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七课1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修订版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修订版

音乐演奏
乐手们通过实际演奏和音乐创作, 将音乐理论转化为动人的音乐作品, 带给人们乐趣和启发。
结论:知行统一对人生的意义
• 拓展潜力:通过知行统一,我们能够不断拓展潜力,实现自我完善。 • 提高效能:实践使我们更加高效和专注,帮助我们取得更卓越的成果。 • 迈向成功:知行统一是成功的关键,通过将知识付诸行动,我们能够

修订版
修订版认为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价 值,并促进个人的成长和成功。
1 行动是关键
2 实践不可替代
3 成功的关键
行动是知识的真正测试,只 有经过实践,我们才能了解 其中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单纯的知识往往不能解决问 题,实践是通过不断尝试和 调整来迭代的过程。
成功不仅依赖于知识和智慧, 还需要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和能力。
主动学习
2
具体行动的蓝图。
通过身体力行纳入实践,主动应用知识和技
能,将学习过程与实际情境结合。
3
反思与调整
通过反思和调整实践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改 进和优化行动方案和结果。
实例分享:知行统一的成功案例
瑜伽修习
通过坚持瑜伽修习,学习和应用瑜 伽哲学,人们可以在身心健康方面 取得实际的成果。
大厨烹饪
大厨们将烹饪技巧与独特创意相结 合,通过实际实践和尝试,创造出 令人惊叹的美食体验。
只有将智慧付诸行动,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和理解 知识。
3 思考与实践
4 塑造我们的人生
知行统一需要思考和实践的相辅相成,才能取得 实质的进展。
通过知行统一,我们可以建立智慧和经验的桥梁, 帮助我们在人生中更好地决策和成长。
传统观点与修订版的对比
传统观点
传统上,人们认为只有掌握知识就足够了,不必将其 付诸实践。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1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1
26
第一,要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 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对日食月食的认识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
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28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 检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获得 知识 的途 径
直接经验
通过亲身实践 获得的认识
间接经验
通过他人或其他 媒体获得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是直接经验 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10
我们的知识大多来自书本,所以说认识既来 自实践,也来自书本
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不同。认识 只能来源于实践,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 : 亲自实践和看书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 经验) 因为间接经验的书本知识对我是 间接的,但对 他人、古人则是直接经验 正确的认识来自实践,错误的认识来自哪里? 正确的认识来自实践,错误的认识同样来自 实践。正如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一样,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 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歪曲反映.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通过思维 加工反映
属于理性认识
15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 程中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 界事物而得到的对事物表 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
16
感觉、
知觉 、 表象
2.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 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3.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 形成的感性形象。
17
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 道理的?
32
(1)第一次输羊血,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 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带来惊人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 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 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 识的根本目的。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崇尚在知行统 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 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 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 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三单元
【教学重点】 1.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那么,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 到失败和挫折呢?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 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想一想
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 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 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 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 道路上的成功。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1.实践的三种形式:
实践
物质生 产活动
改造社会 关系的活动
科学实 验活动
想一想
谈谈你对“实践 出真知”的看法
想一想
人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活动 后的认识所需要的“第一手材料”
没有做饭的实践,能 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案例一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湖南.株洲.炎陵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
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增强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学
法拉第 者 麦克斯韦
电 磁 波 的 发 现 者
赫兹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 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 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 吃。
——毛 泽东
(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基 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包括科学理论) 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正确认识指导下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来越科学化,实践 水平也越来越高。反之,则会妨碍人们 的实践活动。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基பைடு நூலகம்概念
——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
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 客观世界的物质性 活动。
2、基本形式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二)认识
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哲学智慧
(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 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提供新的经验、新的认识工具和 技术手段,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小马过河”
一匹小马想要过河,它从松鼠口中得 知水非常深,可老牛却告诉它水其实很 浅。小马在妈妈的启发与鼓励下,决定 亲自下河试一试水的深浅,最后发现水 不深也不浅,于是顺利地过河了。
三、实践与认识辩证关 系哲学智慧之人生认识
(一)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 一,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 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 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 一,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 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讲: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讲: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课题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能力和才干的培养是与实践经验紧密相关的;2. 理解知行统一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3. 提高自身的人生发展能力,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能力;4. 了解成功的背后是经过实践积累和反思总结的结果。

课时分配本课程为一节课,共计60分钟。

-导入(10分钟)-理论讲解(15分钟)-案例分析(20分钟)-课堂讨论(10分钟)-总结与反思(5分钟)授课类型本课程为互动授课型。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知行统一的概念,并理解实践经验对于能力和才干培养的重要性。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知行统一的本质,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知行统一的理解。

教学手段、教具教学手段:1. PPT2. 视频3. 案例分析教具:1. 投影仪2. 计算机3. 案例材料教学主要方法1. 课堂导入:通过视频和案例分析引出本课的主要话题;2. 理论讲解:介绍知行统一的概念和实践经验对于能力和才干培养的重要性;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知行统一的本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4. 课堂讨论: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行统一的深入理解;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展示一段有关知行统一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知行统一的思考。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知行统一2.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知行统一的概念,并强调只有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

讲解实践经验对于能力和才干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要注重实践体验。

3.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提高自身的人生发展能力。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和课件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和课件
一个医生预言:这个古怪的上校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命丧黄泉。
罗伯特吃西红柿那天,全镇几千居民都来围观,看他如何用西红柿“自杀”。正午12点,罗伯特上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穿黑色礼服,面带微笑,缓缓
走上台阶,接着,他从小筐里拿出一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待几千双眼睛验证没有假后,他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咬了那只西红柿一口,一边嚼一边大声称赞西红柿的味道。
人在与自然、与社会结成一定关系中,形成了独具的认识活动。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认识者)对客体(认识对象)的能动的反映。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人类认识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实践活动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各抒己见:见教材第62页
对于人而言,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
古词解读:“施用累能”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早就指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他说:齐的都城世代刺绣,那里的平常女子都能刺绣;襄地传统织锦,即使不聪明的女子也变成了巧妇.这是因为天天看到,时时学习,手自然就熟练了。
2.人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分析:1976年蒙特利尔奥动会前几个月,美国一位著名运动员铁饼成绩是66米,离世界纪录还差3米.生物力学专家通过计算他的四肢各部位的要求,分析他的投掷动作图解,找出了问题。三天以后,运动员按照科学家的要求,刹住了膝盖,一下子竟以70。66米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比自己原来的成绩提高了将近5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因为任何具体的 实践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游戏:拉你一把(见附页)
教学进程
及安排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节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节
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2.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第三单元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授课时间
2012、
授课班级
二(1)(2)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第一节: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教学目标
认知
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
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
运用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教师以齐白石学画的故事入手,由浅入深,讲明哲学道理。
学生读故事,谈体会,思考哲学道理。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板书)
材料1:教材第69页“蓝领专家”孔祥瑞事例
问题:说说孔祥瑞是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
了。
问题: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
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
材料2:漫画“白卷”
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漫画“白卷”,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做饭的实践,就写不好做饭的文章。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

2020哲学与人生第七课第一节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案

2020哲学与人生第七课第一节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案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第一课时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3)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能力、锻炼成才忆一忆,说一说:列一列自己的能力。

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和提高,那什么是实践呢?说一说:你们都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渔民捕鱼、士兵打战、一生治病、司法人员办案、营业员销售商品、演员表演、运动员参加比赛等辨一辨:下列活动中,哪些不属于实践活动?请挑出来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如中天等)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如革命、改革等)科学实验(改造客观世界作准备的探索性活动。

天文观测、地质勘察、社会调查、军事侦察、科学实验等。

)这些活动都是实践。

2.实践的含义和特征(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第二,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讨论:人的认识是天生的吗?如果不是,从哪里来?读P88毛泽东名言回答。

3.实践出真知读材料悟道理: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忆一忆,说一说。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参加的实践活动。

讨论回答读材料能不断提高能力、锻炼成才忆一忆,说一说,体会: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和提高。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参加的实践活动,感知实践的概念和实践的种类,为理解实践概念做准备。

教师讲解实践种类,学生形象理解实践的概念。

朗读,思考分析归纳:实践出真知。

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教学过程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

读故事说道理读《莫泊桑买踢》看图说话:看农业机械发展的图片,你有什么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A、“检验认识”的含义;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就是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 看二者是否符合。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相符合,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B、主观认识(人)和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 都不能充当标准
——C、只有通过实践这唯一的途径,用其结果经 检验才能证明认识的正确性。因为实践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 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 事物,联系着客观事物
31
据医学史记载,十七世纪二十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 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 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导致大量受血者死亡。 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北美 洲医生给一位频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 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 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13
我们的不同的感官可以给我们提供在质上绝对 不同的印象。因此,我们靠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而体验到的属性会是绝对不同的。
❖人的认识过程始于在实践中产生的感 性认识,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 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含义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通过感官反映
属于感性认识
33
互联网等)也可以获得认识,因此,实践不是认识 的唯一来源。你的看法怎样?
5
通过亲身实践直接经验获得的认识知识的途径通过 他人或其他间接经验径媒体 获得的 ...
6

17世纪20年代
输入羊血



19世纪80年代
输入人血


20世纪初
输入血型人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把握要点)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实践的特点 3、认识的辩证过程
2012-4/22-28
18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 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它 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 反映,没有反映事物的 本质,因而又有局限性。
2012-4/22-28
19
2、理性认识
20
理性认识包括 概念、判断、推理 三种形式。
21
间接性 抽象性 例:苹果是水果
22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 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深 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人们凭着 感觉器官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 质。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出真知
11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 推动认识的发展 。
工业发展—环境污染-新型能源开发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 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
10
我们的知识大多来自书本,所以说认识既来 自实践,也来自书本
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不同。认识 只能来源于实践,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 亲自实践和看书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因为间接经验的书本知识对我是间接的,但对 他人、古人则是直接经验 正确的认识来自实践,错误的认识来自哪里?
正确的认识来自实践,错误的认识同样来自 实践。正如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 成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歪曲反映.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通过思维 加工反映
属于理性认识
15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 程中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 界事物而得到的对事物表 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
16
感觉、 知觉 、 表象
2.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 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3.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 形成的感性形象。
17
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 具体性
26
第一,要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 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对日食月食的认识
2012-4/22-28
27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 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28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 检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29
用专业知识来解答应是:物体速度的改变取决于加速 度,质量不同,大的物体受重力大,而下落时更大的 力要给更大的质量产生加速度,所以两物体的加速 度相同,也就是每时每刻的速度(瞬时速度)相同 当然,这是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它们所受的外力 只有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而空气阻力由物体的体 积形状等决定,其实二者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 道理的?
32
(1)第一次输羊血,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 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带来惊人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 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 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 识的根本目的。
“钓久知鱼性,樵多识树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在古人诗里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出处】刘
勰《文心雕龙· 知音》。 【大意】练习一千支乐 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 道如何识别剑器。
4
问题: 有人说,通过看书和接触其他媒体(广播、电视、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着重把握能力的含义和三大能力)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要求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把握要点)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获得 知识 的途 径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通过亲身实践 获得的认识
通过他人或其他 媒体获得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是直接经验 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3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第一,相互依存。
一方面,理性认识 依赖于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感性认
识有待于深化、发
展到理性认识。 2012-4/22-28
24
25
培根:蚂蚁、蜘蛛、 蜜蜂的比喻。
感觉和理性的结合只能在实验中 才能实现。 培根说: 只相信经验的人像蚂蚁,他们只 会搜集材料,不知道如何加工、 处理这些材料; 只知道思辨的人像蜘蛛,他们只 凭借自己的材料编织体系; 真正的实验科学家像蜜蜂,他们 既采集材料,又通过自身消化处 理这些材料。
望远镜-射击望远镜-雷达-人造卫星-电脑
C、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12
天气预报的产生 1854年11月14日里海上空突然出现一场风 暴,使英法舰队受到严重损失。巴黎天文台台长受 命对这场风暴进行调查。他发现这场风暴也曾出现 在地中海上空。因此他认为只要建立一定数量的气 象站,利用电报传递情况,风暴即就可以预报了。 他的意见得到法国政府的支持,不久,第一次用电 报传递情报的天气图在法国诞生了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第7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2
鲁迅说:“本草家提起笔来,写:砒霜, 大毒。字不过四个,但他却确切知道了这东 西曾毒死过若干性命的了。”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认识来源实践,实践对认识有重要用
3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源和动力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自《后汉书· 班超 传》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 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吃一堑,长 一智,是说,失败一次就有了一次的经验,教 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