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老教材 新高考)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老教材新高考)1. 重要更新2023年高考历史科目将采用新的高考方案,与以往不同,历史考试的重要性将被提升。
在新的高考方案中,历史科目分值占比将提高至30%,并将出现单独的历史综合试卷。
针对这一变化,考生们应该加倍努力,充分备战历史科目。
本文档是新高考方案下历史科目的一轮复习建议,适用于全国各省。
2. 总体框架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采用老教材,结合了新高考的特点,分为五部分进行复习。
复习顺序依次是:人类史、中国古代史、中国中世纪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当代史。
建议考生在每个部分中,先通过历年真题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基础能力的同时,通过历年真题还可以熟悉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考生在复习的同时也要注重阅读,完整阅读教材或者相关资料,对于学习知识点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3. 建议的复习计划在本文档中,我们建议考生在高三上学期的前8个月中完成一轮的历史科目复习。
建议以下计划可供参考:第一阶段(1-2月)•通过历年真题及练习题,对人类史知识点进行回顾。
学生可以配合老教材中的章节进行复习;•阅读相关资料,对人类史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二阶段(3-4月)•回顾古代中国历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等历史时期。
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古代中国历史的认识。
第三阶段(5-6月)•回顾中国中世纪史,包括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同样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中国中世纪史的认识。
第四阶段(7月)•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两个时期。
同样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
第五阶段(8月)•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强化练习;•完成对复习内容的全面梳理和总结,把握历史聚焦与纵横拓展。
4. 高效学习方法在历史学科中,考生除了需要掌握知识点外,还需要养成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第二节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第四节隋唐时期(581~907年)第五节宋元时期(960~1368年)第六节明清时期(1368~1840年)第二章中国近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年)第三节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时期(1901-1927年)第四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1927-1949年)第三章中国现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过渡时期(1949-1956年)第二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第三节“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第四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6年至今)第四章世界古代史宏观概要一、上古时期二、中古时期(中世纪)第五章世界近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14-16世纪)第二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18世纪)第三节工业社会的来临(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第四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六章世界现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第二节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20世纪90年代初)第三节走向多极化的世界(20世纪90年代至今)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专题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四川自贡一模)下表体现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遗址名称距今年代发现地点所属流域巫山人约200万年重庆巫山长江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蓝田人约115万—65万年陕西蓝田黄河北京人约70万—23万年北京周口店海河金牛山人约26万年辽宁营口辽河C.源远流长、万姓同宗D.一体多元、区域互补2.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龙虎尊(图左)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图右)基本上处于一个时代,它们的纹饰和形制高度相似,相比较而言三星堆龙虎尊的纹饰线条要僵直一些,纹饰也显得呆板和粗糙。
这能够佐证( )A.巴蜀地区青铜制造业更为发达B.巴蜀文明源于中原文明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D.礼器制造实现了标准化生产3.(2023·四川雅安一模)甲骨文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下列甲骨文可以说明当时( )甲骨文对应汉字王臣礼义孝仁C.分封制度渐趋成熟D.礼制观念得到发展4.(2023·河南郑州二模)商代受中原以外文明的影响,在农业作物中,出现了南方的稻与西方的麦;在建筑方法上,把南方的木结构与中原的夯土技术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流。
这体现了( )A.集权促进文明交流B.早期国家已经形成C.商代文明影响广泛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5.(2023·山西晋中二模)据《礼记·玉藻》记载,春秋时期“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君子在车则闻鸾和(车铃)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邪恶)之心无自人也”。
据此可知( )A.儒家理念受到了统治阶级推崇B.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C.用玉制度强化了贵族尊卑秩序D.鬼神思想影响到社会审美标准6.(2023·四川南充二模)《礼记》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影像,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
而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历史专题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的历史专题出发,为大家提供一份复习题纲,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明之路1. 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掌握农业和手工业,形成了最早的城市文明。
2. 古代帝国的兴起和衰落:从古埃及的法老王国到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再到古罗马的帝国,探讨古代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古代东方文明:重点关注中国和印度两大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的夏、商、周等朝代和印度的摩揭陀、孔雀王朝等。
二、近代史的转折点1.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从15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引发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科学革命,同时也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2.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讨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3.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掠夺,以及帝国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三、世界两大战争1.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探讨其爆发的原因、战争过程和战后的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点关注纳粹德国的兴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盟军的反击,以及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四、冷战与现代世界1. 冷战的起因和演变:从二战结束后苏联与西方盟国之间的对立,到冷战局势的逐渐升级和缓和,分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2.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探讨苏联、中国、古巴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变革。
3. 当代世界的挑战:从全球化、恐怖主义到环境问题,探讨当代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解决方案。
以上只是历史专题复习题纲的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史整合(二)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3)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 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 面性。 (4)思想上:民主共和理念进一步传播、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5)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通史视角
视角1 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对鸦片战争的应对 (1)统治集团:统治集团并未真正意识到西方列强的威胁,仍然沉浸在“天朝 上国”的迷梦中,决策者关注的中心仍然是国内的阶级矛盾,特别是太平天 国运动。 (2)知识分子: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西方列强科学技术的先 进,但是,仍然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具有优势,对西学的认识具 有片面性。这些知识分子的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也没有付诸实践。 (3)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已经感觉到赋税的沉重和社会的变化,但是,他们没 有将其与民族矛盾结合起来。农民阶级将斗争矛头对准了清王朝,民族意 识尚未真正地觉醒。
(2)经济上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 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思想文化上 ①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理念,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倡导 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引领中国近代最深刻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4)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 化,近代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社会风俗和礼仪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 性的特点。
现代中国的巨变与腾飞——当今中国(1949年至今)专题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现代中国的巨变与腾飞——当今中国(1949年至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广西柳州一模)下表是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单位:%)。
该普查数据()人口属性男性女性18岁以上18岁以下汉族各少数民族城镇乡村比重%51.8248.1858.9241.0893.94 6.0613.2686.74B.为加快基层民主建设作好准备C.表明我国人口的结构较为合理D.为全面开展经济建设提供依据2.(2023·江西上饶一模)如图“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是我国1954年发行的宣传画。
该作品()A.反映了青年成为工业建设的主导力量B.赞颂了工人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热情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3.(2023·四川巴中高三“零诊”考试)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上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打了一场经济领域的“淮海战役”——“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并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这一胜利()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打破了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C.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财经管理体制D.提高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信心4.(2023·广东六校高三联考)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如图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总和生育率总体居高,其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和人民生活逐渐富裕B.民族独立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C.新婚姻法的颁布提高了妇女地位D.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劳动力5.(2023·陕西渭南一模)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信,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市场”,规定:“除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产品和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1840-1870)

文化史
考试说明 1840 1842 1851
太平天 国运动
1856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六十 年代
洋务近 代企业 及影响
六、七 十年代
民族资 本主义 的产生
鸦片战 中英 争、三 《南京 条约》 元里人 条约》 民抗英
魏源与《海国图志》 魏源与《海国图志》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1840----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世纪六、
概念阐释】 【概念阐释】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
1.整体时间: 整体时间: 旧民主革命 新民主革命
1840
1919
1949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 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 ——1919
课堂练习
(2007年山东) 2007年山东) 年山东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 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 .”在有关该现象 的战争结束后, 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 约是( 约是( A.《南京条约》 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
高考历史通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通史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是考察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科目之一。
为了取得高分,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通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入手,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古代史是高考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史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是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形态,人类在这个时期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学生需要掌握原始社会的特征、经济活动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古代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
接下来是古代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古代帝国主要包括埃及王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帝国的历史地位、政治制度、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进入中古史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首先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社会是中古社会的主要形态,特点是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并对农民进行剥削。
学生需要掌握封建制度的特点、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等级的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农奴制度的兴起和衰落。
农奴制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需要了解农奴制度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是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
伊斯兰教是7世纪在阿拉伯地区兴起的宗教,学生需要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教义内容以及对中亚、中国和印度等地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进入近代史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首先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资本主义是近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学生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社会变革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的历史现象,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现象的背景、推动力以及对被殖民地和殖民地抵抗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农奴 制改革
日本明治 维新
德国统一和帝国 建立;君主立宪 政体的确立及影 响
政治史考点梳理
政治史考点梳理
英国
德国
俄国 日本
概况 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步发展提供保障 1871年,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君主立宪确立的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 权力结构: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宰相为内阁首脑,对皇帝负责 议会拥有立法权,法律必须得到皇帝批准
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 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 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思考与探究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 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 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 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 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 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交流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 明清时期的中国 历史机遇
评分标准: 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 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 基本正确 ;条理较清晰 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 ;史实不够准确 ; 条理不清
写作思路示例: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丰富的商品和便捷的交通工具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 的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 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 发展的历史机遇。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
材料二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概 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 政愿望的增强;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
思考与探究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 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 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 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 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 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 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
经济史考点梳理
3.影响 1)促进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双重作用 破坏性:灾难、破坏、附庸 建设性:冲击落后、传播先进 3)进步加强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能力提升
结合所学知识,请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 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原始积累的成功
产品与要素市场的流通机制: 体现自由主义的生产与流通一体化
经济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 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民主制度
(2011年江苏卷)
课堂练习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 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
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
(2009年广东卷)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
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A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政治史
考试说明
1832
1861
1868
1871
英国议 会改革
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
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思考与探究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 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 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 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 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经济史考点梳理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竭力拓展市场,殖民 扩张(商品输出) 新交通运输工具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根源) 2.时间: 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主导(世界工厂)
经济史
考试说明
18C中后期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经济史考点梳理
经济史考点梳理
一、工业革命
含义
以机器化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条件
资本、市场、原料、劳动力、技术、制度
动力
市场需求
领域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
影响
蒸汽时代到来;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 级;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市 场基本形成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概念阐释】世界近代史阶段划分
1.整体时间:
工场手工业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4、15C
18C中后期
19C中期
20C初
从生产力角度也被称为蒸汽时代。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 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相继在欧美主要国 家取代封建势力获得政权。同时,这些国家开始或完成工 业革命,资本主义最终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课堂练习
(2010年江苏卷)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 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 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
主要原因是
B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课堂练习
影响: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强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 1868年明治维新
思维提升
近代西欧社会转型可归纳为三个社会机制的逐 渐形成与发展,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 市场的流通机制、经济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三个社会机制的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维提升 社会财富积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