缓 导
义和重商主义 的斗争 中产生 的 。当时在 巴西 还没 有 工业 资
产 阶 级 , 利 即使 有 也 很 幼 弱 , 国执 政 者 只 是 以 自 由 主 义 智 两
一
、
巴西 和智 利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 方危 机 的共 同轨迹
的执 政 者 依 旧 坚 持 扩 大 初 级 产 品生 产 和 出 口 的方 略 , 找 新 寻 的农 、 业 出 口品 , 口工 业 制 成 品 , 产 方 式 和 结 构 变 动 矿 进 生
不大。
1 纪 中叶 以后 , 西 和 智 利 同 其 他 拉 美 国 家 一 样 , 9世 巴 也 把 亚 当 ・ 密 的 自由 主 义 思 想 看 作 国家 取 得 物 质 进 步 的 理 斯 论 基 础 。 而欧 洲 的 自由 主 义 是 在 工 业 资 产 阶 级 反 对 封 建 主
第2 8卷 第 1 期 21 0 1年 2月
江汉大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J ra o J nh n n e i (oi c ne d i ) o n l f i ga i r t Sc l i c E i n u a U v sy aSe t o
Vo . No. 128 1 Fe .2 1 b 01
渐发 生了变化 , 中间阶层不断发展 、 壮大 , 出现了经济发展 并 模式 和经 济结 构的转型 , 明 显的例子 是 13 最 9 0年代 的大危
机 和 二 次 世界 大 战 。 大 萧 条 对 巴西 和 智 利 的 经 济 冲 击 特 别
为 理 论 武 器 , 励 和 支持 拥 护 政 府 的大 庄 园 主和 大 种 植 园 主 鼓 从 教 会 、 共 部 门 和 土 著 人 那 里 获 得 更 多 土地 和 矿 山 , 生 公 以 产 更 多 英 、 等 国需 要 的农 、 业 初 级 产 品 。 同 时 , 量 减 少 美 矿 尽 殖 民 时 期 那 种 政 府 对 经 济 的干 预 方 式 , 低 对 国 内市 场 的 保 降 护 水 平 , 过 出 口农 、 产 品 , 口 工 业 品 , 取 得 经 济 快 速 通 矿 进 以 增 长 。这 样 , 利 和 巴 西 出 口型 经 济 在 英 、 等 国 的 插 手 和 智 美
外 向发 展 战 略 的 优 劣 来 加 以评 述 。 实 际上 , 关一 些作 为 经 济发 展 所 需 资 金 和 技 术 都 对 西 方 国 家 有 较 大依 赖 性 的 拉 发 展 中国 家 , 它们 走 上 由 国 家 主 导 的 工 业 化 发 展 之 路 , 及 每 个 时期 采 取 的各 种 政 策 措 施 , 是 对 国 内外 社 会 经 济 以 都
取的重商主义政策 , 然是殖 民地 经济 的一种 延续 , 仍 只是 出 口对象国从原先 的殖 民国变 成 了英 、 美工 业 快速 发 展 的 国
家 , 口品 随着 外 部 需 求 的变 化 而 变 换 。 出
7 % , 口减少 了 7 % 。这 导致 其进 出 口总额 分别 减少 了 0 出 0 8 . %和 7 . % , 35 8 3 国内生产总值下 降了 3 . % , 8 3 人均国 内生
产总值下 降了 6 %。 0 面对 出 口部 门 的 萎 缩 、 口利 润 的 骤 降 、 口能 力 的 突 出 进 然 衰 退 和 国 际 资金 渠道 的堵 塞 , 以及 西 方 国家 保 护 主 义 的 不 断 加 强 , 西 和 智 利 政 府 为 克 服 危 机 , 定 政 局 , 必 须 寻 找 巴 稳 都 新 的经 济 增 长 点 。 13 9 0年 上 台 执 政 的 巴 西 瓦 加 斯 政 府 , 发 出 了 巴西 进 行 工 业 化 的 战 斗 号 角 , 明 确 表 示 出 巴 西 政 府 并
二 战后 巴西 和智 利 应对 西 方 危 机 之 路 的 比较
陈 才 兴
( 旦 大 学 国 际 问题 研 究 院 , 海 2 0 3 ) 复 上 0 4 3
摘 要 : 二 战 后 拉 美 国家 工 业 化 的 研 究 , 内外许 多 学者 往 往 主 要 偏 重 于 “ 口替 代 ” “出 口导 向 ” 内向 、 对 国 进 、 和
巨 大 。危 机 使 国 际 咖 啡 市 场 的 需 求 锐 减 ,12 9 9年 , 西 咖 啡 巴 出 口量仅 为 10 袋 , 及 其 总 产 量 的一 半 ; 1 3 4 0万 不 在 9 0~13 94
年, 就有 5 0 00万袋咖啡置于市场流通之外 , 其中被迫烧毁 了
30 4 0万 袋 。 智 利 硝 石 和 铜 的 价 格 也 分 别 下 降 了 6 % 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