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训练(十六)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同步练习:第五课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 ——虚词》Word版含答案.doc

“四两拨千斤”——虚词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一)判断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是否使用恰当,并进行修改。
1)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未免着急起来。
分析:“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应改为“不免”,“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
2)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分析:“进而”表递进,应改为表相因相成的“从而”。
3)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分析:“而且”应改为“反而”。
4)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5)如果轻视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这种片面性常常会影响人们一生的轨迹。
分析:“常常”应改为“往往”。
(二)常见虚词错误类型1)重复赘余•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解析:副词“互相”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的意思,而“拥挤”是“挤在一起”的意思,含互相意,在表意上重复,应去掉。
2、滥用介词①(2005年浙江卷):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在……中”构成了一个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这就造成了主语的残缺,应当删去“在”和“中”,使“这部作品”充当主语。
②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此句和上例①一样,由于滥用介词“对于”而造成主语残缺,删掉“对于”,使“凡是……人员”充当主语。
③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或粗暴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解决。
“诸”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已经包含一个和“于”字在内,再在后面加“于”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于”。
3、漏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1)这些瑰丽奇特的诗篇中所表露的电火行空、上天入地、宇宙航行、登临月球的憧憬,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
解析:应加一个表示对待的”对(于)”(2)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高中语文第五课言之有“理”第1节“四两拨千斤”__虚词训练含解析语言文字应用

第1节“四两拨千斤"—-虚词1.下列关于汉语虚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这几类。
B.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在句子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增删不会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
C.使用虚词要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
D.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会影响到句子意思的表达.【解析】在词义上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但在语法上,虚词有很重要的作用.2.下列关于副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等修饰意义的词.B.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但一般动词前不加程度副词。
C.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在于形容词能修饰名词,而副词不能。
D.副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定语。
【解析】副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状语。
3.下列关于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介词是引出动作的对象、时间、处所、工具、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的词.B.介词不能重叠。
C.介词可以单独成为句子中的一个成分。
D.介词可以和名词性的词或短语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补语、定语。
【解析】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它的宾语配合。
4.下列关于助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助词主要是表示成分之间结构关系和动作时态的词。
B.助词除“所”之外,都读轻声。
C.助词的独立性最差,不能做句子成分。
D.助词可分表修饰关系的助词、表补充关系的助词和表语气的助词。
【解析】助词可分为表修饰关系的助词、表补充关系的助词和表时态的助词。
5.下列关于“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的"与“得、地”在口语里读音相同,但用法不一样。
B.“的”可以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标志. C.“的”可以放在词或词组后面,构成相当于可以独立指代事物的名词的“的字结构”。
D.“的”可以单独表示带有肯定或强调的语气.【解析】表肯定或强调语气时,“的”必须与“是”连用。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是(C)A.他在.学校里。
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练习:16、“四两拨千斤”-虚词(含答案)

双基限时练(十六)“四两拨千斤”——虚词一、课内基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哥哥是送信的.这事是我干的.B.你先去,我就.来你不让我去,我就.去C.我和.他要了一本书介词和.副词都是虚词D.翱翔在.蓝天在.图书馆遇上了他解析A.前“的”与“送信”组成“的字结构”;后“的”与“是”呼应表强调。
B.前“就”副词,表示“马上”,后“就”副词表示强调;C.前“和”介词,表对象;后“和”连词;D.“在”都是介词,表处所。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必须加“了”的一组是()①有时为()训练他的耐力,父亲在前面骑自行车,让儿子在后面跟着跑。
②一学期过去了,在语文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大家养成()每天读报的好习惯。
③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十字路口如果红灯亮(),车子就不能通过。
④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哲学家微笑()一下,深表赞许。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解析“了”作为时态助词,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时,不可省略;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时,可以省略。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是”,去掉不影响句意的一项是()①这条黄鳕重达120公斤,按说这么大的鱼是.不该从长江进入河塘来的,大概是为了追逐到嘴的美食,不要命闯入了潮河吧。
②最动人的是.下了雪,大地洁白一片,把河水反衬得墨黑,像一落千丈般跌得深深的。
③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限制,所以要正确看待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认知差异。
④2010年9月×日,我国发射成功的这颗太空飞行器,据说是.为“天宫”一号打前站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必须保留的一句是()A.咱们厂所需的原料已经运来,并被.存放在库房里了。
B.老先生很有度量,他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交朋友。
C.北京地区今年少雨,大风却比近两年的.偏多。
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五课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学习重点 1.掌握虚词的分类及特点。
2.学会正确运用虚词。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在汉语表达中,虚词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堂活动“形形色色的‘的’”,思考:“的”“得”“地”在用法上有何区别?活动最后的几个词组应如何处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什么是虚词?汉语中的虚词主要有哪几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各类虚词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课堂活动中“的”的用法说明虚词运用应注意什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四两拨千斤”虚词 含答案

A.或者 以至 再B.还是 以致 又
C.或者 以致 再D.还是 以至 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某解释说,货车是去年买的,今年11月才来温州,________行驶证曾经丢过两次,又在补证后都被找回来了。
5.选D“因为”表原因,“因而”表结果;“其实”有揭示真相作用,“因为”没有;“就”表示两者连接较紧,“都”无此作用;“况且”表补充,“同时”只表并列。
6.(1)②⑥(2)①⑤(3)③④
7.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与得体。其中“却”与“反而”重复,取其中之一即可,但联系语境,“反而”与“因此而”同时出现不妥。⑦与⑨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联系语境,⑦应改为“但”,⑨改为“也”。
A.或是 或者 充足
B.或是甚至充分
C.还是或者充分
D.还是甚至充足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①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________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②当您依法缴纳了税款后,您自然就会享受到应有的权利,________您在接受教育、乘车、去公园休闲等日常生活中,________已经享受了作为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了。
答案:①对于②虽然③但是④还⑤总之
7.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必须改换。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并作相应改正。
照影落清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眼
(1)必须删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专练:“四两拨千斤”——虚词》

课时训练16“四两拨千斤”——虚词一、夯基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明天,全省中学生篮球赛在省城兰州举行,你和小明去吧。
(2)在《风声》里苏有朋的突破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他把昆曲名伶白小年的阴柔细腻、举手投足间“娘”味十足的模样演得惊艳妖娆。
(3),通过她的牵线,从海南到陇西,一次又一次的爱心接力,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A.一齐简直而后B.一起几乎而后C.一起简直尔后D.一齐几乎尔后解析:作为副词,“一齐”侧重同时,“一起”侧重一块儿、一道儿,句(1)应选“一起”。
“简直”指“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夸张)”,“几乎”只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轻。
“简直”带有强调语气,含有“实在”“真是”“完全”的意思。
句(2)应选“简直”。
“而后”指“然后”,一般不单用;“尔后”指“从此以后”,句(3)应选“尔后”。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的盲目所致。
(2)今年我省高等院校录取8.5万人,可使全省高考录取率与去年持平。
(3)据美国媒体披露,多年来,巴基斯坦为了确保核武器的安全,还采用了部件分散配置的方式。
这样,个别部件遭遇不测,难以变成核弹而造成不良后果。
A.当然大致不仅/而且B.固然大致即使/也C.固然大概即使/也D.当然大概不仅/而且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当然”表示应当这样。
“大致”和“大概”都有“大约”的意思,但“大致”还有“大体上”的意思,而“大概”则没有。
“不仅……而且”为递进关系;“即使……也”为假设关系。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5.1 “四两拨千斤”——虚词 Word版含解析

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一、夯基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明天,全省中学生篮球赛在省城兰州举行,你和小明去吧。
(2)在《风声》里苏有朋的突破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他把昆曲名伶白小年的阴柔细腻、举手投足间“娘”味十足的模样演得惊艳妖娆。
(3) ,通过她的牵线,从海南到陇西,一次又一次的爱心接力,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A.一齐简直而后B.一起几乎而后C.一起简直尔后D.一齐几乎尔后,“一齐”侧重同时,“一起”侧重一块儿、一道儿。
句(1)应选“一起”。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夸张)带有强调语气,含有“实在”“真是”“完全”的意思;“几乎”只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轻。
句(2)应选“简直”。
“而后”指“然后”,一般不单用;“尔后”指“从此以后”。
句(3)应选“尔后”。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3)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一再、再三”“多少、稍微”“往往、常常”三对词语都是副词,各对词语之间的意义都有相同之处,并且有时都可以互换,但各对词语之间使用上有时有区别。
“一再”和“再三”的区别在于不是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
第(1)句“动荡”的主体不是人,而是“中美关系”,是对“中美关系”状况的一种陈述。
“多少”和“稍微”的区别在于,“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另一方面“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就不能。
“往往”和“常常”在用法上也有一些区别,一是“往往”主要指“在一定条件下才经常发生的动作”,而“常常”不受限制;二是“往往”在使用时“必须是带有某种规律性的动作”,而“常常”不受这种限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测试题)四两拨千斤—虚词

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边欣赏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在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
(选自百度作业帮)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美字体赏美文生活需要留白生活需要留白。
围棋,要“留眼”;说话,要“留心”;手下,要“留情”;话不说绝,事不做尽,锋芒不全露,得理让三分。
路径窄时,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
俗话说:酒斟八分平,饭吃七分饱。
生活也是一门艺术,既要努力奋斗,勇猛精进,也要有闲云野鹤般的恬淡心境。
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生活才会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快乐。
给事业留点亲情的空白,给欲望留点休止的空白,给功名留点道德的空白,给交际留点包容的空白,给心情留点平和的空白,给身体留点健康的空白,给爱情留点理解和信任的空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人生的常态。
花开半时偏妍,做事要留有余地,打仗要留有退路。
林语堂曾动情地讲:“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在这个孩子为了“美好前程”而撑着沉重的眼皮挑灯夜读,大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削尖自己的脑袋左冲右突的忙碌尘世中,我们的神经已经过于紧绷,若不适时松一松,恐怕一粒微尘便能将我们摧毁。
到时便是白流了血汗,亦消磨了斗志。
放慢自己匆匆前行的脚步吧,甚至可以停下来看一看沿途的风景,给心灵放个假,抛却生活的烦扰,惬意地呼吸自由的空气,你会发现,原来人生无需塞得太满,若无蜗角虚名的羁绊,轻松快乐竟是如此简单。
慧开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可见给心灵留白,做到心无旁骛,便能于得失之间,宠辱不惊,这实在是智慧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如艺术,亦需留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十六)“四两拨千斤”——虚词本节训练点:正确使用虚词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家的进度________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啊!②你不了解情况就大发议论,________太主观了吧?③王丹考虑问题脑子很灵活,刘磊的思路________敏捷。
A.马上不免更加B.马上未免更加C.立刻不免越发D.立刻未免越发解析:选B“马上”所表示的时间性幅度要稍大一些,偏口语化;而“立刻”表示的是即刻要发生的事情,偏书面语化。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主观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
“越发”限用于同一人或事物的进一步变化;两个人或事物比较时,不能用“越发”,必须用“更加”。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________考理科?②他非常用心地写生,________野地里刮起沙来都不知道。
③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________看了一阵。
A.或者以至再B.还是以致又C.或者以致再D.还是以至又解析:选D“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表选择。
“以致”“以至”均为连词。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于未实现的动作,“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李某解释说,货车是去年买的,今年11月才来温州,________行驶证曾经丢过两次,又在补证后都被找回来了。
②他________后,以县里财政困难为由,放弃了他本应得到的国家赔偿。
③安徽“三农”问题专家均认为,种粮大户的涌现,有助于粮食优良品种和现有种粮技术的集成推广,提高单产________实现粮食总产持续增长。
A.其间申冤从而B.其间伸冤进而C.期间申冤进而D.期间伸冤从而解析:选B“其间”指某一段时间,可单用,也可说“这其间”;“期间”是某个时期里面,前面通常要加上特定的时间概念,如“春节期间”“高考期间”。
“申冤”主要指自己申诉所受的冤屈,希望得到洗雪;“伸冤”则指洗雪冤屈。
“进而”表递进关系;“从而”表因果关系。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_______“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________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
这样我们就懂得了司马迁为什么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中写《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些士人都有________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A.或是或者充足B.或是甚至充分C.还是或者充分D.还是甚至充足解析:选C第一个空应填“还是”,与前面的“无论”搭配;第二个空应填“或者”,表选择关系,而“甚至”表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第三个空应填“充分”(多用于抽象事物)。
此题要运用多重技巧,结合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来分析。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①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
________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②当您依法缴纳了税款后,您自然就会享受到应有的权利,________您在接受教育、乘车、去公园休闲等日常生活中,________已经享受了作为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了。
③北京地方那么大,________你又不知道他的住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A.因为因而都同时B.因而其实就同时C.因而因为都况且D.因为其实就况且解析:选D“因为”表原因,“因而”表结果;“其实”有揭示真相的作用,“因为”没有;“就”表示两者连接较紧,“都”无此作用;“况且”表补充,“同时”只表并列。
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本书为何开篇谈“素材”? ____①____“巧妇难为无米之炊”——____②____大师创作____③____孩子习作,都必须首先面对“材料”,即靠什么“材料”来编织文学。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契诃夫留下的《手记(1892年~1904年)》就是他搞创作的素材库。
它收集了大师在创作成熟期随手记录下的对生活的瞬间感触、未来作品的腹稿、读书心得____④____从别人著作中摘录下的精粹。
细细品味,我发现,它是一种____⑤____包含了大师生活的真实,____⑥____凝聚着大师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象与情感的心理复合体。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答案:①因为 ②无论(从) ③还是(到) ④以及(和) ⑤既(不仅) ⑥又(而且)7.下面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必须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填写在横线上。
记者从我市天文台中①了解到,日前,该台专家参加了②有关日全食工作会议,针对日全食过程有③可能出现的社会现象,制定各项应急预案。
台长告诉记者,有一年德国甘大城市上空出现日全食,由于④驾车者都停车观看,导致了1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将⑤全线瘫痪。
因此,日全食期间的交通问题值得重视。
此外,治安、卫生等问题也⑥很重要。
(1)不能删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须删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删可不删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⑥ (2)①⑤ (3)③④8.下面的词组中间可不可以加“的”,加“的”后,结构和意义上有什么变化。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
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的”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9.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只填序号)看到“好朋友”①三个字,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 ——②小朵。
忘记了我们是③什么时候认识的了, 可能 大概④是一个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的日子吧。
“物以类聚”⑤一语似乎是为我们两人⑥诞生的,因为⑦我们都是属于⑧排骨级的人物。
唯一不同的是她比 我更瘦——⑨我充其量算是一个肉排,因此⑩小朵别号“金箍棒” ⑪,大家都亲切地叫她—— ⑫棒妹儿。
(1)语段中③④⑥⑦⑧⑩处,必须删去的一处是_______;不能删去的一处是______。
(2)语段中①⑤⑪三处引号,用法不同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②⑨⑫三处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
解析:④,“大概”与“可能”重复,所以必须删去。
⑩,如果在此处不要“因此”,会使后面的内容与破折号后的内容相连,这样就会引起误解。
答案:(1)④ ⑩ (2)⑪ ⑨10.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必须改换。
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并作相应改正。
忠而被谤①,信而见疑②,辛弃疾一腔忠愤③、 悲歌慷慨④、抑郁无聊⑤之气,皆寄之于诗词。
“想当 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希冀⑥的是“醉里 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尽管⑦英雄无用武之地, “长剑铗,欲生苔,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眼见的是“落日胡尘未尽,西风塞马空肥”,使⑧他“识尽愁滋 味”。
直到他赍志长逝,还⑨未能“了却君王天下事”,却⑩反而⑪因此而“赢得了生前身后名”,获得⑫伟大的 爱国词人美誉。
(1)必须删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须改换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其中“却”与“反而”重复,取其中之一即可,但联系语境,“反而”与“因此而”同时出现不妥。
⑦与⑨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联系语境,⑦应改为“但”,⑨改为“也”。
答案:(1)⑪(2)⑦改为“但”,⑨改为“也”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