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可实施性研究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5G移动通信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当前全球通信领域的研发热点和争夺重点。
5G网络将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容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移动终端和应用需求。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5G移动通信网络需要研究和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
首先是宽带毫米波通信技术。
毫米波是5G网络中的重要频段,其频率范围在30GHz到300GHz之间,具有较大的带宽资源。
由于毫米波信号衰减较大,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且易受建筑物和植被等物体的阻挡影响。
研究者需要通过天线设计、波束赋形、信号处理等技术来克服这些问题,提高毫米波通信的传输性能。
其次是大规模天线技术。
在5G网络中,大规模天线系统可以利用大量的天线元素来进行波束赋形和空间复用,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研究者需要研究多个天线之间的互连问题、天线选择算法和天线分布策略等,以实现大规模天线系统的高效部署和优化。
第三是超密集组网技术。
超密集组网是指在同样的面积内部署更多的基站和终端设备,以提供更高的容量和更好的覆盖。
超密集组网中存在着基站之间的干扰问题、用户设备的难以管理问题以及能耗和成本的增加等挑战。
研究者需要开发新的调度算法、干扰管理技术和功耗控制方案等,以提高超密集组网的性能和可行性。
第四是异构网络技术。
异构网络是指不同类型和不同频段的网络设备和技术共存的网络。
在5G网络中,异构网络可以通过结合不同频段的无线接入技术(如LTE、Wi-Fi和小型蜂窝网络)来实现更好的覆盖和容量。
研究者需要研究异构网络间的协同工作、接入与切换策略以及负载均衡等问题,以支持异构网络的有效运行和资源统一管理。
最后是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
SDN和NFV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的可编程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网络的管理和部署效率。
在5G网络中,SDN和NFV技术可以帮助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灵活配置,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第五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4.2节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买水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以具体例题为例,讲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引导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计算方法:(1)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2)先算加、减法,再算除法2. 实际问题运用:(1)小明买了36个苹果,每组有4个,一共可以分成几组?(2)小明有20元钱,买了3个玩具,每个玩具5元,还剩多少钱?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设计一些类似的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与同学互相交换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逐渐进入了第五代时代。
相比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网络速度、带宽、延时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以满足更高效、更复杂、更安全的通信需求。
本文将就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指一种超高速、超低延时、超大带宽的无线通信技术。
5G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移动互联网、更智能化的物联网,以及更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其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更快的传输速率,可达到数十Gbps级别,是目前4G的数十倍。
高速率使得5G技术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更高带宽的应用,如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2. 更低的延时,可达到1ms以下。
低延时使得5G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远程手术、云游戏等应用场景,同时还可以实现更加实时的物联网。
3. 更多的设备连接能力。
5G技术可以实现百万级别设备连接,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无人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
4. 更高的安全性。
5G技术采用更加安全的通信协议,可以保证通信的隐私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自从2013年开始,全球各大通信企业便开始了5G的研究工作,目前5G已经进入了商用化部署阶段。
我国自2016年开始启动了5G商用化的试点工作,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5G商用也已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一方面,5G技术的落地离不开各大通信厂商的合作和互动。
近年来,华为、中兴、小米等国内外通信企业先后推出了5G基站设备和终端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另一方面,5G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发展5G产业的策略,同时还对5G企业给予了多项政策扶持。
三、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5G技术将改变和影响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下面将分别从智能家居、无人机、智慧城市等几个方面进一步介绍:1. 智能家居:在5G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家居设备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从而更好地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
5G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5G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5G通信系统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5G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对于提升通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以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超高频谱利用率和多连接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超高频谱利用率和多连接技术旨在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采用了多天线技术和大规模天线阵列,能够在相同频谱资源下支持更多用户。
此外,利用小区间的高密度部署和新的波束赋形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2. 低时延与高可靠性通信技术时延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5G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也包括了降低时延和提高通信可靠性。
为了实现低时延通信,研究者提出了基于毫米波通信和超密集网络的解决方案。
此外,数字冗余技术和异构网络的部署也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3. 高能效与绿色通信技术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实现高能效和绿色通信成为了5G通信系统的关键任务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采用智能天线、能量管理和功率控制等技术,能够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也能够打造更加绿色的通信系统。
4.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安全与隐私保护是5G通信系统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研究人员积极研究并实现了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此外,采用虚拟化和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隔离,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5. 多媒体与实时通信技术5G通信系统不仅仅关注传统的语音和数据通信,还致力于实现多媒体和实时通信的支持。
因此,关键技术研究需要解决多媒体流量的高速传输、低时延传输和高质量服务保证等问题。
网络边缘计算、可编程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等都是实现多媒体与实时通信的关键技术手段。
总之,5G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是推动通信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5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5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迭代,目前正处于5G时代。
5G移动通信系统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系统,它将为用户提供更快速度、更低延迟和更大容量的通信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5G移动通信系统需要依托一系列关键技术来支持其功能和性能。
一、毫米波通信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是5G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毫米波通信指的是在毫米波频段(30GHz-300GHz)进行通信传输的技术。
由于毫米波频段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大的带宽,因此可以实现更高速度和更高容量的通信服务。
但是,毫米波信号的穿透能力较差,会受到大气吸收和衰减影响,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优化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是5G移动通信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技术。
多天线技术通过部署大量天线和智能信号处理算法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利用多天线技术可以实现波束赋形、波束跟踪和干扰消除等功能,从而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速率。
此外,多天线技术还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设备接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
三、大规模MIMO技术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也是5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大规模MIMO技术通过部署大量天线和使用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来实现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通信。
大规模MIMO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速率,同时降低干扰和增加系统容量。
这使得5G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支持更多用户设备同时接入,满足用户对高速度、高容量通信服务的需求。
四、网络切片技术网络切片技术是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技术。
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将通信网络按照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通过网络切片技术,5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如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并为这些场景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质量和可靠性。
五、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是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引言: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移动通信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更快速、更稳定、更可靠的移动通信需求,5G移动通信网络的研发成为当前的热点。
本文将从关键技术的角度综述5G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5G移动通信网络的概述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相较于前几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大的网络容量、更多的连接数量以及更低的能耗。
5G移动通信网络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如智能城市、自动驾驶、物联网等。
二、关键技术的综述1. 毫米波通信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是5G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波长较短,传输速率高,但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为了解决传输距离的问题,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和波束成形技术来增强信号的传输能力,从而实现更远距离的通信。
同时,需要解决毫米波通信技术在大气、建筑等环境中的传输衰减问题。
2. 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是5G移动通信网络另一个重要的关键技术,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增加多个天线,可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稳定的信号传输。
这是由于多天线技术可以利用空间上的多样性,通过在不同的天线组合上发送和接收信号,从而提高传输效果。
3. 超密集网络技术超密集网络技术是解决5G移动通信网络容量需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在密集区域的用户数量较大时,容易出现网络拥塞的问题。
超密集网络技术通过增加基站数量以及更加灵活的基站布局,可以提供更大的网络容量,提高用户体验。
4.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是5G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一项创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将网络控制与数据转发进行分离。
通过集中控制和动态编程的方式,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网络管理和资源分配,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5. 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是5G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其主要思想是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靠近用户,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
5G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探究

5G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探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已经成为未来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
5G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是许多研究人员和公司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5G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及实现方法。
首先,5G通信技术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毫米波通信技术。
毫米波频段(30 GHz-300 GHz)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并能够提供非常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然而,由于毫米波频段的传播特性,包括衰减和穿透能力较差,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相应的天线技术、信道建模以及波束赋形等技术来克服这些难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对毫米波通信技术进行有效的频谱利用和干扰管理,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其次,超密集网络技术也是5G通信技术的关键之一。
超密集网络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使用大量的小型基站,以提供更高的容量和更快的速率。
这需要解决基站的部署问题、干扰管理以及频谱资源分配等挑战。
为了实现超密集网络,5G通信技术采用了多小区协同、交互式波束赋形和资源共享等方法来提供更好的网络覆盖和容量。
另一个关键的技术是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
大规模天线阵列可以利用波束赋形和空间复用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然而,由于天线间的干扰和复杂的信道特性,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的实现需要解决相干信号处理、天线校准和波束赋形算法的设计等问题。
此外,还需要考虑天线阵列的实际应用场景和硬件成本等因素。
另外,网络切片技术也是5G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切片是将通信网络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逻辑网络,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
网络切片技术需要解决划分网络资源、动态分配和管理资源的问题。
通过网络切片,5G通信技术可以为不同的垂直行业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如智能交通、物联网和工业自动化等。
另一个关键技术是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结合。
云计算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而边缘计算可以将计算任务和数据处理近距离地放置在用户附近。
通过结合云计算和边缘计算,5G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能源效率。
5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5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更快速、更稳定的通信需求,5G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
5G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多的连接数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更强大的通信能力。
然而,要实现5G移动通信系统的全面发展,需要克服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无线接入技术是5G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微波频段进行无线传输,而5G移动通信系统则引入了更高频率的毫米波技术。
毫米波技术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并且可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
然而,毫米波技术受到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研究如何克服这些干扰因素,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其次,多天线系统是实现5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单天线进行通信,而5G移动通信系统引入了MIMO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
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但也面临着天线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需要研究如何减小干扰,提高信号的传输效果。
另外,网络切片技术也是5G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资源是固定分配的,而5G移动通信系统引入了网络切片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网络资源按需分配。
网络切片技术可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然而,网络切片技术面临着资源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此外,物联网技术也是5G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面向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而5G移动通信系统则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设备和物体连接到一个统一的网络中,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然而,物联网技术面临着设备连接密度大、能耗高、安全保障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通信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2019年第5期(总第197期)2019(Sum. No 197)第五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可实施性研究王佳尧(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台电子设备将会接入互联网络中,届时,互联网的通信将会是目前人与人之间通信流量的30倍以上,甚至更高。
因而,推广和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5G)是势在必行。
文章针对规划中5G 网络的相 关概念、基本标准、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总结,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学习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5G;SDN;信道编码;自组织网络;ICN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9)05-0203-030引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写为5G 。
也是继4G-LTE 网络 之后的又一重大变革,无论是网络接入容量、速率还是安全性,均有重大的变化。
IMT-2020标准指出,5G 网络的理论下行速度可达到lOGbps,即下载文件最高速度可达1.25GB/S,相当于下载一个普通720P 电影仅仅只需要一秒钟。
由于物联网、互联网+、互联网汽车、无人驾驶等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大规模终端的接入要求,以及对应的应用对网络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成为推动5G 网络快速发展的重要因 素之一。
加之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5G 三步走的战略,要求三大运营商在2019年完成测试并预商用,到2020年达到 可商用化。
因此,全球各个国家各地区,均在大力推进5G 网络建设, 为下一代科技应用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平台。
1 5G 标准的重要历程主要确立标准如下:2017 年,5G New Radio,简称 5GNR, 12 月 21 日,在 3GPP RAN 第78次全体会议上,5GNR 首发版本非独立组网标准正 式冻结并发布。
2018年主要确立标准如下:2018年2月23日,英国沃达丰与中国华为首次完成5G 的通话测试。
2018年6月,5GNR 完成第二版本,即可独立组网标准发 布,全新建立包括基站、链路、核心网在内的网络平台,可以完 全满足IMT-2020的要求。
2018年12月,完成第三版本,即支持多组网架构版本发 布,在现有网络和新建网络中进行自由切换与独立通信。
12月1日,韩国运营商SK 、KT 及LG 同步推出5G 服务,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在全球的首次商用的实现。
2018年12月10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宣布,已向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 5G 系统中低频段试验 频率的使用许可。
2 5G 的基本指标要求(1) 数据速率根据2015年9月ITU 提议以及目前的设计,数据速率要求达到1〜lOGbps,相当于目前正在商用的4D-LTE 网络速率(实际)100Mbps 的理论峰值速率提高了 10倍以上。
(2) 往返时延往返时延要求不得超过1ms,是4G 标准10ms 的十分之一。
(3) 带宽要求在单位面积区域内具备更高的带宽,这是因为当前密集型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即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存在大量设备连接并提供快速应用的需求,IMT-2020中要求最高带宽可达400M,是4G 最高带宽的20倍。
(4) 覆盖要求在任何区域要求达到100%覆盖,并且应始终保持为可用 状态。
(5) 网络容量为了方便数量巨大的终端设备易于接入互联网,实现物 联网的万物互联愿景。
必然要求5G 网络具备超大的接入容 量和实时在线要求。
(6) 感知和可用性感知和可用性基本可以达到100%,即是网络在任何时间 及任何地点始终保持可用状态,永不掉线。
(7) 能源消耗由于“自组织网络”的正式应用,使得电源的使用量要求远远低于3G 、4G 网络,甚至只有3G 、4G 能耗的10%,因此具 有绿色技术的称号,且已经被标准化组织所考虑。
(8) 设备电池寿命由于能源消耗的大大减小,加之自干扰问题的逐步解决,功率控制、耗电量减少等等的作用下,因而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3 5G 的关键技术3.1信道编码的选择早在2015年,IMT-2020已经规范定义了 eMBB,mMTC 和URLLC 三大应用场景,分别对应5G 的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车联网、大规模物联网、髙清视频等等,相比当下3G/4G 只有较为单一的语音和数据业务而言,5G 的建设和承载要求不言而喻。
对于现在使用的turbo 码和卷积码,其编码效率和误码率都不是很理想,以香浓编码定推算,要想达到5G 规范的高速 率要求必然得选择其他更优编码。
简单来说,需要编码码块支持更长的长度和更髙的编码效率,并且在不同的传输环境需要不同的编码类型。
比如,短码块应用于物联网,长码块应用于高清视频,低编码速率应用于布局稀疏的农村站点,高编码率应用于密集的城区或城镇。
如果所有环境和应用场景均釆用同样的编码长度和编码效率,那么编码效率将得不到最大提高,进而浪费频谱资源,更达不到应用需求。
目前虽然确立了数据信道的长短码均釆用美国高通公司的LDPC 码,控 制信道釆用中国华为提出的POLAR 极化码,但是仍需经过一 段时间市场的检验。
其次,5G 主要是保障高可靠性的通信服务。
4G 对空中接口误码率要求初始传输为10%,经过多次重传后,误码率要求203低于1%。
但是,5G要求误码率为0.00001,即十万分之一。
这就意味着10万个编码中,只允许信道译码出现一次错误,或最多只能有一个编码不能译码或纠错。
因而,决定5G釆用哪种编码不仅与吞吐量、时延、纠检错能力、灵活性等等有关,还需要考虑使用环境及实施的复杂度、成熟度和后向兼容性等。
3.2内容分发网络(CDN)在大规模音频、视频、图像等业务的应用和突发传输要求下,快速、准确、有效地分发大流量的业务内容,同时降低时延,不仅是内容提供商,也是网络运营商的一大难题。
按照原来依靠增加带宽的方式是不完善的,由于大规模数据传输中路由选择及阻塞是固有的、加之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等等问题都存在延迟。
而内容分发网络是在TCP/IP网络中添加一个新的名曰“智能虚拟网络”的层次,主要是根据各节点连接状态、负载情况、用户距离等等综合情况分析下,根据实际情况将数据分发至离用户最近的代理服务器上,以达到用户就近获取所需的信息。
由于获取信息距离变短,也大大降低了响应时间而得以提升网络的响应速度。
3.3超密集异构网络伴随着五花八门的智能终端接入,使得对网络的要求向着综合化、高速率、高宽带、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加之互联网+的大量推广和应用,届时,数据流将呈指数级增长。
依据移动网络四代的发展,总结规律和重建模型,最终以减小小区半径,增加低功率节点数量来达到保证5G网络要求得以实现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链接密度上,5G能够在一平方公里内提供多达2.5万个链接并同时提供服务。
因此终端与网络节点间的距离更小,使得网络的功率要求和频谱效率得以大大提升,也同时得以扩展系统容量。
3.4自组织网络(SON)在传统的通信网中,是完全依靠人工方式完成网络的规划、部署、运维及优化。
因而造成大量人力成本,由于部署及运维在人力和能力上的差异,还造成网络优化时的难度加大,效果也不斤理想。
在5G网络中,由于接入用户更多,数据量更为庞大,因此在网络的部署、运营、维护等方面都将成为新型网络管理的挑战。
自组织网络,来自英文self o rganizing network,简写SON.主要解决通信网组网及后期运维过程的自动化和自完成功能,包括以下四点;⑴自动规划也称自规划,是将通信网的建设进行动态规划并执行,整个过程都无需人工干预,并同时满足系统容量的扩展、业务的监测、网络的优化等方面的需求。
(2)自动配置也称自配置,是建设通信网时可用以实现即插即用,具有成本低、安装简易等特点。
(3)自动优化也称自优化,是通过移动用户终端和eNB间进行有效测量,以实现在本地eNB进行参数的自动优化。
从而减少运维工作量来达到提升网络质量及性能的方法。
⑷自动愈合也称自愈合,网络系统可以对网络进行自动检测和对故障进行定位、甚至自动排除故障,因而大大减少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对QoS和用户体验的影响。
(5)目前使用的主要有集中式、分布式以及混合式三种架构。
3.5设备间通信(D2D)设备间通信(device to device)是在蜂窝网络基础上以实现近距离数据直接传输的技术。
数据可以直接在终端设备间进行传输而不需要事先链接基站厚再次转发。
从控制信令上看,无论是在会话的建立、维持、资源分配,还是鉴权、识别、计费、管理等和目前蜂窝网络一致。
5G网络在延迟、容量、频谱效率等都需要大大提升,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不仅是5G的基本要求,也是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设备间通信也由此而生,它具有减轻基站压力、提高频谱利用率、提升网络性能的特点,因而在大数据量传输场景中用户的体验度更加,因而在未来的市场中具有相当的前景。
3.6机器间通信(M2M)machine to machine,即机器间通信,简写M2M。
是物联网在当下的应用形式之一,同时在智能电网、城市信息化、环境监测等领域也基本实现了商业化的应用。
M2M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M2M主要是指机器对机器、人与机器间以及机器与移动网之间的通信,它涵盖了所有实现人、机、系统之间的通信方法。
从狭义上定义, M2M仅仅指的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基本通信。
目前M2M标准已逐渐形成并即将公布,并在5G网络中成为关键技术被立项。
3.7信息中心网络(ICN)Information Center Network,即信息中心网络,简写ICN。
是1979年由Nelson提出,被Baccala所强化。
是一种基于位置的,信息为中心发展的通信技术。
也是目前占据全球市场的TCP/IP网络无法满足海量数据流量分发的前提下而提出的,其最终目的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并希望能够取代现有的IP网络架构。
ICN主要是以信息的分发、查找和传递。
不再是像TCP/ IP架构中维护目标网络或主机的连通性。
ICN釆用以信息为中心,不再强调IP地址的属性及作用,甚至只是将IP地址作为一种传输标识。
并能够解析网络层的信息名称、路由的缓存数据、组播传递的信息等,因此较好地解决了有线网络中扩展性、实时性以及动态性等难以实现的问题。
ICN是基于“订阅式”的信息传递方式。
首先,“信息提供者”向网络发布自己所具有的信息,从而网络节点就能够根据相关信息的请求进行响应。
当请求者向网络发送信息请求时,网关或节点将请求转发到信息服务器,信息服务器再将相应信息发送给请求者,此时,带有缓存功能的网关或节点同时将经过的信息写入缓存。
而其他请求方对相同信息发送请求时,邻近的具有缓存功能的网关或节点就直接将该信息发送给其他请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