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ppt课件

“凡坚牢曰固”
现在汉语中: “坚固”一词
“孟”是排行
意义相辅
晋朝 陆机
名机 字士衡
“机”、 “衡”皆为北 斗中星名
意义相辅
五代 李煜
名煜 字重光
《汉书,叙传上》: “煜其间者,盖不胜 哉”,
颜师古注曰:“煜,光
貌也”
《文选,左思<吴都赋
>》:“常重光”
李善注:“重光,谓日
月画上也”
可见:“煜”为光, “重光”为日月,二者 相辅。
孔子
纪事
取可资纪念或有所触 发的事物为名字
春秋孔子,
名丘,字仲尼。
据说孔子的父母祈祷 于尼丘山才生下他, 故名“丘”字“尼” 以记其事。
崇教
东晋以来,佛教、 道教盛行,人们 多取释道事物以 为名字
唐代王维,
名维,字摩诘。
维摩诘,为梵文 的音译略称,
佛教经典《维摩 诘经》
山居秋暝
2、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 般在15岁行笄礼。
3、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 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 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成人后,称 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礼记•檀弓》称:“幼
名、冠字,周道也”
孔颖达疏:“始生三月
而始加名,故云幼 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 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 名,故冠而加字”
曰:“天下同归 而殊途,一致而 百虑”, 在现代汉语中也 有“特殊”一词, “叔”表排行
意义相顺
曹 操
三 国曹操
名操 字 孟德
《荀子。劝学》 有“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 是之谓德操” 现在:有“道 德情操”之说
意义相顺
白居易
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 生
古代的姓氏和名号PPT课件

39
2021
竺——东汉时枞阳侯竹宴认为本姓源出伯夷、叔齐二 贤,因此在竹下加二,改称竺氏。
田——源出于妫姓,春秋时陈国厉公儿子陈完因避难 逃到齐国,改姓田氏,当时陈、田读音相同。
郭——文王弟虢叔受封于虢,后虢国为晋所灭,后遂 改姓郭氏。
元——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姓拓跋,到孝文帝 时改拓跋为元姓,意为天下第一姓。
29
2021
4.以祖先的名、字、谥号为氏
孔——源出于子姓,微子启封到宋国,后裔宋 襄公的五世孙,名嘉,字孔父,在宋国任大司
马,动乱被杀,其子木金父逃到鲁国,便以父 亲的字“孔”为氏。
庄——按周朝的谥法,喜欢征讨的君主死后常 谥“庄”。春秋时有楚庄王,郑庄公,宋庄公 等,他们的子孙便以谥号“庄”为氏。
31
2021
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 往往以其祖父(即公子)的字为氏,例如宋桓公的儿子 公子目夷,字子鱼,孙子公孙友,公孙友的儿子就以 其祖父公子目夷的字(子鱼)为氏,称鱼苕、鱼石。鲁 桓公的三个儿子公子庆父字仲,公子牙字叔,公子友 字季,他们的后代分别以仲孙(后改孟孙)、叔孙,季 孙为氏,成为鲁国掌握实际政权的三大家族,世称 “三桓
司寇——相传夏、商时就有司寇的官职,掌管 治安刑狱。
28
2021
司徒——也是上古官名,尧舜时就设立了,主 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物,周朝以地官为大司徒, 相当于宰相。相传舜为尧司徒,子孙以为氏。 上官——源出于芈姓,战国时,楚国公族子弟 靳尚任上官大夫,后代子孙以上官为氏。 乐正——周代设乐正之官,子孙以乐正为氏。
30
2021
孟——源出于姬姓,鲁桓公的儿子、庄公弟庆 父连续杀死两个君主,激起人民的反对,后被
迫自杀,他的后代应该称仲孙氏,为了避讳弑 君之罪,改称孟孙氏,子孙以孟为氏。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优质课件

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一姓。 (四)移民。
姓氏和家庭的这种变迁,往往记录在封建时代的家谱里。这 些资料为我们研究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人口变迁提 供了很大的方便。
全国姓氏数量
北宋初年,有人编写了一本《百家姓》,由于宋朝皇帝姓赵, 钱塘所在地的吴越国皇帝姓钱,其后妃姓孙姓李,因此《百家姓》 以“赵钱孙李”开头。
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礼制急剧变化,其命名现象更多反映了 社会下层的面貌,以贱、丑命名,如鲁文公的儿子取名为“恶”。 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 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以后 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取名多用“建 国”、“爱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多用“卫东”、“向东”、 “立新”等。
古人的姓氏 与名、字、
号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社会成员赋予它某些规定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 成一种姓氏制度。
西方国家的姓氏多带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这里所讲中国的姓氏制度,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绝大 多数中国人所采取的姓氏制度。 有如下特点:(一)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
随着社会进步,郡望意识现在早已淡化,但某些姓氏在社会经 济文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和表现,仍然非常瞩目。比如江浙一带的钱 氏,至今仍有重大的影响。
姓氏混杂与谱牒
应当说,一姓家族较早时基本上集中于一地,后来随着历史变动, 人口迁移,逐渐交错混合,形成错综复杂的情况。归其原因,大 致有: (一)帝王分封子弟功臣。 (二)战乱。 (三)官宦。
(六)以爵号、谥号为氏。 爵号以王、侯二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 住的地方为氏。如住在柳下的人以柳为氏,如柳下惠,其他还有西门、 东郭、南宫、东方等。 (八)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卜、陶、巫等。 (九)以事为氏。如林氏,其祖为比干,比干被杀,其妻有孕,逃往 林中,产下一子。周代寻封比干之后,以此事赐以林姓。 (十)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姬姓改为周 (十一)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如宇文、尉迟、长孙、贺兰等。
姓氏和家庭的这种变迁,往往记录在封建时代的家谱里。这 些资料为我们研究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人口变迁提 供了很大的方便。
全国姓氏数量
北宋初年,有人编写了一本《百家姓》,由于宋朝皇帝姓赵, 钱塘所在地的吴越国皇帝姓钱,其后妃姓孙姓李,因此《百家姓》 以“赵钱孙李”开头。
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礼制急剧变化,其命名现象更多反映了 社会下层的面貌,以贱、丑命名,如鲁文公的儿子取名为“恶”。 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 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以后 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取名多用“建 国”、“爱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多用“卫东”、“向东”、 “立新”等。
古人的姓氏 与名、字、
号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社会成员赋予它某些规定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 成一种姓氏制度。
西方国家的姓氏多带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这里所讲中国的姓氏制度,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绝大 多数中国人所采取的姓氏制度。 有如下特点:(一)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
随着社会进步,郡望意识现在早已淡化,但某些姓氏在社会经 济文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和表现,仍然非常瞩目。比如江浙一带的钱 氏,至今仍有重大的影响。
姓氏混杂与谱牒
应当说,一姓家族较早时基本上集中于一地,后来随着历史变动, 人口迁移,逐渐交错混合,形成错综复杂的情况。归其原因,大 致有: (一)帝王分封子弟功臣。 (二)战乱。 (三)官宦。
(六)以爵号、谥号为氏。 爵号以王、侯二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 住的地方为氏。如住在柳下的人以柳为氏,如柳下惠,其他还有西门、 东郭、南宫、东方等。 (八)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卜、陶、巫等。 (九)以事为氏。如林氏,其祖为比干,比干被杀,其妻有孕,逃往 林中,产下一子。周代寻封比干之后,以此事赐以林姓。 (十)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姬姓改为周 (十一)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如宇文、尉迟、长孙、贺兰等。
文化常识 姓名字号PPT课件

古 代 的 姓 名 字 号
2019/11/7
古 代 文 化 知 识
1
姓
以 千 载 , 氏
以
载
之 2019/11/7
2
、
姬、姜、妫、姒、嬴、姞、妘、姚
郑、吴、越、秦 、韩、魏、赵
东郭、南郭、西郭、北郭
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巫、卜、陶、匠、屠
林、谷、江、石、叶、柳、梅。
2019/11/7
张衡,字平子 岳飞,字鹏举 刘过,字改之 胡东皋,字汝登
曾巩,字子固 郑樵,字渔仲 李白,字太白 张孟词,字腾蛟
2019/11/7
11
称呼:名 与 字
1、勃(王勃,字子安),三尺微命,一介书 1、生单。于闻陵(李陵,字少卿)与子卿(苏武, 23字 2玉 121、 、 、 、 、子)不臣四上子公卿,然密人闵曰讳) 长,者之:(涣素乐:,“李籍(厚王庐问贤密(苏。回陵左哉,项 涣深右字籍 ,萧 回父:令, 苏君((伯字 辙圭颜武王)羽 伯君回在回言) 父玉,匈,何 )字奴…(字…以 ,子久萧深至始渊,君父此字)岂圭)。公也有字,群子君!余,乎弟? 安 晚国字平文父父(。王—安— 国,—字—平—父—)苏、辙安《上伯纯父父墓(表王》 安上,字纯父)。
XXX
16
2019/11/7
XXXXXXXXXXXXXXXX
XXX
17
2019/11/7
7
8
2019/11/7
XXXXXXXXXXX1.意义相同: 2.意义相近: 3.意义相反: 4.字为补充: 5.出处相同:
陆游,字务观 陈琳,字孔璋 曾点,字皙 曹操,字孟德 高明,字则诚
2019/11/7
10
2019/11/7
古 代 文 化 知 识
1
姓
以 千 载 , 氏
以
载
之 2019/11/7
2
、
姬、姜、妫、姒、嬴、姞、妘、姚
郑、吴、越、秦 、韩、魏、赵
东郭、南郭、西郭、北郭
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巫、卜、陶、匠、屠
林、谷、江、石、叶、柳、梅。
2019/11/7
张衡,字平子 岳飞,字鹏举 刘过,字改之 胡东皋,字汝登
曾巩,字子固 郑樵,字渔仲 李白,字太白 张孟词,字腾蛟
2019/11/7
11
称呼:名 与 字
1、勃(王勃,字子安),三尺微命,一介书 1、生单。于闻陵(李陵,字少卿)与子卿(苏武, 23字 2玉 121、 、 、 、 、子)不臣四上子公卿,然密人闵曰讳) 长,者之:(涣素乐:,“李籍(厚王庐问贤密(苏。回陵左哉,项 涣深右字籍 ,萧 回父:令, 苏君((伯字 辙圭颜武王)羽 伯君回在回言) 父玉,匈,何 )字奴…(字…以 ,子久萧深至始渊,君父此字)岂圭)。公也有字,群子君!余,乎弟? 安 晚国字平文父父(。王—安— 国,—字—平—父—)苏、辙安《上伯纯父父墓(表王》 安上,字纯父)。
XXX
16
2019/11/7
XXXXXXXXXXXXXXXX
XXX
17
2019/11/7
7
8
2019/11/7
XXXXXXXXXXX1.意义相同: 2.意义相近: 3.意义相反: 4.字为补充: 5.出处相同:
陆游,字务观 陈琳,字孔璋 曾点,字皙 曹操,字孟德 高明,字则诚
2019/11/7
10
古人的名字号 ppt

4,特定名词运用。称“先生”,如“五柳先生”(陶渊明);称“公” , “任公”(梁启超);称“子”,如“幽忧子”(卢照邻);称“老人”,如 “少陵野老”(杜甫);称“翁”,如“醉翁”(欧阳修);称“叟”,如:
观
以字
梦号
未想,
取 字 命 号
为 自 己
来 的 名 义 ,
的 名 义 ,
知 天 命 。
—— ——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如常见的有按兄弟长幼排行取字,最典型的要属 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古人称男儿长幼顺序依 次是:伯、仲、叔、季,所以孙策为长子,取字 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 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 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 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仲由,字子路;司马 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 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名与字的关系
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
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 屈 颜 班 孟 张 陆 曾
平 回固轲 衡游巩
, ,,, ,,,
字 字字字 字字字
原 子孟子 平务子
。 渊坚舆 子观固
广 。。。 。。。
平 渊坚轲 衡游巩
曰 ,、、 、、、
原 回固舆 平观固
, 水义都 义义义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 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 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 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 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 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 品的作者是谁。所以,对古代 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 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 的号。
号
的 形 成
最常见是本人起的。
观
以字
梦号
未想,
取 字 命 号
为 自 己
来 的 名 义 ,
的 名 义 ,
知 天 命 。
—— ——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如常见的有按兄弟长幼排行取字,最典型的要属 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古人称男儿长幼顺序依 次是:伯、仲、叔、季,所以孙策为长子,取字 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 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 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 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仲由,字子路;司马 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 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名与字的关系
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
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 屈 颜 班 孟 张 陆 曾
平 回固轲 衡游巩
, ,,, ,,,
字 字字字 字字字
原 子孟子 平务子
。 渊坚舆 子观固
广 。。。 。。。
平 渊坚轲 衡游巩
曰 ,、、 、、、
原 回固舆 平观固
, 水义都 义义义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 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 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 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 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 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 品的作者是谁。所以,对古代 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 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 的号。
号
的 形 成
最常见是本人起的。
姓名字号.ppt

延伸式
意义相延的: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 例如: 1.李白,字太白。 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 2.杜牧,字牧之。 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3.中国人的几种号
古代中国人的号不仅是我们熟知的绰号、外号 那么简单。在古代,号有着很多的种类。
主要有:自号、赠号、谥号、绰号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 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苏轼一生有 14类38个名号。
矛盾式
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 例如: 1.曾点,字皙。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2.朱熹,宇元晦。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扩充式
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出自一句话中,意思 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 例如: 曹操,字孟德。 《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
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 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并列式
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 是并列关系 例如: 1.屈平,字原。 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2.颜回,字子渊。 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辅助式
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 相同,可以互为辅助 例如: 1.陆机,字士衡。 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2.郑樵,宇渔仲。 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长沙。 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诸葛亮封武乡侯,人
称武侯。
谥号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 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 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 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
绰号
也称诨名、混号、诨号,它和别号、斋号的初 级性区别,似在于几乎全部为他人所取,然后 得到公认,使用性完全不取决于担当者本人的 意愿。 当然,绰号也有它的明显缺陷,有时或流人低 级趣味,如讪笑他人生理缺陷,因比喻夸张而 近乎为虐等。
高考语文 文化常识《古代姓氏》课件(43张PPT)

中国古代姓氏(含名号)及其文化 一、中国远古的姓与氏 二、中国古代姓氏来源 三、中国古代的名与号 四、中国古代姓氏文化
1
一、中国远古的姓与氏 (一)远古的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 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 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 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 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 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二、中国古代姓氏来源 (一)来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
如 娰、姬、姜、妫、赢等,有些直接就是女9
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 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 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三)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 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谢 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 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 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3
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
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
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
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
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
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
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
也不过80几个。
(2)学人推测
7
2、同姓不通婚。氏同姓不同 者,婚姻可通;
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礼不娶同姓”,
“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 传》),“同姓不
婚,恶不殖也”。(《国语》) 有人认为里面隐
1
一、中国远古的姓与氏 (一)远古的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 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 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 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 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 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二、中国古代姓氏来源 (一)来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
如 娰、姬、姜、妫、赢等,有些直接就是女9
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 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 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三)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 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谢 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 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 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3
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
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
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
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
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
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
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
也不过80几个。
(2)学人推测
7
2、同姓不通婚。氏同姓不同 者,婚姻可通;
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礼不娶同姓”,
“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 传》),“同姓不
婚,恶不殖也”。(《国语》) 有人认为里面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ppt课件

❖ 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 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p65
完整版ppt课件
20
上古女子的姓
❖ 因为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上古贵族妇女的 姓比名更为重要,对于她们的姓必须明确表 明,表明方式有:
❖ 1.尚未成亲的女子,在姓前加上孟(伯)、 仲、叔、季来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姜、
❖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 ❖ 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
❖ 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 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完整版ppt课件
11
氏
❖ 上古时期,有姓,亦有氏。姓是一种族号, 氏是姓的分支。
❖ 《左传·隐公八年》:“因生以赐姓,胙之土 而命之氏”。(胙:zuò,赐 )此言:诸侯可以 依据他的出生地得姓,天子还要分封给他土 地并赐给他“氏”。
济、、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 明清以后,按辈谱命名最为盛行。
完整版ppt课件
29
字
❖ “字”只是限于古代成年男女。
❖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 十五笄而字”。
❖ 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 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 名。
❖ 名与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联系,常有相辅相成的关 系。
❖ 例如:冉耕,字伯牛。
完整版ppt课件
30
名与字之关系
❖ 同义反复。
❖ 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 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 元亮、周瑜字公瑾,文天祥字景瑞
❖ 由于词义的变迁,有些同义词我们已经看不出它们 的关系:
❖ 如:颜回字子渊。《说文解字》中:“渊,回水 也。”(回水,旋转的水)回,旋转也。
完整版ppt课件
20
上古女子的姓
❖ 因为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上古贵族妇女的 姓比名更为重要,对于她们的姓必须明确表 明,表明方式有:
❖ 1.尚未成亲的女子,在姓前加上孟(伯)、 仲、叔、季来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姜、
❖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 ❖ 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
❖ 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 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完整版ppt课件
11
氏
❖ 上古时期,有姓,亦有氏。姓是一种族号, 氏是姓的分支。
❖ 《左传·隐公八年》:“因生以赐姓,胙之土 而命之氏”。(胙:zuò,赐 )此言:诸侯可以 依据他的出生地得姓,天子还要分封给他土 地并赐给他“氏”。
济、、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 明清以后,按辈谱命名最为盛行。
完整版ppt课件
29
字
❖ “字”只是限于古代成年男女。
❖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 十五笄而字”。
❖ 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 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 名。
❖ 名与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联系,常有相辅相成的关 系。
❖ 例如:冉耕,字伯牛。
完整版ppt课件
30
名与字之关系
❖ 同义反复。
❖ 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 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 元亮、周瑜字公瑾,文天祥字景瑞
❖ 由于词义的变迁,有些同义词我们已经看不出它们 的关系:
❖ 如:颜回字子渊。《说文解字》中:“渊,回水 也。”(回水,旋转的水)回,旋转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氏”的产生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 孙繁衍,人口增加,于是由这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地方 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 称号就是“氏”。一个母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 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 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一姓。 (四)移民。
姓氏和家庭的这种变迁,往往记录在封建时代的家谱里。这 些资料为我们研究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人口变迁提 供了很大的方便。
全国姓氏数量
北宋初年,有人编写了一本《百家姓》,由于宋朝皇帝姓赵, 钱塘所在地的吴越国皇帝姓钱,其后妃姓孙姓李,因此《百家姓》 以“赵钱孙李”开头。
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 商、周三代实现严格的“同姓不婚”制,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 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如 孟姜、仲姬等。
举例:孟姜女
人们说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名姜女,而是姜姓长女的意。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周幽 王的宠妃褒姒,本人姓姒,来自褒国;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 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比如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 国,她可以叫“齐姜”,也可以叫“卫姜”。 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唐朝,虽把李姓列为第一,但郑、崔、卢、王仍有 很高地位。现在人们见面问“您贵姓?”,实质上是从封 建社会姓氏有贵贱的情况演化过来的。
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意识”。“郡望” 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 如张姓以南阳为郡望,王姓以太原为郡望,周姓以汝南为郡望。
据最新出版《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姓氏 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双姓4329个,其他姓氏2313个。而 现在常用的姓氏不过200个左右,其中最常用的单姓只有100个。 据1987资料显示,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为最多,占汉族人口的 百分之七点九,其次为王姓,占百分之七点四,再次为张姓,占 百分之七点一。此外为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 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姓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以 上。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保留原有的区别以外, 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 封而得来的。《左传》记载,诸侯以字作为谥(shi) 号,他的后人就用他的谥号作氏.
姓氏的发展
世代为官而且有功绩,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氏;有封邑的就以 邑号作氏。可见,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 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 邑、官职或是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 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公孙鞅”,也可称“卫鞅”,后来他被 封于商,故而又称“商鞅”。
现,历史渊源非常久远。(二)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 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 力工具,如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
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 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 征。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 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 形作为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据《说文 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 故称天子,从女从生。”反映了母系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 的现象。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 帝姜姓、黄帝姬姓、舜姚姓,大禹姒姓等。
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姓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不但标志 一个人的血统,而且标志一个人的门第和地位。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东汉时,除 皇族刘姓外、大姓为外戚樊、郭、阴、马四姓。东晋南朝时,王谢二 家,门第极高,权势极大,先后出来许多名人,如王敦、王导兄弟,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谢安、谢玄叔侄,谢灵运、谢朓两大诗人。史 载,南朝侯景依仗朝中地位,想与王、谢结亲,梁武帝说:“王谢门 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人诗句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 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
古人的姓氏 与名、字、
号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社会成员赋予它某些规定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 成一种姓氏制度。
西方国家的姓氏多带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这里所讲中国的姓氏制度,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绝大 多数中国人所采取的姓氏制度。 有如下特点:(一)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
随着社会进步,郡望意识现在早已淡化,但某些姓氏在社会经 济文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和表现,仍然非常瞩目。比如江浙一带的钱 氏,至今仍有重大的影响。
姓氏混杂与谱牒
应当说,一姓家族较早时基本上集中于一地,后来随着历史变动, 人口迁移,逐渐交错混合,形成错综复杂的情况。归其原因,大 致有: (一)帝王分封子弟功臣。 (二)战乱。 (三)官宦。
姓氏的主要来源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多带女字旁。 如姜、姬、姚、姒、嬴等。
பைடு நூலகம்(二)以国邑为氏。 如韩、赵、魏等,都是战国时代国家名,后来都成为氏。
(三)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史、理、钱、宗、帅等。 (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
如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 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这类姓有牛、关、柯、丰、廖等。 (五)以排行次第为氏。如孟、仲、叔、季等。
(六)以爵号、谥号为氏。 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谥号如文、武、穆、简等。
(七)以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 住的地方为氏。如住在柳下的人以柳为氏,如柳下惠,其他还有西门、 东郭、南宫、东方等。 (八)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卜、陶、巫等。 (九)以事为氏。如林氏,其祖为比干,比干被杀,其妻有孕,逃往 林中,产下一子。周代寻封比干之后,以此事赐以林姓。 (十)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姬姓改为周 (十一)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如宇文、尉迟、长孙、贺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