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功能理论-郭国轩老师的网页kuoks123mtauedutw

合集下载

态度评价的功能和目标

态度评价的功能和目标

态度评价的功能和目标态度与态度评价的功能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是个体的一种内在准备状态。

对个体的发展而言,态度具有以下多重功能1、态度的认知功能具有何种态度会决定个体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从而想到什么,也就会为个体的行为反应提供具体的相关信息。

某一特定态度一经形成,就会成为心理结构中的一部分,影响对后继刺激的选择和接受,使个体只接受有利于自己的合适信息,拒绝不合适的信息,从而对后继刺激所具有的价值发挥判断作用与理解作用,对与自己态度不符的信息,甚至可能产生曲解,形成偏见。

2、态度的情绪功能某种态度会决定个体的某种期望或目标,与其态度相一致的事物会使其期望或目标得以实现,产生情感上的满足;与其态度相反的事物则会唤起失望感或不满足情绪。

3、态度的动机功能社会态度具有动机作用,态度将驱使人们趋向或逃离某些事物。

它规定了什么是偏爱的,什么是期望的,什么是所求的,什么是想要避免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适应功能。

它是指态度会促使个体转向为实现自己目标而服务的某一对象。

2表现功能。

它是指态度可使主体摆脱内部紧张,成为表现自己个性的工具。

3防御功能。

它是指态度可促使个体解决内部矛盾,超脱群体情境,以保护自己。

而对学生进行的态度评价则具有以下功能:首先,态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到不同学生对不同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自我概念、学习效能感等方面的真实态度,从而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表现的个别差异性、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开展个别化教学意义重大;其次,利用态度评价来评估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尤其是新教学手段的采用在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成效的真实效果给予了相应的重要的反馈信息。

最后,对态度进行评价,全面掌握学生对学科、学习、自我、他人等方面所持的态度,是全面评估教育工作的真正成效,是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表现。

二、态度评价的目标一对学科的态度不同学生会依自身兴趣、爱好对相应学科形成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并不一定是保持固定不变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极易发生情感迁移。

态度的理论模式与作用

态度的理论模式与作用

态度的理论模式与作用态度是人们对于对象具有的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

态度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内部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研究态度的理论模式对于理解和解释个体和群体行为、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态度理论模式,分析它们的作用和应用。

一、认知一致性理论模式认知一致性理论模式认为,人们在形成态度时会追求认知的一致性。

认知一致性理论模式强调人们会倾向于寻求与自己已有认知保持一致的态度,当出现认知不一致时,个体会感到不舒服,并采取行动来消除这种不一致。

这一理论模式早期由心理学家菲斯特于1957年提出,后来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

认知一致性理论模式的作用在于解释人们在态度形成和变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

当个体感到认知上的不一致时,他们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这种不一致,例如修改现有的态度、寻求与自己认知一致的信息或者通过选择合适的行为来减少不一致感。

这一理论模式不仅可以解释个体的行为,还可以用来分析个体与他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冲突。

二、认知评估理论模式认知评估理论模式是由心理学家罗森伯格和兰古提出的一种态度形成和变化的理论模式。

该模式认为,人们在形成态度时会对对象进行认知评估,评估依据包括人们对于对象特征的知觉和人们对于这些特征的重要性评价。

根据认知评估理论模式,人们形成态度的关键因素是对于对象的认知评估而非对象本身。

认知评估理论模式的作用在于解释个体形成态度的过程。

通过对对象特征的认知评估,个体对对象的态度会随之改变。

该模式还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对于不同对象的态度差异,以及个体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

同时,该模式也可以指导行为干预和卫生教育等实践活动。

三、社会认知理论模式社会认知理论模式是由心理学家巴姆托斯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态度形成和变化的理论模式。

该模式认为,人们的态度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的认知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中的认知因素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模式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行为来形成和改变态度,社会比较和社会影响是态度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态度的功能

态度的功能

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认知。

态度的维度: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

态度形成:凯尔曼:依从(印象管理策略)、认同(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内化(最后阶段)。

态度转变:说服的过程。

霍夫兰德态度转模型:传递者、沟通信息(最直接原因)、接收者、情境。

影响因素:传递者(威信、立场、意图、吸引力),沟通信息(信息差异、畏惧、倾向性、提供方式),接受者(原有特性、人格、心理倾向),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

态度转变理论。

海德平衡理论:重视人与人相互影响。

费力最小原则。

P-o-x。

3+或2-1+平衡。

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的四种原因:逻辑、文化价值、观念、新旧经验。

改变途径:改变或否定一方、引入或增加新认知因素、降低各方强度。

社会交换论: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逆反心理:超限、自我价值保护、禁果逆反。

态度测量: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

方向和强度两个维度。

摩根主题统觉测验(TAT),罗夏墨迹测验。

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沟通:人际距离:公众距离12-25英尺,社交距离4-12英尺,个人1.5-4英尺,亲密0-18英寸。

人际关系特点: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相互性、交换性、自我价值保护、平等。

舒茨三维理论。

基本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

人际吸引:亲合、喜欢和爱情。

人格品质影响喜欢的最稳定因素。

从众。

功能:促进共同规范价值观形成,让个体适应社会,会失去主动性缺乏个性不盲从。

从众行为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恐惧偏离,群体凝聚力。

阿希的从众实验。

塔尔德模仿律:下降律、几何级数率、先内后外律。

爱情。

哈特菲尔德:激情爱、伙伴爱。

李:六种形式:浪漫、好朋友、游戏、占有、实用、利他。

斯坦伯格爱情三角理论。

亲密、激情、承诺。

古普塔爱情5年论。

一体型夫妻关系稳定、美满。

夫妻冲突因素:需求不满、价值观不统一、自我的远离、夫妻的性差异。

发展心理学维果斯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由社会文化决定,。

论述态度的主要功能

论述态度的主要功能

态度的功能是指态度对主体本身的心理功能,卡茨(D Katz, 1960)在他的功能理论(functional theory)中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区分了态度所具有的4种心理功能。

1.知识功能(knowledge function)。

每个人都想理解和支配自己的生活空间,态度给人提供了解释和加工各种信息的心理框架,使人们能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汇集、整理和分类,并同时将其与各种事物相联系,使事物具有意义。

例如,对古典音乐有积极态度的人会对这一方面的信息给予积极关注,形成有关这一方面特定的知识。

这种理解继承了认知理论中概念或图示组织刺激的观点。

2.效用功能(utilitarian function)又称工具性或适应功能。

个体为了适应环境,不仅要理解所接触事物的含义,还要判断它们对个体生存、发展的价值。

态度能帮助人们从环境中获得最大化的奖赏和最小化的惩罚。

依据学习理论的强化原则,我们会对与奖励联结的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而对与惩罚联结的对象形成消极态度,这些态度一旦形成,就有助于个体更好适应环境..一方面,它为我们评价对象提供了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试想你是学生社团的负责人,知道学生会主席有权为社团活动安排场地,那么在学生会竞选时,你就很可能对大力协助社团活动的候选人产生积极态度;另-方面,习得了适当的态度能使我们从重要人物(父母、老师、领导及朋友)或群体中获得认同、赞许和奖励。

3.自我防御功能(ego defense function)。

态度除了有助于人们获得知识和奖励外,还能帮助个体抵御对其自身有害的信息,如个人的缺点、过去不愉快的经历、难以正视的现实等等,从而有利于应付情绪冲突和保护自尊。

这种观点来自于精神分析的原则。

举例讲,某个考试失败的学生认为老师是不负责任、没有能力的,这种负性态度使他可以掩盖自已能力不足的事实,维护其自尊。

4.价值表达功能(value expressive function)。

社会心理学第五节 态度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五节 态度PPT课件
3、相对稳定性 态度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 时间、不易随便改变。(是一种持续的心 理状态,带有一贯性和稳定性。相对稳定: 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程度上不发生变化)
(二)态度的成份(知、情、行)
1.认知(Cognition)成份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知觉、
理解、判断与评价。认知成分一般是指带有评价意 味的陈述,如:赞成还是反对。通常具有偏见的性质: “日本人”、“黑人”
社会心理学
--态度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 临床心理科 姜桂兰
第五节 态 度
“社会心理学就是态度的科学”(托马斯) 心理学家F.H ·奥尔波特说:“这个概念在
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中,也许是最有特色的 和不可缺少的概念。……它已使自己成为美 国社会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拱心石 态度(attitude)在社会心理学中,态度问题 是最核心的问题。 主要内容:
态度形成 态度转变 态度测量
第一单元 态度形成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 时所持有的、具有评价性的、稳定持久的 心理倾向。
(一)态度的特点:
1、内在性 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倾向,是尚未 显现于外的内心历程或状态。人的社会化 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态度的习得。
2、对象性 态度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针 对性,没有无目标的态度。
二、态度的功能
(一)工具性功能
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在 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 (服务行业对待顾客的态度,取决于个体和利益的 要求:“微笑服务”)
(二)自我防御功能
个体倾向选择有利于自我防御的态度。这种防 御有利于自我形象及自我价值的确立,并能减少 焦虑,转移情绪冲动。(有利于人们应付情绪冲 突和保护自尊,如:一个工作能力低的人常抱怨 领导和同事,以此掩盖自身的不足)

态度(心理学内容)

态度(心理学内容)

态度(心理学内容)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

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是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

中文名态度性质心理现象特性对象性、评价性、稳定性和内在性影响因素欲望、知识、个人经验功能工具性功能、认知功能等维度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等目录1概念2定义3特性4弗里德曼的观点5影响因素6功能7维度8近义词语▪价值观▪心向、定势9理论10事例11名人警句1概念编辑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人或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人或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

具体反映过程为内心的认知、认可、服从、反对、迷茫、不安。

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是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

一般来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但在他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内在感受态度态度态度中的内在感受是指人们对事物存在的价值或必要性的认识,它包括道德观和价值观,价值观以得可偿失为条件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而道德观则能使人们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是不惜生命来达到一些目标目的;态度中的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它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意向是指人们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是人们的欲望、愿望、希望、意图等行为的反应倾向。

态度来源于人们基本的欲望、需求与信念,从认知过程来说也就是道德观与价值观,就行为过程来讲其由从低到高产生可分为个体利益心理、群体归属心理和荣誉心理三个层次。

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
摘自大葉大學黃茂榮「創造無限的可能—談活出生命的色彩」
不良的工作態度
缺乏企圖心與抱負,同事或部署都變成了 上司。 工作沒計劃,總是走一步算一步,得過且 過。 認為升遷無望,而消極的抵制。 欠缺進修的意願,又抱怨工作能力不足。 對自己沒有信心,缺乏主動積極的動機。 作風保守、守舊,老是沿用以前的習慣, 缺乏創新動機。
結論
用腳飛翔的女孩
蓮娜.瑪利亞的故事
蓮娜出生在瑞士中南部,她一出生就沒有手臂,左腳也只 有右腳的一半長。醫生宣布她是一位重度殘障的孩子 …
變與不變
什麼在變
大環境與小環境 工作職務與主管 工作技巧與技能
什麼不能變
工作態度 工作熱忱
工作態度決定你的未來
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態度能屈能伸,讓高度無限延伸
工作態度是成功的關鍵
工作沒做好,你是否總是找一大堆藉口而 不是找方法來改善? 你會不會在工作上發揮創意,求新求變求 進步? 上級指派額外的工作,你會不會認為這是 你受重視和機會,還是找藉口推掉?有沒 有想過如何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摘自樹德科大劉建宗:工作態度決定你的未來 2009/03/05
工作態度是成功的關鍵
感謝聆聽
摘自大葉大學黃茂榮「創造無限的可能—談活出生命的色彩」
最後一場演講—蘭迪.鮑許
很多人也許不喜歡聽到別人的批評,可是你的批 評者其實是在說他們仍然關心你,希望你能夠變 的更好。 每個人精力和時間都有限,你如果願意把抱怨的 力氣拿一些用在解決問題上,也許會發現事情原 來沒有你想像的困難。
創造自己的價值 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
遠東創校四十幾年來
一直都 在改變
全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
態度的能 )

态度的功能包括

态度的功能包括

态度的功能包括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和观点,它是一种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

态度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态度能够影响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着他对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果一个人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会更加乐观地面对困难,并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克服困难。

相反,如果一个人持有消极的态度,他可能会轻易地放弃,从而无法取得成功。

其次,态度对人的情绪和情绪管理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着他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以及他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会更加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同时也会更加积极地面对负面情绪,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反,如果一个人持有消极的态度,他可能会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沼中,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第三,态度还可以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表现。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着他对待事物的倾向和选择。

如果一个人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会更加倾向于积极的行为选择,如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

相反,如果一个人持有消极的态度,他可能会更容易选择消极的行为,如逃避责任、抱怨等。

最后,态度还具有传染性的功能。

一个人的态度会影响周围的人,使他们受到影响并改变自己的态度。

例如,如果一个人持有积极的态度,他的积极能量会感染他周围的人,使他们也变得积极向上。

相反,如果一个人持有消极的态度,他的消极情绪也会传染给周围的人,造成负能量的传递。

总之,态度是一个人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的体现,它对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情绪管理能力、行为选择和周围的人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并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激勵
• 當頭拒絕
– 先要求一個非常困難的工作,幾乎是對方不會答應的,然後再要求一 個較小的請求。
• 互利的原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當你給消費者一些利益的時候,消費者會發現比較不容易拒絕行銷者 的請求。
• 承諾
– 若讓消費者在任何形式的東西下,簽下自己的名字,也有助於銷售的 達成。
• 暗示
– 行銷者可以某種方式稱呼或讚賞消費者,暗示他應該做某種事情。
Katz的「態度功能理論」-2
• 效用功能
– 效用的功能和獎勵及處罰有很大的相關,我們 發展出對於某些產品的態度,最主要的原因是 基於這些產品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 價值表現功能
– 與價值表現有關的態度,可以表現個人對於自 我的觀念或價值觀。
Katz的「態度功能理論」-3
• 自我防衛功能
– 這些態度與保護自我有關,不管是由外來威脅 或是內心的不安全感。
– 重複的次數多寡會對消費者造成影響。一般認 為重複的次數愈多,學習的效果愈好 。 – 雙因子理論
• 論點
– 用正面的論點來說服消費者接受這項產品,這 是屬於支持性的廣告設計。
• 廣告訴求
– 理性訴求的重點在訴諸聽眾自身的利益,亦即 告知消費者本產品的利益。
• 消費者特性
• 產品
消費者特性
• • • • • 動機 注意 知識 心情 現有的態度
• 知識功能
– 人們希望能夠控制他的環境,使他更有結構化, 更秩序化和更具意義。
可信度(Credibility)
•假如消費者相信發訊者具有充分的能力, 可以提出所有的相關資訊,客觀的評估幾 種不同的競爭產品,將使他們覺得這個發 訊者的可信度較高。
•假如消費者覺得發訊者在傳達訊息時存在 偏差,他的信任度會下降。
第七章
溝通理論
第一節 大眾傳播的溝通模式
•Katz的「態度功能理論」
•可信度
–指發訊者被認為是專家,具有客觀態度和值得信任的 感覺。
•吸引力
–指一個人具有的社會吸引力,這是由一個人的外表、 人格、社會地位或他與收訊者之間的相似程度而定。
Katz的「態度功能理論」-1
• 效用功能
• 價值表現功能 • 自我防衛功能 • 知識功能
溝通的過程
吸引力 (Attractive)
•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社會吸引力力,這是 由一個人的外表、人格、社會地位或他與 收訊者之間的相似程度而定。
–光環效果(Halo Effect),亦即一個人在某一 方面的表現較好,我們會經常假設他在其他方 面也不錯。
第二節 廣告訊息-1
• 送出訊息 • 重複
產品
• 產品生命週期
• 使用的經驗 • 相對的功能 • 產品定位
第三節 偏好修正模式
• 推敲可能性模式
–中央路徑(Central Route) –邊陲路徑(Peripheral Route)
• 請求修正行為的技巧
推敲可能性模式
請求修正行為的技巧
• 一腳進門方式
– 這種方式就是先讓消費者答應一個小的要求之後,再要求一個較困難 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