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1.2《认识线段、解决问题》练习及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认识线段丨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认识线段
1.✕ ✕ ✕ ������ ������ 2.5 4 6 3.略 4.略 5.略 6.13 2 4 3 7.(1)3 (2)5 8.10 条
跃 过 去 ,你 就 是 尖 子 生 !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8.下图给出5 个 点,在 每 两 个 点 之 间 画 一 条 线 段 ,共 能 画 出 多 少 条 线 段 ?
这是一座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 ������
5.想一想,下图 是 小 芳 从 家 到 学 校 的 路 线图,你认 为 走 哪 条 路 最 近? 请 在 图
7. 3.先估一估这条线段的长度,再测量一下.
4.画 一 画 . (1)画一条和 下 面 的 线 段 一 样 长 的 线 段.
(2)画一条比 下 面 的 线 段 长 1 厘 米 的 线段.
(1)从 学 校 到 超 市 的 图 上 距 离 约 是 ( )厘 米 .
(2)从小明家到学校,再到 超 市 的 图 上 距 离 约 是 ( )厘 米 .
认识线段
1.认 识 线 段 ,知 道 线 段 的 特 点 . 2.学 会 用 刻 度 尺 量 、画 线 段 ,并 能 分 辨 线 段 .
夯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是线段的在下 面 画“������”,不 是 线 段 的
在 下 面 画 “✕ ”.
上画出来.
Hale Waihona Puke 2.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6.右图中有( )条线段, ( )个 长 方 形 ,( ) 个 三 角 形 ,( )个 圆 .
经典文档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附答案)1.1认识厘米和米1.在正确的测量方法下面打√。
2. 在○里填上“>”“<”或“=”。
4厘米○ 4米 10厘米○ 9米100厘米○ 1米2米○ 20厘米1米○ 90厘米99米○100米3. 在()里填上cm或m。
一棵树高7()围巾长80()跳绳长1()60()杯子高15()4. 从大到小排一排。
8米 72厘米 1米 80厘米 1厘米 10米5. 算一算。
1米-80厘米=( )厘米 1米+40厘米=( )厘米48米-8米=( )米 35厘米-7厘米=( )厘米答案:1.2.<< = >><3. mcm m cm cm4. 10米>8米>1米>80厘米>72厘米>1厘米5. 20 140 40 281.2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1.在线段的下面画√。
2.量一量。
AB= BC= AC= BD= AD= CD=3.画一画。
(1)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铅笔长20( )。
(2)旗杆高10( )。
(3)一根手指大约宽1( )。
(4)一块橡皮长3( )。
6.圈出合适答案。
答案:1.2. 2cm2cm4cm6cm8cm4cm3. 略4. 6 65.(1)cm (2)m (3)cm (4)cm6. 长窄短2.1不进位加1.列竖式计算。
32+6= 24+3= 59+4=20+67= 33+25= 30+18=2.连一连。
3.二(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2人,二(1)班一共有多少学生?4.商店里卖出了44个西瓜,还有5个,商店里原来有多少个西瓜?答案:1. 38 27 63 87 58 482.3. 26+22=48(人)4. 44+5=49(个)2.2 进位加1.用竖式计算。
29+45= 36+17= 64+29= 67+16=2. 在里填上“>”“<”或“=”。
26+1536 42+2860 24+385375+1557+15 31+7673+16 48+2756+273.对的在()里打√,错的打×,并改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1.1 认识厘米和米1.在正确的测量方法下面打√。
2. 在○里填上“>”“<”或“=”。
4厘米○ 4米 10厘米○ 9米100厘米○ 1米 2米○ 20厘米1米○ 90厘米 99米○100米3. 在()里填上cm或m。
一棵树高7()围巾长80()跳绳长1()60()杯子高15()4. 从大到小排一排。
8米 72厘米 1米 80厘米 1厘米 10米5. 算一算。
1米-80厘米=( )厘米 1米+40厘米=( )厘米48米-8米=( )米 35厘米-7厘米=( )厘米参考答案:1.2.<< = >><3. m cm m cm cm4. 10米>8米>1米>80厘米>72厘米>1厘米5. 20 140 40 281.2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1.在线段的下面画√。
2.量一量。
AB= BC= AC= BD= AD= CD= 3.画一画。
(1)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铅笔长20( )。
(2)旗杆高10( )。
(3)一根手指大约宽1( )。
(4)一块橡皮长3( )。
6.圈出合适答案。
参考答案:1.2. 2cm 2cm 4cm 6cm 8cm 4cm3. 略4. 6 65. (1)cm (2)m (3)cm (4)cm6. 长窄短2.1 不进位加1.列竖式计算。
32+6= 24+3= 59+4=20+67= 33+25= 30+18=2.连一连。
3.二(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2人,二(1)班一共有多少学生?4.商店里卖出了44个西瓜,还有5个,商店里原来有多少个西瓜?参考答案:1. 38 27 63 87 58 482.3. 26+22=48(人)4. 44+5=49(个)2.2 进位加1.用竖式计算。
29+45= 36+17= 64+29= 67+16=2. 在里填上“>”“<”或“=”。
26+1536 42+2860 24+385375+1557+15 31+7673+16 48+2756+27 3.对的在()里打√,错的打×,并改正。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新人教二年级上

三、知识应用
(二)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宽60( 厘米)
长1( 厘米)
长28( 米 )
四、课堂作业
判断 (1)一幢楼大约高15厘米。( )
(2)一张桌子大约高80米。(
(3)一根跳绳大约长2米。(
)
)
(4)一支铅笔大约长15厘米。(
)
四、课堂作业
②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根电线杆大约高5( )
( 5 )条
1、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2、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二)画线段
认识了线段,能不能自己 想一想,还可以从哪里 画一条 3厘米长的线段呢? 画到哪里? 应该怎么画?
从刻度 从尺的刻度 1画到刻度0 4开始画起, ,从刻度2 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握笔。 画到刻度 画到刻度 5等等,都是 3的地方停止。 3厘米。
长度单位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线段
孩子们,谁愿意来量一量 这根绳子的长度?
一、情 境 引 入
6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 条 线段。
二、探
究
新
知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 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二、探
究
新
知
线段的特点: 1、直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有两个端点
二、探
画出了3条线段 画出的是帆船上的帆
三、知
识
运
用
直尺上从刻度( )到刻度 ( )是5厘米 。
一共有(
3
)条线段
从小猴家到小狮子家,哪一条 路最短?
1
2 3
解决问题
复习
说一说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1厘米与1米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练习题及答案(1-8单元)

1.1 认识厘米和米1.在正确的测量方法下面打√。
2. 在○里填上“>”“<”或“=”。
4厘米○ 4米 10厘米○ 9米100厘米○ 1米 2米○ 20厘米1米○ 90厘米 99米○100米3. 在()里填上cm或m。
一棵树高7()围巾长80()跳绳长1()60()杯子高15()4. 从大到小排一排。
8米 72厘米 1米 80厘米 1厘米 10米5. 算一算。
1米-80厘米=( )厘米 1米+40厘米=( )厘米48米-8米=( )米 35厘米-7厘米=( )厘米1.2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1.在线段的下面画√。
2.量一量。
AB= BC= AC= BD= AD= CD= 3.画一画。
(1)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铅笔长20( )。
(2)旗杆高10( )。
(3)一根手指大约宽1( )。
(4)一块橡皮长3( )。
6.圈出合适答案。
1.1 认识厘米和米答案:1.2.<< = >><3. m cm m cm cm4. 10米>8米>1米>80厘米>72厘米>1厘米5. 20 140 40 281.2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答案:1.2. 2cm 2cm 4cm 6cm 8cm 4cm3. 略4. 6 65. (1)cm (2)m (3)cm (4)cm6. 长窄短1.列竖式计算。
32+6= 24+3= 59+4=20+67= 33+25= 30+18=2.连一连。
3.二(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2人,二(1)班一共有多少学生?4.商店里卖出了44个西瓜,还有5个,商店里原来有多少个西瓜?1.用竖式计算。
29+45= 36+17= 64+29= 67+16=2. 在里填上“>”“<”或“=”。
26+1536 42+2860 24+385375+1557+15 31+7673+16 48+2756+27 3.对的在()里打√,错的打×,并改正。
小学资源【人教版】2021版二年级上:练习及答案

2.小华、小亮和小兰三人跳绳。 我跳了 24 下 我比小华少跳 6 下 我比小华多跳 12 下
小华 小亮 小兰 他们三人共跳了多少下?
3.公园里原来有 67 只小鸟,飞走了 38 只,又飞来了 44 只,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4.教室里有 6 排桌子。其中 5 排桌子每排 7 张,另一排 8 张。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5.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相等, 每列人数也相等。小明从左边数是第 2 个,从右 边数是第 4 个,从前数是第 6 个,从后数是第 3 个。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解析:可以借组学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求列数和每列的个数,再根据乘法的 意义求出做操的总人数。
8 搭配(一) 1.用 7、3、9 可以组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2.四个运动员比赛,每两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 3.从宁波到北京有几种走法?
4.每两个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
答案: 1. 6 个 2. 6 场 3. 8 种 4. 6 场
4.用 5、0、7 能组成( )个三位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4,750,507 解析:因“0”不能放在最高位,能组成 507、570、750、705 这 4 个三位数。 5.小方有 9 枚邮票,小丽的邮票数是小方的 4 倍。他们一共有( )枚邮票,小丽比小 方多( )枚邮票。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意义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45,27 解析: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先求出小丽邮票的枚数,再来求两个问题。 二、选择 1.求“3 个 6 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错误的是( )。 A. 6×3 B.6+6+6 C.3+6 考查目的:巩固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来确定列式。 答案:C 解析:3 个 6 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出加法算式 6+6+6,以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3×6 或 6×3 ,而 3+6 表示 3 和 6 相加。 2.分针从 12 走到 6,走了( )分。 A. 6 B.30 C.60 考查目的:熟练掌握认识时间的知识点。 答案:B 解析:分针从 12 走到 6 共走了 6 大格,也就是 30 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针,30 小格就是 30 分针。 3.角的大小与( )有关。 A.两边的长短 B.两边张开的大小 C.无法确定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判断角的大小的要素。 答案:B 解析:判断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可以借助活动角来理解。 4.从 2、3、4 三张卡片中任意取两张组成两位数,能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A.6 B.3 C.2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认识线段》练习题

认
识线段 年 班 姓名
一、我会判断。
(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画“√”) ( ) ( ) ( ) ( ) ( ) ( )
二、我会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三、心灵手巧。
1.小小机器人。
⑴数一数,机器人身上共有( )
条线段。
⑵用彩笔把这些线段描一描。
⑶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作为机器
人的嘴。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四、小猴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
②
走第( )条路最近。
五、量一量下面三条线段的长度,比一比,再计算。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第三条: ( )厘米
1.第二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长多少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多少厘米?
① ③
六、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数学小博士。
【参考文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课后练习-范文word版 (1页)

【参考文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课后练习-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课后练习
做习题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是检验我们对知识理解程度的最实用的参照。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课后练习,供大家参考。
一、数一数,填一填。
左图中有( )条线段,( )个三角形。
二、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
( )条 ( )条 ( )条 ( )条
三、在长方形中连接A、B两点就得到一条线段AB。
请你照样子也画一画,使所画的线段比AB短。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课后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