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社第一课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多元文化学习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差异2. 第二课:团队合作的力量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第三课:学会交流与分享学习有效的交流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学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资源,培养团队精神4. 第四课:理解和接纳他人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5. 第五课: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
3. 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成果。
2. 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文化背景的图片、视频资料等3. 教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2课时2. 第二课:2课时3. 第三课:2课时4. 第四课:2课时5. 第五课: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八、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上品社1-3课教案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第二课时宽以待人
一、谈话引入,感受宽容
1、畅谈同学间的快乐与烦恼
(1、)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想你的心中一定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像刚才游戏一样,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往事一定有很多吧!快来说说,你和好朋友之间有哪些快乐是最难忘的?
3、师: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让我们看一看故事中的好朋友是怎么做的?(课件展示故事)两个好朋友一同去沙漠中旅行。途中,一个人做了一件伤害朋友的事,朋友把这件事写在沙子上;然后他们继续前行,危难时这个人救了朋友一命,这次朋友却把这件事刻在了石头上。这个人很好奇,就问他的朋友,为什么前一件事写在了沙子上,而后一件事刻在了石头上呢?朋友说,你做了伤害我的事,我写在了沙子上,很快它就会被风吹散,而你救了我一命,我要把它刻在石头上,就像永远铭记在我心里一样。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是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友善,宽容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宽容,感受宽容的力量。(板书课题)
二、故事引路,感受宽容的力量
1、课件展示故事:《胡佛的故事》(课本6页)
朗读故事,分组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阅读“马克的故事”,谈谈故事中的马克是怎样取得进步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吗?
故事中的马克怎样进步的?。
【特别注意,闪光卡中没有提到的同学会成为大家遗忘的角落,可以发动同学们继续寻找他们的优点,并掌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知道自己还是有不少优点的。】
同学们讨论一下,看谁还没有收到闪光卡。然后全体同学一起找到这些同学的优点,制作闪光卡,送给那几位同学。其他同学听后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鄂教版品社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1.《健康生活伴我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健康生活伴我行》。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抵制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知识: 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吸烟和酗酒对身体的危害,远离烟酒,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教学难点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主动关爱自己的身体,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寻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教育部近年来对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情况;搜集有关宣传禁烟、戒酒的公益广告、禁止吸烟标志等。
学生准备:收集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资料;开展调查、采访身边人因不健康生活方式给人造成危害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P4页内容,话题为“健康第一”。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5-P7页内容,话题为“拒绝烟和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有健康才幸福1.导语:毛泽东爷爷早在50多年前,针对当时学生体质比较差的状况,提出“健康第一”。
为什么说“健康第一”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没有健康的身体,对自己有何影响?2.我国著名医学家钟南山曾经说“没有身体作保证,一切贡献都谈不上”,读读教科书中钟南山的故事,谈谈你的理解。
3.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怎样呢?让我们关注教育部近年来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情况吧。
小资料:近20年来,青少年体质状况降到20年来的最低水平。
超重与肥胖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14的城市男生成了“胖墩”;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中国学生的近视率目前在世界排名第二;学生肺活量、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五上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2)(总第2课)

第二课时 身边的农业
活动一:说说自己喜欢吃的食品
活动二:寻找食品的来源
活动四:我知农业现代化
活动三:今昔对比
教学心得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农业科学家的典型故事。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潜心研究水稻杂交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事中体会农业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4.教师总结: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我们周围的农业发展,看看有没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你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不妨给农民伯伯们写封信,把先进的技术介绍给他们。
2.学生结合课前的调查访问,谈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为什么以前人们吃的不如现在好呢?为什么同样是种庄稼、养鱼虾、种果树,为什么现在收获得多,以前收获的少呢?
4.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四:我知农业现代化
1.教师引导: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正向科学、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农产品更加讲究绿色、营养、无公害。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你知道哪些?
4.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组,探究自己喜欢的食品是怎么来的,这些劳动者是怎样劳动的。
5.汇报交流。
6.教师引导: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活动三:今昔对比
1.教师引导:正是有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民的辛苦劳动,我们今天的生活才这样的丰富,想吃什么有什么。说到吃,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大家也饿了吧?再坚持一会儿,放学回家,肯定有很多好吃的。说到吃饭,我和爷爷在一起吃饭时,爷爷常说现在吃得好,常说以前过年也吃不上一顿这样的饭。你知道爷爷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课题:第二课时 身边的农业
年级
五
学科
品德与社会
教师
吕庆永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自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是社会的一员第1课:我们的社会第2课:不同角色的责任第二单元:与人沟通第3课:学会倾听第4课: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单元:合作共赢第5课: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第6课:公平竞争第四单元:尊重他人第7课:尊重他人的差异第8课:尊重他人的权益第五单元:自我管理第9课:时间管理第10课:情绪管理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提高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自我反思法: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自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和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教材。
2.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与社会角色、责任、沟通、合作、尊重、自我管理相关的案例。
3. 视频素材:收集一些与人沟通、合作、尊重他人、自我管理相关的视频素材。
4. 道具:准备一些道具,用于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通过案例分析法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第二单元(2课时):通过角色扮演法和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第三单元(2课时):通过情景模拟法和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
4. 第四单元(2课时):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差异和权益。
五年级上品社教案

河北区金沙江路小学教案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品德与社会任课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沈雁第一单元寻根问祖《我们共同的祖先》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1、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是重点。
2、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是难点教学准备:1.事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文字及插图。
教师提问:“身着不同服装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置上?请你们猜猜看,他们手里举着的是什么?” (图中展现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 在贝多罗树叶上和中国的汉字------- 在纸上。
)2.讲解与讨论。
教师讲解:“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 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
在这些大河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
”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过的国家。
)3.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社》全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社》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社》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题是“我们爱和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和平的含义,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及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平的含义,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平的含义,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和平的图片,如世界和平标志、和平鸽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含义。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讲解和平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维护和平。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有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和理解他们。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场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我们爱和平板书内容:1. 和平的含义2. 和平的重要性3. 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写一篇关于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平的图片、讲解和平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品社备课稿1—2课

1、 看录像:魏新同学的班级围绕他是否独立思考所开的班队讨论会。
2、 同学们的讨论很激烈,你同意他们的这些说法吗?为什么?
3、 小组讨论、交流。
4、 你认为班里谁善于独立思考,请以小记者的身份现场采访,他是如何独立思考的?
三、不要盲目从众——脑袋对你告白
1、 能独立思考的同学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怎样像他们学习呢?听录音。
小结: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假如轻率的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产生自卑心是不能成功的。
(2)、认识自我,挖掘潜力
讨论交流: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更出色。
(3)、取人之长,相互激励:以小组为单位,同学间寻找他人的优点,取各人之长,并记下组内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激励(结合课本完成)
三、本课文小结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只要我们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克服它,并能肯定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充满信心,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具准备
1、 黄劲同学事例的录像
2、 语言故事录音
3、 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名人“与自己较量”的感人事例。
4、 投影片若干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谁来向大家谈谈自己?(请学生做自我介绍)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认识自己。
二、学习课文
1、 学习第一部分
2、录像展示根据课文拍摄的小品。
老师解说:王路同学发言后,大家也纷纷回答起来。老师还要求大家回去好好想想,把自己的优点说具体些。第二天,华震宇同学就交来了一篇自我介绍。请同学读一读华震宇自我介绍的内容。
3、分析交流:王路和华震宇是不是挺不错的?能说一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品社第一课第二课时
课题父母的难处主备人周丽娟执教人周丽娟课型新授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艰辛、为孩子和家庭全身心的付出,了解父母的现实生存状态。
2
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学会换位思考,去关注父母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感受家庭的亲情。
3
帮助学生培养、建立起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已也是家庭的一分子,能主动为家庭、为父母分忧。
教学要点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学会换位思考,去关注父母的内
心和精神世界,感受家庭的亲情。
难点意识到自已也是家庭的一分子,能主动为家庭、为父母分忧。
教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经过同学们深入的调查,我们体会到父母生活的不易,了解了父母的现实生存状态,他们被这些困难困惑着,早生白发,疾病缠身了,但他们依然把最阳光的一面给了你们,那你们想过没有:父母的哪些难处和我有关?
1.板题:哪些难处和我有关。
2.老师把前一节课学生调查到的父母的难处用表格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再现父母的艰辛。
(1)孩子每年的教育费太高。
(2)节外支出,超过预计
(3)孩子零花钱太多。
(4)生意有亏本。
(5)生活费太高。
(6)孩子过生日互相送礼物花太多钱。
(1)工作日夜忙,身体消瘦。
(2)血压高。
(3)孩子气父母,气出病来。
(4)忙于应酬,喝酒伤身体。
(5)夜班多,眼睛红了。
(6)小病拖成大病,如失眠现象多了。
思想压力大,竞争大,多方面原因,让上班族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
(1)吃饭、睡觉不及时。
(2)担心孩子的学习。
(3)父母有偏见。
(4)孩子娇生惯养,自立能力差。
3.讨论:父母的这些难处哪些是由自己引起或者与自己有关的?
(1)讨论后交流
(2)教者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
妈妈的身体不好。
父母之间的矛盾,是因为孩子多。
父母有时有自责心理,是因为达不到孩子的要求。
父母的心情不好,有时是孩子沉迷于游戏,荒了学业。
父母没有太多的时间休息,为了生活奔波劳累。
自已的盲目攀比,挑食等不良表现给父母带来忧虑,让父母
为难。
的(),早生白发了母生活的不易,了解了父母睥师空洞说教强得多。
为
(3)你的这些表现给你父母带来了这么多的的难处,你们打算用什么办法来为父母解难呢?
①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老师及时点拨,可实行的方法可以在全班推广
比如一名学生说:我打算和父母面对面的沟通一下,承认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是不对的,希望父母能谅解。
再比如一名学生说给父母写一封书信,表明自已的悔意,请求原谅。
4.美文欣赏
(1)录音播放《生日》。
(2)思索:如此简单的生日,为什么让小作者在心里涌起了对父母的感激、对生命的感谢?
(3)讨论交流。
(4)你的父母给过你这些细微而又真切的爱吗?请举例说说。
(4)父母对我们的爱也许不是轰轰烈烈的,却如茉莉般平淡无奇,他们把真爱都融进了每一个细节中,让我们学会感恩吧!伴着音乐,同唱《感恩的心》。
(设计思路:让学生在对美文理解的基础上,谈谈自已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唤起学生对自已父母关爱自已的情感体验,激发起他们关注父母,为父母分忧的内在驱动力。
)
5.教师小结:
这节课,更加深了我们对父母的了解,父母给了我们全部的爱,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份爱,今天,我们都明白了父母也有他们的难处,他们渴望孩子们的理解,所以我建议:
双休日时与家长交换角色,做一天临时家长,然后记录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导语诱发了学生的情感,视频调查让学生悟出了情感,让学生家长交换角色,以“演”更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伴随着音乐,一曲《感恩的心》,从学生心底流淌出来,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也随之而生发。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教师要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自已父母的身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已的盲目攀比、沉迷于游戏、不自觉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给父母带来了烦恼、担心、无奈。
要引导学生把自已的表现和父母的难处联系起来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父母难处的表面。
(设计思路:从发现父母的难处,到寻找到这些难处的根源,再到学生情不自禁的为父母分担忧愁,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关注了父母的内心世界,家庭的亲情也会由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