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5张PPT)

推进新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
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
基本原则,为开创新中国的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自 主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 学 则。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 习 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 的有效途径;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 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本 课 国家性质 小 结 国家实力
国际环境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当堂达标
1.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C )
专题
5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堂导入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课堂导入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
课堂导入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
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对分子
课 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 堂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 导 入 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 外交史。”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 站起来的中国人才是真正开始以平等身份登上世界舞台。
方针政策 “ 另 起炉 内容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 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 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作用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
灶”
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自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 打 扫干 主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 净 屋 子再 学 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关系奠定基础 习 请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1张PPT)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1949-1953年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
1953年,周恩来同印度代表商谈西藏问题
互 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 不侵犯 互 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 利 和平共处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 1954年,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 • 1955年,中越两国政府联合公报 • 1955年,中德(民主德国)联合声明 • 1972年,中美两国政府上海联合公报 • 70年代,中日政府《和平友好条约》
以上的文件均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赴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一天(7月17日)的 日程安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们在日内瓦看到的是个温文 尔雅的,有教养的中国人,一 个具有和平合作精神的,同时 又不放弃原则的中国人。
——日内瓦的一个外国记者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发言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思考: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区别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苏联(1949.10.2)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周恩来的外交风云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6)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了解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及其意义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 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 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 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 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 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 畏惧,要有信心。
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1949-1953年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
1953年,周恩来同印度代表商谈西藏问题
互 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 不侵犯 互 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 利 和平共处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 1954年,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 • 1955年,中越两国政府联合公报 • 1955年,中德(民主德国)联合声明 • 1972年,中美两国政府上海联合公报 • 70年代,中日政府《和平友好条约》
以上的文件均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赴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一天(7月17日)的 日程安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们在日内瓦看到的是个温文 尔雅的,有教养的中国人,一 个具有和平合作精神的,同时 又不放弃原则的中国人。
——日内瓦的一个外国记者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发言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思考: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区别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苏联(1949.10.2)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周恩来的外交风云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6)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了解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及其意义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 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 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 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 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 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 畏惧,要有信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37张PPT)

趣味答题2:图一:隐喻的是什么方针, 方针的含义是 ?分析中国采取此政策原 因的原因
趣味答题1: 此图隐喻着什么方针?此方针具有什么影响?
趣味答题3:此图隐喻着什么方针?含义和影 响有哪些??
返回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3)
社
保加利亚(10.4)
会
匈牙利(10.6)
主
朝鲜(10.6)
力 • 3.以及周恩来博学多才,处变不惊,坚持不
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4.通过本课我们还学习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呢?
希望下面的话对大家有帮助
• 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 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
•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 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 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 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洛 克
东是南指部印的度半吗岛?,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因位 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而得名包括今日的越南、 柬埔寨(旧称高棉)、老挝三国
拒绝与中国代表团握手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
1954年4月, 举行日内瓦会 议。杜勒斯敌 视新中国几乎 到了疯狂的地 步,在日内瓦 会议召开前, 他亲自向美国 代表团下令: 禁止任何美国 代表团的人员 同任何中国代 表团的人员握 手
三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 1.想一想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目的?? (开动脑筋看谁最聪明)
• 对答案,看你回答是否正确? •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目的是: • (1)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 印2.度【支课那外,小亦知称识中】南印半度岛支或那中是印指半什岛么,地指方亚?洲
• 一知识梳理
新 中 一 政策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4张PPT)

解析:题干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 势力。故选C项。 答案:C
3.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 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 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材料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 灯”的信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意识形态领域的 界限,开始同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建交,故B项符合题 意。 答案:B
③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 神,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 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2)作用: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 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③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 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 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5.宣传画和纪念币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识读图片,完成 下列要求。
(1)图中宣传画和纪念币的共同主题是歌颂中苏友谊。 推测它们出现的大致时代,当时铸就中苏友谊的主要因 素有哪些? (2)中苏间的友好对中国有何重大的意义?
参考答案:(1)20世纪50年代。因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阵营给新中国以大力的援助和支持;中国政府推行“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2)中苏间的友好,有利于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有利于 维护中国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原则基础之上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34张PPT)

Leabharlann “外交是运用处理各独立
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欧内斯特·萨道义
2010广东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 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事 物 积 极 进 取的心 态。
二 十 余 年 ,艰 辛的历 程。如 今,身为 幼儿教 师的我 ,对于 自己的 事业、 生活、 思想等 有 了 自 己 的 见解,但 我从不 离开领 导的核 心思想 。原本 ,早在大 学时代 的我,就 应该
进 入 党 领 导 集体范 围中学 习、历 练。
在 工 作 方 面 ,我将党 组织的 核心思 想渗透 于教育 中,引导 幼儿感 受到,党 组织 那坚韧 不 拔 的 精 神 。引导 幼儿热 爱祖国 、关心 他人、 爱护集 体、乐 于助人 等良好 品质,更 实 施 “ 爱 ” 的教育 ,以大到 小的深 刻展开 ,大则爱 世界、 爱国、 爱民族、爱社会、爱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 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1、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 ,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 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来, 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 了。”与“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 )
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欧内斯特·萨道义
2010广东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 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事 物 积 极 进 取的心 态。
二 十 余 年 ,艰 辛的历 程。如 今,身为 幼儿教 师的我 ,对于 自己的 事业、 生活、 思想等 有 了 自 己 的 见解,但 我从不 离开领 导的核 心思想 。原本 ,早在大 学时代 的我,就 应该
进 入 党 领 导 集体范 围中学 习、历 练。
在 工 作 方 面 ,我将党 组织的 核心思 想渗透 于教育 中,引导 幼儿感 受到,党 组织 那坚韧 不 拔 的 精 神 。引导 幼儿热 爱祖国 、关心 他人、 爱护集 体、乐 于助人 等良好 品质,更 实 施 “ 爱 ” 的教育 ,以大到 小的深 刻展开 ,大则爱 世界、 爱国、 爱民族、爱社会、爱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 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1、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 ,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 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来, 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 了。”与“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4张PPT)

“和我平(们的的3)共会亚议同应非要该国求是家。求:同促存成异了。会亚议非应国将家这之些间共同 愿望和要团“求结异肯一”定致:下,主来反。要对这体是殖现我民在们主在中义社间,会的争主制取要度问和和题维意”护识。
形态民方族面独存立在,着增不进同各。国—人—周民恩之来间在的亚友非好会议合上 的讲话 作。
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新中国为什么要制定三大外交 方针?
三大外交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例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另起炉灶”
的外交方针,其内容是(B )
A.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C.独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之外 D.重点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意义:1.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 一个新的国家形象
2.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
则,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
作出了重大贡献
3.参加国际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 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 会议
4.万隆会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同”和“异”
第1组图片: 旧中国外交
屈 辱
第2组图片: 新中国的外交
尊荣
知识升华
从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政策及不同 结果中,你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
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
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在复杂的国际背景 之下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 “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 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因此, 在建国初期的50年代我们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外交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为70年代外交的突破 奠定了基础。
形态民方族面独存立在,着增不进同各。国—人—周民恩之来间在的亚友非好会议合上 的讲话 作。
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新中国为什么要制定三大外交 方针?
三大外交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例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另起炉灶”
的外交方针,其内容是(B )
A.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C.独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之外 D.重点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意义:1.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 一个新的国家形象
2.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
则,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
作出了重大贡献
3.参加国际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 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 会议
4.万隆会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同”和“异”
第1组图片: 旧中国外交
屈 辱
第2组图片: 新中国的外交
尊荣
知识升华
从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政策及不同 结果中,你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
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
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在复杂的国际背景 之下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 “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 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因此, 在建国初期的50年代我们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外交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为70年代外交的突破 奠定了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5张PPT)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 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 的盟友。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 和国。10月5日,任命罗申为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任大使。中国任命王稼祥为驻苏联第一任大使。图为 罗申(前排右6)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的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 景。这是新中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共 处
核心 基础 保证
条件 归宿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一九五五年四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 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
是 外交政策 什 么 外交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
为 什
外交依据
么
怎 建交原则 么 样 外交方针
国际环境、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客” “一边倒” 团结世界人民
依据
政策
国家利益
“另起炉灶”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际环境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求同”和 “存异”分别指什么?
追踪探究:求同存异 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其 内容。
背景: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
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 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同 异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 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 和国。10月5日,任命罗申为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任大使。中国任命王稼祥为驻苏联第一任大使。图为 罗申(前排右6)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的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 景。这是新中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共 处
核心 基础 保证
条件 归宿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一九五五年四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 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
是 外交政策 什 么 外交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
为 什
外交依据
么
怎 建交原则 么 样 外交方针
国际环境、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客” “一边倒” 团结世界人民
依据
政策
国家利益
“另起炉灶”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际环境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求同”和 “存异”分别指什么?
追踪探究:求同存异 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其 内容。
背景: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
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 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同 异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 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1张PPT)

• 主席、各位代表:
•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
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
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
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
另起炉灶
新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中 国
一边倒
初 期
初期实践成果: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的 外
外交政策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 交
交 走向国际舞台: 参加日内瓦会议
成 就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检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
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
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目的: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程:①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
排斥和对立。………
•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 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这两类国家 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 而奋斗。………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 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走向国际舞台
外交成就1
1954 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 新中国第一次以 大国身份 参加的国际 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会议——日内瓦会议
外交成就2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 会议——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旧中国
新中国
屈辱外交
独立自主
一、 “另起炉灶” 与“一边倒”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另起炉灶”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奠定了与世 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 外交关系的基础。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国际交往中 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异”指的是什么?
4.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万隆精神是什么?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求同存异” 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异”指的是什么?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4.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万隆精神是什么? 影响: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
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如何评价?
(1)含义: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并不 意味着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边,或是与美的绝对对抗。事 实上,中国在联苏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 立场;在抗美时,也存在一定条件下讲和的一面。 (2)评价:积极: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 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会处于孤立境地。消 极: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明 确了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对外关系上 就不可能不受该阵营的制约,所以在独立自主的行动上多 少受到限制。在实施过程中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济体制,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历 史 小资料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列强签 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 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个, 租界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 仅俄国一家就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外人评价说;“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 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关系: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必备条 件、基础、核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贯彻五项原则 的保证; 平等互利——共处的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3) 印度(1950.4.1) 保加利亚(10.4) ——第一个与中国建 罗马尼亚(10.5)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匈牙利(10.6) 朝鲜(10.6) 瑞典(1950.5.9) 捷克斯洛伐克(10.6) ——第一个与中国建 波兰(10.7) 交的西方国家 蒙古(10.16) 英国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最早承认中国的 西方大国(1950.1.6) 越南(1950.1.18)
人民版必修1专题五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70S以前 (基础) 代 中 国 的 外交关系的突破 70S (突破) 对 外 关 系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改革开放后 (调整)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 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间友好合作.
归纳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毛泽东、周恩来先后访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第一次建交高潮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的成熟 3.外交政策的成功应用: (1)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并在会议上 起了积极作用. (2)出席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 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 中 国 为 什 么 从 一 边 倒 向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过 渡?
则理外 亲交 笔部 书档 写案 的馆 和保 平存 共的 处周 五恩 项来 原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家社 会 主 义 国
1954.6,互设代办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 示学生从政权性质、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国际环境、近 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1)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共同纲领》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外交政策的原则,体现了实行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为了保障本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 的完整,拥护国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 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3)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 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4)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个体系;亚非拉人民的民族 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赢得了民族独立。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5)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启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权的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 家的综合国力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