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

合集下载

钱乙观后感

钱乙观后感

钱乙观后感引言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钱乙》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以其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观影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电影通过讲述钱乙的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

纪录片概述《钱乙》是一部记录了父亲去世后,儿子钱乙在田间地头孤独守望的真实故事。

故事通过剪辑、似纪录片的方式,展示了钱乙接替父亲在某个贫瘠农村地区的土地上耕作、生活的场景。

钱乙像其他农民一样,靠着辛勤劳动和顽强的毅力艰难地生活着。

纪录片不仅展示了乡土风光和艰苦农民的生活状况,更通过钱乙的坚持、勇气和善良,向观众传达了无私奉献、努力奋斗的精神。

对农民生活的反思从《钱乙》这部纪录片中,我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钱乙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他凭借着天生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各种困难,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现代化都市中,我们常常享受着便利和舒适的生活,却很少意识到这背后曾经付出的巨大努力。

钱乙的故事让我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态度,珍惜现有的条件,学会感恩和努力。

对社会贫困问题的思考观看《钱乙》之后,我对社会的贫困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许多农民和钱乙一样,在贫瘠的土地上艰辛劳动,却依然难以脱贫。

这让我意识到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社会应当更多关注这些贫困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安稳、幸福的生活。

观看《钱乙》让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坚持和奉献的思索钱乙的坚持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尽管生活十分艰辛,他从不放弃努力和希望。

他默默无闻地付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坚持和奉献的真谛。

观看《钱乙》让我深深地思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与钱乙一样的精神,无论在什么领域,都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应该有一份奉献精神,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结语纪录片《钱乙》让我对农民的生活、社会贫困问题、坚持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钱乙的故事,我对生活的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钱乙

钱乙

钱乙,字仲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儿科学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1]是我国最早的较有系统理论和实用价值的儿科专著,颇受后世医家推崇,直到现在仍对儿科临床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钱乙对儿科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五脏辨证和五脏补泻,把中医的精髓———辨证论治贯彻到了儿科临床上,使儿科医生在临证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辨证论治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研究它,对儿科临床至今仍有重大意义。

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略陈管见。

1学术渊源《钱仲阳传》云:“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

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

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

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

吕将殁,乃告以家世。

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又积数岁,乃迎以归。

是时乙年三十余。

”[2]又云:“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

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

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

”[2]以上传文说明,钱乙医学知识的获得主要靠两条途径:一是姑父的传授,一是他自己勤读医书。

我国传统医学,早期是以《神农本草经》、《内经》、《难经》为基础的。

自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至唐宋中医典籍不断丰富,《中藏经》、《备急千金要方》都列为医家必读书。

“于书无不窥”,虽未能告诉钱乙从哪些医书中获得的知识最多,但却不难从钱乙的学术思想与古代医书的联系上推知,他是以《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理论为依据,以《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精神为指导,受《中藏经》以脏腑虚实寒热议病的启发,吸收了《备急千金要方》中脏腑脉论的部分内容,加上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理论见解,模仿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形式,而提出五脏辨证和五脏补泻这一学作者简介:余惠平(1962-),女,主治医师。

术主张。

2核心内容钱氏五脏辨证和五脏补泻的实质是以五脏为提纲,根据五脏所主五脏病建立起小儿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体系。

北京中医界最神的四大牛人

北京中医界最神的四大牛人

北京中医界最神的四大牛人在北京中医界,有四位被誉为最神的牛人,他们以他们独特的才华和出色的成就,成为中医领域的顶尖人物。

他们是:张仲景、李时中、钱乙、钱象。

张仲景,被誉为东方医学之神。

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中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也是中医药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伤寒论》。

这本经典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对后世的中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医术高超,研究深入,被视为古代中医的权威之一。

李时中是公认的中医领域的权威。

他是明代中期的一位中医名家,也是明朝中兴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对中医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医宗师。

他的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尤其在针灸和脉搏诊断方面有独到见解。

他的名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流传至今,被中医界广泛使用。

钱乙,是近现代中医界的泰斗。

他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一位中医大师,他的医术高超,才华横溢,被誉为现代中医学的奠基人。

他将西医的科学方法与中医的传统理论相结合,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钱乙新疗法”。

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对于许多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钱象是一位杰出的中药学家。

他是现代中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为中医药学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药学的鼻祖。

他系统地总结和整理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中药资源和经验,并创立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他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声誉,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四位牛人在中医界享有盛誉,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在中国内地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在国际中医界也备受瞩目。

他们的出现和努力让中医学在现代有了新的发展,也为中医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总结起来,北京中医界最神的四大牛人包括张仲景、李时中、钱乙和钱象。

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和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医界的顶尖人物。

他们独特而出色的才华和成就使他们成为中医领域内备受尊敬和崇拜的人物。

他们的学术成就和传承给中医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也推动了中医的发展和繁荣。

钱乙的学术观点

钱乙的学术观点

钱乙的学术观点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学家,他的学术观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小儿体质学说:钱乙认为小儿体质具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的特点,因此在治疗时要注意调理小儿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2.望诊为主:钱乙非常重视望诊,认为通过观察小儿的面色、形态、
舌苔等可以判断病情,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治疗方案。

3.五脏辨证:钱乙提出了适用于小儿的“五脏辨证法”,将小儿疾
病分为心病、肝病、脾病、肺病、肾病五类,分别对应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4.用药原则:钱乙认为治疗小儿疾病要“以柔克刚”,用药要轻量、
平和,避免峻猛之药,同时还要根据小儿的体质和病情灵活用药。

5.保养养生:钱乙提出了“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的观点,认
为合理饮食和适当的保暖是保持小儿健康的重要因素。

以上是钱乙的主要学术观点,这些观点在中医儿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儿科之祖——钱乙

儿科之祖——钱乙

儿科之祖——钱乙大家好,欢迎走进本堂微课。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我国古代一代名医钱乙,我将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钱乙的传奇身世、他的学术理论和医学贡献妙手仁心的医德一、是钱乙的传奇身世钱乙,字仲阳,是宋代东平人,大约生活在北宋神宗到哲宗年间,享年82岁,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钱乙从小孤苦,他的父亲钱颢精于医道,但特别爱喝酒,又喜欢外出游玩。

有一天他东游海上,便没有再回来。

那时钱乙才三岁,他母亲在那以前已经去世了。

成了孤儿的钱乙被姑姑收养。

姑父是乡村医生,他安排钱乙读书,出诊时带上他。

在他跟随姑父出诊的时候,如果他看到患病的孩子孤独、痛苦的表情时,他会感同身受,仿佛患病的是自己一样, 为了帮助孩子们解除痛苦,钱乙决心要做一名专治小儿疾病的医生。

二、学术理论和医学贡献钱乙的学术理论、医学贡献主要有四点:(一)明析儿科生理病理特点古代医家称小儿科做哑科,认为治小儿病最难,一般都不愿意给小孩子治病。

因为小孩表述不清,且又脏腑柔弱,稍有不慎便会贻误病情,造成死亡。

所以古时有种说法“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人”。

可见儿科之难。

❖钱乙通过四十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了小儿的生理特点,并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诊治方法。

钱乙在实践中认识到,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小儿的病理特征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氏的这一理论认识,为正确掌握小儿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小儿疾病的具体治疗时,他主张“柔润”的原则。

反对妄攻误下。

认为对于儿科疾病,除非必下不可之证,可以根据年龄体质以及正邪情况酌情使用外,一般不宜妄用。

(二)发展儿科诊断方法钱乙在小儿疾病的诊断上,主张四诊合参,尤其重视望诊。

因为他治的是小儿病。

他不能自己形容病情。

俗话说“一指定三关”。

但是小孩不配合,不断地动,切脉都难。

看病一定要从语言之外找诊断信息。

在诊断上,他主张从面部和眼部来诊察小儿的五脏疾病,增加了“面上证”与“目内证”两种特殊的观察方法。

中国名人故事--钱乙

中国名人故事--钱乙

,
,
,,
,
,
,
,
,
,
,
医史佳话
他创造了“面上证”与“目内证”两种特殊的观察方法,在给小 儿治病的时候,多以面上五官结合其他为依据,看病下药。 他说从眼睛看:“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虛热。青者,肝热。 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虛。”
医史佳话
受问召医后愈广
百“翁一
矣郁者乙人又
,
, ,
:
;
,
,
,
,
,:
: ! :
:
!
医史佳话
而大生乃饮曰所意乙 钱钱地乙乙总,哲是结字宗中了仲皇国对阳帝医小。复学儿生召史的于宿上辨公直第证元禁一施1中个治0。3著法2久名,年之儿使,,科儿卒复专科于辞家自公钱疾钱此元乙赐乙发1为尊1告撰展1东称3,写成年平为遂的为,郓“儿不独《他州科复立小本(今之起的儿来山圣。一药和东”门证,吴东学直“越幼平科诀王科县。》钱之)人后,俶鼻气骨坚悍,如无疾者。。人是有祖视中宗”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国《属现小关,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挖之,果得茯苓,其存儿系的药,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第证祖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一直籍部诀浙“吾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儿》江科为钱谓周痹也,周痹入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专儿塘著科,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的后它经祖,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第典父一著北次作迁系,,统把遂

儿医
科 鼻

祖家
钱 医

乙 童

名人简介
钱乙,字仲阳。 生于公元1032年,卒于公元1113年,享年82岁。与吴越王 钱俶有宗属关系,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 钱乙,字仲阳。生于公元1032年,卒于公元1113年,他本来和吴越王钱俶有宗属关系,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 为东平郓郓州州(今(今山山东东东东平平县县)人)人。。 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钱的乙《是小中儿国药医证学直史诀上》第,一是个中著国名现儿存科的专第家一,部钱儿乙科留专传著的。它第一次系统 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 钱乙尊称为《“小儿儿科药之证圣直”,诀“幼》科,之是鼻中祖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后人 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 “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总结归纳钱乙的医学成就

总结归纳钱乙的医学成就

总结归纳钱乙的医学成就钱乙的医学成就可谓是卓越非凡,他在该领域的辛勤耕耘与贡献使他成为备受推崇的医学界顶尖专家。

本文将对钱乙的医学成就做出全面而深入的总结与归纳,以展现他在医学界的卓越成就。

首先,钱乙在医学研究领域的贡献不可忽视。

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学家,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医学研究。

通过其精确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的方法,钱乙成功解析了某种罕见疾病的基因突变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其他类似疾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其次,钱乙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医术。

作为一名资深医生,他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使他能够在诊断和治疗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所施行的手术高度精细,成功拯救了许多疑难病例的生命。

此外,钱乙还锐意创新,结合最新的医疗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钱乙的卓越医学成就还体现在其对医学教育的贡献上。

他积极参与医学教育工作,担任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并积极培养和指导学生。

钱乙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多次荣获“优秀教师”的殊荣,被学生们誉为医学界的楷模。

此外,钱乙还致力于医学知识的传播。

他在各类国际医学会议上做精彩的学术报告,向学界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医疗经验。

他还为许多专业医学期刊撰写了高质量的论文,这些论文为其他医学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钱乙所做出的这些努力在推动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钱乙以其卓越的医学成就创造了辉煌的医疗事业。

他在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医学教育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钱乙不仅是医学界的佼佼者,更是社会的楷模与榜样。

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医学事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钱乙简介资料

钱乙简介资料

钱乙的医学实践
钱乙的经验总结
• 钱乙的医学实践注重观察,注重总结经验,形成了独特
• 钱乙的医学成果和经验被后世医学家继承和发扬,对中
的医学风格
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钱乙的医学实践强调辨证施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
定治疗方案
04
钱乙的医德与医学教育思想
钱乙的医德观及其对医学实践的影响
钱乙的医德观
钱乙所处的历史时期:北宋时期
• 北宋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 北宋时期的医学教育和技术水平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钱乙所处的医学环境
• 钱乙生活在医学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医学教育
• 北宋时期,医学家们注重实践,注重总结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医学风格
• 钱乙在这样的医学环境中,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
钱乙简介:中国古代医学家与儿科奠基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01
钱乙的生平与历史背景
钱乙的出生地与家族背景

钱乙出生于北宋时期的山东郓城
• 山东郓城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历史悠久,人才辈出
• 钱乙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使他从小就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

钱乙的家族背景对其医学成就的影响
生的实际能力
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钱乙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钱乙的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应用
钱乙的医学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 钱乙的医学理论强调辨证施治,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理念相契合
• 钱乙的医学理论注重预防和养生,与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理念相契合
钱乙的医学理论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针对五脏虚实,立补泻主治诸方。 泻心法治法方药 心气热,导赤散 (木通、生地、竹叶、甘草)主之; 心实热,泻心汤主之; 心虚热,生犀散; 补心法治法方药 若心虚肝热用安神丸(麦冬、白茯苓、山药、朱砂、 牙硝、龙脑、寒水石)。
泻肝法治法方药 肝实热,泻青丸(山栀、大黄、龙胆草、防风、羌活、 川芎、当归)主之; 补肝法治法方药 若肝肾俱虚用地黄丸滋水涵木。 泻脾法治法方药 脾实热,泻黄散(藿香叶、山栀、石膏、防风、甘草) 主之; 邪热伤脾,用玉露散; 补脾法治法方药 若脾气虚,则用白术散(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 藿香叶、木香、葛根)。



钱用益黄散、使君子丸,四服,令微饮食。至 日午,果能饮食。所以然者,调利大小便,脾 胃虚寒,当补脾,不可别攻也。 后又不语,诸医作失音治之。钱曰:既失音, 开目而能饮食又牙不紧,而口不紧也,诸医不 能晓。钱以地黄丸补肾。所以然者,用清药利 小便,致脾肾俱虚,今脾已实,肾虚,故补肾 必安。治之半月而能言,一月而痊也 。
心 肺 脾 肾 肝
(四)临床经验
一注重调理脾胃
论治准则:“以妄攻误下为禁约”, “不 可有泻无补,攻伐生生气。” 1先下,后和胃:实证
2先补脾和胃,后攻下:虚实相杂证
3随时令用补泻
4主张用药寒温得宜
二对惊风、疳证的论治
⑴惊风 :积热外受风邪病变
①急惊风:“热痰客于心胃,因闻声非常,则动而惊搐矣。若
二、学术思想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二)五脏辨证 (三)儿科诊断方法 (四) 临床经验 (五)遣方用药特点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1.生理特点: (1)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脏腑柔弱,气血未实。 (2)长脏腑生智意,长骨髓添精神 (3)关于“变蒸”之说
著作:《小儿药证直诀》3卷 上卷论述脉证治法47条;中卷记载医案 23则;下卷列方114首 系统的反映了 钱乙重视小儿生理、病理 特点,调理脾肾的学术思想;概括了钱 乙确立儿科脏腑证治理论,论治小儿常 见疾病如发热、吐泻及痘、痧、惊疳四 大重症等临床经验,调制方剂特点等学 术成就。
该书是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突出儿科疾病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著作,也是世界上 现存的第一部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 著作,对儿科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⑵疳证
分型: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肾疳
病因:“脾胃虚弱亡津液”
病机:脾胃失调
下之太过,延成疳证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
喂养不当,营养失调



治则:顾护脾胃 当辩寒热虚实 分类:冷热肥瘦疳 初病者------肥、热疳 久病者------瘦、冷疳
(六)遣方用药特点


制方多为丸、散、膏之类成药,其配方, 多为药味少,剂量小,便于给药,随时取 用,反映了儿科的特点。 用药务求柔润、力戒呆补峻攻。 善用药引。 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

泻肺法治法方药 肺实证,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 米)主之; 肺有痰热,用葶苈丸; 补肺法治法方药 若肺气虚则用阿胶散(阿胶、马兜铃、杏仁、 牛蒡子、糯米、甘草)。 补肾法治法方药 肾虚用地黄丸补肾。


3、五脏相兼为病证治
五脏之间可以相兼为病; 四时气候对小儿五脏疾病有一定影响。
医案选录


吐泻慢惊案 东都王氏子,吐泻,与瓜萎汤。”其子胃气实,即开 目而身温。 王疑其子不大小便,令请医以药利之。医留八 正散等数服,不利而身复冷。令钱氏利小便。 钱曰:“不当利小便,利之必身冷。”王曰: “已身冷矣”。因抱出。钱曰:“不能食而胃 中虚,若利大小便即死。久即脾胃俱虚,当身 冷而闭目,幸胎气实而难衰也。”
热极,虽不因闻声及惊,亦自发搐。”
病因:外感邪热、内蕴痰热、伤食积滞、惊恐
病理因素:惊、风、痰、热
证候类型:阳盛阴虚
治疗:急惊合凉泻
方药:泻青丸、泻心汤、利惊丸、抱龙丸、地 黄丸、大黄丸
②慢惊风:是“脾虚生风”
病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或过服寒 凉伤阳,以致土虚肝风乘之。 治法:慢惊合温补
方药:瓜蒌汤、宣风散、钩藤饮子、羌活 膏、羌活膏、使君子丸、益黄散、白术散、 调中丸等

脾主困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 实则困睡,身热饮水 虚则吐泻生风



肺主喘 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 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 虚则哽气,长出气



肾主虚 目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 把风、惊、困、喘、虚归纳为肝、心、 脾、肺、肾五脏的主要证候特点。
钱 乙
1032--1113
一、生平与著作


钱乙,字仲阳,山东郓州人。宋代东平 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 1035-1117年),享 年82岁,是历史上著名 的儿科大家。 钱乙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方》及《内 经》与 诸家之说为本,行医儿科 《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 幼科冠绝一 代”,这一评价并不为过。
“视病之新久虚实,虚则补母,实则泻子。”
(三)儿科诊断方法

《面上证》:右腮为肺,左腮为肝,额上 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目内证》: 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 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 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浅淡者补之。 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 无精光者,肾虚,地黄丸主之。
2. 病理特点 :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 对小儿疾患的治疗,主张以“柔润”为 原则,反对“痛击”、“大下”、 “蛮 补”。
(二)五脏辨证


心主惊 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
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喜仰卧。 虚则卧而悸动不安


肝主风

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


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 虚则咬牙,多欠气,目内浅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