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三)

合集下载

《淡水鱼图集》PPT课件

《淡水鱼图集》PPT课件
个体较大,肉细脂厚,为鱼中上品,久享盛名。产于长江以南各人河流。
h
4
5短颌[鱼齐] [鱼是]科
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 (毛花鱼)
体形长而侧扁。上颌骨后伸不超过鳃盖后缘。无侧线。纵列鳞68~77。胸腹部具 棱鳞。胸结上部有6根游离的丝状鳍条。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相连。为纯淡水 生活的种类,栖息于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食水生无脊椎动物。生殖季节在5月中 旬到6月中旬。肉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
各行骨板问的皮肤遍布颗粒状细小突起,极为粗糙,头背面在幼 体具有明显的小刺。背鳍前有10~12块骨板。鳃耙33~54。
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栖息于长江上游水流较急、石质河底的十流中。 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达到性成熟的个体
,雌鱼体重为20市斤左右,雄鱼体重10市斤上下。
鱼卵可加上成鱼子酱,鳔和脊索能制作鱼胶。 分布于长江上游。可在上游建立人工孵育场培养幼
虫为主。一般夜间活动。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多脂、营养丰富。现已进行人工 养殖。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各河流。
h
10
11胭脂鱼 胭脂鱼科
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黄排、火烧鳊)
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唇厚,上下唇均具乳头状突起。下咽齿一行,数 多,呈梳状。背鳍条多,延全臀鳍的后上方,成熟雄鱼的臀鳍及尾鳍具珠星。体色也随生长 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
体。
h
5
6刀[鱼齐] [鱼是]科
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 (刀鱼、毛花鱼)

中国淡水原生鱼资料图谱

中国淡水原生鱼资料图谱

中国淡水原生鱼资料图谱6刀[鱼齐] [鱼是]科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刀鱼、毛花鱼)体极扁薄。

上颌骨后伸至胸鳍基部。

无侧线,纵列鳞74,83。

胸腹部具棱鳞。

胸鳍前6根鳍条游离呈丝状。

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基相连。

为洄游性鱼类,春、夏季由海进入江河行生殖洄游。

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

卵粒具油球,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

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肥育至秋后或翌年人海。

成鱼食小鱼虾。

小型鱼类,但在同属中其个体最大,大者长达40厘米。

重280克。

为长江下游地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

7银鱼银鱼科Heemisalanx prognathus Regan(面条鱼、面鱼)体细长,为体高的11倍左右。

下颌缝合处有肉质垂。

舌上无齿。

胸鳍条8,9。

体透明。

洄游性鱼类,3,4月从海中洄游到江河口咸淡水中产卵。

亲鱼产卵后死亡。

生活在水体上层。

个体虽小,但在生殖洄游期间数量较大,形成鱼汛。

味颇鲜美,深受群众喜爱。

分布于东海、黄海及江河口咸淡水区域。

8大银鱼银鱼科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 体细长。

头部上下扁平。

吻尖,略呈三角形。

具有舌齿。

背鳍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大十至胸鳍基部。

体透明。

在海水淡水中都有,一般活动于水体。

上层,在江河、湖泊宽阔的水面中产卵,生殖季节为1,3月。

个体小,常见个体体长为150毫米左右。

主食小虾、小鱼。

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江河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

9太湖短吻银鱼银鱼科Neosalanx tangkehkeii taihuensis Chen (小银鱼)体细长。

头部扁平。

吻钝,呈弧形。

无舌齿。

背鳍起点距尾鳍基部小于至胸鳍基部的距离。

体透明。

纯淡水种类,生活在水体中上层。

以浮游动物为食。

繁殖期3,7月,在湖边[wiki]水草[/wiki]丛生地区产卵。

个体小,繁殖力强,数量较大。

味鲜美,经加工鲜冻,或晒成鱼干畅销国内外。

淡水观赏鱼的种类大全

淡水观赏鱼的种类大全

淡水观赏鱼的种类大全淡水观赏鱼的种类名字和价格,常见淡水鱼图片大全淡水观赏鱼的种类非常多,根据气候带来分,可以分为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前者的种类主要由金鱼和锦鲤组成,后者包括灯鱼、神仙鱼、龙鱼、虎皮鱼等品种。

温带淡水观赏鱼种类1、狮头鱼产地:中国价格:一元至几百不等体长:12cm左右水温:8-22℃水质:清澈寿命:5-7年甚至更久食物:干饲料、红血虫说明:按肉瘤形状可分鹅头、虎头、狮头,按品种可分红狮头鱼、紫色金鱼、蓝狮头、黑狮头、红黑狮头、红白狮头、鹤顶红(中国最名贵金鱼品种)2、蝶尾金鱼产地:中国价格:10-60元甚至上百、上千体长:10-20cm左右水温:10-30℃水质:清澈寿命:5-7年甚至更久食物:干饲料、红虫、水丝蚓说明:蝶尾金鱼的尾巴长度能占体长的三分之二,尾鳍飘飘似孔雀开屏,美丽惊艳,其中的墨龙睛品种属金鱼中珍品3、锦鲤产地:中国、等亚洲地区价格:普通十多元,极品上万元体长:水温:8~30℃水质:清澈寿命:60-70年食物:干饲料、软体动物、水生植物,食性极广说明:众多品种中以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最具代表性,俗称“御三家”热带淡水观赏鱼种类1、灯鱼产地:亚马逊河一带价格:一到十元不等体长:4-5cm左右水温:22-28℃水质:PH值寿命:2-5年食物:小型水蚤、灰水等碎细饵料品种:宝莲灯鱼、红绿灯鱼、一眉道人、红鼻剪刀、蓝眼灯鱼、火焰灯、金丝灯、火兔灯、火翅金钻、迷你灯等2、神仙鱼产地:南美洲价格:10-20元体长:12-15cm水温:26-32℃水质:PH值寿命:5年左右食物:干饲料和红虫、水蚤等肉食品种:白神仙、黑神仙、灰神仙、云石神仙、鸳鸯神仙、三色神仙、金头神仙、钻石神仙、熊猫神仙、红眼神仙、埃及神仙等3、龙鱼产地: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等地价格:数千至上万体长:40-50cm水温:24-28℃水质:PH值寿命:数十年食物:活鱼虾、水生昆虫、青蛙等品种:银龙鱼、青龙鱼、黑龙鱼、金龙鱼、星点龙、红龙鱼、斑纹龙等4、虎皮鱼产地:马来西亚价格:5元左右体长:4~6cm水温:21-25℃水质:软水到中硬水寿命:2-3年左右食物:干饲料、活饵料、水草说明:有独特三条黑色条纹,雄鱼色彩鲜艳,喜缸底觅食,鱼缸要求暗色、松软、空间大,适合群养观赏鱼的种类名字和图片大全不少人都喜欢在家里面饲养观赏鱼,这是一部分人的爱好,也可以给家居带来非常棒的点缀作用,观赏鱼的种类非常多,所以在选择上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决定、选哪种好,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份观赏鱼的种类图片和名字大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参考作用:观赏鱼的种类:观赏鱼的种类非常多,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中通常把他们分成三大类,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

中国常见200种观赏鱼图文介绍,有的漂亮,有的丑陋(下)

中国常见200种观赏鱼图文介绍,有的漂亮,有的丑陋(下)

中国常见200种观赏鱼图⽂介绍,有的漂亮,有的丑陋(下)观赏鱼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有鲜艳⾊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

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种不下数千种。

有的⽣活在淡⽔中,有的⽣活在海⽔中,有的来⾃温带地区,有的来⾃热带地区。

有的以⾊彩绚丽⽽著称,有的以形状怪异⽽称奇,有的以稀少名贵⽽闻名。

⼩编辑录了在我国常见的200种观赏鱼,因为受篇幅限制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100种。

此为下篇,介绍101⾄200种观赏鱼,仅供参考和赏玩。

101、宝莲灯鱼宝莲灯鱼,这种鱼的体型⽐较娇⼩,它们⾝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在⾝体的上部分有⼀条很明亮的蓝绿⾊带,在鱼体的腹部有⼀块明显的红⾊斑。

宝莲灯鱼属于热带鱼,它们是杂⾷性鱼类,它们喜欢吃⽔蚯蚓、⾯包⾍等⾷物。

宝莲灯鱼体呈纺锤形,体侧扁,头和尾柄较宽,吻圆钝。

其⼝、眼稍⼤,臀鳍延长,尾鳍叉形。

宝莲灯鱼体⾊艳丽,背部呈黄绿⾊,腹部乳⽩⾊。

最显著的特⾊是在体侧,从眼后缘到尾柄有⼀条较宽的明亮的蓝⾊纵带,纵带下⽅后腹部有⼀⽚红⾊斑块,⼗分醒⽬。

102、⿊龙鱼⿊龙鱼,这种鱼的鳞⽚⽐较⼤,呈流线形的背鳍与臀鳍,⼝⾓有点上扬直到眼睛的上⽅,有两条很长的触须。

⿊龙鱼在产卵的时候会把卵含在⼝中直到幼鱼孵出。

⿊龙鱼喜欢吃⼩虾、⼩鱼等动物性饲料,它们⽣活在热带地区的淡⽔域。

长不超过60公分(2呎),为极佳钓鱼种,⾁质鲜美。

鳞⽚⼤;背鳍与臀鳍长流线形,⼏乎与尾鳍相连;⼝⾓上扬⾄眼上⽅,两条长触须向前延伸。

雌鱼将卵含於⼝中,直到幼鱼孵出为⽌。

103、⾷⼈鲳⾷⼈鲳,这种鱼它们的头⾻很硬,颈部⽐较短,这个鱼体呈卵圆形,整个鱼体是灰绿⾊,腹部部分的是鲜红⾊。

⾷⼈鲳是⽐较凶猛的鱼,它们的⽛齿⾮常的锐利,具有攻击性。

⾷⼈鲳⼀般⽣活在河⾯⽐较宽的地⽅,喜欢吃昆⾍、蠕⾍、鱼类等。

104、⿊兰寿⿊兰寿,这种鱼是杂交出来的鱼种,它的头部很⼤头顶上有很厚实的头瘤,整个鱼体呈⿊⾊。

⿊兰寿主要是作为观赏鱼饲养,它们属于杂⾷性的鱼类,⼀般是⼈⼯饲养给它们吃动物性饲料。

常见淡水鱼分类及图片

常见淡水鱼分类及图片
油魣
牛楔、尖嘴、竹签、竹尖、白裙、苏君、吹鱼、吹同鱼、思君、乙只、益字、鸭嘴梭鱼
叫姑鱼
钩嘴{鱼或}、黑耳津、钩嘴鱼、小白鱼、沙{鱼或}、尖头{鱼是}、叫吉子、小叫姑
扁舵鲣
铅锤、水鲲、桌{鱼是}、海块、洋包、炸弹、杜仲
白姑鱼
白古、白果子、白或、白蛤鱼、白梅、沙口卫、鰃子鱼、白江、白古鱼、白米子、大白眼、花鱼、白鳘子、白眼鱼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
青鱼(青鲩、黑鲩)
草鱼(鲩鱼、白鲩)
鲢鱼(白鲢、白胖头鱼)
鳙鱼(大头、花鲢)
福寿鱼(罗非、非洲鲫)
鲫鱼
鲮鱼
鲤鱼
胡子鲶(塘鲺)
泥鳅
桂花鱼(鳜鱼)
乌鳢(黑鱼,生鱼的一种)
鳊鱼(武昌鱼)
鱤鱼(黄尖)
黄鳝(鳝鱼、蛇鱼)
银鱼Biblioteka 学 名地 方 名 称青鱼
青鲩、乌青、青鲲、黑鲩、螺狮青、黑鲲、青棒、乌鲩、青根鱼
刀鲚
烤子鱼、刀鱼、毛鲚、鲚鱼、子鲚、凤尾鱼、马齐、凤鲚、黄鲚、海刀鱼、河刀鱼、刀鞘
条纹东方鲀
乘鱼、乘抢鱼、鸡抢鱼、青郎鸡、花龟鱼、花龙乖、红目乖、卡草留街、艇巴、花艇巴、花蜡头、黄天霸
暗纹东方鲀
河鲀、街鱼、吹肚鱼皮包、辣头、辣打、气鼓、蜡头、合头鱼
绿鳍马面鲀
马面鱼、橡皮鱼、老鼠鱼、羊鱼、迪仔、孜孜鱼、皮匠刀、圆迪、剥皮鱼、猪鱼、皮鱼、烧烧鱼、扒皮郎、面包鱼
学 名
地 方 名 称
小黄鱼
梅子、梅鱼、小先(鲜)、小春鱼、黄花鱼、金龙、小黄瓜鱼、厚鳞仔、小王鱼、花鱼
大黄鱼
大先(鲜)、黄花鱼、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
带鱼
牙鱼、灰带、白鱼、白带鱼、青宗带、裙带鱼、刀鱼、牙带、鳞刀鱼、带鱼条

[水产渔业]《中国淡水鱼图集B》

[水产渔业]《中国淡水鱼图集B》

[水产渔业]《中国淡水鱼图集B》魟科1 赤魟鲱科2 花(鱼祭) (鱼是)科3 七丝鲚香鱼科4 香鱼银鱼科5 白肌银鱼鳗鲡科6 花鳗鲡鳅科7 美丽小条鳅8 平头岭鳅9 无眼岭鳅10 南方条鳅11 横纹条鳅12 花鳍条鳅13 泰国条鳅14 个旧盲条鳅15 贝氏高原鳅16 短尾高原鳅17 壮体沙鳅18 美丽沙鳅19 点面副沙鳅20 薄鳅21 桂林薄鳅22 扁尾薄鳅23 沙花鳅鲤科24 金线(鱼丹)25 丽色低线(鱼鼠)26 长嘴(鱼鼠)27 异(鱼鼠)28 拟细鲫29 瑶山鲤30 南方波鱼31 棱似姻32 罗碧鱼33 细鳊34 台细鳊35 海南华鳊36 大眼华鳊37 须华鳊38 西昌白鱼39 (鱼康)(鱼良)白鱼40 伍氏半餐41 南方拟餐42 海南似(鱼乔)43 大眼红(鱼白)44 海南红(鱼白)45 广东鲂46 刺鳍(鱼旁)(鱼皮)47 广西副(JU)48 大刺(鱼骨)49 细纹颌须(鱼句)50 点纹银(鱼句)51 暗斑银(鱼句)52 桂林似(鱼句)53 似鲮小鳔鲍54 福建小鳔(鱼句)55 乐山小鳔(鱼句)56 长体小鳔(鱼句)57 片唇(鱼句)58 桂林鳅(鱼它)59 南方长须鳅(鱼它)60 大鳞四须(鱼巴)61 云南四须(鱼巴)62 倒刺(鱼巴)63 条纹二须(鱼巴)64 抚仙金线(鱼巴)65 花鲈鲤66 似(鱼感)67 长臀(鱼巴)68 细尾长臀(鱼巴)69 厚唇光唇鱼70 半刺光唇鱼71 温州光唇鱼72 云南光唇鱼73 长鳍光唇鱼74 虹彩光唇鱼75 粗须铲颌鱼76 台湾铲颌鱼77 细尾铲颌鱼78 南方白甲鱼79 珠江卵形白甲鱼80 少鳞白甲鱼81 中国结鱼82 叶结鱼83 桂华鲮84 伍氏盆唇华鲮85 舌唇鱼86 肪纹唇鱼87 鲮88 长背(鱼它)89 角鱼90 卷口鱼91 大眼卷口鱼92 直口鲸93 异华鲮94 唇鱼95 东方墨头鱼96 四须盘(鱼句)97 短须裂腹鱼98 墨脱裂腹鱼99 南方裂腹鱼100 怒江裂腹鱼101 光唇裂腹鱼102 四川裂腹鱼103 厚唇裂腹鱼104 小裂腹鱼105 灰裂腹鱼106 裸腹重唇鱼107 中甸重唇鱼108 厚唇裸重唇鱼109 全裸裸重唇鱼110 松潘裸鲤111 花斑裸鲤112 黄河裸裂尻鱼113 软刺裸裂尻鱼114 骨唇黄河鱼115 扁咽齿鱼116 乌原鲤117 三角鲤118 尖鳍鲤119 春鲤120 大头鲤121 洱海大头鲤122 须鲫平鳍鳅科123 拟平鳅124 平舟原缨口鳅125 琼中拟平鳅126 海南原缨口鳅127 裸腹原缨口鳅128 横斑原缨口鳅129 斑纹缨口鳅130 花尾缨口鳅131 中华原吸鳅132 方氏拟腹吸鳅133 九龙江拟腹吸鳅134 爬岩鳅135 贵州爬岩鳅136 细尾贵州爬岩鳅137 广西华平鳅138 伍氏华吸鳅鲶科139 西江鲶140 越鲶胡鲶科141 胡鲶锡伯鲶科142 长臀刀鲶长臀(鱼危)科143 长臀(鱼危)144 海南长臀(鱼危) (鱼尝)科145 条纹(鱼危)146 斑蠖(鱼央)科147 修仁(鱼央) (鱼兆)科148 福建纹胸(鱼兆)149 海南纹胸(鱼兆)150 美丽纹胸(鱼兆)151 黄斑褶(鱼兆)152 (鱼丕)153 黄石爬(鱼兆)154 扁头(鱼兆) 胎(鱼将)科155 食蚊鱼(鱼旨)科156 波纹鳜银鲈科157 长棘银鲈(鱼周)科158 黄鳍(鱼周) 塘鳢科159 尖头塘鳢160 乌塘鳢161 细齿塘鳢暇虎鱼科162 斜纹(鱼甾)暇虎鱼163 舌暇虎鱼164 斑纹舌暇虎鱼165 褐栉暇虎鱼166 伍氏栉暇虎鱼167 波氏栉暇虎鱼168 珠暇虎鱼169 犬牙珠暇虎鱼170 条纹狭暇虎鱼攀鲈科171 攀鲈长丝鲈科172 丝足鲈鳢科173 斑鳢174 南鳢175 月鳢刺鳅科176 大刺鳅(鱼危)科177 花(鱼平) (鱼屯)科178 弓斑东方(鱼屯)179 斑腰单孔(鱼屯)1赤魟魟科Dasyatis akajei (Muller et Henle)[(鱼甫)鱼、草帽鱼]体平扁,亚圆盘状,尾极细长,鞭状,其前部有扁平尾刺。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青鱼(青鲩、黑鲩)草鱼(鲩鱼、白鲩)鲢鱼(白鲢、白胖头鱼)鳙鱼(大头、花鲢)福寿鱼(罗非、非洲鲫)鲫鱼鲮鱼鲤鱼胡子鲶(塘鲺)泥鳅桂花鱼(鳜鱼)乌鳢(黑鱼,生鱼的一种)鳊鱼(武昌鱼)鱤鱼(黄尖)黄鳝(鳝鱼、蛇鱼)银鱼名地方名称鱼青鲩、乌青、青鲲、黑鲩、螺狮青、黑鲲、青棒、乌鲩、青根鱼鱼草鲩、草鲲、白鲩、鲲子鱼、鲩鱼、青草、白鲲、青草鱼、草棒、厚鱼、草根、草包、厚子鱼、草混子、棍子鱼鱼白鲢、扁鱼、水鲢、鲢子、养鱼、白胖头鱼、家鱼、跳鲢、地瓜鱼、鲢子头、白鱼、扁子鱼花鲢、鳙鱼、养鱼、红鲢、麻鲢、胖头鱼、大头鱼、包公鱼、黄鲢、黑鲢鱼喜鱼、头鱼、河鲫鱼、喜头、鲫拐子、月鲫仔、鲫瓜子、鲫壳子、刀子鱼、朝鱼、鲋鱼鱼鲤拐子、朱砂鲤、毛子、朝仔、红鱼、花鱼、拐子、黄河鲤鱼鱼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胖鳜、翘嘴鳜、鳌花鱼鱼感丝、黄尖、横占、竿鱼、横鱼、大口感、横杆子、水老虎、铜头、感棒、虎鱼、介鱼、竹竿鱼、黄鱤鱼长春鳊鳊鱼、长条边、长身鳊、油鳊、草鳊、锅边、莲子鱼、黄尖、川枪团头鳊鲂鱼、团头舫、武昌鱼、草鳊、方鱼三角鳊角鳊、乌鳊、三角边、平胸鳊、三角舫、方鱼鱼面鱼、面条鱼、面丈鱼鱼鲶拐子、年鱼、鲇鱼、河鲶、占鱼、土鲶胡子鲶鲇胡、胡鲶、过山鳅、圹辞告、鲶巴郎、怀子鳢乌鱼、才鱼、黑鱼、生鱼、黑里头、乌里黑、乌棒、墨鱼、丰鱼、孝鱼、蛇头鱼、火头鱼、黑松、黑色棒子我国主要海洋鱼类名称对照学名地方名称小黄鱼梅子、梅鱼、小先(鲜)、小春鱼、黄花鱼、金龙、小黄瓜鱼、厚鳞仔、小王鱼、花鱼宽体舌鳎海秃、粗鳞、细鳞、玉秃鱼、黄鞋底、尤利、龙舌、塔西鱼、狗舌、鳎沙、牛目、鳎目、舌头鱼、鳎板、牛舌头、目鱼、鳎米、龙力、他板水口、大头鱼、大口鱼、大头腥、明太鱼、大头青、乌口鱼海鲫鱼海鲫、海刀子、令吉、九九鱼、海{鱼与}、古眼、即板{鱼喜}扁鲫、沙丁鱼、泽鱼、姑鱼、河尖、沙梭、沙钻、沙鲇、船丁鱼、麦穗、丁头黄姑鱼黄古、黄婆鸡、或鱼、支或、花或、春只、皮{鱼或}、同乐鱼、黄姑子、罗鱼、黄鲞、同鱼、鳘子鱼、鳘鱼太平洋鲱青条鱼、红线、青鱼山肖、扁头鱼、三笑、牛尾鱼、竹甲、担甲、刀甲、沙甲、狗腿鱼、尖角子、便子、牛尾鱼、箭鱼、乖子、驴尾巴、中鱼、摆加、棒柴、辫子鱼成鱼、成仔、尖诛、赤鱼、黄松、成广、油松、青松王吉、黄雀、赤鼻、黄只、箔只、鸡毛、鸡毛鳓、箔鼻仔、檬介、婆迹、刺仔、薄鲫、白赤、黄尖子、黄即子、茫口、刀吉、油扣、麻口、毛口蓝点乌鲛乌交、板鲛、乌鲛鱼、竹鲛、尖头马加、乌脚、鲅鱼、巴鱼、乌交鱼、燕巴鱼、燕鱼、条燕四指乌鲛午仔、午笋、乌有、乌鲅、午鱼、竹简午扁舵鲣铅锤、水鲲、桌鲲、海块、洋包、炸弹、杜仲高眼鲽片口、比目、高眼、地鱼、扁鱼、长脖、大高眼里鲳、婆子、乌鳞鲳、长林、铁板鲳、假鲳花尾胡椒鲷软唇、油麻立、加钱、加池、加吉、唇唇鱼、斑加吉木叶鲽大水、小水、铁仔、八甲鱼、八角、平鱼、古眼、古轮蛇支、海子鱼、蛇头丁、红眼鱼、肉棍子、大丁、二三丁、红眼梭、青梭、支鱼、赤眼鲻乌支、丁鱼、九棍、乌鱼、脂鱼、大乌鲻、斋鱼、河刀鱼、葵龙、乌母、田鱼、青头、青头田、乌鲻、鲛鱼、白眼棱、黄眼、白眼门{虫先}(门鳝)、鳗鱼、黄鳗、青鳗、赤鳗、海毛鱼、即勾、狼牙鳝、青鳝、白鳝、牙。

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

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

Psephurus gladius(Martens)(象鱼、鲟钻子)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

吻延长,呈剑状,其腹面具短须1对。

眼甚小。

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均具细齿。

鳃孔大。

鳃膜后缘尖。

体表光滑无鳞。

栖息于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大型湖泊。

健游,性凶猛,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

春季在长江上游产卵。

是著名的珍稀鱼类,为我国所独有,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

生长迅速,个体特大,“千斤腊子,万斤象”之“象”即指白鲟。

曾记录过体长达7米者。

分布于长江、钱塘江。

鲱科4鲥鲱科Hilsa reevesii(richardson)(三黎鱼、三来)体侧扁,腹缘有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

口大,端位,上颌正中有一缺刻。

鳞片大而薄,无侧线。

洄游性鱼类,生长于海中,每年4~6月溯河行生殖徊游,6~7月产卵,卵浮性。

产卵后亲鱼即降河归海,幼鱼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以浮游生物为食。

9~10月人海。

个体较大,肉细脂厚,为鱼中上品,久享盛名。

产于长江以南各人河流。

[鱼是]科5短颌[鱼齐] [鱼是]科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毛花鱼)体形长而侧扁。

上颌骨后伸不超过鳃盖后缘。

无侧线。

纵列鳞68~77。

胸腹部具棱鳞。

胸结上部有6根游离的丝状鳍条。

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相连。

为纯淡水生活的种类,栖息于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

食水生无脊椎动物。

生殖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

肉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鱼类之一。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6刀[鱼齐] [鱼是]科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刀鱼、毛花鱼)体极扁薄。

上颌骨后伸至胸鳍基部。

无侧线,纵列鳞74~83。

胸腹部具棱鳞。

胸鳍前6根鳍条游离呈丝状。

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基相连。

为洄游性鱼类,春、夏季由海进入江河行生殖洄游。

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

卵粒具油球,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三)(转载)周楠收录于2009-09-14 阅读数:查看收藏数:18公众公开原文来源tags:淡水鱼修改以文找文推荐给好友如何对文章标记,添加批注?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三)2008年11以24日15:58来源:西祠胡同鳅科美丽小条鳅鳅科Micronoemacheilus pulcher (Nichoils et Pope)体侧扁。

头小。

吻长,稍尖。

眼中等大,前后鼻孔邻近。

口下位,唇周有乳突。

须3对,吻须2对位吻端,颌须 l对位口角。

鳞片极小,侧线完全。

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的前上方。

尾鳍微凹。

体中轴具黑褐色波边纵纹。

底层鱼类。

栖息于溪河多沙石底的环境中。

个体小,一般体长60–120 mm。

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

平头岭鳅鳅科Oreonectes platycephalus Gunther体长,稍平扁,后部侧扁。

头宽扁。

眼小,前后鼻孔明显分开,前鼻孔鼻管延长成须状。

口下位,弧形。

唇稍厚。

须3对。

背鳍位置较后,起点在腹鳍基之后上方。

体被细鳞。

前部侧线鳞明显。

尾鳍圆形。

底层鱼类,栖息于山溪,白昼藏匿石缝间,夜晚外出觅食水生昆虫。

个体小,体长不超过100 mm。

分布于珠江水系。

无眼岭鳅鳅科Oreonectes anophthalmus Zheng体略平扁,后部侧扁。

头宽圆,平扁。

眼退化,不外露。

前鼻孔短管状;后鼻孔大,椭圆形。

须3对。

背鳍位置靠后;腹鳍短小;尾鳍弧形,分枝鳍条甚少,前者为4;后者12。

体裸露,半透明,略带肉红色,前部有数个侧线孔。

生活在溶洞的地下水中。

个体小,体长25~40mm,具一定的研究价值。

仅发现于广西武鸣县起凤山太极洞中。

南方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meridionalis Zhu体长,侧扁,尾柄短,吻稍尖,口下位,弧形。

下唇中断,上颌中部有一齿突。

须3对,很长,口角须达主鳃盖骨,外吻须达眼中后缘。

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

侧线不完全,止于肛门上方。

背鳍位腹鳍稍前方;尾鳍微凹。

雄性体侧有1条深褐色纵纹。

雌性具多数横斑条。

小型底层鱼类。

栖息在缓流小支流,多水草或石砾缝隙处。

个体小,数量少。

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水系)。

横纹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fasciolatus (Nichols et Pope)(沙钻、滑鱼、媒子鱼)体前部稍圆,向后渐侧扁。

颊部微鼓,头宽小于体高。

口下位,弧形,上颌中部具齿状突,与下颌缺刻相对。

须3对,较短。

鳞小,侧线完全。

背鳍起点位后于腹鳍。

尾鳍微凹。

体侧具10~16条明显的横斑。

底层小型鱼类。

多栖息于急流河段的砾石缝隙中。

一般体长50~120 mm。

分布于海南岛、珠江、金沙江、澜沧江、把边江等水系。

花鳍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incertus (Nichols)(滑油)形态特征与横纹条鳅相似。

定其体无斑纹,呈灰绿色。

多生活在溪河的底层。

小型鱼类,体长一般为50~100mm。

分布于珠江水系。

泰国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thai Fowler体前部稍圆,后部侧扁。

头宽大于体高,两颊鼓出。

口大,弧形,上颌中部具齿形突,与下颌前缘缺刻相对。

须3对,较短。

体被细鳞,侧线完全。

体侧具横斑8条。

小型鱼类,体长一般50~100mm。

多栖于流水的砾石缝隙中。

数量少,分布于澜沧江水系和南定河。

个旧盲条鳅鳅科Noemacheilus qejiuensis Chu et Chen体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

背缘隆起,胸腹缘平直。

头稍平宽略大于高。

无眼。

鼻孔大。

口调位,深弧形。

须3对,粗壮发达。

体裸露。

侧线平直,侧线孔清晰。

腹鳍起点与背鳍的第二、三根分枝鳍条相对。

生活时鳍透明,体半透明。

个体细小,一般体长40~50mm。

无经济价值,有一定学术意义。

发现于云南个旧市南芭蕉箐的地下河中。

鲤科金线[鱼丹] 鲤科Danio chrysotaenitus Chu体侧扁,腹部无棱。

头长小于体高。

吻短钝。

眼大,前位。

下颌门中有一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嵌合。

须2对,短小。

侧线一般不完全。

背鳍位置较后;臀鳍长,其起点与背鳍第一、二根分枝鳍条相对;尾鳍分叉。

体后半部有一金黄闪亮的纵条。

小型鱼类,体长不超过70mm。

喜栖居厂山间溪沟清泉中。

无经济价值。

分布于西双版纳澜沧江水系。

丽色低线[鱼鼠] 鲤科Barilius pulchellus Smith体侧扁,腹部无棱。

吻略尖。

口较大,下颌突出,口裂倾斜,下颌正中有一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嵌合。

侧线完全,位于体下侧。

背鳍后位,与臀鳍相对;胸鳍宽长,达腹鳍起点;尾鳍叉型。

体侧有7~10条垂直蓝绿斑条。

生活于山涧溪流。

杂食性。

个体小,为产地常见种。

分布于红河、澜沧江等水系。

长嘴[鱼鼠] 鲤科Raiamas guttatus (Day)(长嘴鱼、大口鱼)体长,侧扁,腹部圆。

头尖,其长大于体高。

口端位,极大,口裂超过眼后缘的下方。

下颌前端具显著的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嵌合。

须2对,极细小。

背鳍位置较后;臀鳍起点位于背鳍基未端稍后的卜方。

体侧有多数不规则的条纹和斑点。

栖息在江河流水中。

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分布于澜沧江、伊洛瓦底江等水系。

异[鱼鼠] 鲤科Parazacco spilurus (Gunther)体侧扁,腹部较窄,腹鳍基至肛门腹棱明显。

口上位,口裂倾斜,下颌前端有显著突起,与上颌凹陷嵌合。

无须。

侧线完全,前部明显下弯。

背鳍稍后:臀鳍长,最长鳍条超过尾鳍基部,分枝鳍条11~12根。

体侧具不规则的垂直条纹,尾基具一深黑斑点。

小型凶猛鱼类。

食小鱼、虾。

分布于广东南部和海南岛的小溪流中。

拟细鲫鲤科Nicholsicypris normaalis (Nichols etPope)体长,侧扁,腹鳍至肛门间有腹棱。

头较宽。

口大,端位。

无须。

下咽齿2行。

侧线明显下弯,行经体侧下方。

背鳍无硬刺,位于腹鳍之后;背、腹、臀鳍均小;尾鳍叉形。

生活在山溪和小水沟中。

小型鱼类,常见体长100mm以下。

分布于海南岛和广东、广西南部。

瑶山鲤鲤科Yaoshanicus arcus Lin外形与拟细鲫相似,但具3行下咽齿。

仅分布在广西大瑶山的溪流中。

南方波鱼鲤科Rasbora steineri Nichol et Pope体长,侧扁。

头短小,尖突。

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前端稍外突,且有一突起与上颌凹陷对相嵌。

无须。

侧线明显弯向腹方,位于体下侧。

背鳍无硬刺,位于腹鳍之后上方;肯、腹、臀鳍短小,尾鳍细长,深叉,叶端尖。

生活在溪流、水沟。

小型鱼类,常见体长100mm以下。

分布于海南岛及广东、广西各水系。

棱似鲴鲤科Xenocyprioides carinatus Chen et Huang体长,侧扁。

腹鳍至肛门有发达的腹棱。

吻短,稍尖。

口小,亚上位,横裂。

下颌边缘具角质,稍突出于上颌。

无须。

眼较大。

无侧线。

背鳍无硬刺。

下咽齿形状似胭类,主行具齿6枚。

个体极小,体长20~40mm。

数量稀少,为偶见种。

分布于西江水系局部地区的小水体中。

罗碧鱼鲤科Paralaubuca barroni (Fowler)体极扁薄,背缘平直,腹缘圆凸。

腹棱明显,自鳃颊至肛门。

吻尖,口端位,下颌前端突起与上颌凹陷嵌合。

侧线在胸鳍上方缓下弯。

背鳍无硬刺。

臀鳍基部长,其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下方。

小型鱼类。

喜栖息在水体的中上层,在产地为常见种。

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澜沧江水系。

细鳊鲤科Rasborinus lineatus (Pellgrin)体高而侧扁,体长为体高的3.2~3.6倍。

自腹鳍基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

头略小。

吻短钝。

口端位。

无须。

侧线位体侧中轴线之下和缓下弯,侧线鳞36~38。

背鳍位置略后,起点在腹鳍基的后上方;臀鳍基部稍长。

体侧无纵带。

生活在缓流及静水的中上层。

小型鱼类,常见体长60~100mm。

分布于闽江、珠江等水系及海南岛。

台细鳊鲤科Rasborinus formosae Oshima体稍长侧扁,体长为体高的3.8~4.0倍。

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

口亚上位,斜裂,无须。

侧线位体中轴之下前端下弯,侧线鳞45~47。

背鳍位置较后。

体侧有1暗色纵带。

小型鱼类。

数量少。

分布于台湾、海南岛及西江水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