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1.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PT课件

8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
唯物主义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9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 论与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 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 经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4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本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否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反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15
(二)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 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一标准
①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1
2
先有猪,再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 还是先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再有猪?
5
存在决定思维, 是唯物主义
然后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然后
思维决定存在, 是唯心主义
6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
王守仁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和军事家,称阳明先生。
7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 ②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 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等。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从生活实践看: 遇到且无法回避的。 原因 从哲学研究看: 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 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 是 什 么
为 什 么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④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⑤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存在 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 候我会就会有饿的感觉。 思维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 肚子才空空的? 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 存在 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
注意: “谁先谁后”、“谁决定谁”、 ①“何者为本原”的别称: “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②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2011《哲学》第二课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 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 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 这是鱼的快乐啊。 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 惠子说: 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 庄子说:“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 惠子说: 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 快乐。 快乐。” 两人对话的话说明了什么? 两人对话的话说明了什么?
BD
单项选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工作实际的关系,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 不怕做不到,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 吾心便是宇宙,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D.存在即被感知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应存在,即世界能否被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1.物质:“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综合,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识: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3.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4.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无限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限的,暂时的。
2.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3.如果否认运动,夸大静止,就犯了形而上学不变论错误4.如果否认静止,夸大运动,就犯了相对主义诡辩论错误。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1.矛盾普遍性: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起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2.方法论: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轮。
2.矛盾特殊性:1含义:每一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每一方面各有其特点;2.方法论:坚持重点论和反对均衡论.3.关系:1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限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 知论与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 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 经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②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 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可知论
人限于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自在之物” 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自在之物” 本身。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
康德
(18世纪英国)
休谟的不可知论:
一是关于物质对象 和上帝是否存在 不可知; 另一个是关于经验 之间因果关系(或 普遍必然规律)是 否存在不可知。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①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1
2
先有猪,再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 还是先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再有猪?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B
C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 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解惑提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 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 认识存在的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 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问题?
(2)你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哲学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3)结合第(2)问的结论,简要说明材料反映的“问题”成为哲学的基
本问题的理由。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提示(1)材料一反映的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材料二反映的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知识脉络
典例剖析
例题1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标志
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载人交会对接的成
功需要对航天问题的认识做到“零失误”。“零失误”佐证了( )
①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思维有时左右存在的发展 ③
康德不可知论的错误倾向 ④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
精神消失。萧子良几次组织众人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1)这里的“形”“神”各指什么? (2)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1)“形”指的是人的肉体,属于存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属 于思维。 (2)先有“形”,后有“神”。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识记(1) 哲学的基本问题;(2)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2、理解(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式及工具:1、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对话、问题导学、讨论、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上课!学生:起立!老师好!(二)导入新课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那有人说哲学是研究人生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是研究“心与物”的问题,有的人说哲学是研究“形与神”的问题,也有的人说哲学是研究宇宙中大的问题,还有的人说哲学是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等等等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呢?我们研究来研究去,终于有了答案,哲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多,但是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那这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
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来预习10-12页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板书: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2、为什么)(三)讲授新课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好,看到这里。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 维 与 存 (意 识与 在 物质 的 的关 关 系问 系 题) 问 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 定思维 定存在 能
划分为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基本派别
(谁为第一性) 思维决
(有无同一性) 不能
思维能否正 确反映存在
划分为可知论 和不可知论两 个派别
根据上述内容判断下列图示各属什么观点?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 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的 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划分可知论与不 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的 基本问题
2、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 的回答。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 维 与 存 (意 识与 在 物质 的 的关 关 系问 系 题) 问 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 定思维 定存在 能
划分为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基本派别
(谁为第一性) 思维决
(有无同一性) 不能
思维能否正 确反映存在
划分为可知论 和不可知论两 个派别
探究2.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 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 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意思就是说,身体和精神是对立的统一体,精 神(灵魂)从属于身体,身体存在就有精神(灵魂), 人死了,精神(灵魂)也就随之消灭。对此,他也做 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精神就像锋利(这一概念),形 体就像是刀刃。离开了刀刃就谈不上锋利。没有听说 刀没有了而锋利还存在的,岂有形体亡了精神还在的 道理?因此,人的形体死亡了,其精神作用也就必然 随之消灭,精神决不可能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他把 肖在何为世界本原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②天地之变,阴阳化之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理在气先 A. ①② B. ②④ C.②③ D. ①④ 6.下列说法能够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未有此气,岂有此理?”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7.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 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 实际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 无法回避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 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自主先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和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存在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
“我思故我在”与“我在故我思”两种观点分别属于什么主义?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三、交流展示、质疑拓展:
小组交流展示讨论结果,并就所学内容提出质疑,同学或教师解答并拓展相应知识点。
四、检测反馈:
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海试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达到了预定的实验目标,取得海试的圆满成功。
这说明了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人们可以创造利用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功
7.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
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
①唯物主义②唯心主义③不可知论④可知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欧洲多国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饮酒与癌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男性癌症
病例中有十分之一都与饮酒有关。
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物质与意识性质不同
五、小结反思:
六、作业: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