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和海潮负荷特征研究_孙和平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重力场变化的海潮负荷信号改正问题

1 引 言
由 中国地 震局 牵头 , 总参测绘 局 、 中国科学 院 以
有频率相同的特点 , 我们无法在做资料 的调和分析 时直接 从 观测 资料 中将 两 种不 同 信 号 分 离 。基
于近期 的 T prPsio ( / ) 星 测 高技 术 , o e oe n T P 卫 / d 许 多新 的高精度海潮 模型 ( Cr. , s . 如 s 0 Cr 0和 T x2 3 4 po
及国家测绘局共 同承担 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中国
地 壳运动 观测 网络 ” 目的主 要 目的是 检 测 和研 究 项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各种地球物理场变化规律和运 动图像 , 进而服务于减灾和 自然环保 , 为预报地震提 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和背景信息, 该项 目的实施在地 球科学研究领域有十分重要 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 着理论模型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技术 的快速发展 ,
位 角 , ) 与地 球 形 变有 关 的重 力 负荷 格 林 函 G( 为 数 。从 而 可 得 某 一 分 波 的 负 荷 振 幅 A =( + A ) 和负荷相位 风 =t。 A 。 g 。/ 。 A 通 常在作重力 观测 的负荷 改正时 除 了求各 潮汐
特别是 高 精 度 G WR型 超 导 、G一5型 绝 对重 力 仪 F 的研制 成功 和广 泛应用 ,我们获得 了研 究 地球 重力
等) 已相继建立 , 另外法国格勒诺布尔 ( r ol) Ge b 力 n e 学研 究所基 于 有 限 元方 法建 立 了 Fs9 . e 5 2全 球 海
牧 稿 1 :0 l3 - , 回 日期 :0 10 4 3期 20 440 修 2 20 —61
基盘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全球地球动力学蚺蕾力效应综音研究” 编 号: 9 5 】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4 24 1 ; 9 国际超 导重力议 观 测 资料分析与研 究“ 编号 : 74 2 ) 中国科掣院知识剖新] 程项 目“ ( 4 723 ; 9 中国太陆形 变场 和重 力场时空变 化及其动力学机 制研究 编号 : Z 5 q 41 ) ( K 9 2 l 】 资助 作者简 卉: 孙和平( 95 ) 男 , 】5 - . 江苏江岍^ , 研究员 . 现从事地球重力场 固体潮数据处理段其地球动力学应用研究 工作
香港近岸海域悬浮固体浓度空间变异特征的地统计分析

J u n ・ w e i , L I U Xi a n g - n a n ’ ( S c h o o l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G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
p a t r o f a r e a ( i … e t h e e s t u a r y o f t h e P e a r l R i v e r ) l f u c t u a t e d r e ma r k a b l y f r o m s e a s o n s t o s e a s o n s ; S S C i n t h e s o u t h o f L a u t a u
度 的 高值 区, 东北 部珠 江入 海 口海域 悬浮 固体 浓度 受季 节影 响 明显, 大 屿 山 以南 的南 部海 域 的浓度 值 常年 处于较 低 水平, 并具有 明 显的季 节 特征. 2 0 0 9 ~ 2 0 1 2年 的地 统讨数 据表 明, 香 港近岸 海 域悬浮 固体 浓度 值 总体处 于较 低水 平, 月 均值 为 1 2 . 2 5 mg / L , 由北 向南 递减 趋势 明显 . 全 年 大 部 分时 间空 间变异特 征 明显 , 空间 自相 关性较 强, 其 中 3月份 的块 金值/ 基 台值 最 小, 仅约 为 0 0 0 0 5 . 关键 词:H J 1 A / B C C D 数据 ;悬浮 固 体浓度 ;地 统计 分析 :空 间变 异特 征 中图 分类号 :X5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 1 0 0 0 — 6 9 2 3 ( 2 0 1 4 ) 0 3 — 0 7 3 4 — 0 8
潮汐与气象信息采集WEB应用

2021年12期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应用科技潮汐与气象信息采集WEB 应用*方传极(南平地震台,福建南平353000)临海台站的倾斜、重力、位移、应变观测资料除了能记录到正常的固体潮变化之外,还能更多地记录到海潮干扰信息。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围绕海潮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海潮负荷对重力、地倾斜固体潮的影响和改正以及针对某地区最优海潮模型的选择等方面做了很多深入、系统的研究。
由于互联网的数据无法满足大数据量下载,本系统通过互联网定时采集潮汐信息并保存在本地数据库,作为基础的研究资料供研究人员下载研究。
另外在日常地震台站数据处理与分析中,需要利用本地及更大范围的气象资料,作为辅助资料。
通过采集气象网站的数据,应用数据库存储技术保存。
1系统框架本系统共包括4部分,前端Web 交互界面、后端应用、数据库设计以及数据采集。
用户通过浏览器界面与后端应用进行交互,实现了数据的呈现、下载与可视化。
后端设置了两个应用,针对提交的不同的请求数据进行响应,分别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和计算数据,并提交给用户。
分析潮汐表和气象数据源,均使用了json 格式封装,通过解析json 包,可以做到快速地入库(图1)。
摘要:通过采集潮汐和气象等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长期保存。
采用Django 框架,Echarts 可视化等技术,构建WEB 应用供研究人员长期使用。
关键词:Django ;潮汐;气象;Echarts 中图分类号:P315.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945(2021)12-0170-03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ide and weather,when stored in the form of database for a long time,can be used for Django framework,echarts visualization and other technologies,so as to build web applications for researchers to use for a long time.Keywords :Django;tide;weather;Echarts*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课题(编号:3JH-202001044)作者简介:方传极(1983-),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台站前兆观测、信息节点、地震仪器维修等。
确定卫星重力场中的海潮负荷影响问题

第21卷第5期2006年5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CE S I N E AR TH S C I ENC EV o l.21 N o.5M a y.,2006文章编号:1001-8166(2006)05-0482-05确定卫星重力场中的海潮负荷影响问题孙和平,周江存,彭碧波(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7)摘 要:概要综述了确定卫星重力场恢复中的海洋负荷潮汐改正理论和精度估算问题。
利用T P XO6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对卫星重力恢复的影响,与G RAC E观测误差实施了对比。
结果说明海潮M2波对卫星重力场恢复的影响最大,并主要体现在40阶以下的位系数上。
海潮模型误差对低阶卫星重力场恢复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
相关结果可有效降低G RAC E恢复的低价重力场位系数的潮汐成分,为我国相应的学科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关 键 词:卫星重力;重力位系数;海潮负荷;阶方差中图分类号:P223/P312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众所周知,地球重力场能有效综合反映地球整体和局部质量分布及其变化和各种环境变化导致的地球动力学特征,因此获得高精度地球重力场的信息在地球科学研究,特别是在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大气、海洋学和空间科学研究中显得十分重要。
自从S t oc ks给出计算大地水准面边值问题解以来,特别是随着高精度观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地球重力场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精密地表重力测量就可以确定大地水准面形状和地球外部的重力场分布特征。
然而由于测量条件的限制,人们很难在占据地表70%面积的海洋区和山区实施大范围的高密度和高精度重力测量,我们仅能获得局部重力场信息,这对研究全球问题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空间技术得到快速发展,L ageo s I、I I人卫激光测距等地球动力学卫星,特别是T o p e x /P o s e i d o n(T/P)等测高卫星的发射成功,有效填补了大片海洋区域重力测量的空白,精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应变场变化的海潮负荷信号改正问题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应变场变化的海潮负荷信号改正
问题
孙和平;周江存;许厚泽
【期刊名称】《测绘学报》
【年(卷),期】2002(031)003
【摘要】利用最新的卫星测高全球海潮Csr3.0模型,中国近海海潮数据和标准地球模型负荷格林函数,采用直接褶积积分方法研究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应变固体潮观测的海潮负荷影响.计算25个台站8个主要潮波的负荷振幅和相位,讨论几个主要台站的负荷应变花和负荷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总页数】6页(P222-227)
【作者】孙和平;周江存;许厚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29
【相关文献】
1.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海潮位移改正系数 [J], 郑祎;伍吉仓;王解先;顾国华
2.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GPS观测的位移时间序列结果 [J], 顾国华;张晶
3.中国地壳运动网络的海潮位移改正 [J], 周旭华;吴斌;朱耀仲;李军
4.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倾斜固体潮观测中的海潮负荷信号改正问题 [J], 孙和平;周江存;许厚泽
5.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重力场变化的海潮负荷信号改正问题 [J], 孙和平;周江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潮负荷计算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海潮负荷计算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孙和平;胡延昌
【期刊名称】《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卷),期】1989(009)001
【摘要】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目前重力和倾斜潮汐负荷计算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问题。
文章给出了Sch。
全球海图广州等10个测站的潮汐负荷数值,结果说明不同地球模型引起的重力负荷差为10%,沿海地区为15%,倾斜负荷差为15%,沿海地区为30%。
是否考虑海水质量守恒可引起的重力负荷差小于10%,倾斜负荷差小于3%。
文章对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五种全球海图的重力和倾斜负荷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还对褶积和球谐级数逼近两种计算方法作了讨论,并指出当ψ>15°时,两种方法引起的重力负荷差小于5%。
最后文章将负荷潮结果同实际观测重力固体潮残差矢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说明经近海海潮图修正后的Schwiderski全球海图计算得到的负荷潮能较好地解释观测残差。
【总页数】14页(P64-77)
【作者】孙和平;胡延昌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23
【相关文献】
1.空调负荷计算中节能玻璃热工参数取值问题讨论 [J], 白贵平
2.民用建筑空调负荷计算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J], 叶大法;杨国荣
3.纺织厂空调冷负荷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J], 郭金芳;罗万象
4.《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J], 王会一;姜立;张志远;张雷
5.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J], 郭建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和海潮负荷特征研究_孙和平

.
香港地区作为中国南部的一个沿海岛屿 , 建有 我国重要的国家绝对重力测量控制点 . 在该地区实 施重力固体潮观测 , 获得重力场时频和海潮负荷变 化特征 , 将在国家大型科学网络工程重力监测网中 起到重要作用 . 本文将介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 物理研究所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 , 共同在香港地区 开展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 , 旨在获得该地区精密重 力潮汐参数 , 为该地区的地表和空间大地测量提供 重力固体潮实测模型 , 同时还研究全球海潮模型在 该地区的适定性 . 利用气压和验潮站观测数据 , 分 析重力潮汐观测残差和台站背景噪声的时频特征 .
第 49 卷 第 3 期 2006 年 5 月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Vol . 49 , No . 3 May , 2006
孙和平 , 许厚泽 , 陈 武等 . 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和海 潮负荷特征研究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6 , 49( 3): 724 ~ 734 Sun H P , Hsu H , Chen W , et al . Study of Earth s gravity tide and oceanic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in Hong Kong area.Chinese J . Geophys . ( in Chinese ), 2006 , 49( 3): 724 ~ 734
[ 6]
. 2000 年安装了基于 Windows 98 2000 ic6. 0 编写的新数字采集系统 , 并更换了 A D 转 换器等外设 , 仪器在软硬件方面都得到更新 . 与 重力仪匹配的还有气压观测装置 , 数据采集系统自 动记录采样率为 1s 的重力和气压输出读数 , 并将 相关数据分别存储到计算机硬盘和软盘上 , 实施人 工控制可很容易改变采样率 . 重力仪采样分辨率为 0. 01 mV , 工作人员每天检查仪器工作情况 , 并及时 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 跟踪资料质量 . 本文使用的数据观测时段从 2002 年 8 月 23 日 ( 3 时 42 分 00 秒) 到 2003 年 12 月 18 日 ( 6 时 54 分 00 秒) , 共 483 天 . 由于香港政府对在天文台设立 永久性 GPS 观测点和架设天线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 所以报批手续等了一段时间 , 以致于仪器在刚开始 观测期间 , 不能实施 GPS 实时校对 . 我们采用手持 GPS 接收机对计算机时间实施人工校正 . 为了彻底 解决时间问题 , 在 2002 年 11 月 18 日 , 装配了一台 由烟台三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 GE _II 型 GPS 卫星同步时钟 , 解决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时钟问题 . GE_II 型 GPS 卫星同步时钟内置一个高精度温度补 偿石英晶体 , 在不接收 GPS 信号的情况下 , 它能够
中国台湾地区海洋负荷潮汐对重力、位移、倾斜和应变固体潮观测的影响

基金 项目 : 司家自然科学基盘 ( 9 4 1 4 0 4 1 ) 4 1 和 0 7 0 8 资助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2 5 -J一4 1 资助 K g2 i )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1期
2 0 年 2月 02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OU RNA L OF GEODES AND E Y G ODYN AM I CS
Vo . 2.No 12 1
Fe b., 00 2 2
-
誓
众所 周 知 , 潮 负 荷现 象 是 固体 地 球对 海 潮运 海
收 稿 日期 : 0 1 1— 1 20 — 1 3
蠹 蒌
分析 中人 们通常 无法 用常规 的滤波 方 法将这 两种 物
理 现 象分离 只有通过 用负 荷格 林 函数和 潮高作 褶
动 特征 的响应 究表 明 , 潮和 固体 潮都是 由 日月 研 海
Gr e ’ u e i n fs a d r a t d l h fe t fo e n 1a ie n b d i e t 1 t t n n Ta — e n s r n to s o t n a d e r h mo e ,t ee f c c a c d t s o o y t s a 0 s a i s i i o d d o wa s s u i d b sn h e h d o n e r l e n’ u c i n d v l p d b a n i t d e y u i g t e m t o fi t g a Gr e s f n t e e o e y Go d,a d t e l a i g f r 4 o n h o d n o m an wa e 1 i v s O ,K 1 r ,M 2 ,S )i c l u a e .Th p t 1 h r c e ft e 1 a t a n fo r a d t e t mp — 2 s ac l t d es a i a a t ro h o d s r i l we n h e a c o r lv ra i n a i e t t n o h o d n r b a n d a a i t tTa b i a i ft e 1 a i g a e o t i e .Th u e ia e u t h w h tt e l a i g i o s o e n m rc l s lss o t a h o d n r n f e c tt e s a i n s s r a h tt e o e n c r e to s t h o y td sn u tb a e n o a c u t l n e a h t to s l o g e tt a h c a o r c i n o t e b d i e l s e t k n 1 t c o n . u Ke r s l b l c a i a mo e ,g a iy y wo d :g o a e n t l o d d l r v t ,d s l c me t i , o d n fe t Ta wa ip a e n .t t l a i g e f c , i n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期
孙和平等 : 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和海潮负荷特征研究
725
潮力 . 在引潮力作用下 , 地球内部和外部形状时刻 发生周期性变 化 , 通常将这 种现象称 为地球固 体 潮. 固体潮的存在将伴随各种各样的地球物理场变 化( 如重力 、 倾斜 、 应变和地表位移等) . 研究表明高 精度重力固体潮观测是区别于地震技术用于检测地 球内部动力学和反演地球内部构造的有效途径 , 为 研究地球自由振荡 、液核近周日共振 、 固态内核的平 动振荡和地球自转等提供有效约束 , 是解释诸如大 气、 海洋和陆地水等地表质量迁移和各种区域环境 效应的重要手段
1 引 言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知识 创新 工程重 要方 向性 项目 ( KZCX3 _CW _131) 、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 项目 ( 40374029) 、香港科 学基 金项 目 ( PolyU 5075 01E) 和香港理工大学项目( A_PD51) 联合资助 . 作者简介 孙和平 , 男 , 1955 年生 , 研究员 , 1980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1995 年获比利时 Louvain 大学博士 学位 , 主 要 从事大地测量 、重力场理论 、资料分析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及其应用解释 . E _mail : heping @asch . whigg . ac . cn
[ 2~ 4]
内温度常年在 23 ℃. 观测室内还安装有长周期地震 仪、 短周期地震仪 、 强震仪等其他观测设备 . 我们于 2002 年 8 月成功将 LCR_ET20 重力仪安装在国家绝 对重力基准点基墩上 , 观测基墩与基岩连接 , 并用 隔震槽与周围隔离 . 观测室入口和观测基墩如图 1 . 在正式实施重力固体潮观测前 , 首先用倾斜法 对重力仪进行了水平位置检查 , 标定了仪器的纵向 和横向水准器的读数 , 用位移法确定了数据采集系 统的记录灵敏度 . LCR_ET20 重力仪是 1981 年从美 国引进的机械反馈式弹簧型重力仪 , 通过与德国达 姆施达特 大学物理大地 测量研究所 合作 , 在 1989 年安装了静电反馈系统和基于 DOS 的数字采集系 统
726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Chinese J . Geophys . )
49 卷
保证时钟的精度在 10 天内误差不超过 1s . 每隔一 周将 GPS 天线拿到 观测室外一段 时间 , 以便接 收 GPS 卫星信号刷新同步钟 , 以保证时钟准确度在资 料分析允许的精度范围内 . 后续的数值分析表明 , 由于一开始采取有效补 救措施 , 加上又安装了 GE_II 型 GPS 卫星同步时钟 , 因此获得了高精度重力潮汐参数 . 在观测的前一段 时间内 , 出现过由于计算机病毒导致的记录故障和 人工校对 GPS 时钟差错 . 共有两次较长时间的记录 中断 , 即( 1) 从 2002 年 10 月 2 日( 00 时 0 分 0 秒) 到 2002 年 10 月 21 日( 7 时 18 分 20 秒) 和( 2) 从 2002 年 11 月 7 日( 0 时 0 分 0 秒) 到 2002 年 11 月 18 日( 7 时 6 分 20 秒) . 另外在仪器工作期间 , 数据采集系 统还产生了一个日期错误 , 这一错误在数据预处理 过程中得到了有效解决 . 2. 2 重力仪器标定 由于重力仪的直接输出量是电压变化 , 所以要 做的第一件 事情是 获得重 力仪格 值 ( 又称 标定 因 子) , 即每一个电压单位所对应的重力 值 . 一旦获 得仪器格值 , 就可根据仪器输出的电压变化得到随 时间变化重力值
1 1 2 1 1 1 2
Abstract The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 achievements obtained in Hong Kong area are presented , the first complete tidal gravity experimental model in this area is obtained . The ocean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by using global and local ocean models as well as tidal gauge data , the suitability of global ocean models is also studied .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ean models in diurnal band are more stable than those in semidiurnal band , and the correction of the change in tidal heigh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accurately the phase lag of the tidal gravity . The gravity observation residuals and station background noise level are also investigated . The study fills the empty of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 in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and can provide the effective reference and service to ground surface and space geodesy . Keywords Hongkong area , Tidal gravity , Experimental model , Ocean loading 研究表明 , 地球是一个 十分复杂 的近似分 层椭球 体 , 内部各层面上的物质构成相异 , 有弹性的 、非 弹性的 、 塑性的甚至是液态物质构成 . 地球重力场 地球重力学是研究重力场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物 理机制的一门科学 , 其研究成果通常可用于空间科 学、 地球物理学 、大地测量学和海洋学等重要领域 . 包括地球自身的引力和与地球自转导致的惯性离心 [ 1] 力 . 除此外还包括日月和其他天体的引力和与地 球质心平动惯性力 , 我们将这这些力的总和称为引
1 Key Laboratory of Dynamical Geodesy , Institute of G eodesy and Geophysics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Wuhan 430077, China 2 Department of Land Surveying and G eoinformatics , Hong _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Hung Hom , Knowloon , Hong Kong
Study of Earth' s gravity tide and oceanic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in Hong Kong area
SUN He_Ping , HSU Houtse , CHEN Wu , CHEN Xiao_Dong , ZHOU Jiang_Cun , LIU Ming , GAO Shan
[ 7]
.
自 1957 国际地球物 理年以来 , 国际固体 地球 潮汐研究中心( ICET) 在全球布设了由 300 多个台站 组成的多条环球重力固体潮观测剖面 , 获得了重要 地区的精密重力潮汐参数 , 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 [ 5] 果 . 1996 年开始实施的国际地球动力学合作计划 ( GGP) 已将重力固体潮研究推向一个崭新阶段
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和海潮负荷特征研究
孙和平 , 许厚泽 , 陈 武 , 陈晓东 , 周江存 , 刘 明 , 高 山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 , 武汉 430077 2 香港理工大学测量与地理资讯系 , 香港九龙 , 红 1 1 2 1 1 1 2
摘 要 介绍了在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合作观测成果 , 获 得了该地区完整的重力固体潮实测模型 .利用全球和 近 海海 潮模型以及岛屿验潮站数据较系统地研究了海潮负荷特征 , 反演了全球海潮模型的适定性 . 数 值结果说明 周 日频段内的海潮模型要比半日频段内的模型更加稳定 , 实施验潮站潮位高变化改正对精密确定 重力固体潮相位滞 后起 重要作用 . 文章还研究了重力观测残差和台站背景噪 声水平 . 本项研究填补了中国地壳运动观 测网络在该 地 区重力固体潮观测空白 , 为地表和空间大地测量 提供有效参考和服务 . 关键词 香港地区 , 重力固体潮 , 实测模型 , 海潮负荷 文章编号 0001 -5733 ( 2006) 03 -0724 -11 中图分类号 P233 收稿日期 2005 -04 -06 , 2006 -02 -16 收修定稿
[ 6]
. 2000 年安装了基于 Windows 98 2000 用 Visual
[ 8]
Basic6. 0 编写的新数字采集系统 , 并更换了 A D 转 换器等外设 , 仪器在软硬件方面都得到更新 . 与 重力仪匹配的还有气压观测装置 , 数据采集系统自 动记录采样率为 1s 的重力和气压输出读数 , 并将 相关数据分别存储到计算机硬盘和软盘上 , 实施人 工控制可很容易改变采样率 . 重力仪采样分辨率为 0. 01 mV , 工作人员每天检查仪器工作情况 , 并及时 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 跟踪资料质量 . 本文使用的数据观测时段从 2002 年 8 月 23 日 ( 3 时 42 分 00 秒) 到 2003 年 12 月 18 日 ( 6 时 54 分 00 秒) , 共 483 天 . 由于香港政府对在天文台设立 永久性 GPS 观测点和架设天线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 所以报批手续等了一段时间 , 以致于仪器在刚开始 观测期间 , 不能实施 GPS 实时校对 . 我们采用手持 GPS 接收机对计算机时间实施人工校正 . 为了彻底 解决时间问题 , 在 2002 年 11 月 18 日 , 装配了一台 由烟台三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 GE _II 型 GPS 卫星同步时钟 , 解决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时钟问题 . GE_II 型 GPS 卫星同步时钟内置一个高精度温度补 偿石英晶体 , 在不接收 GPS 信号的情况下 , 它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