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中华书局版

合集下载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优质课教学设计_4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优质课教学设计_4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危机: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概况、新特点及影响。

罗斯福新政:背景、概况、主要内容、新特点、实质和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技能目标:学习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罗斯福新政,提升分析、比较、概括水平,及知识迁移水平。

情感目标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大危机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转折点;2.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理解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重点和难点重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难点:1.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2.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

不过,繁荣背后却蕴藏着极大的危机。

〔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

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理解)(观看课件幻灯片3,视频: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

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1.危机爆发(板书)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理解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因为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课件(21页)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课件(21页)
··
富 兰 克 林 德 拉 诺 罗 斯 福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昆十八中 孙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并掌握经济危机爆 发的原因、表现;1929——1933年经济危 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内容 和历史意义。
2、通过对罗斯福总统事迹的了解,感受并学 习罗斯福的精神。
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 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 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 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 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 衡,引发恶性竞争,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 所有制的矛盾。
——罗斯福
材料七、生产“恢资复柱本状主图 义在8天之内得救了” 这个他的前任胡佛总统在4年中想做, 但又始终未能做到了。
——莫利
知识梳理经济危机一、源自因(背景)罗罗斯福当选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
福 二、内容
特点
新 政
三、影响
以工代赈
美国经济恢复,加强了资本 主义民主制度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D )
A.大力整顿银行
B.大力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多项社会保障 D.对工业的调整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 随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感
冒了。"
胡佛总统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爆发 的生产过剩危机。它一般表现为:商品积 压,物价下跌,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 业增多。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资料的 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 持续增长与社会购买力相对萎缩的矛盾, 经济危机就是上述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经济危机自1825年第一次在英国爆发后, 每隔十年左右就重演一次,成为资本主义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中华书局版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二
一、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
1.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 生产资料 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爆发:1929 年, 美 国。 3.扩展:波及德国、英国,并蔓延到整个 资本主义 世界。 4.特点:最严重、最深刻、持续 时间最长 。 5.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 的 政治危机 。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问题1
问题2
【问题 1】 为什么 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 机?
探究: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 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 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些矛盾一直 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课件4(岳麓版九年级下册)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课件4(岳麓版九年级下册)
府。生产是企业的事情,国家不应 该去管 。”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定 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 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 忘了的人们的身上。我为你们和我 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 民举办新政。 ”
胡佛
“饥饿总统”
罗斯福
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
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
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 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 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有何突出成 就?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 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共同之处:
特点: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的前提下,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和指导。
宣传“新政”的海报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一览表
名 称 罗 斯 福 新 政 的 主 要 内 容
财政方面
政府大力整顿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等措施,使银行的 信用得以恢复。
1933年,国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包括制定“公平竞争法 规”,确定各企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防止盲目竞 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及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等内容,同 时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等。
表现: ①工厂停工, 失业大增 ②商品积压物 价下跌 ③生产下降贸 易锐减 ……
特点: ①时间长 ②范围广 ③破坏大
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影响: 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 种矛盾,引发了严重 的政治危机,加剧了 世界局势的紧张。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参考课件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参考课件
危机中汽车工人举行罢工示威
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意大利:法西斯党 德国:纳粹党 日本:军部法西斯 英国:“雅利安人运动” 法国:“火十字党”
美国:“德国人在美协会”
富兰克林•罗斯福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 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 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 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 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 A.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 D.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 2、某同学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
▪ 进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
②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破坏生产。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 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 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 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 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 被杀死。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个多万 袋咖啡。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
4、影响:
③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 尖锐,政局动荡。
美国政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最近两年来,金融危机首先从美国爆 发,随即席卷全世界,成为全球性的金融 海啸,我国也深受影响。为此,我国采取 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①加大政府投资,扩大内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
……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 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 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 不见为净。
------《光荣与梦想》
4、影响:
①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工人大量失业, 劳动人民生活恶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中华书局版-2019word版可打印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中华书局版-2019word版可打印

专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新政的影响是使美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避免了新的的危机再次发生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统计示意图
1929~1939年的美国经济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C”。

17.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爆发。

18.这次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大量工人失业。

19.罗斯福推行新政时的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处于危机阶段的最低谷。

20.罗斯福政府对工业等经济领域进行全面的干预。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说课课件 (共38张PPT)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说课课件 (共38张PPT)


通过两段材料,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加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的 深学生对危机爆发原因的理解,从而突 工资仅增长 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 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破难点。

根本原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导 致的。
50% 75.5% 1700万 数字虽然枯燥,但说服力强,使 学生能够对经济危机的特点有较为深 德国 40.2% 70% 600余万 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分析 日本 32.5% 50% 近300万 能力。 1/3以上 资本主义世 2/3 3000万以 界 上
探究问题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美国这场病有什么特 点?(经济危机的特点)
1、看病情
(1).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的美国大萧条时 代的相应图片资料。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1、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开始的标志: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 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3、工业危机(企业破产)
这位32岁的母亲卖掉了房 子和服饰,以便全家七个 孩子能有吃的。全家只能 吃捡来的蔬菜度日。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波及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1929 —— 1933
工业下降1/3, 贸易减少2/3, 失业3000多万 引发各国的政治危机;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破坏性大
影响特别深远
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危机给美国以沉重的打击,美国 已经病入膏肓了。可是之前的美国却不是这样,一战后,美 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美国 的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他为美国人描述了 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在竞选演说时向全国选民许诺“美国 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要让贫穷从这 个国家消失”,然而,好景不长,短短八个月后,大批银行 家、股票经纪人因为财产破产而自杀,许多人的多年积蓄一 夜之间化为乌有,以致当时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 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 为什么呢?美国为什么会生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经济危机 原因的欲望。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ppt课件演示文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ppt课件演示文稿

探究题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创新题)(2010· 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游行示威的汽车工人们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 的方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 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重难点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 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 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 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 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德意日等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而美 国则开始了罗斯福新政。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快速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 府政策的调整,战后“福利国家”建立,第三产业兴起,新 经济出现。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①自由放任 ②罗斯福 ③金本位制 ④证券业 ⑤农业调整署 ⑥行政手段 ⑦全国工业复兴法 ⑧企业关系 ⑨劳资关系 ⑩以工代赈 11全面干预 12局部调整 13法西斯 14国家干 预经济 ☆高考资源库☆ 领域:金融领域。 措施: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 券业。 结果: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差别:在国家干预的力度上有所不同。 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减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佛
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A.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 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B.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 盾日益尖锐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 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 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 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4.其它方面
А.进行改革的其它方面: 银行业、农业、公共工程等 В.目的:
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 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5.新政的效果
А.效果:
新政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 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 巩固与发展。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 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 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 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 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 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导入新课
2008年华尔街金融巨头纷 纷倒下,这场危机迅速波及全 球,影响世界。在谈到这次金 融风波时,人们不由得联想到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那 么,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是怎么回事呢?它对我们解决 今天发生的金融风暴又带来哪 些有益的启示呢?
第 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与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 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 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 165上升到258。
材料三:美国银行业的弱点是促成1929年股票市场崩 溃的最后一个因素。当一家银行倒闭时,恐慌便传播开 来,储户纷纷赶到其他银行去提取存款,从而引起了一 个逐渐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应。
上述材料体现了这次危机具有哪些特点?
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这次危机造成了哪些非常 严重的后果呢?
股市崩盘、企业倒闭、资 本家破产、工人实业等。
危机的影响
(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 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 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 着、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加深。 (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
温故知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 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些会议?造成 了怎样的影响?
1、会议:
A.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 B.在华盛顿召开的: 华盛顿会议
2、影响:
A.巴黎和会:1919——1920年,协约国在巴黎和会 上同德国签定了《凡尔塞和约》之后, 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定了一系列 条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极其殖民地 再分割的体系,就是凡尔塞体系。它确 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 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 非洲的殖民地。
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 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 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 性?
A、销毁商品的原因: 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 维持利润 B、暴露的本性: 资本家残忍,资本主义制度腐朽
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
相对稳定 时期
经济 危机
政治 危机
罗斯福 新政
二、罗斯福新政
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危机情况表:
项目 外贸缩减 工业下降 失业人数 (万) 美国 46.2% 70% 1700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1/3 2/3 3000 40.6% 28.4% 16.5% 8.4% 69.1% 476 50% 300 48% 85 50% 300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 的表现如何?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 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 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 家工人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 里有辆汽车。”
B.华盛顿会议: 1920——1922在华盛顿会议签定的 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 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其中的 《九国公约》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受 害国。
材料:一战初期,美国利用“中立” 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 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 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 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 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 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 产,进行商品输出。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 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 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 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 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 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 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 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 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 济的迅速发展。
1、罗斯福为何当选美国总统
2、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
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 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 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 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新政的主要措施、目的
中心措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实施目的:对工业生产调整,其任 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 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 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В.启示:
思维拓展:新政的成功实施 说明了什么?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 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 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但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 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思考:当资本主义遭遇经济危机时,社会主 义国家苏联却“风景这边独好”,苏联的情 况怎么样?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10月24日”
股市是: 晴 雨 表
$ 1000万
$100万
100万股
$ 10
$1
穷人家为了省钱度日想出的种种妙法,说来 真了不起。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 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一角 钱一包);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孩子 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 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旧被单剪 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 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 给女儿穿,这样在邻居太太面前就不显得寒 碜了——其实邻居手头一样紧,恐怕采取的 办法也是一样。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 的卡片保存起来,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
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 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 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 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 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 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 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 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 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 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 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 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认识
材料:一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 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 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 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 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 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 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 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 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 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 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 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 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 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 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 世界的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了纽约。
英国
美 国
法国
德国
20年代的国际关系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结盟
是以维护自身的 利益为转移的。 是短暂的, 矛盾与斗争 是长久的。
材料:农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或
者抵不上所耗成本。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 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饲料昂贵,而运往 市场的运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 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 葡萄和橄榄。1车小麦卖到城里仅够买一双 4美元的鞋,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 煤还合算,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 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人拿 的是名曰"饿不死人的工资"。
苏联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管理模式,人们称 之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从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 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第一个五年 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农业国, 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 紧接着,苏联又开始执行1933-1937的第二年 五年计划。“二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已经成为 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 界第二位。
通过不同国家工人对经济危机的评论,阐述经 济危机的影响。 地点:英国利物浦的货运码头。
英国搬运工:看看这些从美国来的货物,这些美 国佬把他们在美国卖不出去的东西运到咱们英国 了,但是,我们现在连自己生产的商品都买不起, 怎么会有钱买美国的东西呢?不过,咱们的首相 已经不顾美国总统的反对,把英国的关税提高了 3陪,让英镑贬值了50%,我们还想把英国的商 品买到美国市场中去呢。
问题思考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为什么会从美 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提示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美国经济波动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世界各国之间 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这样一国发生的经
济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