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创伤与救护-固定及搬运
创伤救护四项技术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电话。
一.止血技术(一)出血的种类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外出血——体表可见到。
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
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二)外出血的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
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
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
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
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
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
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
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
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注意事项:(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
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
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分钟。
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止血编者的话: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
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
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
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
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
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
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为三步: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
现场创伤救护与搬运技术

包扎法
❖ 包扎伤口动作要:
快、准、轻、牢
❖ 包扎材料:创口贴、尼龙网套、弹力绷带、 纱布绷带、三角巾、胶带、
❖ 就地取材:干净毛巾、衣服、床单、领带等
一、绷带包扎
❖环形包扎法 ❖螺旋包扎法 ❖螺旋反折包扎法 ❖“8”字形包扎法 ❖回反包扎法
二、 三角巾包扎
❖三角巾制作简单、方便 ,分为普通三角巾和带 形、燕尾式三角巾,包 扎时操作简捷,且几乎 能适应全身各个部位。
ii.近额的手肘固定在膝上或小腿内侧,用手指按着 伤病者前额;
iii.把另一手臂枕于伤病者胸骨上或肩膀处,用拇 指及中指分按伤病者两颧,手掌须弧曲但不可盖着 伤病者口鼻。
胸背锁: 用作把坐着的伤病者躺卧在 脊椎板上或脱除头盔的头颈胸背固 定法。
i.先跪在伤病者侧旁正向病者;
ii.用双臂夹着伤病者的胸部及背部;
二、 三角巾包扎
❖头顶帽式包扎
头顶帽式包扎
单眼包扎
双眼包扎
单肩包扎
单肩包扎
双肩包扎
全胸包扎
单臀包扎
全腹包扎
手部包扎
足部包扎
膝部包扎
悬臂带
注意事项
一、伤口上要加盖敷料,受压骨突处用棉垫保护 二、四肢包扎注意保持功能位置 三、包扎松紧适度,经常检查肢体末端血运 绷带过紧的表现:
根据季节采取保暖、 防暑措施。
1、交通意外受困于车内的伤病者
2、从倒塌物下搬出
❖ 清除倒塌物 ❖ 清理呼吸道 ❖ 抱头牵引 ❖ 牵引双踝,伸直下肢 ❖ 第3、4人肩背部、腰臀部 ❖ 保持脊柱轴位移出
3、骨盆骨折三人搬运法
❖三人位于伤病人右侧,单膝跪地,双 掌平伸
❖三人双掌分托伤者肩、臀、腿部,同 时用力抬起
创伤救护与四大技术

使用止血带。
制式止血带止血法
布带绞紧止血法
使用止血带要点及注意事项
四肢大血管损伤,伤口大、出血量多时使用止血带:
1、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准确,上肢扎在上臂上 1/3处。下肢扎在大腿中下1/3交界处;
2、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有衬垫; 3、做好标志记录上止血带时间,
先救命后治伤;
先重伤后轻伤;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只救命不
治伤。
大型灾害、群发群伤现场救护原则
先近后远 先易后难 先轻后重
检查头部
现场检查
检查颈部
检查胸部
检查腹部
检查骨盆
检查四肢
一、现场止血技术
全身血量
占自身体重7-8%即3500~4000ml / 50kg一个120斤体重的人,血 液量4800毫升。
创伤救护包扎的四不要
内脏脱出处理:(不要送)
1、盖敷料 3、盖三角巾
2、加圈、盖碗 4、腹部包扎
❖ 放置敷料
❖ 底边反折1次,2-3横 指
❖ 反折边置眉弓上缘 ❖ 两底角经两耳上方至头后部
❖ 两底角在头后部交 叉(不打结),压住顶 角
❖ 在前额侧部,避开伤 口处打结,两结角朝上
❖ 一手护住前额,一 手拉扯顶角整理
*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无, 可用干净布料代替)填塞 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 扎法包扎。
*用于四肢和背部伤口。
• 注意:此方法不适 用于头部、胸部、腹 部伤口。
股动脉压迫点(用于下肢大出血)
腹股沟韧带中 点偏内侧下方
止血带止血
制式止血带
气囊止血带
表带止血带
橡胶管止血带
布料止血带
创伤急救的四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枪伤 挫伤、瘀伤 裂伤 伤口多不规则 通常为闭合创伤 伤口贯通 出口通常较大且 皮肤瘀血肿胀 不规则
伤口包扎的目的
• 止血 • 保护脏器 • 减轻污染 • 其他
伤口包扎简易处理
• 绷带卷包扎法 • 三角巾包扎法 • 危重症包扎法
绷带卷的包扎方法
• • • •
环形法 螺旋和螺旋反折包扎法 8字包扎法 回返包扎法
担架搬运:制作担架;抱或平托上 担架;担架上的体位
单人:扶行法;抱持法;背负法; 拖拉法(脊柱骨折者切记保护脊 柱);
多人:杠轿式;拉车式;平托式
担架搬运:制作担架
担架搬运:抱或平托上担架;
担架搬运:担架上的体位
呼吸困难:半卧位
大出血:头低足高位
腹部开放伤:仰卧屈膝位
昏迷:侧俯卧位(复苏体位)
注意事项:
每隔40—50分钟须放松一次止血带, 放松时间约2-3分钟,并暂时改用压迫止 血法,以免引起肢体缺血而发生坏死。
用止血带后要留有明显的标签,注明用 止血带的时间、部位、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和重用止血带的时间等。
绞棒止血
具体步骤
环形加垫
打活结,旁边加穿绞棒
绞到止血为止
固定绞棒
加时间标志
断肢
2、颈部受伤的包扎:
可将健侧的手放在头顶上,上臂做支架,或以 健侧的腋下做支架,再用绷带卷或三角巾进行包 扎,切不可绕颈进行加压包扎,避免压迫气管和 颈总动脉
3、胸部损伤:
开放性气胸: 判断:呼吸困难;胸部伤 口冒血气泡;可闻“吱 吱”声。 处理:先用塑料薄膜覆盖 伤口,然后加厚敷料覆 盖,最后用布带加压包 扎。 半卧位转送。
绷带卷的包扎方法
环形法
螺旋反折法
螺旋法
创伤的救护(止血、包扎、固定)

判断现场环境(尽快完成)
• 先抢后救 伤员脱离险境
• 先近后远:争取时间 抢救生命
判断伤员病情(尽快完成)
• 意识 • 呼吸 • 脉搏 • 出血量 • 疼痛部位
呼救(尽快)
求助:路人 120急救系统 就近医院
内容:地点、伤情、联系方式 要求:简单、清楚、明了快速、Fra bibliotek确、有效的急救措施
1.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2.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3.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4.对症救护措施 5.创伤的现场救护
创伤的定义
• 广义:机体遭受外界某些物理性(如机械 力、高热、电击)、化学性(如虫、蛇、 狂犬的咬蜇)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人 体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 狭义:机械能量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机体 结构完整性破坏。
• 肩部、腋部出血:锁骨下动脉,压 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
• 上臂出血:腋动脉 • 前臂出血:肱动脉 • 手部出血:尺、桡动脉 • 手指出血:指间动脉
下肢指压止血法
• 大腿出血;股动脉 • 小腿出血:腘动脉 • 足部出血: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足背动脉
止血方法2:加压包扎法
• 适用于四肢、头部及体表的小动脉、 静脉或是毛细血管渗血;
• 怀疑有骨折或关节损伤不可使用。
止血方法5:止血带
• 适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 • 材料:橡皮止血带、卡式止血带、
充气止血带、绷带、三角巾、布条
• 方法:局部加垫(保护皮肤,防止 损伤),上止血带,固定结实,上 标志,并记录时间。
充气止血带止血法
• 根据血压计原理设计,有压力表指 示压力大小,压力均匀,效果较好。
• 三角巾宽带: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然 后再对折一次。可用于下肢骨折固定或加 固上肢悬吊等;
创伤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检伤顺序
● 1.简要询问病史,了解伤情。 ● 2.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致命伤。 ● 3.按照“CRASHPLAN”顺序检查,以免漏诊。其含义为 : ● C—心脏(cardiac)、R—呼吸(respiration)、A—腹部(abdomen)、S—脊柱(spine)、
H—头部(head)、P—骨盆(pelvic)、L—四肢(limb)、A—动脉(arteries)、N—神经 (nerves)。
创伤急救检伤顺序
● 4. 创伤初级评估 ● A 气道(Airway):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无梗阻。 ● B 呼吸(Breathing):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张力性气胸或者开放性气胸、连枷胸。 ● C 循环(Circulation):有无体表或者肢体的活动性大出血,血压的估计。 ● D 神经系统障碍情况(Disability):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有无瘫痪、尤其注意高位截
就地取材
● 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可采用简易的工具代替担架如:椅子、门板、毯子、衣服、大衣、绳子、 竹竿或梯子等。
常用搬运方法--单人搬运方法
扶行法
抱持法
背负法
常用搬运方法--多人搬运方法
双人抬轿法
两人拉车法
三人同侧法
常用搬运方法--抬担架方法
● 担架员在伤员一侧,将伤员抱上担架,然后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担架员行走时要交叉走步,即 前者先跨左脚,后者先跨右脚;上坡头在前,下坡头在后;冬季要保暖,夏季要防暑;时刻观察 伤员情况。
创伤急救原则
● 1、基本原则 ● (1)要有整体观念,对创伤部位要仔细检查,对全身都要进行检查以避免有遗漏。 ● (2)先救命后包扎的原则,对创伤患者要先检查其生命体征,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及时采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止血编者的话:创伤出血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不论是刀割碰伤,还是车祸碰撞,都需要尽快处理。
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
本版邀请急救专家温新华介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一旦遭遇意外,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你能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在急救人员到来后,你能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止血出血部位要抬高“外伤出血”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外伤,小到割伤、划伤,大到创伤后的大面积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当失血超过血量的15%时,血压降低,会出现口渴、冒冷汗等症状;当超过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出现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
因此,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止血最为重要。
止血前应先识别出血的类型。
动脉出血时,出血速度很快,呈喷射状,并且颜色鲜红;静脉出血时,出血速度较慢,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慢慢渗出,呈鲜红色。
针对创伤后外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法和指压动脉法。
此外,创伤后还存在“内出血”的情况,皮肤完整而血管破裂或内脏出血。
如怀疑内出血,应减少患者活动,尽快送医院诊治。
加压包扎法是外伤出血时最先考虑的方法,方法简单易行,身体各处伤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为三步:1.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2.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临时敷料覆盖伤口,急救者用手直接在纱布上施压5—10分钟;3.止住血后,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布条、手帕等紧紧缠绕、包扎伤口。
有条件的话,覆盖伤口前应用洁净的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就应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纱布,最好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然后用绷带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住伤口止血。
指压动脉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使血管被压在骨头上,从而阻断血流。
指压动脉法适用于手部、足部等四肢组织,但此法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只能短时间使用,不宜超过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⑺ 如无合适的固定材料,骨折上肢可用宽布带固定在胸侧, 骨折下肢可健肢固定在一起。
Page 6
肱骨骨折固定
Page 7
前臂骨折固定
上臂骨折的固定
Page 8
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 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 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 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Page 24
脊椎损伤病人的翻身
Page 25
4人徒手搬运法
Page 26
Page 27
Page 28
器械搬运
Page 29
脊柱损伤者,严禁的搬运方法
Page 30
Page 31
Page 3
骨折判断
1.外伤史 2.肢体明显畸形,反常活动或有骨 擦感 3.皮肤损伤,骨折端外露,功能障 碍 4.肢体肿胀,疼痛明显可怀疑其骨 折
Page 4
临时固定的材料
1:夹板,是最常用的固定材料,其长寛要与
伤肢相适应。
2:无夹板时,可用树枝、木棒、竹片、硬纸
板等来替代。
3:亦无替代材料时,也可把断肢固定于健侧
大腿骨折躯干固定法
Pag16
注意事项
坚持先救命、后致伤的原则
不要试图整复,只限制伤肢活动
固定是先近心端后远心端
夹板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需要垫软物
夹板长度应超过骨折处的上下关节
不冲洗、不上药、不复位
固定包扎时松紧应适宜,绷带、三角巾不要绑 扎在骨折处。並应露出指(趾)末端,以便观 察血运情况。
Page 17
检查有无麻木、青紫、苍白等血运情况
Page 18
颈椎损伤的固定
骨盆损伤的固定
Page 19
徒手搬运
★单人徒手搬运法 ★双人徒手搬运法
★3人徒手搬运法
★4人徒手搬运法
Page 20
单人徒手搬运法
Page 21
双人徒手搬运法
Page 22
3人徒手搬运法
Page 23
伤员的固定及搬运
Page 1
骨折固定的目的
减轻伤病员的痛苦 避免骨折断端损伤周围的组织、神经、血管和 皮肤 减少出血和肿胀
便于伤病员的搬运、转送
Page 2
骨折固定
1、骨折的判断(疼痛、肢体变形)
2、骨折固定注意事项(止血、包扎、固 定并大体复位,固定夹板长度应超过骨折 两端的关节,在骨突处加棉垫防止皮肤压 迫坏死)。 3、固定材料(夹板、三角巾等)
小腿骨折固定
Page 12
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
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 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 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 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 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 “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Page 13
Page 14
肢体上。
Page 5
固定的方法
⑴ 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⑵ 对于下肢及脊柱骨折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搬动伤员 ⑶ 四肢骨折有骨外露时,不能还纳,可用敷料包扎。
⑷ 捆绑的松紧程度要适当。太松则固定不牢,太紧则影响血 液循环。
⑸ 固定后要注意观察手指足趾,如有苍白、青紫、发冷、麻 木等,应立即松开,重新固定。 ⑹ 先固定骨折近端,后固定骨折远端。
脊柱骨折固定搬运要点
要点:严防受伤脊柱弯曲、扭转或暴力牵拉 应使 用硬质担架或木板搬运。 方法:由多人分别扶托伤员的头颈、肩、背、腰、 臀部和四肢,要求动作一致,始终保持脊柱正直 的情况下抬至担架(木板)上,用沙袋、衣服等 软物填塞头颈等两侧,再用布带固定身体,以防 止晃动。颈椎骨折时,可使用颈托或水平方向稍 加牵引。在统一口令下,协同将病人搬到担架上。
Page 9
尺、桡骨(前臂)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 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 (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 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 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 端。屈肘90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 略高于肘。
Page 10
Page 11
股骨骨折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