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教案中专 中职 第七课
第七课 课件-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第七课课件-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一、引言本课程为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的第七课课件。
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将探索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并深入研究哲学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将了解到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对人生的启示,以及哲学对于塑造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性。
二、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研究基本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真理、价值、意义等问题。
它通过系统的思考和理性的探索来寻找人类存在和行为的意义。
2.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哲学与人生紧密相关,它帮助人们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目标、价值观、道德等。
哲学可以提供一种思维工具,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身处境,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3. 哲学对个体的影响•哲学能够开阔个体的视野,帮助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避免一种狭隘的观点。
•哲学能够激发个体对于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哲学能够引导个体思考人生的目标与意义,帮助其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哲学能够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提高其社会参与和社会影响力。
4. 哲学对社会的影响•哲学引导社会不断进步,推动社会价值观的发展与演进。
•哲学培养社会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更全面的视角。
•哲学推动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哲学对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1. 思维方式的影响哲学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教会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陷入一种狭隘的观点。
它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分析问题和作出决策。
此外,哲学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逻辑推理和推断来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行为方式的影响哲学不仅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还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
哲学可以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它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修订版哲学与人生第7课32730PPT学习教案

文华殿大学士为何被难倒?这位侍女为何能对得这样巧妙?
2021/8/4
第10页/共41页
因为张英常居朝廷官府,并不 了解农家生活,更没有务农的实践 。而那位侍女,家境贫寒,小时候 在家乡提竹篮挖笋,感受很深,所 以,一听到上联立刻说出了下联。
2021/8/4
第11页/共41页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在和尚们愁眉不展的时候,有位老河工路过此处, 看到了这种情况,问明石狮失掉的经过,就说:“到上游 去打捞吧。”
“上游!难道石狮会游泳,逆流而上不成?”和尚们十 分惊讶,但此时已别无选择,只好雇人沿上游方向,半信 半疑地试着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的地方找到了那两 尊石狮。
大家深深地佩服老河工的智慧。对于寻找河中石狮, 老河工与和尚思考的角度不同。和尚认为,凡物体落入河 中,都要被冲到下游去,因此,石狮应在河的下游处。而 具有实践经验的老河工则认为,石狮重,并且体积又很大, 沉入河底后,在河水的冲击下,会在石狮下面迎着上游水 来的地方将泥沙冲开,这就逐渐形成一个凹坑,到一定程 度,石狮便会倒进坑里。如此往复,经河水多年的冲击, 石狮不仅没有冲到下游,反而朝上游滚去。
2021/8/4
第27页/共41页
史玉柱的成功之路
他曾经是莘莘学子万分敬仰的创业天才,5年时间内跻身 财富榜第8位;他也曾是无数企业家引以为戒的失败典型,一 夜之间负债2.5亿;而如今他又是一个著名的东山再起者,再 次创业成为一个保健巨鳄、网游新锐,身家数百亿的企业家。 史玉柱再次崛起的故事,突显出“执著与毅力”的魅力与价值 。事业的跌宕起伏、世间的是非议论,唯有敢与苦难作伴的人 ,才能从跌倒的阴影中爬起来,迈向成功。
孔祥瑞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第5页/共41页
完整版本哲学与人生第七课优选教案及精品课件

《哲学与人生》教课设计(八)开课单位:讲课教师:讲课班级: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 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社,主编:杨耕单元课题讲课时间教课目的教课内容学生剖析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课方法教课形式教课成效评论方式教课进度及安排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一致,提升人生发展的能力第 7 课知行一致与体验成功年代日第节讲课地址学时2学时使学生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根源和动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认识和查验真谛的基本看法和方法以及对踊跃投入人生实践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学会用实践的看法看问题,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踊跃参加社会实践。
1.在实践中追求真知2.在实践中快乐成长学生对实践的作用能够理解,但可能对“知”与“行”的关系不太清楚。
要侧重启迪他们认识到:只有既会“知”又会“行”,才能为社会做大的贡献。
讲解,启迪、谈论、体验讲堂教课经过发问,观察学生对知行一致的理解第 1课时导入:图片故事“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今日,西红柿是人们喜欢的蔬菜。
但是,有人考据,西红柿本来生长在秘鲁的丛林里,叫做“狼桃”,因为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赏识其美而不敢吃。
1830 年,美国人罗伯特上校从欧洲带回几棵西红柿苗,种植在他的家乡新泽西州萨伦镇的土地上。
可是,西红柿成熟以后,一个也卖不出去。
罗伯特不得不勇敢向全镇人宣告:他将当众吃下10 个西红柿,看看它终究能否是有毒。
一个医生预知:这个怪异的上校必定会因为自己的愚笨而命丧黄泉。
罗伯特吃西红柿那一天,全镇几千居民都来围观,看他如何用西红柿“自杀” 。
中午12 点,罗伯特上校出此刻大家眼前。
他身穿黑色制服,面带浅笑,慢慢走登台阶,接着,他从小筐里取出一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大家展现。
待几千双眼睛考证没有假后,他便在大庭广众之下咬了那只西红柿一口,一边嚼一边高声夸赞西红柿的滋味。
不一会儿, 10 个西红柿所有被罗伯特吃完,他仍平安无事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挥手致谢。
人们报以热情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罗伯特的行动证了然西红柿没有毒。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2.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哲学的研究对象。
3.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和作用2. 哲学的基本问题3.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哲学的定义和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哲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哲学流派,认识到哲学的多样性。
2. 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哲学流派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的哲学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的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哲学流派。
2. 讲解:讲解常见的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定义和价值,认识到人生观的重要性。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哲学与人生之间的关系;2. 掌握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解释;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哲学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哲学对人生意义的探究;2. 分析不同哲学流派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1. 掌握不同哲学流派的理论思想;2. 引导学生质疑与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3. 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引入哲学与人生的主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哲学和人生的认知;2. 提问:你认为哲学与人生之间有何关系?第二步:讲授与讨论(30分钟)1. 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进行解释,对哲学的定义进行讲解;2. 分析哲学对人生意义的探究,介绍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如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等;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不同哲学流派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对比。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哲学流派进行深入讨论;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对所选哲学流派的理解,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哲学思考能力。
第四步:案例分析(30分钟)1. 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读;2. 引导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探究人生意义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和解释。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哲学对人生意义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对下一节课的预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及成果;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 学生的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与哲学与人生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撰写300字读后感;2. 提出一个与本课相关的哲学问题,并提供自己的思考和解答。
八、拓展资源1. 《人生的意义与智慧》- 列奥·托尔斯泰2. 《存在与虚无》- 让-保罗·萨特3. 《常识与神秘》- 亨利·伯格森。
哲学与人生第7课课件学习教案

第7页/共25页
第八页,共25页。
一、坚
持实践
3 .认 识是在 实践(shíjiàn)基础 上不 断反复 、不断 深化 的过程
(shíjià
n)和认识
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
和认识 (rèn shi) 的统一
你赞同(zàntóng)谁的观点?为什么?
第9页/共25页
第十页,共25页。
一、坚
持实践 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yī ɡè)基本原则
(shíji
àn)和
认识的
纸 上 谈 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统一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 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他因此很骄做,自 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果然
生的发 展
------
一 次 失 败 (shībài)不算什 么 一 次 成 功 (chénggōng)不 代 表 终 生成功 (chénggōng)
又输了, 我完了
你曾经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
第16页/共25页
第十七页,共25页。
三、 成
功与失 2 .对 待(duìdài)成 功和 失败要 有正确 的态 度
1 . 提 高 人生 发展的 能力对 实现成 功人生 具有(j ùyǒu)重 要作用
一中提 高(tí gāo)人齐 白 石 是 我国 现代书 画家和 篆刻家 。但他 原是一 位雕花 木工, 只在余 暇学画 和篆刻 。27岁 那年, 他的人 生出现 了重大 转折。 1889年 春节的 一天, 当地书 画家给 齐白石 出了个 画题让 他完成 。作完 后,附 近会琴 棋书画 、诗词 歌赋又 喜结交 朋友的 秀才胡 沁园先 生十分 惊喜, 遂收齐 白石为 徒。他 教齐白 石读唐 宋诗, 并引导 他看书 。齐白 石非常 珍惜这 个机会 ,常常 读到深 夜。经 过苦读 ,齐白 石背熟 了《唐 诗三百 首》, 还研读 了不少 古文, 浏览(liú lǎn)了 许 多古 典名著 。他作 的诗也 别具一 格,具 有唐风 宋骨的 韵味。 胡沁园 从“立 意”、 “用笔 ”等基 本功入 手教授 齐白石 ,还把 自己珍 藏的古 今名画 借给他 观摩。 齐白石 眼界大 开,他 揣摩“ 八大山 人”的 作品, 临摩、 领会其 用笔之 妙,吸 取百家 之长, 绘画技 艺突飞 猛进, 不足一 年就掌 握了山 、水、 人、物 、花、 鸟的基 本画法 和技巧 。
哲学与人生-第7课《实践出真知》第二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7课《实践出真知》第二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教案标题:哲学与人生-第7课《实践出真知》第二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教案引言概述:在哲学与人生的第7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实践出真知》的主题。
本节课的第二框将重点介绍“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实践是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和理论基础。
正文内容:1. 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1.1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实践是人们对外界进行认识和探索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感知事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1.2 实践是知识的检验标准实践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理论的有效性,从而使知识更加可靠和实用。
1.3 实践是知识的生成过程实践不仅可以验证知识,还可以促进知识的生成。
通过实践的反复尝试和实践的反思总结,人们可以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
2. 实践是人生发展的动力2.1 实践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还可以提高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2 实践推动个人成长和进步实践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不断实践,人们可以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3 实践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践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社会有益。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创造新的价值和发展新的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实践是哲学思考的基础3.1 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实践和理论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依存。
实践为理论提供了实证的基础,而理论则指导和规范实践的过程。
3.2 实践推动哲学思考的深化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对哲学思考进行实证和实践,从而使哲学思考更加具体和实践性。
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哲学的原理和理论。
3.3 实践促进哲学的发展和创新实践不仅可以验证哲学的理论,还可以推动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实践的实证和实践,人们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和思考方式,从而推动哲学的不断发展。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

汇报人:
目录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价值 观念
帮助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 关系
激发学生对哲学和人生的兴 趣和探索精神
课程内容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 用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 与探索
课程安排
课程内容:包括哲学的基本概 念、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哲学 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升个人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遵守道德规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职业发展: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助于职业发展,提高竞争力
塑造良好形象: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中职生道德修养的表现
遵守校规校纪,尊重师长,团结同学
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勇于承担责任
中职生职业规划的方法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
职业探索: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要求、前景等
职业目标设定:根据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设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职业规划制定:制定具体的职业规划,包括学习计划、实习计划、就业 计划等
职业规划实施:按照职业规划,努力学习、实习、就业,不断提升自己 的能力和素质
职业规划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以适应社会 的变化和发展
中职生职业规划的步骤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
职业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要求、前景等
职业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职业规划: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步 骤
影响人生态度:人生 观会影响人们对待生 活的态度,如乐观、 悲观、积极、消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1.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创境激趣〉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问题: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
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
〈引思明理〉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板书)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板书)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生容易对实践内涵产生疑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图片和生动漫画“白卷”加以讲解。
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
材料2:漫画“白卷”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分析漫画“白卷”,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做饭的实践,就写不好做饭的文章。
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
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及漫画,深入思考,探究问题。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板书)教师以电磁理论的发现、发展、完善,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对人类社会和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为例,讲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材料:电磁理论的创立者科学家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的图片。
人们根据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遥感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理论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分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说明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学生阅读材料,交流研讨,领悟哲学原理。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板书)师生共同阅读药神李时珍的材料及教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帮助学生体会并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材料1:《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了27年时间才写成的科学巨着。
在20多年里,他不但阅读了800多部书籍,积累了上千万字的札记材料,而且历尽千辛万苦,亲自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单方、验方。
全书共收集药物1892种,药方11000多个。
52卷的煌煌巨着,就是通过他自己的亲自实践和学习,将这一种种药物、一个个药方积累起来的。
因此李时珍被后人尊称为“药神”。
问题:“药神”成功的事例,体现了认识的过程是怎样的?材料2:教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这个事例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教师从事例出发,通过对这两个材料的分析、讲解,引发推动学生思考、归纳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从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过程,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板书)通过教材第67页漫画及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材料1:教材第67页漫画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材料2:《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廉颇为统帅,秦军难以取胜。
于是秦王施行了反间计,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却死搬兵书上的条文,结果40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问题:通过赵括熟读兵书却打败仗的事例,说明坚持实践和认识统一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组材料,师生共同讨论设置问题,说明不能割裂实践和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板书)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板书)教师以齐白石学画的故事入手,由浅入深,讲明哲学道理。
材料: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
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
27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1889年春节的一天,当地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完成。
作完后,附近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十分惊喜,遂收齐白石为徒。
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书。
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
经过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着。
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
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
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
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由于齐白石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发展能力,最终使自己从一位普通的雕花木匠转变成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齐白石学画故事的体会。
说明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勇于实践,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像齐白石一样取得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功。
学生读故事,谈体会,思考哲学道理。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板书)材料1:教材第69页“蓝领专家”孔祥瑞事例问题:说说孔祥瑞是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材料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
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
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个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
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进行试验,唯独白金丝性能良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
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
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的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
问题: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蓝领专家”孔祥瑞和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充分表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汇总问题。
3.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板书)综合上面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孔祥瑞等成功人士的事例,说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了知行统一的。
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要注意知与行不能割裂,知而不行,只说不做,知就会丧失意义;行受知的指导,行而不知,就是盲动,效果势必受影响。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板书)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板书)教师通过列举一组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材料,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失败是人生道路上的常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
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失败,要明白失败与成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材料:xx—落第—聊斋志异xx—8000多次的失败—电灯泡xx—无数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问题:1.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经历失败的故事?2.说一说你自己失败与成功的经历。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事例引入话题,启发学生学会辩证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再由远到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失败成功的事例,初步尝试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自身现实问题。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板书)教师先展示一幅漫画,表现人们对待失败的不同态度,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谈自己对失败的态度;再通过一组名人正确面对失败的名言,帮助学生形成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
材料1:漫画——他们这样对待失败问题:你曾经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材料2:为了追求幸福而努力,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即使失败,也不悔今生。
因为我毕竟试过了,行动过了。
——xx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xx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xx问题:你将以什么态度对待成功与失败?通过漫画分析及名言解读,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对待失败与成功的正确态度与做法:失败-正视-承认-分析-排除-成功―分析-努力-失败或新的成功……并以: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