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护理观察

合集下载

专业护理视角下的腔隙性脑梗死查房

专业护理视角下的腔隙性脑梗死查房

专业护理视角下的腔隙性脑梗死查房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了解腔隙性脑梗死的查房内容和护理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专业护理视角出发,介绍腔隙性脑梗死查房的相关内容。

查房目的腔隙性脑梗死查房的目的是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供全面的护理。

查房内容观察意识与神经系统状况-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

记录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如有意识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

- 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形态和对光反应,检查眼球运动是否正常。

- 评估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感觉,观察是否出现肢体无力、麻木等症状。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规律,有无快慢、浅深等异常情况。

- 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如有明显升高或降低应及时报告医生。

管理并发症-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症状,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如辅助进食、语言训练等。

- 防止压疮的发生,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尿潴留、泌尿感染等情况,及时排尿并保持尿道通畅。

-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肌肉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理护理-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

-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提升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护理要点- 保持患者的安全,避免摔倒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 定期翻身,保持皮肤的整洁和血液循环的良好。

- 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 注重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 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通过以上的查房内容和护理要点,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腔隙性脑梗死:全面护理查房

腔隙性脑梗死:全面护理查房

腔隙性脑梗死:全面护理查房简介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全面护理查房来确保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介绍腔隙性脑梗死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护理要点1.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症状,如面瘫、肢体活动障碍等。

记录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3. 给予患者规律的饮食,控制摄入的盐和脂肪量,避免高胆固醇食物。

饮食应均衡,富含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4. 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和认知训练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5. 维护患者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并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6.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

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注意事项1. 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炎和尿路感染等。

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和相关指标。

2. 避免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

3. 定期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评估脑梗死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避免长时间卧床,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体位转换,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

5. 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营养供给。

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以上是腔隙性脑梗死全面护理查房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请始终独立做出决策,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眩晕护理问题和措施

眩晕护理问题和措施

眩晕护理问题和措施一、平衡和姿势控制问题眩晕患者可能感到身体不平衡,难以保持正常的姿势。

护理措施包括:1.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确保室内稳定,没有突然的噪音或视觉刺激。

2.指导患者进行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左右摇摆等,以增强平衡感。

3.避免患者进行需要高度平衡的活动,如滑雪、滑冰等。

4.如果需要,提供助行器或其他辅助设备,以确保患者的行走安全。

二、焦虑和恐惧眩晕可能引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导致情绪不稳定。

护理措施包括:1.提供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感受,解答他们的疑虑。

2.解释眩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以增加患者的信心。

3.鼓励患者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等。

4.如果需要,提供镇静药物以缓解焦虑。

三、头部和颈部疼痛眩晕可能引起头部和颈部疼痛。

护理措施包括:1.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颈部过度弯曲或伸展。

2.指导患者进行轻度的颈部运动,以缓解疼痛。

3.提供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等,以缓解疼痛。

4.如果疼痛严重,建议就医并可能需要处方药物来缓解疼痛。

四、听力问题一些眩晕患者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护理措施包括:1.确保室内没有噪音干扰,以减少听力问题的加重。

2.指导患者避免过度使用耳机,以保护听力。

3.提供听力保护设备,如耳塞等。

4.建议定期检查听力,以确保听力正常。

五、恶心和呕吐眩晕可能引起恶心和呕吐。

护理措施包括:1.鼓励患者少量进食,避免饱腹感。

2.提供止吐药物以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

3.鼓励患者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综合护理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需求1.生理方面: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控制血压、血糖,合理饮食,进行运动锻炼,防止脑血栓再形成。

2.心理方面: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3.饮食护理: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需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免摄入含钠高的食物,如咸菜、腌制品等。

4.康复训练: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言语康复、肢体功能锻炼等,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5.药物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降脂药等,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1.生理方面通过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生理护理,控制血压、血糖,合理饮食,进行运动锻炼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脑血栓再形成,控制病情的进展。

研究表明,定期检测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生理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生理指标,改善患者的病情。

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心理疏导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

3.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脑血栓的再发。

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发布时间:2021-06-17T16:32:04.08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4期作者:王晓芳刘文丹[导读]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王晓芳刘文丹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摘要】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

方法研究筛选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均为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

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以综合护理干预。

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 60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有24例有效,占比80.0%,观察组有29例有效,占比9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4.043,P=0.04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比例为76.7%,观察组为9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5.192,P=0.023)。

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可提升疾病症状改善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眩晕症;综合护理;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nursing and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vertigo after lacunar infar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vertigo after lacunar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8 to February 2020. 30 cases 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rsing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2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effective, accounting for 80.0%, 29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effective, accounting for 96.7%,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x2 = 4.043, P = 0.044);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6.7%,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x2 = 5.192, P = 0.023).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lacunar infarct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disease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comfort of patients.[Key words]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vertigo; comprehensive nursing; effect腔隙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该疾病经过积极的诊疗后,可有效降低临床死亡率和致残率【1】。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观察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观察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观察目的针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0%,7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0%,7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临床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所以临床综合护理,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關键词】脑梗死后遗症、综合护理、效果脑梗死在临床治疗中,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提高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本文针对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为(63.5±3.4)岁。

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为(63.6±3.5)岁。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患者确诊之后,在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血压、血糖等进行检测,给予出现的症状,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1)入院评估。

在患者入院治疗之后,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家庭经济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系统的评估。

(2)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

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护理计划,进行各常规检查,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保持患者呼吸的顺畅。

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的临床护理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的临床护理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的临床护理。

方法在2017年1月-2020年5月选择30例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有15例行综合护理为综合组,另15例行基础护理为比照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综合组护理有效率为100.00%(15例),与比照组的73.33%(11例)相比更高,P<0.05。

综合组护患沟通评分(94.71±3.09)分、护理效果评分(96.04±3.18)分、饮食护理评分(95.88±3.07)分、康复护理评分(93.15±3.60)分更高,P<0.05。

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升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及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眩晕症;腔隙性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疾病,腔隙性脑梗死是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后,脑干或大脑半球部位的小穿通动脉血管壁出现病变造成管腔闭塞所致,中老年男性为多发群体[1]。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后,脑干与大脑深部基底节区的通路被阻断,若阻断程度较轻微,仅会有肢体麻木、眩晕、面瘫等症状,若阻断程度较严重,则会出现无意识障碍、偏瘫、共济失调等症状[2]。

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是自觉症状,其主观性较强,且长期存在,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根治效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综合护理干预则通过运动、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增强其对眩晕症的适应性及耐受性,继而有效改善眩晕症状[3]。

因此本研究选择30例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旨在分析综合护理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7年1月-2020年5月选择30例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分组依据为护理方案,综合组:n=15,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3.38±2.81)岁;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6.19±1.72)个月;有女性7例,男性8例。

比照组:n=15,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4.40±2.59)岁;病程2-15个月,平均病程(7.03±1.96)个月;有女性6例,男性9例。

眩晕病人的护理

眩晕病人的护理

眩晕病人的护理一、协议关键信息1、护理目标: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2、护理责任方: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

3、护理对象:眩晕病人。

4、护理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确定。

5、护理效果评估标准:眩晕症状减轻程度、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等。

二、护理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身体安全,防止跌倒、摔伤等意外发生。

11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无杂物堆积,地面干燥。

12 患者活动时,护理人员应在旁协助或提供必要的支持。

2、个性化护理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1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

22 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3、综合护理原则运用多种护理手段,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全面照顾患者。

31 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保证患者营养均衡。

32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眩晕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症状特点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1 定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12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

2、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

21 帮助患者整理床铺,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22 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保持个人卫生。

3、饮食护理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促进患者康复。

31 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2 控制盐分、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4、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41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解答患者的疑问。

42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1 协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如站立、行走等。

52 指导患者进行头部运动,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四、护理注意事项1、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用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1 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探讨・161・
Health For Everyone 《人人健康》
2016年20期眩晕症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症状,经过有效地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肢体功能能够完全恢复,但是持续、反复发作的眩晕症仍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1例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1例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为研究对象,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依据《神经病学》相关标准[1]。

并经由颅脑CT 、MRI 进行确诊,同时经由X 线检查排除合并其他颅内病变、颈椎病、梅尼埃病等眩晕病,本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改58岁-79岁,平均(62.2±6.9)岁,病程为3个月-2年,平均(1.0±0.3)年。

1.2 方法
研究对纳入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进行标准化治疗,并辅助以综合护理,综合护理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安全宣讲、个性化用药指导、合理饮食、合理作息、心理护理、病房护理、康复护理等。

1.3 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眩晕症状消失时间,依据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效果评定,显效:症状消失,2周内未见复发征兆。

改善:症状显著减轻,偶见轻微头晕、自身、景物晃动感,患者能够正常生活。

无效:症状加剧,严重影响生活。

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改善率。

2 结果
护理后,本组患者达显效标准者25例,达改善标准者14例,无效者2例,本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1%(39/41),眩晕症状消失时间为8d-14d ,平均(10.5±2.8)d 。

3 讨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腔隙性脑梗死(缺
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逐渐上升[2]。

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眩晕症是腔隙性脑梗死后常见的合并症[3]。

相较于其他眩晕症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的眩晕问题往往长期存在,并且经过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危害[4]。

因此,在有效地治疗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对本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从安全宣教入手,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之后综合病房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等护理措施,提高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对眩晕症的耐受性和适应度,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关键对策包括:患者进行标准化治疗后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对策如下:第一、安全宣讲,告知病人眩晕症状易发生于体位改变的时候,尤其是起床、如厕时,最好有专人进行陪护,指导病人蹲下、
站立、起卧动作缓慢,如果出现眩晕需要立即就地坐卧,以避免
摔伤。

第二、用药指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需要服用较多药物治疗,病人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免出现药源性眩晕加重病情。

第三、生活护理,①眩晕症患者需要饮食清淡,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宜荤素搭配,低盐,同时依据患者的合并症进行合理的饮食方案制定。

②告知患者戒烟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必要的时候予以患者镇静药物以调节睡眠。

第四、心理护理,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常常会存在焦虑、紧张心理,这与眩晕反复发作、持续存在相关。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采用转移、分散注意力、心理疏导等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耐心回答患者的疑虑,联合病人家属提供情感支持,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可予以抗焦虑、抑郁的药物。

第五、病房护理,病房布局合理,考虑到安全因素,清楚过道障碍物,光线明亮,卫生间设置防滑扶手、铺防滑垫,于病床床头设置呼叫铃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使用。

第五、对于眩晕发作加重的患者,建议半卧位休息,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声光刺激,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指导患者放松心情,缓慢进行深呼吸,避免紧张情绪加重症状,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第六、康复护理,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如肢体未完全恢复,建议逐步使用平卧-直立-行走的过程,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加重眩晕问题,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意的功能锻炼,例如五禽戏、太极拳等,也可应用脑血管治疗仪等改善患者脑功能,有条件者可进行针灸、按摩等促进患者恢复。

根据研究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1%,眩晕症状消失时间为8d-14d ,平均(10.5±2.8)d ,结果证实了综合护理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3]薛梅花.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36-337.
[4]洪显钗,舒美春,留盈盈,等.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8):950-953.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1例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人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1%(39/41),眩晕症状消失时间为8d-14d ,平均(10.5±2.8)d 。

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眩晕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7X (2016)20-0161-01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病人护理观察
王衍芹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卫生院手术室 江苏 徐州 22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