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分类风化软化系数破碎表
一般岩石坚硬程度分类表

0.65≥f,>0.55
0
1.20≥f,>0.80
1.50≥c,,>0.70
0.70≥f,>0.60
0
10.0≥Es>5.0
Ⅳ
0.90≥f,>0.70
0.70≥c,,>0.30
0.55≥f,>0.40
0
0.80≥f,>0.55
0.70≥c,,>0.30
0.60≥f,>0.45
0
5.0≥Es>2.0
Ⅴ
0.70≥f,>0.40
0.3≥c,,>0.05
0.40≥f,>0.30
0
0.55≥f,>0.40
0.30≥c,,>0.05
0.45≥f,>0.35
0
2.0≥Es>0.2
注:f,,c,为抗剪断强度,限于硬质岩;软岩应根据软化系数折减。
结构面、软弱层和断层的抗剪断与抗剪强度
类型
抗剪断强度
抗剪强度
备注
f,
c,
f
c
胶结的结构面
0.80~0.60
0.250~0.100
0.80~0.60
0
表中参数限于硬岩;软质岩结构面应进行折减;应根据粗糙度选大值或小值。
无充填的结构面
0.70~0.45
0.150~0.050
0.70~0.50
0
岩块岩屑型
0.55~0.45
0.250~0.100
0.50~0.40
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手可捏碎,辧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手可捏成团。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1 工民建工程体分级标准》(GB50218 )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2 风化系数K f 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 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 为残积土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R2 公路工程R2 风化系数K f 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2.7、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 —2007)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 1~2 组)间距的平均值。
ao2K v=(Vpm/Vpr)2Vpm —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2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BQ=90+3Rc+250KvRc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Kv—岩体完整性系数。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 时,应以Kv=0.04Rc +0.4 和Rc 代入计算BQ值。
3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 :[BQ] =BQ-100(K1+K2+K3)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 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 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123注:max为垂直洞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
2.18、各级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标准值《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 —2004)②选用计算摩擦角时,不再计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注:①小塌方:塌方高度<3m,或塌方体积<30m3。
②中塌方:塌方高度3~6m,或塌方体积30~100m3 ③大塌方:塌方高度>6m,或塌方体积>100m3。
3 港口工程注:强度指新鲜岩块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一般岩石坚硬程度分类表

完整程度结构面发育程度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主要结构面类型相 应 结 构类 型组数平均间距m完1~2>1结合好或结裂隙、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岩石坚硬程度分类表坚硬程度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 岩极软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MPaf r >6060≥f r >3030≥f r >1515≥f r >5f r <5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坚硬程度等级定 性 鉴 定代 表 性 岩 石硬 质 岩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微风化的坚硬岩石;2、未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 质 岩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轻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1、中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手可捏碎,辧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中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手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2、各种半成岩。
整合一般层面较完整1~2>1结合好或结合一般裂隙、层面块状或厚层状结构2~31~0.4结合差块状结构较破碎2~31~0.4结合差裂隙、层面、小断层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30.4~0.2结合好镶嵌碎裂结构结合一般中、薄层状结构破碎≥30.4~0.2结合好或结合一般各种类型结构面裂隙块状结构≤0.2结合差碎裂状结构极破碎无序结合很差散体状结构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平均间距为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完整性指标>0.750.75~0.550.55~0.350.35~0.15<0.15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
岩石风化程度及颗粒分类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岩体类别岩石的粒度划分:一、侵入岩(1)结晶程度:显晶质、隐晶质。
(2)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以岩石中的主要造岩矿物为标准)巨粒:>10mm粗粒:10—5mm中粒:5—2mm细粒:2—0.2mm微粒:<0.2mm二、变质岩的粒度和层厚的规定:(1)粒度:粗粒变晶结构:>3mm中粒变晶结构:3—1mm细粒变晶结构:0.1—1mm显微状:<0.1mm(2)厚度:巨层:>100cm巨厚层:100—50cm厚层:50—10cm中厚层:10—5cm薄层:<5cm三、沉积岩砾岩:根据砾石(或角砾)大小分为:细砾岩:2—10mm中砾岩:10—50mm粗砾岩:50—100mm巨砾岩:100—1000mm块石砾石岩:>1000mm砂岩:粗粒:2—0.5mm中粒:0.5—0.25mm细粒:0.25—0.05mm粉砂:0.05—0.005mm粘土岩:<0.005mm沉积岩层理:根据层理的厚度大小,通常以下分类规定,单位厘米:块状:>200cm巨厚层状:100—200cm厚层状:50—100cm中层状:10—50cm薄层状:5—10cm页片(微层)状层理:1—5cm条带:0.5—1cm条纹:0.1—0.5cm纹层:<0.1cm花岗岩: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遇盐酸冒泡。
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页岩:有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
板岩:灰色、绿色等,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结构紧密,比较光滑,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遇盐酸冒泡。
按风化程度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按风化程度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1 风化系数K f :风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新鲜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比值。
其划分情况如表1.2-1。
表1.2-1
2 风化系数 f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定义为新鲜岩石超声波波速和风化岩石超声波波速之差与新鲜岩石超声波波速之比值,即:
f =(V p新- V p风)/ V p新
f值与风化程度对应的关系如表1.2-2。
表1.2-2
3 波速比K v: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其对应关系如表1.2-3。
表1.2-3
4 岩体纵波波速V p:94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用V p值划分岩体风化程度,现列如表1.2-4供参考。
表1.2-4
5 坚固度:岩体的动弹性模量与该岩体的岩石试件的动弹性模量的比值。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划分如表1.2-5。
表1.2-5。
一般岩石坚硬程度分类表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手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坚硬程
度等级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
质
岩
坚
硬
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微风化的坚硬岩石;
2、未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
质
岩
较
软
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轻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1、中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软
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手可捏碎,辧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岩石坚硬程度分类表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 岩
极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
强度 MPa
fr>60
60≥fr>30
30≥fr>15
15≥fr>5
fr<5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坚硬程
度等级
定 性 鉴 定
代 表 性 岩 石
硬
质
岩
坚
硬
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0.60≥f,>0.45
0
5.0≥Es>2.0
Ⅴ
0.70≥f,>0.40
0.3≥c,,>0.05
0.40≥f,>0.30
0
0.55≥f,>0.40
0.30≥c,,>0.05
0.45≥f,>0.35
0
2.0≥Es>0.2
注:f,,c,为抗剪断强度,限于硬质岩;软岩应根据软化系数折减。
<0.15
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
f干/f湿<0.75为软化岩石。岩石质量按RQD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极差的RQD<0.25%
。
岩层厚度划分:巨厚层h>1m;厚层1≥h>0.5;0.5≥h>0.1;h≤0.1。
相 应 结 构 类 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完整
1~2
>1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较完
整
1~2
>1
岩石分级表

1.白云岩
2700
10
(9.3~10.8)
10~12
2.坚实的石灰岩
2700
3.大理石
2700
4.石灰质胶结的质密的砂岩
2600
5.坚硬的砂质页岩
2600
Ⅺ
1.粗粒花岗岩
2800
11.2
(10.9~11.5)
12~14
2.特别坚实的白云岩
2900
3.蛇纹岩
2600
4.火成岩卵石经石灰质胶结的砾岩
2800
岩石分级表
岩石级别
岩石名称
天然湿度下平均容重(kg/m3)
凿岩机钻孔(min/m)
岩石坚固系数(f)
Ⅴ
1.矽藻土及软的白垩岩
1550
1.5~2.0
2.硬的石炭纪的粘土
1950
3.胶结不紧的砾岩
1900~2200
4.各种不坚实的页岩
2000
Ⅵ
1.软的有孔隙的、节理多的石灰岩及介质石灰岩
1200
2.0~4.0
2.密实的白垩
2600
3.中等坚实的页岩
2700
4.中等坚实的泥灰岩
2300
Ⅶ
4.0~6.0
2.风化的节理多的粘土质砂岩
2200
3.坚硬的泥质页岩
2300
4.坚实的泥灰岩
2500
Ⅷ
1.角砾状花岗岩
2300
6.8
(5.7~7.7)
6.0~8.0
2.泥灰质石灰岩
5.石灰质胶结的坚实的砂岩
2700
6.粗粒正常岩
2700
Ⅻ
1.有风化痕迹的安山岩及玄武岩
2700
1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的分类岩石按强度分类表
岩石类别
饱和单轴极限
抗压强度(MPa)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石>30 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闪长岩、玄武岩、石灰岩、石英砂岩、石英岩、大理岩、硅质砾岩等
软质岩石 5~30 泥质砂岩、钙质页岩、千枚岩、片岩等
极软岩石<5 粘土岩、泥质页岩、泥灰岩等
注:1、本表适用于确定天然地基容许承载力的分类。
2、当地基为软质岩石时,在确保不浸水的条件下,可用天然湿度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当受水浸时,软质岩的强度按浸水后的强度考虑。
3、岩石试件直径为7~10cm,试件高度与其直径相同。
岩石风化程度
岩石风化程度表
风化程度风化系数(k f)野外特征
微风化k f>0.8 岩质新鲜、表面稍有风化迹象
弱风化 0.4<k f≤0.8 1、结构未破坏、构造层理清晰。
2、岩体被节理裂隙分割成块碎状(20~40cm),裂隙
中填充少量风化物。
3、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仅沿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
4、锤击声脆,石块不易击碎,不能用镐挖掘,岩心
钻方可钻进
强风化 0.2≤k f≤0.4 1、结构已部分破坏、构造层理不甚清晰。
2、岩体被节理裂隙分割成块碎状(2~20cm)。
3、矿物成分已经显著变化。
4、锤击声哑,碎石可用手折断,用镐可以挖掘,手
摇钻不易钻进
全风化k f<0.2 1、结构已全部破坏、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
2、岩体被节理裂隙分割成散体状。
3、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均变质成次生矿物。
4、碎石可用手捏碎,手摇钻可钻进
注:风化系数(k f)等于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岩石在水中的软化系数
岩石在水中的软化系数表
岩石名称软化系数(k R)
不软化的岩石k R>0.75
软化的岩石k R<0.75
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岩石破碎程度
岩石破碎程度表
岩块名称野外观察特征
大块状岩体多数分割成40cm以上的岩块
碎块状岩体多数分割成20~40cm以上的岩块
碎石状岩体多数分割成2~20cm以上的岩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