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学会观察》word教案四

合集下载

学会观察-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学会观察-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学会观察-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性;2.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并描述出来;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4.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5.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观察技巧的讲解;2.对物体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3.学会如何做科学实验。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学生对物体特征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内容1. 观察的重要性生物学不仅仅是理论,还包括实践。

实践就需要观察,观察是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生物学家观察当地的动植物环境、人类行为、和疾病现象,以便了解和解决问题。

基础生物学中的许多课程都是从观察开始的。

2. 观察技巧的讲解观察的目的是获得信息,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需要一定的观察技巧。

让学生知道如何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如何培养动物的习性、如何观察天气等等。

1.如何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纹路、内部结构,花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等。

2.如何观察天气: 湿度、风力、温度、云层、降水等等。

3.如何观察人体状态:面部表情、神态等。

3. 科学实验让学生学会如何做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

学生应该被引导到有价值的实验活动中,帮助他们发现事物的规律。

示范性实验让学生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利用图表、图示和视频,让学生容易理解观察技巧和做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等。

2.分组讨论: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分组实验,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帮助他们理解课程的内容。

3.课堂互动:课堂上也可以发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通过游戏、故事、图画等多种方式来学习生物珍贵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在课堂上进行测验,通过课堂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可以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究规律,并评价自己的观察。

3.实验评价:通过实验记录和学习回顾梳理实验过程,检验实验的有效性。

七、教学总结学会观察是生物学学习的关键之一。

冀教版七上学会观察教案1.doc

冀教版七上学会观察教案1.doc

第二节学会观察教材教法教材分析:观察是学会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中以月季为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时常用到显微镜,教材中通过观察花粉粒使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法建议:《学会观察》设置理念:择取常见的生物实例,运用科学的观察方式和方法,认知生物知识的真实内涵。

1.尊重学生的认知?从宏观到微观。

本节课的探究竟中安排了4个活动,在顺序上是按照山宏观到微观,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这样一个认识规律来安排的。

“探究竟1”是观察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

如果条件允许,比如班容量不是很大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到校园里去观察,这样能避免在实验室中观察需要采集植物的枝条,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探究竟2”是观察花的结构。

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提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采集一朵植物的花。

注意告诉学生采集的原则:不要采集过多的花,不要采集珍稀植物的花,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可能采到各种不同的花朵,它们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结果。

2.注重图示、理解图意,掌握操作技能。

“探究竞4”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通过本活动应该使学生形成使用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因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又因为涉及到临时装片的制作,所以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阅读教材上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能卡,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分析,然后教师再强调,以加深印象。

在使用显微镜之前,教材未涉及到的应该让学生了解的注意事项,教师要强调。

比如:①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以防止目镜和反光镜滑落;②对光时,应该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血镜, 这样可以避免强光刺眼;③光圈有大有小,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将最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④在选用不同倍数的物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不要用手指扳物镜,以免使物镜镜头松动, 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

冀教初中生物七上《1.1第2节 学会观察》word教案 (8)

冀教初中生物七上《1.1第2节 学会观察》word教案 (8)

第二节学会观察教材教法教材分析:观察是学会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中以月季为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时常用到显微镜,教材中通过观察花粉粒使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法建议:《学会观察》设置理念:择取常见的生物实例,运用科学的观察方式和方法,认知生物知识的真实内涵。

1.尊重学生的认知?从宏观到微观。

本节课的探究竟中安排了4个活动,在顺序上是按照由宏观到微观,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这样一个认识规律来安排的。

“探究竟1”是观察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

如果条件允许,比如班容量不是很大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到校园里去观察,这样能避免在实验室中观察需要采集植物的枝条,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探究竟2”是观察花的结构。

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提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采集一朵植物的花。

注意告诉学生采集的原则:不要采集过多的花,不要采集珍稀植物的花,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可能采到各种不同的花朵,它们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结果。

2.注重图示、理解图意,掌握操作技能。

“探究竟4”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通过本活动应该使学生形成使用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因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又因为涉及到临时装片的制作,所以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阅读教材上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能卡,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分析,然后教师再强调,以加深印象。

在使用显微镜之前,教材未涉及到的应该让学生了解的注意事项,教师要强调。

比如:①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以防止目镜和反光镜滑落;②对光时,应该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面镜,这样可以避免强光刺眼;③光圈有大有小,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将最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④在选用不同倍数的物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不要用手指扳物镜,以免使物镜镜头松动,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

《学会观察》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冀教版 (5)

《学会观察》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冀教版 (5)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学会观察教学设计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学会观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1、了解科学观察的根本方法及考前须知。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科学探究能力:在老师指导下能熟练而正确的使用显微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的考前须知及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课前准备:每小组采集一朵月季花。

教学设计:一、导新课师: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28年的一天,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

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觉察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

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

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突然不见了。

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屡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

弗莱明据此创造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故事讲完了,大家想一想,这那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我们要仔细观察。

师:对,大家说得很好。

观察是我们研究生物学的根本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学新知〔一〕、科学的观察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师:那么,同学们就先来观察一下我吧。

1~2分钟以后,就请同学来描述,叫3名同学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刚刚说的都对,但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我让你们观察,而后描述,你们有什么感觉呀?生:有点盲目,不知从哪方面说?师:对了,这是因为我没有给同学们题具体的问题,也就是说,刚刚你们的观察是没有目的的,对不对?生:对。

师:所以,同学们说观察一定要有什么呀?生:目的。

2、观察要按一定顺序师:好啦,我们知道了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下我们采集的花朵结构〔分组〕请同学们填一下教材第六页的表格。

3分钟以后提问2~3组的同学〔请代表发言〕师:好。

冀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学会观察》word教案二

冀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学会观察》word教案二

第二节学会观察教材教法教材分析:观察是学会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中以月季为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时常用到显微镜,教材中通过观察花粉粒使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法建议:《学会观察》设置理念:择取常见的生物实例,运用科学的观察方式和方法,认知生物知识的真实内涵。

1.尊重学生的认知?从宏观到微观。

本节课的探究竟中安排了4个活动,在顺序上是按照由宏观到微观,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这样一个认识规律来安排的。

“探究竟1”是观察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

如果条件允许,比如班容量不是很大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到校园里去观察,这样能避免在实验室中观察需要采集植物的枝条,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探究竟2”是观察花的结构。

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提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采集一朵植物的花。

注意告诉学生采集的原则:不要采集过多的花,不要采集珍稀植物的花,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可能采到各种不同的花朵,它们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结果。

2.注重图示、理解图意,掌握操作技能。

“探究竟4”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通过本活动应该使学生形成使用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因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又因为涉及到临时装片的制作,所以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阅读教材上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能卡,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分析,然后教师再强调,以加深印象。

在使用显微镜之前,教材未涉及到的应该让学生了解的注意事项,教师要强调。

比如:①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以防止目镜和反光镜滑落;②对光时,应该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面镜,这样可以避免强光刺眼;③光圈有大有小,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将最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④在选用不同倍数的物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不要用手指扳物镜,以免使物镜镜头松动,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

冀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学会观察word教案四

冀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学会观察word教案四

第二节学会观察教材分析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本节以月季为例,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的观察方法。

科学的观察方法:一、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根据观察的目的,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做好记录。

二、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三、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四、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对观察结果要反复核实,以确保其真实性。

本节的重点是显微镜的使用并且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拿出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或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观察,并找几个同学描述一下他观察的结果。

同学们观察到的结果一定是五花八门的。

比如有的简略,有的详细;有的看到的是某一方面的特征,却忽略了其他特征;有的注意到了一些细节特征,却忽略了它的整体特征;有的注意到了整体特征,却没有看到细节等。

为什么对同一段月季枝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却得到了如此不同的结果呢?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呢?来引入正题学会观察。

然后经过探究竟部分的三个探究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来观察这段月季枝条、花的结构和花粉粒,体现了科学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肉眼、再放大镜、最后显微镜的原则和观察方位上的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最后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在探究竟观察花粉粒时,涉及到了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应该详细的给学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确保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使用显微镜。

为以后的实验课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以观察一段带花的月季为例,介绍了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观察,同时观察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探究竟观察花粉粒中,涉及到了显微镜的使用,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详细地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并给予示范和个别指导,争取使每个学生掌握显微镜能够的使用方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学会观察》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学会观察》教案、教学设计
2.能力水平:学生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但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描述不准确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指导。
3.情感态度:学生对生物学科兴趣浓厚,但对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细节可能存在恐惧、排斥心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学习方法:学生习惯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训练。
(3)实施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体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学习:讲解观察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步骤,结合生物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技能。
(3)观察实践:设计不同层次的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3.教师强调观察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任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身边的生物现象,如家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小区里的动物活动等,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过程中的发现。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会观察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会观察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会观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观察对于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1.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

2.实验材料:植物苗或昆虫、放大镜、显微镜等。

3.学生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的重要性。

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为什么科学家需要进行观察?”、“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事物?”等。

第二步:讲解观察实验的步骤1.解释科学方法中观察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做出预测、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2.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意义和操作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第三步:进行观察实验1.分发实验材料给每组学生。

根据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可以选择植物苗或昆虫等。

2.学生按照观察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老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第四步:记录观察结果1.引导学生使用学生实验记录表格来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2.解释如何正确记录观察结果,包括清晰的文字描述、准确的数据和详细的图示等。

第五步:讨论观察结果和得出结论1.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并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并与之前的预测进行比较。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3.可以布置相关作业,例如观察家庭花园中的植物变化或观察身边的昆虫种类等。

这是一个简单的冀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会观察的教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资源可供性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学会观察
教材分析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本节以月季为例,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的观察方法。

科学的观察方法:一、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根据观察的目的,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做好记录。

二、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三、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四、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对观察结果要反复核实,以确保其真实性。

本节的重点是显微镜的使用并且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拿出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或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观察,并找几个同学描述一下他观察的结果。

同学们观察到的结果一定是五花八门的。

比如有的简略,有的详细;有的看到的是某一方面的特征,却忽略了其他特征;有的注意到了一些细节特征,却忽略了它的整体特征;有的注意到了整体特征,却没有看到细节等。

为什么对同一段月季枝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却得到了如此不同的结果呢?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呢?来引入正题学会观察。

然后经过探究竟部分的三个探究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来观察这段月季枝条、花的结构和花粉粒,体现了科学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肉眼、再放大镜、最后显微镜的原则和观察方位上的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最后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在探究竟观察花粉粒时,涉及到了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应该详细的给学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确保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使用显微镜。

为以后的实验课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以观察一段带花的月季为例,介绍了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观察,同时观察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探究竟观察花粉粒中,涉及到了显微镜的使用,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详细地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并给予示范和个别指导,争取使每个学生掌握显微镜能够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能够说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说出观察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

2.能够熟练的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科学严谨的观察习惯。

重点难点
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媒体
大屏幕、多媒体设备,幻灯机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春天,万物复苏,慢慢地田野上、公园里、庭院中,到处都盛开着色彩绚丽的鲜花,这时石家庄市主要的绿化花卉的月季也悄悄地开放了,月季与玫瑰、蔷薇均属于蔷薇科常绿灌木,是名符其实的姐妹花。

英文统称为rose。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观察一下玫瑰的姐妹花——月季。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月季呢?
新课教学: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把我们的实验材料——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拿起来,仔细观察,注意它的茎有什么显著特点?
学生:有刺。

教师:对,月季的枝干除个别品种光滑无刺外,一般都有皮刺,皮刺的大小、形状、疏密因品种而异。

教师:小叶的边缘是圆滑的,还是锯齿形的?
学生:锯齿形的。

教师:回答的很对,月季的叶互生,由3~7枚小叶组成奇数羽状复叶,呈卵圆形或长圆形,有锯齿。

叶面平滑具光泽,或粗糙无光。

教师:花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粉、黄、红、紫等
教师:月季的花单生或丛生于枝顶,花形及瓣数因品种而有很大的差异,色彩丰富,有粉、红、黄、紫等。

教师:其次,取一朵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观察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一边观察一边用镊子把它们取下来,粘贴到一张白纸上,记录观察的结果:
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再次,同学们取一枚雄蕊上的花药,放在白纸上,用解剖针刺破,利用放大镜观察花粉粒。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花粉粒。

教师:看完了吗?看完后,我们再按照图1-6和技能卡提供的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花
粉粒。

在开始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之前,我先给同学们示范一下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示范并讲解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临时装片的制作:
取一个载玻片,将刺破的花药在上面涂抹一下,盖上盖玻片。

这样,一个花粉粒的临时装片就制成了,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

(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

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

安放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面向光源。

在目镜里看见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一定要用非直射光)。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低倍镜的使用
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1)放置切片,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

(2)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5 ㎜处。

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3)低倍镜的观察由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

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适当再进行调节。

4.高倍镜的使用
(1)选好目标: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原位置小心换上高倍物镜。

(用高倍物镜工作距离较短,操作要十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2)调焦:在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见到模糊的物像,只要向反时针方向略微调动细准焦螺旋,既可获得清晰的物像。

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

5.油镜的使用(中学生一般不使用,在这里不做详述)
6.使用后的整理
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聚光器下降,再取下切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与通光孔错开,做好清洁工作。

清洁完毕,再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反光镜转至与载物台垂直,罩上防尘罩,仍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
座,按号放回镜箱中。

讨论
1.降低镜筒时,操作者最关键的姿势应该是什么?其重要性是什么?
2.当视野太明亮,光线刺眼时,这样的光线会使人眼的视网膜永久性损坏。

其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
1.降低镜筒时,一定要从旁边注视物镜和装片,防止它们接触和压碎盖玻片、磨损透镜。

2.原因是:(1)反光镜直对强光源或用反光镜捕捉直射的太阳光;(2)光线直射到物镜的透镜上。

教师:大家都会制作花粉粒的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了吗?
学生:会了。

教师:现在,同学们先做一张花粉粒的临时装片,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制作花粉粒的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教师:1.请同学们互相纠正在操作显微镜过程中的错误。

2.总结交流观察的方法。

学生:总结观察方法。

教师: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根据观察目的,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做好记录。

观察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葱左到右等顺序。

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对观察结果要反复核实,以确保其真实性。

板书设计
第二节学会观察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安放装片
4.调焦
5.观察
使用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
1.镜头的保护
2.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
3.防止镜筒下滑
三、科学的观察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