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课件
修订版哲学与人生第7课ppt课件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1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2
创境激趣
这首歌曲告诉我 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 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 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 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
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理论将人造地球
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
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 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 有指导作用
“上游!难道石狮会游泳,逆流而上不成?”和尚们十分 惊讶,但此时已别无选择,只好雇人沿上游方向,半信 半疑地试着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的地方找到了那 两尊石狮。
大家深深地佩服老河工的智慧。对于寻找河中石狮,老河
工与和尚思考的角度不同——他进行了互为逆向的思考
。和尚认为,凡物体落入河中,都要被冲到下游去,因
阅读教材85-87页,思考: (1)中职生如何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p86 (2)中职生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P86-87
24
一头驴子背盐过河,在河边跌了一跤,
背 盐
落入水中,把盐融化了,驴子顿觉轻松了许
的 驴
多。驴子因祸得福,非常高兴。后来,驴子 子
又一次背棉花过河,它以为再次跌倒的话,
可以像上次一样减轻负担。于是,走到河边
21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完整版本哲学与人生第七课优选教案及精品课件

《哲学与人生》教课设计(八)开课单位:讲课教师:讲课班级: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 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社,主编:杨耕单元课题讲课时间教课目的教课内容学生剖析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课方法教课形式教课成效评论方式教课进度及安排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一致,提升人生发展的能力第 7 课知行一致与体验成功年代日第节讲课地址学时2学时使学生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根源和动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认识和查验真谛的基本看法和方法以及对踊跃投入人生实践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学会用实践的看法看问题,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踊跃参加社会实践。
1.在实践中追求真知2.在实践中快乐成长学生对实践的作用能够理解,但可能对“知”与“行”的关系不太清楚。
要侧重启迪他们认识到:只有既会“知”又会“行”,才能为社会做大的贡献。
讲解,启迪、谈论、体验讲堂教课经过发问,观察学生对知行一致的理解第 1课时导入:图片故事“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今日,西红柿是人们喜欢的蔬菜。
但是,有人考据,西红柿本来生长在秘鲁的丛林里,叫做“狼桃”,因为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赏识其美而不敢吃。
1830 年,美国人罗伯特上校从欧洲带回几棵西红柿苗,种植在他的家乡新泽西州萨伦镇的土地上。
可是,西红柿成熟以后,一个也卖不出去。
罗伯特不得不勇敢向全镇人宣告:他将当众吃下10 个西红柿,看看它终究能否是有毒。
一个医生预知:这个怪异的上校必定会因为自己的愚笨而命丧黄泉。
罗伯特吃西红柿那一天,全镇几千居民都来围观,看他如何用西红柿“自杀” 。
中午12 点,罗伯特上校出此刻大家眼前。
他身穿黑色制服,面带浅笑,慢慢走登台阶,接着,他从小筐里取出一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大家展现。
待几千双眼睛考证没有假后,他便在大庭广众之下咬了那只西红柿一口,一边嚼一边高声夸赞西红柿的滋味。
不一会儿, 10 个西红柿所有被罗伯特吃完,他仍平安无事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挥手致谢。
人们报以热情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罗伯特的行动证了然西红柿没有毒。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课件内容分析 课件效果评估
课件概述 课件设计分析 总结与展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课件概述
课程背景
中职哲学与人 生第七课是针 对中职学生开 设的一门课程
课程旨在帮助 学生理解哲学 与人生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人 生价值观和道
德修养
课程内容主要 包括哲学基本 概念、人生价 值观、道德修
养等方面
课程采用案例 教学、讨论、 实践等多种教 学方法,注重 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
课件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 激发学生对哲学和人生的兴趣和热情
内容结构
学生反馈
课件内容:是 否易于理解, 是否具有吸引
力
课件形式:是 否生动有趣, 是否易于接受
课件效果:是 否提高了学习 兴趣,是否提 高了学习效果
课件建议:是 否有改进建议, 是否有其他需
求
教师评价
课件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 课件设计合理,易于学生理解 课件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实用性强,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对未来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 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 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 学习和成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 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展望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教学: 利用AI技术, 实现个性化教
课堂互动:设置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和学习兴趣
新版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演示文稿PPT课件

蒲松龄—落第—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座右铭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 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 吞吴。”
.
22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
英国有位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
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
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
李:用我们的歌 换你真心笑容 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合: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
. 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21
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成功与失败 总是相伴而行或相互渗透的,共同存在于人们的奋斗过 程之中。失败与成功是相互转化的。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
1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
2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2.实践出真知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3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
19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3.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
20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周:在我心中 曾经有一个梦 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成:灿烂星空 谁是真的英雄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

汇报人:
目录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价值 观念
帮助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 关系
激发学生对哲学和人生的兴 趣和探索精神
课程内容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 用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 与探索
课程安排
课程内容:包括哲学的基本概 念、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哲学 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升个人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遵守道德规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职业发展: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助于职业发展,提高竞争力
塑造良好形象: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中职生道德修养的表现
遵守校规校纪,尊重师长,团结同学
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勇于承担责任
中职生职业规划的方法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
职业探索: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要求、前景等
职业目标设定:根据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设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职业规划制定:制定具体的职业规划,包括学习计划、实习计划、就业 计划等
职业规划实施:按照职业规划,努力学习、实习、就业,不断提升自己 的能力和素质
职业规划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以适应社会 的变化和发展
中职生职业规划的步骤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
职业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要求、前景等
职业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职业规划: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步 骤
影响人生态度:人生 观会影响人们对待生 活的态度,如乐观、 悲观、积极、消极等。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和课件

罗伯特吃西红柿那天,全镇几千居民都来围观,看他如何用西红柿“自杀”。正午12点,罗伯特上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穿黑色礼服,面带微笑,缓缓
走上台阶,接着,他从小筐里拿出一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待几千双眼睛验证没有假后,他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咬了那只西红柿一口,一边嚼一边大声称赞西红柿的味道。
人在与自然、与社会结成一定关系中,形成了独具的认识活动。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认识者)对客体(认识对象)的能动的反映。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人类认识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实践活动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各抒己见:见教材第62页
对于人而言,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
古词解读:“施用累能”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早就指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他说:齐的都城世代刺绣,那里的平常女子都能刺绣;襄地传统织锦,即使不聪明的女子也变成了巧妇.这是因为天天看到,时时学习,手自然就熟练了。
2.人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分析:1976年蒙特利尔奥动会前几个月,美国一位著名运动员铁饼成绩是66米,离世界纪录还差3米.生物力学专家通过计算他的四肢各部位的要求,分析他的投掷动作图解,找出了问题。三天以后,运动员按照科学家的要求,刹住了膝盖,一下子竟以70。66米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比自己原来的成绩提高了将近5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因为任何具体的 实践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游戏:拉你一把(见附页)
教学进程
及安排
哲学与人生中职 ppt课件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 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 报仇!”
书P2: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做事情,只有把客 观实际作为根据,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书P2: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 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 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的根据。
4、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书P3:只有主观认识和思想观念符合客观实 际,我们的预期目标才可能实现,我们的行动 才可能取得成功。 书P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 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 译只作了3分钟的说明,观众便看得如痴如 醉,外国朋友高度赞扬这部中国戏剧片。
随机应变的“烟灰缸”
思考:烟灰缸重新 占领市场说明了什 么?
浙江省一厂家曾生产了一种质地和造型 均不错的烟灰缸,大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 西班牙。过了一段时间,产品渐渐受到冷落, 原来这些国家寓所里普遍安装了电扇,电扇 一开,烟灰就飞起来,很不卫生。
手机和掌上娱乐终端)(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 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 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 副总裁)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课件分析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获得 知识 的途 径
直接经验
通过亲身实践 获得的认识
间接经验
通过他人或其他 媒体获得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是直接经验 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012-4/22-28
16
我们的知识大多来自书本,所以说认 识既来自实践,也来自书本 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不同。认识 只能来源于实践,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 : 亲自实践和看书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 经验) 因为间接经验的书本知识对我是 间接的,但对 他人、古人则是直接经验 正确的认识来自实践,错误的认识来自哪里? 正确的认识来自实践,错误的认识同样来自 实践。正如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一样,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 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歪曲反映.
1934年7月16日,陶行知先生发表《行知行》一文, 继否定“知行”观之后,又否定“行知”观;将“行知” 观发展为“行知行”观。他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 “知行”改为“行知” 。
对 生 命 垂 危 者
17世纪20年代
输入羊血
19世纪80年代 20世纪初
输入人血 输入血型人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把握要点)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实践的特点
3、认识的辩证过程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着重把握能力的含义和三大能力)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要求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把握要点)
实践出真知.Flv
书面作业:收集一个你感兴趣的成功人士 的先进事例,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1931年11月陶行知先生在《思想的母亲》中写到: “我拿杜威先生的道理体验了十几年,觉得他所叙述的 过程好比是一个单极的电路,通不出电流。他没有提及 那思想的母亲,这位母亲便是行动。所以我要提出的修 正是在困难之前加一行动之步骤,于是整个科学的生活 之过程便成了: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 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 无穷。”陶行知的“行动——知识——再行动”这一教 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实 践观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