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一>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
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
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1)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
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2)硫酸铵:分子式(NH4)2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
含N 20~21%。
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
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
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
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
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
二、硝态氮肥: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
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2)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易淋失。
(3)嫌气条件下发生反硝化作用,生成N2、N2O等损失氮素。
详解氮肥知识点

详解氮肥知识点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肥料,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氮肥的种类、作用机理、使用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氮肥的种类氮肥主要分为化学氮肥和有机氮肥两大类。
1.化学氮肥化学氮肥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氮肥,常见的有尿素、铵肥和硝酸铵等。
其中,尿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氮肥,因其含氮量高、稳定性好而备受青睐。
2.有机氮肥有机氮肥是指以动植物的残体、粪便等有机物为原料制成的氮肥,如畜禽粪便、豆饼、骨粉等。
有机氮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氮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氮肥的作用机理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体内多种生理代谢过程。
氮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植物生长氮肥能够促进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氮肥还能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增加叶片的面积和数量,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
2.提高产量和品质氮肥的补充能够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适量的氮肥还能增加作物的抗逆性,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3.调节土壤酸碱度氮肥中的铵离子和硝离子能够在土壤中与土壤颗粒表面的酸性或碱性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保持适宜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三、氮肥的使用方法氮肥的使用方法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氮肥使用方法:1.施肥时间氮肥的施用时间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和需要氮肥的阶段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作物的苗期和生长旺盛期需要较多的氮肥供应。
2.施肥量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一般来说,氮肥的施用量过多会导致作物生长过旺,但过少则会限制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施肥方式常见的氮肥施肥方式有基施、追施和叶面喷施等。
基施是指在作物种植前将氮肥直接施入土壤中,追施是在作物生长期间分次施肥,叶面喷施是将氮肥溶液喷洒在作物叶面上。
农业上常用的氮肥

农业上常用的氮肥
农作物氮肥品种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1、碳铵:如果说碳铵您可能不知道,但是说“气肥”,肯定很多种地的老人都知道。
碳铵是在种植大田作物是施用的最多的氮肥,一般做追肥用,种小麦、或者玉米一般都会追施几次碳铵。
常常在下雨时,去地里撒施,这是因为碳铵比较容易挥发。
所以施碳铵时要掌握施后覆土或者浇水的原则。
2、氯化铵:忌氯作物,如西瓜、甘薯、烟草、葡萄等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3、硝铵:施用时不宜与有机肥混合施用,采用沟施、穴施、施后立即覆土为好.
4、尿素:广泛使用于各种作物,蔬菜种植上我们常用的氮肥就是尿素,一般做追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或者撒施后立即浇水,使肥料处在湿润的土层中,以利于尿素被作物吸收。
5、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如果土壤呈酸性,一般不用硫酸铵。
氮肥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适宜的氮肥用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虽然这些肥料中都含有氮素且能给作物补充氮营养,但因为这些氮肥的类型是不同的,而不同类型的氮肥是有不同肥料特性的,所以这些氮肥就会在含氮量多少、转化吸收过程、见效速度快慢、肥效持续期长短、使用安全性高低等方面存在很出很大的差别性;
除此之外,受氮肥种类与肥性差异的影响,这些不同种类的氮肥在适用地块类型、适用作物类型、适用时间、使用方法等方面,同样也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

7.3 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氮肥工业一般以空气中的氮气(N2)和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中的氢气(H2)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条件下合成氨,再经多种氨加工流程,生产各种商品氮肥。
合成氨的基本反应如下:合成的氨可直接作氮肥施用,也是加工其它氮肥的基本原料。
氨在常温常压是气体,部分理化性质如表7-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肥料以液氨和由液氨配制的流体复混肥比例较高,西欧、前苏联生产硝铵较多,中国、日本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尿素。
1995年我国的氮肥结构中,碳酸氢铵氮899.7×104吨,占总产量的48.4%;尿素氮805.7×104吨,占43.4%,其余的含氮肥料包括:氯化铵、硝酸铵、磷铵、硝酸磷肥、硫酸铵、氨水等一共151.4×104吨,占8.2%。
表7-2 氨的部分理化性质)性质氨(NH3分子量17.03含N,% 82.0沸点-33.4℃冰点-77.7℃液体密度637.8g/L(0℃)蒸气密度0.708g/L(0℃)气化热 4.42kJ/g(-33.4℃)对化学氮肥来说,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最常用的是按含氮基团进行分类。
据此,可以将化学氮肥分为铵(氨)态氮肥、硝态(硝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四类。
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将肥料加工成缓释的长效肥料,由于其性质有别于一般化学肥料,故也将之作为一类肥料加以介绍。
7.3.1 铵(氨)态氮肥养分标明量为铵盐(氨)形态氮的单质氮肥称为铵(氨)态氮肥。
如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
它们的共同点包括:(1)易溶于水,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速;(2)肥料中的铵离子解离后能与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态阳离子交换而被吸附在胶粒上,在土壤中移动性不大,不易流失;(3)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释放出氨气,尤其是液态氮肥和不稳定的固态氮肥本身就易挥发,与碱性物质接触后挥发损失加剧;(4)在通气条件良好的土壤中,铵(氨)态氮可进行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使化肥氮易遭流失和反硝化损失。
氮肥行业市场分析

氮肥行业市场分析一、行业概况氮肥是农业生产中使用最广泛、需求量最大的化肥品种之一、氮肥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氮肥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氮肥市场在近几年保持稳定增长。
2024年全球氮肥产量达到10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200亿美元。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家。
中国氮肥市场规模占全球氮肥市场规模的30%以上。
三、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氮肥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以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为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
这些国家在氮肥产能、技术研发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同时,全球氮肥市场还存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它们在特定地区或特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四、市场需求趋势1.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将会持续拉动氮肥市场的需求,农民对氮肥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2.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改进:随着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不同作物对氮肥的需求也将有所不同,市场需求将会更加多样化。
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氮肥行业的环境影响以及土壤污染的担忧,为研发环保型氮肥提供了机遇。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将推动氮肥行业向高效、低排放的方向发展。
五、市场发展机遇1.农产品出口增加:随着中国农产品出口量的增加,对氮肥的需求也将增加。
2.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氮肥的使用,从而推动氮肥市场的发展。
3.新技术推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氮肥产品的研发将为氮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六、市场挑战1.竞争加剧:全球氮肥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争夺激烈。
2.环境压力增大:氮肥的使用过量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环保问题成为氮肥行业发展的一大挑战。
3.原材料价格波动:氮肥的原材料主要是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波动将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七、市场趋势1.绿色化发展:氮肥行业将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开发研制更为环保、高效的氮肥产品。
全球氮肥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全球氮肥行业现状分析报告摘要本篇报告旨在对全球氮肥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全球氮肥行业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投资者、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引言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关键的肥料种类之一,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全球氮肥市场规模巨大,行业竞争激烈,各国的需求量大幅增长。
本报告将通过搜集、整理氮肥行业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市场规模全球氮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主要受到农业生产的需求推动。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氮肥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的约170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约2300亿美元。
亚洲和拉丁美洲是全球氮肥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其中尤以中国和印度、巴西等国市场需求量最大。
竞争格局全球氮肥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主要的氮肥生产企业包括中国益生股份、草力化工、巴斯夫、Yara International、Mosaic等。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来保持竞争优势。
同时,进入壁垒较高,依靠技术和规模优势来稳定市场地位。
发展趋势未来全球氮肥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保要求增加: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氮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主要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优化生产工艺等。
2. 技术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氮肥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并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氮肥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氮肥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合理使用、循环利用和减少浪费等。
4. 地区市场需求差异:随着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这些地区的氮肥市场需求将继续大幅增长,成为全球氮肥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
结论全球氮肥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竞争也日益激烈。
未来,氮肥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水平,注重可持续发展。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以获得竞争优势。
投资者和决策者应密切关注氮肥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氮肥的种类范文

氮肥的种类范文氮肥是一种提供植物所需氮元素的肥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
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方法,氮肥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氮肥。
1. 硝酸铵(Ammonium Nitrate)硝酸铵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其化学式为NH4NO3、它是由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类。
硝酸铵易溶于水,能够快速被植物吸收利用。
它具有较高的氮含量,而且具有中性pH值,不会对土壤产生酸碱性影响。
因此,硝酸铵广泛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2. 硝酸钠(Sodium Nitrate)硝酸钠是一种无机氮肥,化学式为NaNO3、它含有高浓度的氮元素,通常被用作作物的直接肥料或基肥。
硝酸钠易溶于水,可迅速被植物吸收,并且具有中性pH值,不会对土壤产生负面影响。
硝酸钠能够提供充足的氮源,促进植物的生长,改善作物品质。
3. 尿素(Urea)尿素是一种有机氮肥,化学式为CO(NH2)2、尿素是由碳、氧、氢和氮等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氮含量较高。
尿素在土壤中逐渐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然后氨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氧化成硝酸根离子,再被植物吸收。
尿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氮肥之一,因为其具有高氮含量、易储存和运输等优点。
4. 氨(Ammonia)氨是一种无机氮肥,化学式为NH3、它是由氮和氢组成的碱性气体。
氨通常以氨水或氨盐的形式使用。
氨可以直接用作氮肥,也可用作其他化学肥料的原料。
氨水在溶液中释放出氨气,被植物根系吸收,并在土壤中迅速转化为硝酸根离子。
氨具有较高的氮含量,但也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气味。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氮肥,还有其他一些氮肥种类,如氨基酸肥、硝酸磷铵、尿酸肥料等。
每种氮肥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植物需求和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氮肥。
中国氮肥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十四五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中国氮肥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十四五”发展转型势在必行氮肥行业基本概况氮肥是农业生产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类肥料,按其中所含氮素养分的形态,常见的氮肥可分为铵态氮肥(如碳铵、硫酸铵、氯化铵等)、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钠等)、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氰氨态氮肥(如石灰氮)等类型。
农业生产中,氮肥的用量依然占据首要地位。
氮肥对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过量施用以及不合理使用方法导致大量的浪费,也成为农业生产对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1、氮肥占化肥总产量比例超三成化肥行业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四个子行业。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的化肥生产以复合肥为主,2019年中国氮肥产量占比达31.1%;磷肥产量占比达11.4%;钾肥产量占比7.6%,则远低于国际17%的平均水平;复合肥产量最高,占比约为49.9%。
2、中国氮肥行业产销失衡问题严峻从氮肥供应端来看,2010-2019年中国氮肥(折纯)产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6年开始受政策影响连续三年产量下降,到2019年氮肥产量有所回升,达到3556.3万吨,同比增长2.9%。
截止至2020年中国氮肥产量达到了3679.1万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3.5%。
从氮肥需求端来看,自2013年开始,中国农业氮肥施用量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到2019年氮肥施用量为1930.2万吨,同比下降6.5%。
注:2013、2014年施用量增速为-0.2%、-0.1%。
整体来看,国内氮肥供应严重过剩,2019年产销率为180%,目前国内氮肥产业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产业结构调整将是磷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十三五”时期淘汰产能超过10%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统计,从2015年至2019年,全国合成氨企业共退出124家,合成氨产能退出1897万吨(实物量);尿素企业退出73家,尿素产能退出1999万吨(实物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巩来江(CSU化工0802班,湖南长沙,410083)摘要:氮肥(nitrogenous fertilizer),是指提供植物氮营养,具有氮标明量的单质肥料。
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
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
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本文简介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关键词:氮肥种类利用供求一.氮肥[1]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一般集中于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新叶、分生组织、繁殖器官)。
因此,氮素供应的充分与否和植物氮素营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
农作物生育的有些阶段,是氮素需要多,氮营养特别重要的阶段,例如禾本科作物的分孽期、穗分化期,棉花的蕾铃期,经济作物的大量生长及经济产品形成期等。
在这些阶段保证正常的氮营养,就能促进生育,增加产量。
二.氮肥的主要种类[2]可做氮肥的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 。
一些复合肥如磷酸铵[磷酸二氢铵NH4H2PO4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也可做氮肥。
常用的氮肥主要品种可分为铵态、硝态、铵态硝态和酰胺态氮肥4种类型。
各种氮肥主要品种为:(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2)硝态氮肥:有硝酸钠、硝酸钙;(3)铵态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4)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
(土肥站)1.铵态氮肥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
铵态氮肥有一些共同特性,简要如下: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硝态氮肥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等。
同样的,硝态氮也有着一些共同特性: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3.铵态硝态氮肥这类氮肥相对少一些,但是,却因为有着前两类氮肥共有的一些特性,其应用范围相对较广。
常见的该类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4.酰胺态氮肥说到酰胺态氮肥,固体氮中含氮最高的肥料的——尿素(含N量46%),具体见[1]。
三.氮肥的利用现状[3]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肥料使用量也在不断加大,而氮肥在其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氮肥的利用现状,自然成为我们关注和了解的焦点之一。
全球肥料消费预测如下(来自P. Heffer, IFA, 2010/6)[3]: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氮肥的利用现状。
1.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简介氮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
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氮是农作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份,没有氮,就不能形成氮白质,没有蛋白质也就不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
在作物体内,凡含蛋白质多的部分(如种子)含氮也多;含蛋白质少的部分(如衰老的茎杆)含氮也少。
不仅如此,氮还是叶绿素和许多酶的成份。
叶绿素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的物质,而酶是作物体内各种物质转化的催化剂。
核蛋白、植物碱也都含氮。
从而可以看出,氮在作物营养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氮肥的生产原料天然气、煤炭、石油是生产化肥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称为气头、煤头、油头三类,近年来,由于石油和煤炭价格的升幅远大于天然气,故按成本优势排列为气头、煤头、油头。
比如07年气头企业云天化尿素的毛利率达47.1%,而煤头企业华鲁恒升尿素的毛利率为21.5%。
3.氮肥的作用1).土壤的氮素供应从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土壤中的氮素流是一种不断转形态,并有多通道循环的物质流。
它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随着生物生产活动的不断强化和氮素的有机化,氮在土壤圈中将不断富集和表聚。
从实际生产的要求出发,一方面,人们为了满足作物增产的需要,以各种形式对农田施用氮素,以期增加对光能的利用,最基本的手段是施用化学氮素和有机氮素,充分利用生物固氮;另一方面,人们也将充分利用作物生产的有机氮素,发展和强化动物生产,进而控制和利用各种含氮物质的微生物分解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进程,提高生物氮素的系统效益。
2).调节花量为了克服苹果地大小年,遇小年时,于花后5-6周(苹果花芽分化的临界期,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叶片含氮量呈下降趋势)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连喷2次,可以提高叶片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长抑制花芽分化,使大年的花量适宜。
3).疏花疏果桃树的花器对尿素较为敏感但嘎面反应较迟钝,因此,国外用尿素对桃和油桃进行了疏花疏果试验,结果表明,桃和油桃的疏花疏果,需要较大浓度(7.4%)才能显示出良好效果,最适合浓度为8%-12%,喷后1—2周内,即能达到疏花疏果的目的。
但是,在不同的土地条件下,不同时期及不同品种的反应尚需进一步试验。
4).水稻制种在杂交稻制种技术中,为了提高父母本的异交率,以增加杂交稻制种量或不育系繁种量,一般都采用赤毒素喷施母本以减轻母本包颈程度或使之完全抽出;或喷施父母本,调节二者的生长,使其花期同步。
由于赤霉素价格较贵,用其制种成本高。
人们用尿素代替赤霉素进行实验,在孕穗盛期、始穗期(20%抽穗)使用1.5%-2%尿素,其繁种效果与赤霉素类似,且不会增加株高。
5).防治虫害用尿素、洗衣粉、清水4:1:400份,搅拌混匀后,可防止果树、蔬菜、棉花上的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杀虫效果达90%以上。
6).尿素铁肥尿素以络合物的形式,与Fe2+形成螯合铁。
这种有机铁肥造价低,防治缺铁失绿效果很好。
此外叶面喷0.3%硫酸亚铁时加入0.3%尿素,防治失绿效果比单喷0.3%硫酸亚铁好。
4. 提高氮肥使用效果和减少损失的技术[5]1).氮肥适宜施用量推荐主要可分两大类方法:以土壤供氮量的预测为基础的方法;不积氮量为量度的土壤供氮量(Ns)与作物特性及生长期间的水热条件等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非土壤来源氮量的强烈影响;土壤有机氮的形态与其生物分解性并无明确的联系,因此,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量(Nm)的化学指标只是经验性的;因此,在理论需要预测土壤供氮量的方法。
2).深施这是一项成熟的、效果明显的技术,包括稻田深施,无水层混施、旱地表施后灌水。
研究证明,深施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氨挥发,其效果大小取决于施氮肥后田面水(稻田)或土表(旱地)中存留的氮肥量。
3).施用时期利用作物对化肥氮的竞争性吸收以降低土壤中化肥氮的浓度,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其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并已得到许多田间试验证实。
因此,在不同时期氮肥施用量的分配上,应在保证作物前期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长前期的氮施用量,并将重点移到生长中期。
4).硝化抑制剂硝化过程中有微量N2O逸出。
而且,所形成的硝态氮易于通过反硝化和或淋洗而损失。
因此,硝化作用的抑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
5).脲酶抑制剂主要是PPD和NBPT,及其配合使用。
国内还有氢醌和涂层尿素,并研究了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的配合使用。
研究表明,使用脲酶抑制剂后氨挥发的减少量与对照不使用脲酶抑制剂的氨挥发量之间有良好的相关。
但是,减少总损失的量与对照的总损失量却并无相关。
6).全国几乎所有的土壤和作物都需要施用氮肥。
氮肥的科学施肥原则是对不同作物、地块和不同生育期的具体施肥量进行实时、定量调控。
例如,目前我国大田作物施氮量(N)一般每亩8-15kg,约一半作基肥,其余主要作追肥,具体施肥量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
7).除小麦等密植作物撒施后灌水、水稻水层撒施外,都要施后覆土。
氮肥基、追、种肥都用,是追肥主角四.氮肥的需求供应概况20世纪以来,氮化肥的生产一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主要是由于世界土壤的平均氮肥力不高,氮素不易在土壤中积累,而现代集约化农业又促使土壤有机质与氮的过多损耗,在多数条件下单位氮素的增产量高于磷、钾养分。
在未来的几年内,依然势头不减。
[3]表二:氮肥供应、需求平衡(百万吨N)1.全球氮素展望始于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及随之而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对投资及建设计划产生了消极影响。
2008年早期氮素产品强劲的需求前景引发一大批新项目的宣建,并导致短期内产能将要大幅增长的预测。
2009年,这些宣布的项目中有一些推迟,极少一部分甚至取消了。
2010年也存在同样的形势,新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更为谨慎。
1) 中国、西亚和北非氮素产能持续增加据IFA预计,在2009-2014年间世界合成氨产能年均增长4%,比2008年净增加3740万吨NH3。
这期间将会有近65套新装置在建或者计划投产,其中仅中国就有大约23套新装置。
因为绝大多数新增产能是与下游尿素产能增加相关联的,其次还有工业硝铵和加工磷酸盐产能,因此仅有一部分产能净增长将用作商品合成氨出售。
到2014年,预计全球合成氨产能将达到2.241亿吨NH3。
产能增长将主要发生在东亚(中国和越南)、非洲(阿尔及利亚和埃及)、西亚(卡塔尔、伊朗和沙特)和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
其他一些国家的产能增加或者来自于封存装置或者是闲置装置的重新启动。
2) 2014年海运合成氨贸易将是平衡的IFA估计2009年世界合成氨海运贸易估计为1510万吨NH3,占全球合成氨贸易的85%。
剩余的15%可以看作是内陆交易,包括欧洲和北美的内部交货量。
全球海运合成氨供应能力将仅净增长170万吨,到2014年为1900万吨,需求将同步增长,因此全球海运合成氨市场将依然是相当平衡的。
3) 2012年以后大量的氮素潜在过剩将开始加速全球氮素供应/需求平衡关系表明,2010年潜在过剩将接近470万吨N,2013年上升至1110万吨N,到2014年则将加速上升至1670万吨N。
2010年潜在过剩占全球供应的3.6%,到2014年达到10%。
2.我国氮肥工业发展简述我国的氮肥工业发展较晚,到1935年才先后在大连和南京建成两座氮肥厂生产硫酸铵。
1949年前,全国累计生产的氮肥量为60万吨(N),主要用于沿海各省。
新中国成立后,氮肥工业先于磷钾肥获得迅速发展。
1953年我国年产氮肥以养分计算为5万吨,超过历史上1941年最高年产量4.8万吨。
经过第一和第二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至1965年,全国氮肥产量已达103.7万吨(N)比1953年增长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