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一般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 课件

合集下载

2016届一轮复习语文版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课件

2016届一轮复习语文版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课件
专题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考什么 论述类文本包括议论文、杂文、评论等。考查重点为理解 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 力、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及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与态度的能力。
怎么考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从选材上看,在考卷中出现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 类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篇幅比较短小,文字比较简洁,全文 约900字,大都是大众化、通俗化的报道;二是信息密度比较 大;三是成果价值高,成果发布的时间近,常常是最新的水平 最高的理论成果。从试题样式上看,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近几 年来的试题样式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属于必考的现代 文阅读,一般设三题,题型为选择题。
B选项理解错 误。原文说 的是先秦诸 子的源流、 派别无从谈 起。
C选项第一句
D.近年来战 国秦汉简 帛文献大 量出土, 给学术界 提供了许 多纸上材 料以外的 [答案] B 东西,这 使得老子
第⑤段:由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的记述,我们可推知老 子年长于孔子。即老子应在孔子之前出生。 理解词语“用以”,并非“其目的”,命题者会从概念的 内涵方面去干扰。理解时不能把个人的见解当作客观的共识。
第二步· 学会做题
• 1.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选项 对应原文相关 语句 干扰 类 型 文题比对·自主分 析 A选项的第一句与 原文一致,第 二句对应原文 的“对此议论 纷纷,如汪中 作《老子考
③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 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 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 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T2-A]但乙本前 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 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2016届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2016届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2016届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考点总述2015年《考试大纲》对论述文阅读的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文章题材上看,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本。

二、解题技巧(1).读懂一篇论述文的方法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如:高考曾选用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贝多芬之谜》,出了两条这样的题目,一是要求说出作者称贝多芬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一条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前者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后者要求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

再如:选用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也要求归纳内容要点。

因此,阅读论述类文本要十分重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阅读中重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很显然的,不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1)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2)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是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3.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论述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

不过,运用的具体情况则比较复杂。

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法。

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分辨清楚。

譬如:陶行知的《创造宣言》引用了歌德一句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有人误认为引这句话的意思说,有了勇气,便能创造。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

2016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

以乡射礼为例,它的比赛规则,完整地记录在《仪 礼·乡射礼》中。这是一项非常正规而又礼貌的竞技活 动,既有长度固定的射程,也有严格的比赛规则。乡射 礼的比赛往往非常激烈,但是最后评价一名射手,不仅 要看他能否射中靶心,还要看他形体动作是否合适于音 乐节奏;此外,还要求礼让为先,即使输了也要保持良 好的修养,尊重比赛规则并尊敬对手。在比赛后,负方 喝罚酒,并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体现出君子之争的风 度。《论语·八佾》中有“子曰:‘君子无所争。必有, 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的记载。其 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要争,只有比 箭了。开始射箭比赛时,参加竞赛的人先相互作揖,然 后登堂比赛,比赛完后再走下堂来喝酒。看来,射箭也 是古代士大夫经常开展的一项高雅娱乐活动。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 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 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 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 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 项是(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 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 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答案讲评】D (本题从语义夸大的角度设误,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原文第四段中说“使人们不 容易介入其中”,而 C 项表述为“不至于获得”“不 至于介入”,语义程度加深,与原文不符。A、B、D 三项表述正确,其信息分别体现在第一段、第二段、 第五段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解题要领: 1.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 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 的信息组织答案 一般情况,所要理解的概念在材料中一定会用一 定的篇幅进行说明的。解题的关键是要寻找相关信息, 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将选项与材料具体内容一一对应, 找出选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把握住概念的本质 属性。 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 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 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语境 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 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 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3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 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 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 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 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 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 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 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7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
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
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
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
9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
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
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
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 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
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练高考·明考向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 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 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 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 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 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 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 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 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 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 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 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知识导图】
【核对反思】 1.【解析】 本题从断章取义的角度设误考查筛选并整 合文中信息。“《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 的追究”错,原文第二段中说:“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 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是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而没有说追究主使官员的 责任。 【答案】 C
5.C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 解。C 项,将优质资源传送到发展滞后的学校,仅仅是数据 的传送,不是大数据教育带来的变化。A、B、D 三项的表述 在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据。
6.D 本题从强加因果的角度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准 确把握。D 项,根据最后一段的表述可知,“大数据教育由 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 作”是正确的,但不能据此得出“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的结论。
2.【解析】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 容的把握。B 项“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错,文中没有 说行会是政府机构。
【答案】 B
3.本题从偷换概念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 项“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的是“行会”, 而非“宋代政府”。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4 论述类文章阅读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4 论述类文章阅读

也找不到梁祝传说的传承者、说唱者,而梁祝文化的“根”在
于梁祝传说,故而急需进行保护。
第三部分
专题14
论述类文章阅读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内涵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能代表民族文化认同,且濒 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B.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是一
第三部分
专题14
论述类文章阅读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板块一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它常常是与 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的概念。这些概 念或表示特定的意义,或表达丰富的内涵。 考查角度(一) 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判断
论述类文章阅读,命题人在设置选择项时,有的选项是对
这些品质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 接的关系。琴体,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 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 身髹以厚厚的大漆。弹拨类的弦鸣乐器,是以弹拨极具张力的
弦为振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
发音的。琴的弦位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板、底板浑 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
器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今依然
鸣响在书斋、舞台。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 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 画“四艺”中居于首位。

第三部分
专题14
论述类文章阅读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ppt课件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ppt课件

选项句特征 言此与言彼 部分与整体\言多与言少\客观与夸大(或缩小) 已然与未然 主要和次要 或然与必然 有据和凭空 原因和结果 先期与后期
17
第四步:比—文题比对,筛选判断 基本方法:
围绕每一个选项内容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筛选出与选项相关的有效 信息,并在筛选出的信息前标明题号及选项号,例如与7题A项对应的原文就 在该原文前加上“7A”,依此类推,这样标记筛选出的原文,在将选项与原 文信息进行比较时就可以快捷地寻找到原文信息,节省了答题时间,提高了 解题速度。
18
排(比较异同 辨析是非)
将题目中四个选项内容——与筛选出的原文信息比较,仔细找出选项与原 文信息在表达上的差异处,然后根据上面提到的几种错误类型分析判断,符 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正确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错误项,最后根 据题干要求选出答案。
19
温馨提醒
比对过程中,发现 1、有的变化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没有变化; 2、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张冠李戴、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其表述内容与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之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1
一、文体解读
“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 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注意标示词语
12
第二步:审—审读题干,弄清题旨
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1)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2)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 (3)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4)是理解题还是分析概括题。

人教版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教版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论述类文本阅读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对于论述类文章来说,“信息”主要指文中介绍的最新知
识以及对这些知识进行阐释的语言材料、作者观点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 能够对 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2)能够从文中筛选出与题目有关 的语句,并进行归纳整合。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 次要”的一面倒置。 6.混淆是非(肯定和否定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
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7.无中生有(原文无此信息) 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 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对“归纳内容要点”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1)直接考查 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 文内容的分析、概括;(3)考查对段意、定义等某一具体材料 的归纳、概括。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则主要有两种形式: ( 1 )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2 )揭示文章的目的、价 值、意义、影响等。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想象题的选项时, 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
情况。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 果”“未必”等词语。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
筛 选 并 整 合 文 中 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 的信息 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 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解 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 食 品 的 所 有 者 应 当 立 刻 焚 毁 所 剩 有 毒 食 品 , 以 绝 后 患 , 否 则 杖 九 十 ; 二 是 明 知 脯 肉 有 毒 而 不 立 刻 焚 毁 , 致 人 中 毒 , 则 视 情 节 及 后 果 加 以 科 罚 。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9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法。”③从 《 唐 律 》 中 可 以 看 到 , 在 唐 代 , 知 脯 肉 有 毒 不 速 焚 而 构 成 的 刑 事 犯 罪 分 为 两 种 情 况 , 处 罚 各 不 相 同 : 一 是 得 知 脯 肉 有 毒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K课前· 自我诊断
——体验高考,找准薄弱题一
体 验 高 考 ( 2 0 1 4 · 课标卷Ⅱ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1~3 题。
马 斯 克 、 “钢 铁 侠 ”小 罗 伯 特 · 唐 尼 、 “金 刚 狼 ”休 · 杰 克 曼 、 N B A 球 星 勒 布 朗 的 记 录 。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页
· 詹 姆 斯 等 参 加 。 创 下 在 两 周 内 收 到 近
400 万 美 元 捐 款
返回导航
——2 0 1 5 · 河 南 省 中 原 名 校 第 一 次 摸 底 考 试 作 文 材 料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分析
( 1 ) 创 新 思 维 。 这 种 创 新 形 式 的 活 动 是 非 常 成 功 的 , 收
到 了 大 量 的 捐 款 , 达 到 了 自 己 的 目 的 。 ( 2 ) 行 良 善 之 举 , 应 勿 违 本 心 。 任 何 公 益 和 慈 善 均 应 发 自 自 愿 , 不 管 参 与 与 否 , 以 及 如 何 参 与 , 都 应 有 更 多 地 选 择 , 而 不 是 看 着 别 人 的 评 价 和 脸 色 行 事 。 ( 3 ) 做 事 应 行 正 道 , 循 正 理 。 做 事 的 时 候 不 要 刻 意 追 求 所 谓 的 新 奇 或 与 众 不 同 , 以 致 于 方 向 或 结 果 “ 跑偏”, 违 背 了 初 衷 。
第 一部 分
读 名家 评 论 ,识思想精华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专 题 一 ►► 一 般 论 述 类 文 本 整 体 阅

课前· 自我诊断
课堂· 探究悟道
课后· 问题突破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赏 心 亭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一 场 名 为 “A L S 冰 桶 挑 战 赛
”的 活 动 , 正 在 互 联 网 线 上 线 下 24 小 时 内 向 “渐 冻 病 症 ” )公 益 协 会
如 火 如 荼 地 进 行 。 活 动 规 则 极 为 简 单 , 挑 战 者 要 么 在 美 国 A L S ( 肌 肉 萎 缩 性 侧 面 硬 化 病 , 俗 称
捐 出 100 美 元 , 要 么 往 自 己 头 上 浇 一 桶 冰 水 , 并 录 下 视 频 上 传 至 网 络 , 同 时 还 可 以 向 自 己 的 3个 朋 友 发 起 挑 战 。 借 助 于 社 交 网 络
的 力 量 , “冰 桶 挑 战 ”迅 速 传 播 。 吸 引 了 美 国 各 界 名 人 如 F a c e b o o k 创 始 人 扎 克 伯 格 、 微 软 创 始 人 比 尔 · 盖 茨 、 特 斯 拉 创 始 人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如 今 , 这 桶 冰 水 已 浇 至 中 国 , 门 话 题 。 小 米 科 技 董 事 长 雷 军 、 优 酷 土 豆 事 长 李 彦 宏 等 都 完 成 了 各 自 的 挑 战 。 然 而 , 在 却 有 着 不 同 的 甚 至 是 针 锋 相 对 的 议 论 。
“冰 桶 挑 战 ”成 排 名 第 一 的 热 C E O 古 永 锵 、 百 度 董 “冰桶”热的背后,
“五 谷 不 时 , 果 实 未 熟 , 不 鬻 于 市 。

史 上 最 早 的 关 于 食 品 安 全 管 理 的 记 录 。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2 汉 唐 时 期 , 食 品 交 易 活 动 非 常 频 繁 , 交 易 品 种 十 分 丰 富 。 为 杜 绝 有 毒 有 害 食 品 流 入 市 场 , 国 家 在 法 律 上 作 出 了 相 应 的 规 定 。 汉 朝 《 二 年 律 令 》 规 定 : 亟 尽 孰 燔 其 余 。 “诸 食 脯 肉 , 脯 肉 毒 杀 、 伤 、 病 人 者 ,
„„ 当 燔 弗 燔 , 及 吏 主 者 , 皆 坐 脯 肉 赃 , 与 盗 同
法。”即 肉 类 因 腐 坏 等 因 素 可 能 导 致 中 毒 者 , 应 尽 快 焚 毁 , 否 则 将 处 罚 当 事 人 及 相 关 官 员 。

唐 朝 《 唐 律 》 规 定 :
“脯 肉 有 毒 , 曾
经 病 人 , 有 余 者 速 焚 之 , 违 者 杖 九 十 。 若 故 与 人 食 并 出 卖 , 令 人 病 者 , 徒 一 年 ; 以 故 致 死 者 , 绞 。 即 人 自 食 致 死 者 , 从 过 失 杀 人
1 周 代 , 尽 管 关 于 食 品 安 全 事 件 的 记 载 不 多 , 但 我 们 还 是 看 到 , 由 于 食 品 安 全 关 系 重 大 , 统 治 者 对 此 非 常 重 视 并 作 出 了 特 别 规 定 。 周 代 的 食 品 交 易 是 以 直 接 收 获 采 摘 的 初 级 农 产 品 为 主 , 所 以 对 农 产 品 的 成 熟 度 十 分 关 注 。 易 的 规 定 有 : 据 《 礼 记 》 记 载 , 周 代 对 食 品 交 ”这 是 我 国 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