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题二法国的现代化进程-3-19
最新专题二法国的现代化进程-3-19

专题二法国的现代化进程2010-3-19专题二法国的现代化进程 2010-3一、背景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其废墟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采邑改革及影响: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
影响: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农民的农奴化进程。
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
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3.等级君主制: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形成了等级君主制。
国王和市民携手,改变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法兰西民族意识的觉醒,15世纪末,法国形成民族国家。
5.15世纪下半叶,法国政治制度由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理解)6.随着1500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法国也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二、进程与阶段(一)大动员—启蒙运动 B1.启蒙运动的含义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新一轮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它承上启下,前承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后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是“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启动的历史条件。
2.法国的主要代表及其主张(1)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他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提出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2)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泰斗他在法国启蒙思想家中,著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广泛。
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宗教宽容,信仰自由。
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倡导实行言论、出版自由,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

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是发展并走上歧路阶段。由于日本是后起之秀,其原始积累主要靠野蛮的战争,所不断发动军国主义战争,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到太平洋战争,不仅打断了被侵略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使日本自身的现代化陷入歧途。
第三个阶段:二战后至今的复兴阶段,经历了民主改革,日本完成了明治维新以来没有完成的政治民主化的任务;之后通过《旧金山和约》日本摆脱了美国的占领状态。同时战后日本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朝鲜战争、奥运会带来的历史契机,实现了经济腾飞,60年代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80年代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备国,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以后,日本70年代开展“多边自主外交”,80年代以来,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第三个阶段: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在经历了“休克疗法”带来的经济下滑、地位下降后,到普京时代,逐渐恢复元气:“有效经济”和总统制共和国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艰难的现代化之路有了新希望。
日本现代化 Nhomakorabea进
程
第一阶段:19世纪中后期,通过倒幕运动推翻幕府专制,扫除了现代化道路上的第一个障碍;通过“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又通过明治维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功地实现了“脱亚入欧”,迅速崛起为东方新型的工业化强国;后又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奠定了日本现代化政体的基础。
德
国
现
代
化
进
程
第一个阶段:19世纪。19世纪初普鲁士借助改革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德国统一和现代化进程创造条件。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资本主义工业经济迅速发展,迅速跃居世界强国,成为旧的世界秩序的挑战者。
法兰西曲折的近代化之路:大国之心让其选择了疾风暴雨的革命进程

法兰西曲折的近代化之路:大国之心让其选择了疾风暴雨的革命进程18世纪对于法国人来说,注定是一个失落的时代。
这个时代,法国人从路易十四的巅峰坠落了下来,还没有站稳之际,英国就开着工业革命的机动车,大步远去。
再看大洋彼岸的美洲,殖民地的丢失就已经让法国人备受打击,现在北美人居然用法国启蒙运动中伟人的思想去构建了自己的国家。
而此时的法国,依然还是一个专制、落后的传统农业国。
如何重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法国必须实现两个革命,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后来被统称为“双元革命”。
面对失落的局面,法国人选择了激进的革命道路,从法国大革命开始,一直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法国的革命就没有停止过。
而法国的革命也和当时的欧洲格局紧密相连,因此法国的革命,也是欧洲的革命。
1,法国大革命背景:18世纪的法国社会矛盾尖锐。
国内农民生产贫穷,税收繁多。
国内设置的重重关卡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社会动荡不安。
路易十五时期,参与许多战争,如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由于战争债务带来的社会负担,1788年,法国又发生了旱灾、冰雹等自然灾害。
导致农业产量大量降低,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饥荒大面积发生。
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1715年-1774年),爆发了启蒙运动。
在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天主教高级教士和国王。
第二等级:贵族。
第三等级:包括资产者、农民、无产者在内的市民、下层人民,除第一第二等级外其他阶层。
新旧阶级势力之间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对革命推波助澜。
法国的贵族头衔是开放的,让一些有能力及有钱的第三等级人群有机会成为贵族。
1700年至1789年间,法国社会增加了约5万个新贵族。
随着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封爵的价格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一些没落的贵族对这些新贵族也十分的不满。
贵族本身也有投资商业、矿业、地产等行业,因此资产阶级财富与贵族财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纪以后变得模糊,但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日益严重。
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表格

的变革一般是社会 精英。这类的变革 总是一种自上而下 的变革。 (4)日本现代化过程 带有浓厚的军国主 义色彩。
年代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备国,创造
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以后,日本
70年代开展“多边自主外交”,80年代以来,
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近代英美法重要法律文献
国家
文献
颁布
机构
内容和作用
进 的欧洲战争策源地。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 现代化的催化剂,
程 德国的现代化进程再次被打断,国家处于分 但是两次世界大战
裂状态。
德国战败,德国均
遭受打击,尤其是
第三个阶段:“二战”后。二战后的德国在冷 二战后,德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战背景下分裂成东西德国。西德在盟国扶持 裂,一直到冷战结
下建立了民主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经 束,才通过和平方
后,经过西进运动领土延伸到太平洋沿岸, 进程中,中产阶级
美 成为一个大国。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 是变革的中坚力 国 的深入开展,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激 量。在改革和新政
现 化,终于导致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内战——南 中,扩大公民参
代 北战争——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
与、保持市场竞
化 命。北方的胜利终结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 争、寻求社会公正
中央集权,又通过明治维新——富国强兵、 号反映了启动时期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功地实现了“脱亚入 的日本强烈地要求
欧”,迅速崛起为东方新型的工业化强国;后 和东方古老的封建
又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颁布《大日 体制断绝联系。
本帝国宪法》,奠定了日本现代化政体的基 (2)移植西方文明
础。
时,注意“和魂洋
法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法国现代史读书笔记引言本文档是对法国现代史的读书笔记,主要总结了法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法国现代史的背景和影响。
1. 法国革命法国革命是法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它起源于1789年,由于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对君主制度的不满,人们开始抗议和要求改革。
革命期间,法国社会经历了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变革,最终导致了君主制的结束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 第二帝国时期第二帝国时期发生在19世纪中期,由拿破仑三世领导。
这一时期的法国经历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法国在这段时间内扩大了其殖民地帝国,并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欧洲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是战争中的一个主要参与国,并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战争结束后,法国对德国提出了严厉的赔偿要求,并成为了《凡尔赛条约》的签署国之一。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国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法国在战争初期被德国占领,但随着盟军的进攻,法国最终恢复了自由。
战后,法国成为欧洲一支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并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现欧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5. 法国的殖民地解放在20世纪中期,法国的殖民地开始推动独立运动。
许多法属殖民地,如阿尔及利亚、越南和塞内加尔,成功争取独立。
这一时期对法国的国内政治和国际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结论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对法国现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法国革命、第二帝国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殖民地解放是法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法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历史事件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法国的现状和未来。
二、法国现代化进程

第三等级 资产阶级、农民 手工业者、贫民
7
8
二、法国大革命
1、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5日
9
2、大革命的爆发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 狱。
10
3、 《人权宣言》
1789年8月,制宪会议 (立宪派)
主要内容:P69
评价: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出现 在《人权宣言》中,说明君主 立宪派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这 些主张,用法律的形式否定封 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维护 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制。成为 革命纲领。
1954年6月18日,主张停止战争的孟戴斯·佛朗斯 组成法国新内阁,新政府表示将尽快达成停战协议。 经中、苏、越等国的努力。7月21日,关于印度支 那问题的日内瓦谈判达成最后协议,法国表示尊重 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越南抗法救国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34
1943年1月,罗斯福(左二)、 邱吉尔(右一)在北非卡萨布 兰卡与戴高乐(右二)和北非 总司令吉罗德会晤,商讨盟 军作战计划,会上决定次年 6月诺曼底登陆
17
三、拿破仑时代
1、雾月政变 1799年11月
2、执政府的建立 第一执政
拿破仑1769-1821 Napoleon
18
3、法兰西第一帝国 First Empire of France
(1)拿破仑称 帝(1804) Napoleon I
19
(2)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
对内政策
采取各项便利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发展措施;
影响:解放人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 准备;推动欧美的思想启蒙,推动欧美资产 阶级革命;鼓舞了亚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5
2、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 历史 含解析

浙江强基联盟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l.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须用黑色字迹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是"鹊鱼石斧彩陶缸”,出土千荧河中游,距今约6000年,在2003年它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永不可出境展出的67件文物之首。
该文物最有可能屈于()A.龙山文化C.二里头文化B大汶口文化D.仰韶文化2 《尚书》中记载了一段周公东征之后的告诫,其译文为“从今以后的嗣王,应当效仿文王,不要贪图舒服,不要喜欢游玩,不要收取额外的赋税,不要像商纣王那样糊涂,倘使还是这样,不但上天会不高兴,人民更要诅咒他“。
该文旨在强调西周统治者重视()A.德治B.礼乐C.分封制D.宗法制3下图中的“一”代表权力掣肘的关系,从图l演变到图2发生千(1;B帝字相-i4打'f踵一一字相~谏官三]图1图2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4 《资治通鉴》对某税制有“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千人,榄出以制入"的记载,下列符合该税制内容与特点的是(@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租庸调、杂摇悉省A .吵@C 匈@、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赋役合并,一概折银B .CD ®©D .@@©5下图中的邮票是2005年纪念“郑和下匹洋600周年”系列中的一枚,邮票背尿图案是《郑和航海图》,正中心描绘了三座牌楼庙宇,分别是马六甲青云亭、马来西亚三宝垄三宝公庙和马来西亚核城三宝宫前牌楼。
历史专题三法国现代(化进程

法国现代化进程1:背景:a:自然科学的进步 b: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制思想的阻碍:核心思想:反对专制王权和盲目信仰,提倡进步和理性(口号);:代表人物a:伏尔泰:批判专制制度和教会的欺骗性,提倡自由;b: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全面介绍当时科学技术成就,宣扬知识和理性;c:孟德斯鸠: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为日后资产阶级政体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d:卢梭: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理论,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好了舆论准备.a: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b:波旁王朝封建专制危机:(社会等级矛盾尖锐、政府财政濒临破)1:背景: 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根本原因)d:导火线:1789年5月,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要求增加赋税。
a: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1792)1789年8月《人权宣言》: 机构:制宪会议2:经过 内容: 承认国家在主权属于人民,国家采取代议制的组织形式,实行三权分立; 意义: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阐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特权制度;c: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1793):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d:雅格宾派专政时期(1793-1794):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击退反法联盟; 17c----18c 的法国1: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2: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背景:欧洲列强干涉法国大革命,国内政局动荡;拿破仑上台:雾月政变:1799年11月,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热月党人统治,建立执政府;称帝: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a:保护资产阶级私有制;b :肯定新的土地关系;内容:c:确认契约自由原则;d:维护保障资本主义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新的雇佣关系;e:确认自由平等原则;对内政策:颁布〈民法典〉 f:对损害赔偿责任、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等作了具体规定;意义:a: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封建经济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打击了封建复辟势力; b:对摧毁欧洲封建反动势力起到积极作用,为各国制定法典的蓝本; c:明确提出了“法国人”的概念,公民指具有一定国籍的人; 对外政策:打破了反法联盟的进攻,出兵征战欧洲; 3: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疯狂报复革命者和新教徒,剥夺人民民主权利;4:七月王朝(1830—1848);1830年7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波旁王朝;金融贵族当政;5: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6: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路易.波拿巴建立;1870年普法战争中失败,帝国覆灭;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颁布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体制背景:第三共和国建立后,政局不稳,复辟帝制势力猖獗;议会:参众两院构成,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为间接选举产生;部长对议会负责;1875年宪法 主要内容: 总统: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与议会共有法律创制权;最高法院:由参议院组成,有审判总统或部长的权力;意义:法国的共和国体制经历了86年最终得以确立; 19c —20c 初的法国1:大革命前:金融家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2 :拿破仑时期:成立法兰西银行,银行作用日趋重要; 3: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期间:金融家地位提高; 4:第二帝国时期:银行资本加强对工商业控制,金融寡头出现;政府对外贷款; 5: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资本主义垄断阶段;银行资本的发展和集中大大超过工业资本,形成高利贷帝国主义;1:背景:a:一战后,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但经济严重困难,政局动荡;b:二战后,法国经济虽然迅速恢复,但民族解放运动,使法国的政局动荡; c:1954年,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中失败,被迫签定〈日内瓦和约〉;58年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叛乱, 要求建立强大政府; 2:建立:戴高乐组织政府,制定加强总统权力的新宪法,建立了半总统制的第五共和国; 总统:国家元首,有权任免总理,组织政府; 3:特征: 总理:政府首脑,辅助总统,受议会监督; 议会:弹劾政府,总统有权解散议会; 4:作用:稳定了法国政局,为法国制定长期稳定的对内对外政策窗条件,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法国的现代化进程2010-3-19
专题二法国的现代化进程 2010-3
一、背景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其废墟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采邑改革及影响: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
影响: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农民的农奴化进程。
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
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3.等级君主制: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形成了等级君主制。
国王和市民携手,改变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法兰西民族意识的觉醒,15世纪末,法国形成民族国家。
5.15世纪下半叶,法国政治制度由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理解)
6.随着1500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法国也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二、进程与阶段
(一)大动员—启蒙运动 B
1.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新一轮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它承上启下,前承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后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是“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启动的历史条件。
2.法国的主要代表及其主张
(1)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他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提出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2)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泰斗
他在法国启蒙思想家中,著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广泛。
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宗教宽容,信仰自由。
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倡导实行言论、出版自由,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3)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主要观点: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的思想
卢梭对社会做了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的平等和自由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
认为财产私有制和财产的不平等占有是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认为契约一旦订立,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机体,因此,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
人民则是这个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
卢梭认为,政府由作为主权者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他们是人民的公仆。
人民自然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纠正和撤换。
人民拥有对政府的永远的革命权。
卢
梭的激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是法国大革命,尤其是雅各宾派专政的理论基础。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代表
他领导编写的《百科全书》,收集了当时的科学研究成果,宣传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宗教神学和君主专制,使启蒙运动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3.他们的共同点:
反对君主专制(反对教权和封建特权;主张“主权在民”,追求政治民主,主张实行法治);
宣扬自由和平等(天赋人权,人生来自由平等)
4.意义:启蒙运动猛烈冲击封建势力,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引导人们向现代社会前进,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包括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二)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2.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颁布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它提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
4.拿破仑帝国时期: (1804-1815)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颁布《法国民法典》B,它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从法律上确定下来,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通过战争,在欧洲其他地区推行,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大工业---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1.特点:在欧洲大陆,法国是最早开始现代化进程的国家。
2.法国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
①社会政治条件:
A、思想启蒙运动的宣传和发动;
B、1789年发生的大革命扫荡了法国传统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法国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尽管封建王朝几次复辟,但传统的封建秩序已无法再恢复。
C、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建立时,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在法国最终建立。
②物质条件·资本:海外贸易和扩张活动也为法国发展大工业积累了巨额的资金。
③技术条件:到18世纪下半叶,通过从英国引进新技术,已初步建立起现代纺织业、冶金业等工业部门;
3.法国进入工业社会(现代化)阶段及特点
①拿破仑统治时期(1799-1815),通过国家政策扶持、技术革新等方式,建立了许多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纺织、冶金、化学等工业部门的产量成倍增长。
②1815年后,进入大发展时期。
大力引进机器和新工艺、高薪聘请熟练技工等手段,各个工业部门的机械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
③19世纪5、60年代,法国工业化进入完成阶段。
通过纺织、冶金、煤炭、化工、铁路等经济部门的技术革新,建立起以机器生产为主导的现代工业。
④1870年,法国的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式,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四)大停滞---两次大战
1.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法与俄国、英国组成协约国集团,大战中法国以协约国身份参加对同盟国的作战且是一战的主战场。
2.(1919-1929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大战后初期竭力削弱德国(巴黎和会),操控国际联盟。
3.(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二战前与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纵容法西斯侵略加速战争爆发。
1940年,马奇诺防线被破后法国败降。
1944年解放。
(五)大联合----走欧洲一体化之路
1.背景:战后,法国国力衰落地位下降,渴望再次崛起,法、德和解,走西欧联合之路。
2.进程:
(1)舒曼计划的提出---法德和解的起点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联合经营法、德煤钢企业的计划,史称“舒曼计划”。
(2)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西欧一体化进程起步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又称《巴黎条约》),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促进了法德和解,保证煤、钢资源不再用于军国主义目的,而为西欧的政治与经济实现进一步融合做好准备。
(3)欧共体的形成---西欧一体化进程的阶段胜利:
1957年3月,六国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4)欧盟的成立---欧共体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性突破:
1991年,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马约》),“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1993年,该条约被所有成员国批准,欧盟正式成立。
(5)欧元---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新阶段:
2002年1月,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欧元成为居美元之后的第二位国际货币。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1)对欧洲:促进整个欧洲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欧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区域的经济合作提供成功范例;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三、特点和模式
革命、战争、动荡是法国现代化区别于英国的不同模式
四、成就与贡献
自由、平等原则,人权、法治的理想,区域集团化的经验是法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是法国留给世界的重要财富。
五、追求理想、坚持信念是最宝贵的经验,动荡破坏经济发展是最深刻的教训。
六、关键人物
贞德、路易十四、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拿破仑、戴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