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第二版)1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含习题集)(第二版)(章 (2)

机械制图(含习题集)(第二版)(章 (2)
式。同一张图样中只能有一种形式。 机械图样中一般采用箭头作为尺寸终端形式。尺寸箭头一
般从尺寸界线内指向尺寸界线外。当度量的距离太小,尺寸界 线内不能容纳两个尺寸箭头时,也可以从尺寸界线外指向尺寸 界线内。
连续标注的小尺寸,若没有可以容纳尺寸箭头的空间,则 可以将中间的箭头用圆点代替,如图1-18(a)所示。圆点的直 径约等于粗实线的宽度。
虚线 点画线
图线形式
图线宽度
一般应用举例
b(粗)
可见轮廓线
b/2(细)
尺寸线和尺寸界线 剖面线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 过渡线
b/2(细) b/2(细)
不可见轮廓线
轴线 对称中心线
第1章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续表
图线名称 粗点画线
双点画线
波浪线 双折线 粗虚线
图线形式
图线宽度
一般应用举例
b(粗)
指定范围表示线
尺寸数字可以写在尺寸界线上方,也可以写在尺寸界线的 中断处。
第1章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尺寸数字可以始终保持水平方向端正书写,这种书写方法
必须书写在尺寸界线的中断处。尺寸数字书写方向也可以沿尺 寸线方向倾斜,如图1-19所示。注意:当尺寸线处于与垂直线 沿逆时针旋转夹角在30°之内时,尺寸数字不可沿尺寸线方向 倾斜,因为在此范围内书写数字容易误导读图者认错方向。当 尺寸线处于此范围内时,可按图1-20所示的方法引出标注。总 之,工程图中不可出现尺寸数字头朝下或有头朝下倾向的情况。
图1-14 工程图样中罗马数字样式
第1章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1.4 图线(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常用图线的名称、形式、宽度及应用如表1-4所示。

(精品)机械制图第二版习题解答1

(精品)机械制图第二版习题解答1

5-6 根据两视图,参照轴测图补画第三视图 3.
5-6 根据两视图,参照轴测图补画第三视图 4.
5-7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
5-7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2.
5-7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3.
5-7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4.
5-8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
5-8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2.
1.根据主视图,补画俯、左视图(该体由三个几何体组成)。
3.根据俯视图,补画主、左视图(该体由五个几何体组成)。
2.根据左视图,补画主视图(该体由四个几何体组成)。
第三章 轴测图 3-1.根据平面体的两面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补画轴测图。
1.
2.
3-2.补画第三视图,并画正等测 轴测图。
1.
2.
3-3.补画第三视图,并画斜二测 轴测图。
1.
2.
续5-2 根据轴测图画三视图,尺寸从图中量取(1:1)
1.
2.
5-3 参照轴测图补画图中的漏线 1.
5-3 参照轴测图补画图中的漏线 2.
5-3 参照轴测图补画图中的漏线 3.
5-3 参照轴测图补画图中的漏线 4.
5-6 根据两视图,参照轴测图补画第三视图 1.
5-6 根据两视图,参照轴测图补画第三视图 2.
(1)
(2)
(2)
(3)
(3)
(4)
(4)
(1)
(5)
(6)
(6)
(5)
2-3.由给出的两个视图,参照轴测图补画第三视图,
1.
2.
3.
4.
2-4.根据轴测图或模型画三视图.
1.
2.
续2-4.根据轴测图或模型画三视图.

机械制图 第2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课件 王其昌 翁民玲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图 第2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课件 王其昌 翁民玲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线或表面的表示线
续表1-7
K1 相邻辅助零件
的轮廓线 K2 极限位置的轮 廓线 K3 坯料的轮廓线 或毛坯图中制成品 约b/3 的轮廓线 K4 假想投影轮廓 线 K5 试验或工艺结 构(成品上不存在 )的轮廓线 K6 中断线
8
双点划 线
3.图线的画法 (1)同一张图样中的同类图线宽度应基本 保持一致;虚线、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 应各自大致相等,其参考值见表1-7。 (2)当两种或更多种的图线重合时,如粗 实线与虚线或点画线相重合,画粗实线;当 虚线与点画线或细实线重叠时,画虚线。 (3)各种线型相交时,都应以画相交,而 不应该是点或间隙,如图1-13(a)所示。
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 在线教务辅导网:
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1
国家标准与《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1.2
常用绘图工具、仪器及用品的使 用 常用几何图形画法
1.1.3字体(GB/T 14691—1993)
1.基本要求 (1)图样中的书写字体(汉字、数字和字 母)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 均匀、排列整齐。 (2)字体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 为:1.8 mm,2.5 mm,3.5 mm,5 mm, 7 mm,10 mm,14 mm,20 mm。如需要书 写更大的字,其字体高度应按的比率递增。 字体高度代表字体号数。数。
C1 断裂处的
3 波浪线 约b/3 边界线 C2 视图与剖 视图的分界线
4
双折线
约b/3
D1 断裂处的
边界线
F1 不可见轮
5 虚线 约b/3 廓线 F2 不可见过 渡线
续表1-7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2版)课件:视图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2版)课件:视图

6
一、基本视图
3. 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 前



• 高平齐 • 宽相等 • 长对正
上、下 前、后 左、右




7
一、基本视图
3. 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
• 标准位置,不需要标注视图名称和方向
• 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视图,优先选用主、 俯、左三视图
8
一、基本视图
应用举例
•根据机件形状的复杂程度和结构特 点,在表达清楚的前提下,选择必要 的基本视图,尽量减少视图的数量, 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不可见轮廓线。
9
二、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基本视图。
10
二、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基本视图。 向视图必须标注视图名称和投射方向。 • 视图名称:在视图上方标出用大写拉丁字母(如A、B、…)。 • 投射方向: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注上相同的字母。
A
B
A
B
11
三、局部视图
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本讲主要内容
01 基本视图 02 向视图 03 局部视图 04 斜视图
2
6-1 视 图
视图主要用来表达机件的外部结构和形状,一般只画出机件 的可见部分,必要时才用细虚线表达其不可见部分。
视图的种类
基本视图 向视图 局部视图 斜视图
3
一、基本视图
机件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斜视图必须标注视图的名称和 投射方向,字母应水平注写。
必要时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 但须画出旋转符号,旋转符号 的箭头应与视图旋转方向一致。

机械制图与CAD 第2版 第1章 国家标准基本规定

机械制图与CAD 第2版 第1章  国家标准基本规定

实操演练
五、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 GB/T 16675.2-2012 )
3. 尺寸标注方法 ⑷ 相同结构的孔、槽
1919
1.1国家标准基本规定
课前导学
教学内容
实操演练
五、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 GB/T 16675.2-2012 )
3. 尺寸标注方法
(3)角度、弧长及弦长注法
角度:外侧,水平书写 弧长:数字前加“⌒” 弦长:同线性尺寸
总结思考
2020
1.1国家标准基本规定
课前导学
教学内容
88
1.1国家标准基本规定
课前导学
教学内容
实操演练
总结思考
二、比例(GB/T 14690-1993) 教学提示:图中标注机件的实际尺寸,与选用的比例无关。
99
1.1国家标准基本规定总结思考
三、字体(GB/T 14691-1993) 1. 要求
字体工整、笔划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图形表达零件的结构,尺寸反应零件的大小。 标注尺寸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正确、齐全、合理、清晰。 1. 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 ① 机件的真实大小,与绘图比例及绘图准确性无关。 ② 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必标注单位(毫米)或符号(mm),若采用其
他单位,必须注明。 ③ 标注机件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④ 每一尺寸在图样中只标注一次,且标注在反应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 不留装订边:四边为e
55
1.1国家标准基本规定
课前导学
教学内容
实操演练
总结思考
一、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14689-2008)
3. 标题栏(GB/T 10609.1—2008)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2版)课件:典型零件图例分析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2版)课件:典型零件图例分析

(b)齿轮油泵泵体
13
四、箱(壳)体类零件
2.视图表达 3.尺寸标注 4.技术要求
14
思考题
• 分析下箱体的表达方法。
15
思考题答案
16
谢谢 再见!
17
3
(b)柱塞套
一、轴套类零件
1.功能、结构和加工分析
4
一、轴套类零件
1.功能、Leabharlann 构和加工分析5一、轴套类零件
2.视图表达 3.尺寸标注 4.技术要求
6
一、轴套类零件
2.视图表达 3.尺寸标注 4.技术要求
7
二、盘盖类零件
1.功能、结构和加工分析
(a)手轮
(b)轴承盖
8
(c)泵盖
二、盘盖类零件
2.视图表达 3.尺寸标注 4.技术要求
9
三、叉架类零件
1.功能、结构和加工分析
(a)拨叉
(a)连杆
10
(b)支架
三、叉架类零件
2.视图表达 3.尺寸标注 4.技术要求
11
三、叉架类零件
2.视图表达 3.尺寸标注 4.技术要求
12
四、箱(壳)体类零件
1.功能、结构和加工分析
(a)齿轮减速箱体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2版
典型零件图例分析
本讲的主要内容
01 轴套类零件——轴、衬套类等零件。 02 盘盖类零件——端盖、阀盖、皮带轮等零件。 03 叉架类零件——拨叉、连杆、支架等零件。 04 箱体类零件——阀体、泵体、箱体等零件。
2
一、轴套类零件
1.功能、结构和加工分析
(a)蜗轮轴
(c)弹簧套筒

机械制图第二版

机械制图第二版

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形体分析法
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几何体,根据投影关系和相对位置,逐一分析各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通过综合各基 本几何体的投影,想象出组合体的整体形状。
线面分析法
通过分析投影图中线条和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确定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这种方法对于切割型组合 体特别有效。
圆可以通过圆心和半径绘 制,圆弧则需指定圆心、 起点、半径和角度等参数。
椭圆的作图
椭圆由长轴、短轴和焦点 确定,作图时需根据给定 参数绘制椭圆。
平面图形的分析与作图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

平面图形由长度、宽度和角度等 参数构成,尺寸分析是确定这些 参数的过程。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

将平面图形分解为若干线段,如 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和圆弧等, 以便于绘制。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点的投影
根据点的位置和投影面,确定点的三面投影 。
直线的投影
根据直线的方向和投影面,确定直线的三面投影, 并掌握直线与点、直线与直线的关系。
平面的投影
根据平面的位置和投影面,确定平面的三面 投影,并掌握平面与点、平面与直线的关系 。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与三视图
在零件测绘实践中,学生需要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卡尺、千分尺等,对零件进行精确测量。同时,学生还需 掌握如何将测量数据转化为工程图样,包括投影法、视图选择、尺寸标注等。这一过程有助于巩固学生的机械制 图理论知识,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
装配体测绘实践
总结词
装配体测绘是机械制图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实际装配体进行测量并绘制其工程图 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团队协作 能力。
平面图形的作图步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第二版)(邱龙辉)1-4章 (2)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第二版)(邱龙辉)1-4章 (2)

(3) 过a' 的垂线与水平线的交点为所求a。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0
【例2-2】 如图2-9所示,已知点A距离H、V、W面分别为
13、12、10,画出其三面投影。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1
图2-9 已知点到投影面的距离求点的投影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2
【解】 该题可以根据所给的A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直
才产生B点的水平投影b遮住A点的水平投影a的情况,根据已
知条件“B距A为5 mm”可知,B点应该在A点的正上方5 mm,
由此可作出b点的正面投影b';再根据点的投影规律,作出B
点的侧面投影b"(图2-14(b)),完成作图。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32
(a) 已知条件 b'、b"
(b) 求 (c) 求c'、c"及作图结果
直线分为
投影面垂直线
正垂线(V 面垂直线):⊥V 面,∥H 面,∥W 面 铅垂线(H 面垂直线):⊥H 面,∥V 面,∥W 面 侧垂线(W 面垂直线):⊥W 面,∥H 面,∥V 面
当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时,倾角为90°;当直线平行于投 影面时,倾角为0°。
表2-1给出了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1(b)所示。因此,若已知两点的相对位置及其中一点的投影
即可作出另一点的投影。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6
图2-11 两点的相对位置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7
【例2-3】 如图2-12(a)所示,已知点A的三面投影a、
a‘、a“,B点在A之左10 mm、之前5 mm、之上8 mm;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