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表格(表格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大连名师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思维导图

高三历史大连名师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思维导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维导图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主革命)。

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

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不是这个革命应该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主革命)。

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

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不是这个革命应该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主革命)。

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

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不是这个革命应该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1840——1949)教学目标:一、知识概念:(1)了解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事实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实和探索道路。

二、方法与能力: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的过程,培养学生多种历史史观认识中国近代化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侵略与反侵略的史实、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

2、教学难点: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三、教学过程: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陷入侵略与反抗 1林则徐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反抗 3邓世昌命捐黄海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学技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救亡图存近代化的探索学制度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开始: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国民革命时期 1、黄埔军校 (第一次合作)(1924-1927) 2、北伐战争1、南昌起义2、土地革命时期 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7) 3、井冈山会师(第一次分裂 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1919——1949) 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1945) 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1945-1949) 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三年内战) 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权垮台讲课小结:本课的内容比较多,课程较紧,在讲述的过程应该找到重点来讲,其他的内容点即止即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复习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1931年以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1937-1945年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赢得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帝国主义国家战争的彻底胜利;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反抗蒋介石政权的内战和独裁,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能够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及其重要内容。

纵观近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阶段内容是考查的重点。

除客观题多次涉及有关内容外,主观题曾考查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背景和失败的主要原因、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抗战相持阶段美国对中国抗战态度的变化、解放战争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等考点。

复习这一阶段内容时,对日本侵华罪行及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统一战线政策、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根据地建设、作风建设、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及其联系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新民主主义革命》PPT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PPT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
复习
--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鸦片 战争—— 1949年新中 国成立
民主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
侵略与抗争 近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合作
新 民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年—1927年)
❖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 ❖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 ❖ 十月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无产
阶级
--
9
基础知识
--
10
识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
1、时间 1919年5月4日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经过: •第一阶段(中心、主力军、斗争方式):
动摇: 1926.7 北伐战争消灭吴、孙
灭亡:1928底 张学良东北易帜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灭亡 (1927——1949) 建立:1927.4.18 蒋介石 前期统治:1927.4——1937.7 中期抗战:1937.7——1945.8 后期危机:1945.8——1949.4 灭亡:1949.4.23 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二阶段(中心、主力军、斗争方式): 4、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释放被捕学生
5、结果: 初步胜利 ❖ 罢免三个卖国贼
❖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
6、意义(性质、历史地位字): A.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 11
理解:五四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49——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标志:1966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1966----1976)结束标志:1976、10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经济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法制: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政策:一国两制建设新时期成功实现: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1978——)统一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986年:制订“863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50年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成功)。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外交成就70年代2、1972年,中日建交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后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2001年,加入WTO原因: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一单元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筹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1课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备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教学模式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助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1937—1949.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1937—1949.ppt

抗战后苏联政府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合作
条约》,苏联政府基本履行了雅尔塔会议内容。
1945年底,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这位二战中
美军的实际统帅,战后直接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国务卿 又来中国调停了近一年之久,美国从全球战略的大局出 发,并不希望看到中国内战。 苏联基于自己的利益,也在1945年8月下旬来电要求毛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合作宣言》(1937年7月) 最终形成
民主主义
民主主义源于希腊文,从其字面意思是“由人民统治” 。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 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一般的原则是由多数进行统治 民主主义: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
的权利的主义。
人民当家作主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 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 概念,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 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第 4 讲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推翻国民党统治 (1945-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一.抗战胜利前后国内、国际形势
1943年开罗会议:罗斯福总统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蒋介 石,你这种政府决不能代表现代民主,蒋“必须在战争
还在继续进行的时候与延安方面握手,组织一个联合政
1944年6月,华莱士副总统来华,劝说蒋介石用民主政 治的方式和平解决国共冲突。 1944年8月,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赫尔利(后任美国
(2).瓦窑堡会议:明确团结抗日是中共第一位 的任务 ,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3新民主主义革命

3-3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新的领导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 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 1919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阶 段
1946 1945 1949
1924 1927 1931 193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年—1924年)
D、群众基础: ——工人、农民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1、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 ②思想基础 (1)时间 (2)地点 2、中共一大的召开 (3)内容 (4)意义 (1)时间 3、中共二大的召开 (2)地点 (3)内容 (4)意义
二、国民革命(“大革命”或“国民大革命”) (1924——1927)
4、结果 5、性质 6、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1、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 ②思想基础 (1)时间 2、中共一大的召开 (2)地点 (3)内容 (4)意义
◆中共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表现在 哪里?
A、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领导
B、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C、新的前途: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解放战争的胜利
1、内战的爆发 2、过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标志: (2)意义 (3)原因 (4)认识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中共认识的转变 1、背景 (2)孙中山认识的转变 2、前提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第一次合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框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框架
1.国民大革命
创建黄埔军校
兴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潮

北伐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
失败
成立
2.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五 四 运


思想基础



级 登
组织基础
国 共





阶级基础

成 立

中 国 革 命 的 面 貌 焕 然 一

3.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中共成立


北伐战争


南京国民

政府建立

命 兴
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红军长征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合作破裂
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期
五四、建党和国民革命1919-1927
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全面抗战
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侵略战争
1931九一八事变
1937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阶级矛盾,1931年后民族矛盾上升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抗争史
1931局部抗战作
对抗
自主性
依赖共产国际指导
1935年遵义会议后,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
经济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资受挫
民资快速发展
民资日益萎缩
民族资本陷入绝境
文化: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期
初步形成: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成熟期:正式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5七大成为中共指导思想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



中共从幼稚到成熟
革命道路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逐步开创由农村包围城市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全民族抗战之路
反蒋民主之路
工作重心
发动工人运动
发动农民运动、开展土地革命
全民族抗战
进行解放战争,1949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至城市
国共关系
合作
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理论
社会生活
1920中国加入万国邮联大会
1931首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