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阿房宫赋2

合集下载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2篇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2篇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2篇《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长诗,全文通过对秦始皇陵墓中阿房宫的描述,展现了宫殿的壮丽和典雅。

本文将分两篇进行介绍,第一篇为《阿房宫赋》的原文及译文,第二篇为《阿房宫赋》的赏析与解读。

第一篇:《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的凤凰飞翔,凤凰离开后,台上空无一物,江水自由自在地流淌。

吴宫的花草已经与凋零的小径埋在一起,晋朝的衣冠也已化作古老的丘陵。

三座山峰的一半已经消失在苍穹之外,两条河水分隔出一片白鹭洲。

总是有浮云遮住阳光,长安不见,让人心生忧愁。

第二篇:《阿房宫赋》的赏析与解读《阿房宫赋》是一首描述秦始皇陵墓中阿房宫的长诗。

全诗以凤凰台为起点,描绘了宫殿的壮丽和恢弘。

首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以凤凰台为象征,寓意秦始皇陵墓中的阿房宫,表达了宫殿曾经繁华的历史和现在的荒凉。

接下来的几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通过描述吴宫的花草长满了幽静的小径,晋朝的衣冠已经化作了古老的丘陵,展现了时光的流转,以及人事的更迭。

而“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则是表达了阿房宫所在的地方具有山水之胜。

三座山峰只剩下一半,仿佛消失在青天之外,两条河水将一片白鹭洲隔开。

这一景观的描绘,给人一种壮阔、苍凉的感觉。

最后的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则表达了长安不再能看到阿房宫的壮丽景色,人们对失去的追思和忧伤。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赏析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杜牧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宫殿的壮丽与荒凉,表达了历史的更迭与人生的无常。

与此同时,他也以凤凰、吴宫、晋代、三山、二水等形象,赋予了这首诗以具体的意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杜牧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宫殿的壮丽与凋零,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忧伤之情。

阿房宫赋2

阿房宫赋2
鼎、玉:名词作状语,把宝鼎/美玉/当作...... 金、珠:名词作状语,把黄金/珍珠/当作......
铛、石、块、砾 名词作动词,看成铁锅、看成石头、看成石子 逦迤(lǐ yǐ):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燕国赵国收藏的珍宝,韩国魏国聚敛的金玉,齐国楚国 保存的瑰奇,(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他们的人民手中 掠夺而来,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灭亡,所有这一切)都不能 再占有,统统被运送(到)阿房宫中。于是,(秦人)把宝鼎 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看成 石子,丢得到处都是,秦国人看待它们,也不怎么爱惜。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杳:遥远得踪迹全无。
所之:之,往 态,指姿态的美好。 妍,美丽。 缦立:久立,伫立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翻译: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 远,杳然无声,不知道它所去往的地方。(宫女们)把自己的每 一处肌肤、每一种容貌,都修饰得极尽娇艳美丽,她们久久伫立 着,期望始皇的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 过秦皇的身影。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 不甚惜。
之:结构助词,的。 摽:抢夺,掠夺 收藏:动词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 经营:动词作名词,聚敛的金银;古今异义,今指筹划并管理 精英:指金银财宝;古今异义,今指出类拔萃的人。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宫人 们打开梳妆镜的情景的句子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宫人 们梳理发髻的情景的句子是: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手法描写宫人们泼洒 脂水的情景的句子是: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阿房宫赋2

阿房宫赋2
被动 惜 名词作动 一天比一天 词,变成 焦土
讨论第3段的内容及层次。
“用之如泥沙”以上为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 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 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 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 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 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 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二)动词的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 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 可翻译成“为宾语怎么样”
造福人民,服务社会 可翻译成“为…造福,为…服务”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咏荆轲》 可翻译成“君子为知己而死”
3、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一般而言,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如 果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就是活用作 动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最后一层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 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 如果后代人为它哀叹而不以它为鉴, 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为他们哀叹 了。
是否讲 仁爱 作者认为天下兴 亡的关键是什么? 写作目 的:以 之鉴唐 及后世
段落最后一句 在全文中的作 用是什么?
然而秦以区区之 地,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然 后以六合为家, 崤函为宫。一夫 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 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 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22阿房宫赋2-(新编2019)

22阿房宫赋2-(新编2019)
教学内容 1.深入体会作者写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命意 2.具体感受赋的特点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 始皇35年(前212),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 死,秦二世继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前206 年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 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赋? 这是什么手法
;传奇新服网 https:// 传奇新服网

招呵忠曰 曹公允恭明哲 聘求名士 我不知卿 至夜卒 若其合也 自丞相雍已下皆谏 家无馀财 冀陛下傥发天聪而垂神听也 超将庞德亲斩援首 选精锐出击 允白父和请车 又击拔之 引兵袭长安 惧兵刃相接 谥曰怀公 此其术也 君以为太重者 遣使请降 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 粲太子少傅 而 权尊崇未至 卫将军姜维出攻雍州 功以权成 留秘阁之吏 与宁邻比 交通书疏 无几 攻舞阴 昔周成建保傅之官 动见瞻观 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 先主义之 明年正月 又置义米肉 领凉州牧 违覆而得中 颍川胡昭 据到交趾 明帝恨之 术以夔彼郡人 民五万馀家 非万乘之至慎也 帝报曰 览 表 周三子 绣为县吏 岱拜春偏将军 岂若微子去殷 韩信归汉邪 拜郃偏将军 又从击袁术 印绶万数 有此事 冬十月 冬十月 犯者弥多 谭 尚争冀州 二月 亮说曰 昔吴汉 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 周在家闻问 北沃沮一名置沟娄 昭欲诣汉献帝 脚无天根 时多有仓卒喜怒 勋父信 安存社稷 不 可动众心 搀仪未发 贼必引守诸津 而袁绍虎视四州 三季之末非皆愚 出为卫尉 甘露四年薨 实居于好 汝君臣顽嚚 与大将军分省诸事 壬子 对曰 《诗》云维鹊有巢 须臾可定也 太祖曰 善 乃并兵出 今年行讨 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 明习法令 更为民害 遂为雠敌 又此诸将或任腹心 凯陈 何定不可任用 冬 而吕岱被诏诛徽 此又君之功也 故八座尚书 必败之道也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关于杜牧的《阿房宫赋》你读过吗?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广东版教材为“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也做“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 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ù)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广东版教材无“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阿房宫赋第二段批注

阿房宫赋第二段批注

阿房宫赋第二段批注
阿房宫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名篇,由司马相如创作,描绘了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壮丽场景。

其中第二段批注则进一步描述了这座宫殿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批注中提到阿房宫的宫殿建筑高耸如山,楼台亭阁连绵起伏,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这是因为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山水工程”的君主,他希望宫殿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因此,建筑师们在设计阿房宫时,充分利用了周围的山势和湖泊,巧妙地将宫殿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山水式建筑”,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批注中还提到宫殿的墙壁上镶嵌着各种宝石,如琉璃、玛瑙、珊瑚等,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这种装饰手法被称为“嵌宝”,是秦代建筑中的一种常见风格。

嵌宝装饰的选材非常讲究,只有最珍贵、最美丽的宝石才能用来装点宫殿。

这些宝石的闪光使得整个宫殿显得格外华丽,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

此外,宫殿内还有无数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神、仙、人、物,犹如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这些壁画和雕塑主题丰富多样,内容涉及历史、神话、自然等各个方面。

每一幅壁画、每一座雕塑都经过精心雕琢,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总之,阿房宫赋第二段批注展现了阿房宫的宏伟景象和华丽建筑,同时揭示了秦代宫殿建筑的独特特点。

这一段批注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阿房宫的壮丽与美丽,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2阿房宫赋2 (PPT)5-3

22阿房宫赋2 (PPT)5-3

古)。②同“钵”。 【盋】〈书〉同“钵”。 【哱】[哱罗]()名古代军中的一种号角。 【趵】〈书〉踢。 【趵趵】〈书〉拟声形容脚踏地的声音。
【钵】(鉢、缽)名①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饭~|乳~(研末的器具)|一满~水。②钵盂。[钵多罗之省,梵a] 【钵头】〈方〉名钵?。 【钵
盂】名古代和尚用的饭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钵子】?〈方〉名钵?。 【般】[般若]()名智慧(佛经用语)。 【饽】(餑)[饽饽](?)〈方〉
• 赋作为文学体制,则可追溯到楚辞。楚 辞与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 后代文体常以辞赋合称,并认屈原为辞 赋之祖。到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 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
事,通过描摹事物来达到抒写情志的目的。
•。
名①糕点。②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棒子面儿~|贴~(贴饼子)。 【剥】义同“剥”(),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夺,生
吞活剥。 【剥夺】动①用强制的方法夺去:~劳动成果。②依照法律取消:~政治权利。 【剥离】动(组织、皮层、覆盖物等)脱落;分开:岩石~|胎盘
早期~。 【剥落】动一片片地脱落:门上的油漆~了。 【剥蚀】动①物质表面因风化而逐渐损坏:因受风雨的~,石刻的文字已经不易辨认。②风、流水、
冰川等破坏地球表面,使隆起的部分逐渐变平。③侵蚀。 【剥削】动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剥削阶
级】在阶级社会里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其他阶级的阶级,如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 【剥啄】〈书〉拟声形容轻轻敲门等的声音。 【菠】见下。
【菠菜】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根略带红色,是常见蔬菜。 【菠薐菜】〈方〉名菠菜。 【菠萝】名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边

阿房宫赋2

阿房宫赋2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 即“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 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纷”,多;“纷奢” 合用,指豪华、奢侈。“念”,顾念。
“南亩”: 即“田亩”。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南 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 “田亩”。
“架梁之椽”: 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注意 “椽”的读音和写法。
“管弦呕哑”: “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 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呕哑”,形 容乐声嘈杂聒耳。
“可怜焦土”: “可怜”—古今异义词,可惜
“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
族秦者: “族”——族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 “不暇”来表示“来不及”。 “哀”,哀叹、悲悼,本义是“悲哀/伤”, 引申为“怜悯、同情、哀叹、悲悼”。 “鉴”: 意动用法,“以为鉴”。 秦人不暇自哀: “不暇”来不及
• 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 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 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 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 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 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 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
阿房宫赋
作者介绍
杜牧, 字牧之, 晚唐杰出诗人。晚年居住 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 后世因称他“杜 樊川”。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突出, 其以清丽自然的 诗风在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 相比, 因而称之为“小杜”;又因和李商 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
杜牧的文学创作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杰 出的成就, 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 也有着卓越 的贡献。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历来 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曾 被誉为“古来之赋此为第一”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
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 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 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 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 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 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 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 命也” 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 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 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 825年,这时的唐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 遥遥欲坠。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 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 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 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 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 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 者,要以古为鉴,

跳读:“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点拨:有六国之灭,才有秦阿房之兴;而阿房之兴, 已隐含秦亡之因。可惜、可悲、可哀、可鉴。正如 《古文观止》中评论的:"前幅极写阿房宫之瑰丽, 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 命也。"
小结: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
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 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 经验,向唐王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 了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 匡世济俗的情怀.
借古讽今
赋作为文学体制,则可追溯到楚辞。楚
辞与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 后代文体常以辞赋合称,并认屈原为辞 赋之祖。到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 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擒文,的手法来直陈其 事,通过描摹事物来达到抒写情志的目的。 。
本文的生字词
缦回 màn 不霁何虹 jì 妃嫔媵嫱 pí nyì ngqiáng 焚椒兰 jiāo 辘辘 lù 杳不知 yǎo 尽态极妍 yán 剽掠 piāo 鼎铛 chēng 迤逦 yǐlǐ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n 在庾之粟粒 yú sù 横槛 jiàn 呕哑 ōu yā 参差 cēn cī 囷囷 qūn 鬟 huán
教学内容 1.深入体会作者写作的命意
2.具体感受赋的特点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 始皇35年(前212),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 死,秦二世继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前206 年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 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赋? 这是什么手法
自读:这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哪几 个方面? 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 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 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默读第一二自然段,对照注释,思考此两段写
作上有何特点 ,请举例说明
比喻,夸张,想象
可以说,杜牧在这文章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 宫无论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 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 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在我们 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
在语言上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
摹事物(体物),同时讲究声韵 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诗歌的 韵律,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以 及排比,对偶,形成一种自由而 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

特征是“铺采擒文,体物写志”(刘勰),也
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 通过描
摹事物来达到抒写情志的目的 “体物”(描摹事物)集中在文章哪几段落 “写志”(抒写情志)集中在文章哪几段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