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_实现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一体化的思考与探索_程平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公报 .doc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公报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时间:2012-09-19阅读次数:8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邓泽民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JA060049)。
课题组成员有:主要成员:吴学敏刘文卿陈庆合姚梅林聂承启邸卫民段银田耿世刚苏北春吴全全汪燮华。
一、研究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为此,《决定》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因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虽然属于教学理论的范畴,但由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也有着自身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主要通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
这样,职业教育就需要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
当代教学理论一般分为三大流派,即: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
也有结构主义、掌握学习、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范例教学、发展性教学、过程优化、合作教育和后现代主义等10大影响较大的教学理论。
这些教学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没有哪一种教学理论是建立对职业教育的价值之上的。
职业教育的价值虽然在满足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满足职业发展需要方面的作用则更加显现出来。
职业教育要使学生养成职业特质、形成职业能力,最终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就必然需要建立在职业特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之上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且目前有关研究十分缺乏,因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孙剑萍;汤兆平
【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22)B12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提高就业率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两大任务.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紧紧围绕高职办学的培养目标,密切高职教育与市场、就业、岗位能力的联系,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孙剑萍;汤兆平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J], 周应佳;邓辉
2.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J], 周应佳;邓辉
3.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J], 陈建民
4.以评估为推动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处级干部
寒假学习班上的讲话 [J], 李志宏
5.迎接挑战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J], 李志宏;王伟;李津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实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实践
程林波
【期刊名称】《年轻人(C版)(学校天地)》
【年(卷),期】2024()2
【摘要】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已成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将传统的“目标-过程-评价”序列中的“评价”前置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在教学中将评价融入教学活动是改革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应用”一课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程林波
【作者单位】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教-学-评"一体化的主题式课堂教学设计——以初中化学"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例
2.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为例
3.探究“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
4.初中英语项目式“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Module 3 Travels为例
5.基于同题异构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初中数学分层作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出困境实现“统合”回归本然——读杨坤生老师所著《课程统合化的探索》

作者: 程方平
作者机构: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师
页码: 63-64页
主题词: 课程改革 杨坤生 《课程统合化的探索》 基础教育 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 教材编写
摘要: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再一次震动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和亿万家庭。
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和关键点的教育改革,不仅预示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逐渐走向成熟;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深怀忧虑:市场行为、利益驱动、急功近利、理论空谈、盲目照搬、高考制约、地区不同、学科差异、教师素质、教学评价、教材教辅的发行使用范围、学科教学之间的分合关系等方面的干扰和制约不断侵蚀和影响着课改总体目标的实现。
教学平一体化的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平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教学平一体化的实践中,现将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平一体化的内涵教学平一体化是指将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学平一体化将传统纸质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育资源整合到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平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平一体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在线测试、作业批改、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平一体化的实践心得1. 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平一体化的实践中,我发现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轻松地发布教学资源、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节省了大量时间。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随时查阅学习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平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引导者。
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师生互动教学平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师生距离”,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拓宽了学习的渠道。
4. 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平一体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此外,教学平一体化还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高质量就业引领四课联动课程思政:理论互动、价值导向、实践进路

高质量就业引领四课联动课程思政:理论互动、价值导向、实
践进路
欧阳润;程样国
【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53)2
【摘要】高质量就业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就业能力、就业认可、就业协同、就业价值四个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人文素养课程作为大学生就业观培育、价值引导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主要课程。
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引领,推动四课联动课程思政,既是国家战略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新需求,更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重任。
【总页数】8页(P111-118)
【作者】欧阳润;程样国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以高校思政课"多堂联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价值引领与理论实践并重:构建"互联网+"高校管理学科课程思政新模式
3.在场—课程思政的合理进路—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的思考
4.浅谈“思政”如何融入课程价值引领“创新”——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思政探索实践5.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活化思想价值引领——《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课程改革须在探索和反思中前行

新课程改革须在探索和反思中前行
程方平
【期刊名称】《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轰轰烈烈的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经十余年,全国几乎所有地区的中小学校已进入完成一轮改革实验、直接面对高考改革的状态。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程方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发展——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及对策
2.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感悟——高中数学课改工作阶段总结报告
3.新课程改革须在探索和反思中前行
4.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深化--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5.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提升r——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政策研究

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政策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实践环节的改革探析(上海理工大学谢金平邵荣)摘要: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学分制条件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内容,在原有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探索,将专业课程实习、专业实践、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字:教学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政策1、概述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
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健康、协调、稳步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然而,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如何通过课程体制改革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课程体制中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而毕业实习及其毕业论文是对理论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必须培养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科技人才。
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及论文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面了解和熟悉社会,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及业务综合素质。
将毕业实习及论文作为学生上岗前的实践性检验,对于改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培养和造就新世纪人才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势在必行。
2、国内外理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比较近年来,美国理工科大学课程改革中有两个主要趋势:一是优化科学核心课程、发展人文课程和跨学科相关课程,以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二是关注实践性教育,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一体化的思考与探索程平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云会计研究所,重庆 400054【摘 要】毕业设计对提高本科毕业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就业质量及层次具有显著作用。
以我校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为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探索学生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以笔者承担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毕业设计指导为案例对该模式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和教师各方利益的多赢,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毕业设计;就业中图分类号:F232; F275;TP108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Graduation design has remarkable effect to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dependent working ability, practice ability , innovation spirit and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is perfect . As example of our professional direc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mode, the author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undertak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graduation design and guidance of the model for the case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expec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an realize the school, enterprise, students and teachers got to win-win of all parties, and to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Key words:accounting in formalization;graduation design;employment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2009年有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而2010年的63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创出了新高;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大学业的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
这种现象已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出诸多解决此问题的策略,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政策[1][2]。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这些政策对会计、财务和会计信息化等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供给和需求矛盾非常突出。
从会计人员供给的方面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0多所全日制公立大学中,有近900所设立了会计专业,几乎是每十名毕业生中就有两名是会计专业的(主要是指本科教育),其他的中专高职和各类培训机构中,会计专业比例更高。
而从企业会计人员需求方面看,许多企业求贤若渴,但对应届的本科生却并不看好,认为他们实际动手能力很差,同时对社会不了解,也没有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经历,不能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3]。
面对这种会计本科教育供大于求的情况,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作为全国培养规模最大、培养层次较高的本科教育应该与时俱进[4]。
实际上,这些问题可以在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中得以加强和锻炼,进而弥补本科生平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的弊端。
毕业设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5]。
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可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尽早进入角色;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相结合,使教师更有动机花更多的时间于学生的毕业设计。
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指导教师凝练恰当的毕业设计题目给学生,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毕业设计和教师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
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我校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为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探索学生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的一体化,并以笔者承担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学生毕业设计指导为案例进行分析。
1 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毕业设计和教学科研目前存在的问题1.1学生方面的因素(1)学生个人情况的复杂性。
我校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本科阶段的第七学期的第10周左右开始至第八学期结束,学生在这一学期几乎都面临着许多情况,有着不同的心态,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毕业设计。
主要分为二种情况:一是由于会计的就业岗位少、就业分散、就业门槛高,这就给总体就业造成一定困难,学生在严峻的形势下不得不忙于在校外找工作,参加招聘会或面试。
二是准备考研的学生忙于复习研究生考试的科目。
(2)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被动性。
会计信息化属于交叉学科,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根据学校的要求,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不但要撰写论文,还要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
在毕业设计的初期,通常由指导教师讲授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和设计内容,然后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并根据其要求独立完成毕业设计。
学生虽然对指导教师讲授的内容能听懂,书上的内容也能看懂,但由于专业培养方案的特殊性,学生在设计时还是不知从哪里下手,这就使很多学生都有“等”、“靠”、“拖”的思想,都希望别的同学先在前面探道趟路,然后自己再依葫芦画瓢,或者让老师找来范本,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2指导教师方面的因素近几年的扩招使得我校会计信息化专业每年毕业学生较多,使得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候明显感觉力不从心。
此外,由于教师的科研和授课的压力较大,教师不得不花掉大部分时间去备课、上课以及课题的申报和论文的撰写等,这也使得指导教师有时候无暇顾及学生的毕业设计,从而影响和学生的交流,客观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毕业设计管理方面的因素目前,会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商贸信息学院等三个学院均设置了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的不同,各个学院对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毕业设计的要求有所差异。
但是,由于毕业设计选题的相似性,在实际操作时很难有针对性的把握其差异。
此外,对学生毕业设计管理的“度”不好控制,如果严格管理,让设计质量差的学生不及格而延期毕业,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深造,留一些不能毕业的学生在校学习对学校也是个难题。
实际上,学生往往能通过历年的毕业答辩通过率看到学校对毕业设计的期望,这让学生往往自我放松了要求,“搭便车”现象随之产生。
2以就业为导向,实现学生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一体化设计2.1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较好地解决毕业设计与学生找工作在时间上冲突的矛盾,可以将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指导教师根据社会的需求确定毕业设计内容。
毕业设计是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人才,因此指导教师必须非常慎重的对待毕业设计的选题。
其选题原则应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为核心(基本能力既包括通过书本学习和其他途径学习获得的知识,又包括通过动手体验、社会感受、积累经验获得的实践),着重知识综合运用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内涵培养,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学生直接参与企业课题,从中提炼毕业设计内容。
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使得学生更关注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后工作的相关程度,他们会广泛地与用人单位联系,用人单位也希望学生去承担部分工作。
这样,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
学生到一些企业中进行实习,应根据企业承担工作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适合的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负责指导。
企业指导教师的知识、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是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一个要素。
2.2毕业设计与指导教师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过去学生与老师相见仅限于课堂上,当老师成为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后,学生与老师之间就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让学生当自己指导教师的助手,可以接触到实际的项目,同时也是积累工作经验的有效途径。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它的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参加毕业设计直至毕业论文,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通常,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所拟的毕业设计题目应是和企业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课题。
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学院就应公布各指导教师所做的项目、所研究的课题情况。
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让学生选择他感兴趣的课题。
选题之后,让学生查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然后在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之后,学生再根据其指定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实现及其论文的撰写等工作,所有这些内容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信息检索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承担课题指导的教师应该熟悉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前沿情况,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协助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止其走弯路而造成时间的浪费,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2.3一体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应加强协调,共同管理、共同参与,真正做到四者四位一体,这样才能不仅发挥学校导向、纽带、管理作用,而且能发挥指导教师在选题、下达任务书以及具体指导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把好质量关;这样还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变运作模式,更能通过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工程人员直接在生产现场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而加深企业的参与程度,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有实用意义,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和应用性。
允许学生到签约的单位做毕业设计,这样才能让这部分学生真正静下心来,而且还能缓解毕业设计资源紧张的状况。
采用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题目,不仅能使学生进入实战状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
2.4一体化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收获实现学生毕业设计和教师科研一体化之后,由于学生和指导教师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双方都有动机将毕业设计做得更好,从而实现双方共赢。
对于指导教师根据社会的需求确定毕业设计的情况,通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除了能够完成课题研究、项目的预研,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开发的系统进行修改、完善和整合,向国家申请软件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