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第2课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二课

– 人生行动的主体:人自身 – 人生行动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自身 – 人生行动的手段:智力和体力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善于行动
• • • •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目标。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准备。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顺序。 第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
课后作业 1. 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 行动的定义。 3. 如何做到立即行动? 4. 如何理解“人生行动作为物质运动的高级 形式也是有规律的”? 5. 规律的定义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6. 我们应如何善于行动?
明日歌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空过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日至, 明朝还有明日事。 为君聊赋今日歌, 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明日无穷老将之。 晨昏滚滚水东流, 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阅读书本P20
食物链
市场价格规律
成功行动
• 要实现成功行动,就要善于行动,就要从客观实 际出发,善于寻找做事的方法,善于发现事物运 动的规律。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
• 定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 –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规律可以被人所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 人生行动作为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也是有规律的。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哲学与人生
主要脉络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哲学与人生_第二课

立即行动,要勇于行动,不怕失败 立即行动,要善于行动,掌握方法、规律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规律: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从前有个人,名叫无赖,借了名叫诚实的人的钱。 借期到后,诚实向无赖索钱,无赖不给。 无赖曰: 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借 钱的我,现在的我借你钱了吗?没有哇! 诚实无奈! 忽然灵感出现…… 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打 你的我,现在的我打你了吗?没有哇!
事例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 自舟中坠于水,遽契 其舟,曰: ┐是吾剑 之所从坠。 ┕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吕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剑┕ 的错误在哪里?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存在方式
物质
承担者
运动
火车上的男孩相对 于行驶的火车,他的 位置有没有动? 组成他人体的各细胞、 各器官有没有运动?
表 明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 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转”,这 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寓 意 着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水”、 “云”、“风”、“心”都在不停地 “转”, 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 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 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 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 媚的一天。
《哲学与人生》第2课(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 月 2 7 日 8.8.智利
想一想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就 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 式。” 有个人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寄去了25生丁。不 久,他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 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 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 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的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 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
辩一辩: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个命题谁对谁错?为什么?
4 、运动、静止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
绝对的 无条件的
相对的
物质
时间、空间
有条件的
(二)人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
首先,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其次,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最后,人的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三)行动成就人生
蝌蚪为什么变成了青蛙?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刮风下雨 河流奔腾 地震海啸 海陆变迁
石油或天然气可制造成塑料药品洗涤剂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百花竞艳,万木争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战胜封建主义社会
5 月 1 2 日 8.0 汶川 1 月 1 2 日 7.3 海地
陈慧琳
朱孝天
2、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 可分割的 填填看:到底什么在运动呢?
生物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 )
热运动的载体—( 分子
电运动的载体—( 电子 思维运动的载体—( 人脑
)
) )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2013年教材改版后)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含义:(P21)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
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具有普遍性:万物皆有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慧星、地震预示兴衰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红灯停、绿灯行 5.价值规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 6.新陈代谢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一、积极运动实现人生发展
“上学以后,我开始有了拖延的毛病。立下目 标无数,但时常却动力奇缺,常常在网上浏览 着各色的小说和帖子,或是玩很无聊的弱智在 线小游戏,却不愿碰书本一下,甚至哪怕限期 就在明天,只有在限期之前一点点时间才会因 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学习任务。这样下来,学业 上总体来说算是马马虎虎,但却离自己的理想 越来越远……”
②性质不同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外部世界、自然界 的规律,……乃是人的 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件和形式 界,造福人类。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
注意:是利用规律, 而不是改造规律、创 造规律、消灭规律
有一个青年画家,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于 是他到一位当时很有名气的大画家那里求教。 他问大画家:“我画一幅画往往只要一天不到的时间, 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花上一年?” 大画家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年 轻人不解地问:“倒过来?”“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 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 “一年才画一幅,这有多慢啊!”年轻人惊讶地叫出 声来。大画家严肃地说:“对!创作是艰辛的劳动,没有 捷径可走的,试试吧,年轻人!” 青年画家接受了大画家的忠告,回去后,苦练基本功, 精心搜集素材,周密构思,用了将近一年的工夫,画了一 幅画。果然,不到一天就卖掉了。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P19页:汤姆∙霍普金斯事业成 功的案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哲理与人生感悟:
立即行动,是对自己生命的珍 惜。人生是短暂的,要在有限的时 间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必 须立即行动,不能把自己的目标和 理想停留在口号上。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行动成功要有明确的行动 目的。有恰当的行为方法和行动的条件。 P20页上的两个案例 1、鹿的发展 2、苹果树果苗
• 案例2:
剑虽然也在运动, 毕竟没有跟着船跑,他仍在原处躺着, 慢慢的生锈,变质,如果不打捞起来, 最终会腐烂在那里。所以刻舟求剑是 求不到剑的。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 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 的需要。
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
共勉: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哲学与人生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积级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课本15页冯思勇的事例 思考冯思勇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冯思勇的经历说明:
人生必须敢于行动,才能生存、 发展和取得成功,只有付诸行动, 梦想才能实现。
人生观点: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海尔集团张瑞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 明日,万事成蹉跎。
案例: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 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 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 叟笑他太傻。愚公说: “我死了有儿子,儿子 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 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 终究会凿平。”,他的 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 命大力神搬走两山。
这则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成功离不开顽强和坚韧的意志。 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 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 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 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哲学与人生简明教程》第2课物质的存在形式(上)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两个概念 两对关系
运动 静止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 主 体
动中有静
运动 静止
根本属性
静中有动
存在方式
变化发展
◆单项选择题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 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 西,只是由于某种运 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恩格斯
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你能找出不运动的物质吗? 如果停止运动,世界会怎样?
自然界的运动
物理运动
自然界的运动
四季更替
自然界的运动
光合作用本质上属于什么形 式的运动?
化学运动
A 1、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2、《坛经》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等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的大脑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想一想: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 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
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
“飞矢不动”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又犯了什 么样的错误?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二课修订版

日歌》
《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同学们有何感悟?
精品文档
启示:
从做事情不能拖延时间,不能找借口体现的人生道理, 说明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精品文档
案例:纸上谈兵
银河系
精品文档
太阳系
物质内部的分子处在永不停歇 的不规则运动之中,我们称之为分子热 运动,或者布朗运动。
如果我们把花粉颗粒放进水中,通 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花粉颗粒的不规则 运动,是由水分子撞击造成的。上述实 验间接证明了分子热运动的存在。
精品文档
人类社会也处在不断的运动中,人类社会先后 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 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霍普金斯的成功秘诀对我们有何启示?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 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 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他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 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如果用他为将, 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 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 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 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 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 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 身亡 。
想一想:冯思勇的创业经历说明了什么?
哲学与人生-第2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第 2 课第一框教案1【拓展举例】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进一步体会人类的“高明之处”。
【归纳总结】人飞不如鸟、跑不如豹、力不如象、听不如蝙蝠、嗅不如狗……,但人类为什么能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具有意识。
(1 )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环节二【设置问题】●阅读教材第12 页“相关链接”,思考:意识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教师分析】通过图片分析,意识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说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倾听讲解理解知识: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通过材料分析、学生思考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从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
【阅读材料】学生阅读第12 页“相关链接”,思考人脑的特殊性。
通过明确人脑在质上和量上与其他高等动物大脑的区别,说明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高度发达的人脑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
理解知识:从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
(3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展示材料】《漫画:美术题目“万能的上帝”》费尔巴哈的名句:“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马克思的名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教师分析】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理解知识: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