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号
古代字号以及古代名人字号大全

古代字号以及古代名人字号大全古代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往往又有字、号,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
比如,屈原,战国楚人,名平,字原、号灵均。
古人的字号 - 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①同义反复。
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
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
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
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
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
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古人的字号 - 号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
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
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
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
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陆游,号龟堂。
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
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
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
咸丰(奕 )自号且乐道人。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中国古人的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
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
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衡字平子、“击鼓骂”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
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
先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轼、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东坡、板桥等)。
9 七上古人名、字、号

苏轼号东坡,陆游号放翁,李白号青莲居士,辛弃疾号稼轩
⑵赠号,是一种敬称。
李白号谪仙人,杜甫号杜工部,柳宗元号柳河东
古人名字号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父亲 起的
弱冠仪式 后起的
自己 起的
名以正体, 字以表德, 号以寓怀。
看视频《经典咏流传》,回答问题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 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 担当”,
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 )( )( )来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人物称谓
基本称谓
1、名:是幼年时父母所起,只有父母、长辈或君王才能称呼, 其他人不可以叫。古代,直呼其名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孔子名丘 苏轼 李白
2、字: 成年(男20岁,女15岁)由父亲或尊者取字。对平辈 或朋友之间的称呼。
孔子字仲尼,李白字太白,陶渊明字元亮,苏轼字子瞻
3、号 (别号、表号):成年后,自己取或他人取。朋友之间 称呼。
中考现代文阅读《古人的名、字、号》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顾明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
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
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何谓名、字、号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④《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古人怎样取名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
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
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
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
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中考现代文阅读《古人的名、字、号》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顾明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
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
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何谓名、字、号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④《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古人怎样取名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
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
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
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
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号现在人只有名,没有字。
现在讲的“名字”这个词,由“名”、“字”两部分组成,但其中的“字”已经没有实在意义了。
“字”这个字的结构是“子”上面加个“宝盖儿”,这“宝盖儿”就是房屋。
“字”的本义是在屋子里生小孩儿。
引申为孳生、繁衍。
名字的“字”其实就是从名衍生而来的,所以叫做字。
《颜氏家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表”就是表达,所以字又叫表字。
上面说的归纳起来就是,字是从名派生出来的,它的作用是表达名的意思。
过去人一出生,家中长辈就给取个小名。
小名,又叫乳名、幼名、奶名。
比如司马相如小名“犬子”,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刘裕小名“寄奴”。
小名起得比较随意,有的是专门找难听的“贱名”来,说是这样的孩子鬼会讨厌,好养活,于是,“狗剩”、“狗不理”、“石头儿”、“鸭蛋”、“阿猫”、“柳娃”全来了。
上学后,才有了正式的名,这名又叫学名、大名、大号。
但是这时候还没有字。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这里说的是古人的一种礼俗,那时候,小孩子生下来3个月由父母命名,男子到了20岁,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把头发束起来,在头顶盘成髻,这表示可以娶媳妇了,有资格参军与参加祭祀了。
然后由身份高的老人根据男孩的名取字。
有了字的男人,才算是成年男子汉。
女孩子到15岁举行笄礼,取字。
所谓笄就是在头发上插簪子,这表示女孩可以找婆家了。
过去说的“待字”就是待嫁,“未字”就是未嫁,“字人”就是出嫁的人。
原始人认为,名代表人的灵魂,不能随便被别人叫,这种对人名的禁忌后来演变为礼俗,人们认为直接称呼别人的名是不敬的行为。
《礼记·檀弓》:“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
”尊长者对晚下者可以称名,但晚下者对尊长者、平辈之间不能称名。
只有表示轻蔑时,才可以真呼其名。
有名不能叫,那怎么办?这时字就有了用处,以字相称可以避免称名。
这样字就起到了避讳称名的作用。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
名号大全欣赏

司马迁——名:迁,字:子长
李格非——名:格非
屈原——名:平,字:原;又紫云名:正则,字:灵均
韩愈——名:愈,字:退之,称韩昌黎
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称聊斋先生沈括——名:括,字:存中
白居易——名: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文天祥——名: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欧阳修——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杜牧——名:牧,字:牧之
杜甫——名: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商隐——名:商隐,字:义山,号:玉生
袁枚——名: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
陶渊明——名: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
李煜——名: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范仲淹——名:仲淹,字:希文
柳永——名: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
陆游——名:游,字:务观,号:放翁
辛弃疾——名: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孟浩然——名:浩然,字不详
晏殊——名:殊,字:同叔
王勃——名:勃,字:子安
岳飞——名:飞,字:鹏举
王维——名:维,字:摩诘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孟子——名:轲,字:子舆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庄子——名:周
韩非子——名:非
李密——名:密,字:令伯。
中高考文化常识小结:古人的名、字、号

中高考文化常识:古人的名、字、号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他人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含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孔子的学生宰予,字子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瑾、瑜都是美玉;“怀瑾握瑜”。
鲁肃字子敬,严肃恭敬;黄盖,字公覆;覆盖。
曹植,字子建;“亭亭净植”,植、建都是直立的意思。
刘桢,字公干;桢干: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障土的叫干。
陶渊明,字元亮;鲍照,字明远;马致远,字千里;致远,到达远方。
唐寅,字伯虎;子丑寅卯,鼠牛虎兔,寅对应着虎。
张养浩,字希孟;《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希孟:仰慕孟子。
②“名”和“字”意思相反,例如:韩愈,字退之。
王绩,字无功;晏殊,字同叔;殊,不同。
吕蒙,字子明;蒙,阴暗。
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通常为了尊敬对方而称自己的名,表示自已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名。
别号: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表示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别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别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号稼轩;梁启超,号任公、饮冰室主人;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别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韩愈,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韦应物,做过苏州刺史,人称“韦苏州”;王昌龄,做过龙标尉,世称“王龙标”;(2)谥号、庙号、年号谥号: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惩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名、字、号
大家看古装剧时可能非常疑惑,为什么古人一个人有好几个称呼?曹操又叫曹孟德又叫曹阿满,刘备?刘玄德又?刘皇叔?傻傻分不清,而一些诗人可能还有号,李白青莲居士,陶渊明五柳先生等等,这些名、字、号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類字子昂。
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類(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
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其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
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伸、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铽、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