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题地图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前 位置 , 引导 旅游 者在 有 限时 间 内领 略旅 游地精 华 。 了解 旅游 者认 知地 图不 仅 有 助 于 研 究者 描 述 、 析 分
[ 稿 日期 】08 5 6 [ 订 日期 ]08— 9—2 收 20 —0 —0 ;修 20 0 5
[ 者 简 介 ] 志 杰 (94一) 男 , 海 人 , 京 大 学 博 士 生 , 作 蒋 17 , 上 南 研 究 方 向 为 认 知 地 理 学 和 旅 游 环 境 心 理 ,Em i —a : l inzie4 29 6 .o 张 捷 (90一) 男 , i gh i 01 @13 cm; a j7 16 , 江苏 无 锡 人 , 南
间关 系 。而位置 学 习 就 是根 据 对 情 景 的认 知 , 当 在
前情 景与 达到 目的手 段 、 径 间 建立 起 一 个 完整 的 途
京 大 学 旅 游 地 理 与 规 划 专 业 博 士生 导师 , 究 方 向为 旅 游 地 研
理 与 旅 游 规 划 、 斯 特 地 貌 、 法 地 理 学 , . a :ihn @ 喀 书 E m i jzag l e
① 表 象 (mg )事 物 不 在 面 前 时 , 们 在 头 脑 中 出 现 的 关 于 iae : 人
游者 行为 的 中间变 量 ( 游 者认 知地 图) 所 以不 能 旅 , 合理 预测旅 游 者行 为 。因此 , 讨 旅 游 环境 与旅 游 探
研 究发 现 : 旅 游 者 认 知 地 图是 具 有 空 间 定 位 功 能 的 、 态 ① 动
的 、 维 的 旅 游 环 境 综 合 表 象 ; 受旅 游 活 动 特 点 和 旅 游 地 三 ②
渊源, 因此 , 必要 梳理认 知地 图 的概 念体 系和 地理 有 学 和心理 学 中的认 知地 图研究 。

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华林甫2000年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8月初在昆明云南大学举行“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将出版论文集),会上专家们就历史地理学领域内各种问题和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运用新兴的G I S技术展开了广泛、深入而饶有兴趣的热烈讨论。

本年度出版的专著和论文集有:谭其骧著《长水粹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侯仁之等著《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5月)、王北辰著《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7月)、朱玲玲著《文物与地理》(东方出版社2000年4月)、葛剑雄著《碎石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7月)、翁俊雄著《唐后期政区与人口》(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12月)、景爱著《沙漠考古通论》(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10月)、李治安著《行省制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王妙发著《黄河流域聚落论稿——从史前聚落到早期都市》(知识出版社1999年12月)、胡阿祥著《“中国”古今称谓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阙维民著《历史地理学的观念:叙述、复原、构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张伟然著《湖北历史文化地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鲁西奇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等。

吴传钧、施雅风二院士主编《中国地理学九十年发展回忆录》已经问世(学苑出版社),周振鹤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已经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华林甫汇编《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学苑出版社)也已面世。

本年度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可观,仅就笔者寓目的二三百篇而言,已经涉及到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各个领域。

下面择其主要而概述一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地理”一词从何而来?什么时候中国才有?侯甬坚《“历史地理”学科名称由日本传入中国考》(《中国科技史料》第4期)一文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第十二章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规范

第十二章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规范
引述文献出处的选择 引述的文献应以具有原创性的期刊论文或专书为主。 教课书为二手文献的整理,应尽量避免引述。 如果引述的内容相干文献很多,应以最重要、最常 被引用、最先提出的文献为优先
案例分析一: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 产业集群是一种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组织形 式(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2002)。在当今全球化的背 景下,产业集群的效果越来越凸显出来,加快产业集聚、培 育产业优势逐渐成了各地区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实现经济 告诉发展的必然要求。
引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 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 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 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 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文献回顾
主要包括相关研究的观点、论据和论证。通过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 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 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
关于引用的规范(如何规范引用文献)
多作者导向的引述
[例句]:许多研究发现,一个组织成员的年龄组成结构,与组织的绩
效有关(Pfeffer 1983; O’Reilly 1987)。 [例句]:许多研究发现,一个组织成员的年龄组成结构,与员工的离职 率(Wagner 1985; O’Reilly 1993)、工作满意度(Pfeffer 1983; Chen 1998) 、及创造力有关(Smith 1983; Thompson & Rose 1987)。 当文中使用“过去的研究发现…”、“许多学者指出…“等句子时,应 引述确切的出处。
案例分析二:中国旅游节庆活动研究综述
• 一、概念、特征与分类

近五年来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状况综述 文学专业

近五年来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状况综述  文学专业

近五年来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状况综述摘要:文学地理学是由中国本土学者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文艺学与地理学、地域美学相交叉的研究文学的学科,也是批评与研究文学的一种新方法。

作为一个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新兴领域,文学地理学在我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本文从学科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地理分布与文学区研究、个案研究和宏观跨界研究几个方面对中国文学地理学近五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大致呈现出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地理学是由中国本土学者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文艺学与地理学、地域美学相交叉的研究文学的学科,也是批评与研究文学的一种新方法。

简单来说,文学地理学就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研究和探索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本文将传统的历史文学发展与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及民居文学进行了融合,由近代学者提出之后,文学地理便凭借着自身的特点和学科深受力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稳步攀升。

自近代时由学者梁启超首次提出后,文学地理学便在国内学术界不断升温,逐渐成为了文学跨学科研究中的热门领域。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学地理学研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近来才被作为一门学科而正式确立。

曾大兴在《文学地理学学术史略》中指出文学地理研究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当中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公元前544年到1905年是片段言说阶段,而在1905年到2011年是系统研究阶段,而在2011年至今是学科建设阶段。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是综合性、跨越学科边界的,其研究思路总是能够突破人为的设限,完成文学与地理学科的良性互动,扩展和丰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促进文学与地理学知识领域之间的互补、互证和互识。

近五年来,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日趋成熟,无论是在理论构架还是方法运用上面以及实证研究层面,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投身于文学地理的研究当中,创造出了令人惊喜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作业要求

文献综述作业要求

文献综述作业要求文献综述是指对一些特定领域、主题或研究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并对这些文献的主要观点、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总结和评价的一种学术写作形式。

文献综述旨在对研究问题提供一个全面、客观且系统的了解,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以下是文献综述作业的一般要求,具体要求可能根据教师和课程的要求有所调整。

1.研究问题和目的:明确综述的研究问题和目的,该问题可以是一些具体的主题、领域或研究问题。

2.文献选取: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和选取。

文献可以通过文献检索工具(如数据库、网络引擎、图书馆等)进行获取。

要选择具有权威性、可信度和代表性的文献,包括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书籍和专业报告等。

3.文献评价:对选取的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

评价可以从研究方法、样本、数据分析、理论框架、实证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

要注重对研究方法的评价,如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样本的选择和代表性、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可靠性。

4.文献梳理和分类:对选取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类,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进行分类整理。

梳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概念框架图、知识地图等可视化工具,以帮助理清文献之间的关系和内在逻辑。

5.文献总结:根据文献综述的目的,对所选取的文献进行总结。

总结应突出各个文献之间的共同点、差异点,对已有研究的主要观点、理论、方法和结果进行概括和评价。

总结要准确、客观,避免主观意见和价值判断。

6.文献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对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对该课题未来研究的建议和期待。

可以指出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或潜在的研究空白。

总之,文献综述是在一定的研究问题或课题下,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和评价的学术写作形式。

通过文献综述,能够加深对研究问题的理解,了解相关研究现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知识地图研究述评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知识地图研究述评



运 用文献计 量结合 内容分析的方法 , 从研 究阶段 和研 究力量 两个方 面分析 了国 内知识 地 图的研 究现状 ; 然
后从理论研 究、 技 术研 究、 应用研 究三个方面 归纳 了研 究论 文的主要 内容 ; 最后对研 究现 状和存在 问题进 行 了综述
并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 关 键 词 知 识 地 图 文 献 计 量 主题分析 理论研 究 技 术研 究 应 用研 究
四年所产出的 1 2 2篇相关论文 占 2 0 0 0 — 2 0 1 2 年全 部论
文6 1 % 的比例 , 期 间国 内知识地 图研 究 在核 心作 者 、
造 与思想 的相互影 响及联 系 的结合点 , 为用 户提供 知
识之 间的关 系” 。作 为 知识管 理 的 i
( L i b r a r y , Z h o n g y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7 )
Abs t r a c t Th e pa p e r c o mb i n e s b i b l i o me t r i c s a n d c o n t e n t na a l y s i s t o d e mo n s t r a t e t h e g e n e r a l s i t u a t i o n o f k n o wl e d g e ma p s t u d y i n Ch i n a
中图分 类号
G3 5 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 0 0 2 — 1 9 6 5 ( 2 0 1 3 ) l 1 — 0 0 8 6 — 0 6

国外主题图研究综述

国外主题图研究综述

国外主题图研究综述【原文出处】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712【原刊页号】39~44【分类号】G9【分类名】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复印期号】200803【英文标题】Review of Research on Topic Maps AbroadLiu Dan Bao Ping【作者】刘丹/包平【作者简介】刘丹,包平,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南京 210095)【内容提要】通过对相关论文与网站资源的调查,试图对国外主题图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国内此领域发展的几点建议。

【摘要题】国际信息【关键词】主题图/知识管理/Web应用/语义挖掘【正文】【分类号】G623.5如何利用数字化信息组织技术解决信息获取,为信息需求者提供真正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知识组织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主题图(Topic Maps)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知识组织技术,在网络信息组织领域逐渐显现出它的独特性,吸引着专家学者的探索与研究。

本文通过调查国外主题图相关研究论文的状况和访问主题图相关研究性网站,获得相关期刊论文124篇,相关图书章节59节;笔者将这些文献分为3个主要领域:主题图基础理论研究、主题图技术工具研究和主题图实际应用研究,分别对3个领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国内主题图发展与研究的几点建议。

1 关于主题图的基础理论研究主题图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主题图标准体系的建立与研究、主题图结构及特征要素的研究、主题图与其他知识表现技术的比较和互操作研究等方面。

1.1 主题图标准体系的建立与研究ISO标准组织一直在致力于推进主题图标准体系的建立和研究。

主题导航地图(Topic Navigation Maps)是主题图的前身,诞生于GCA研究所(现以IDEAlliance著称)的一次关于HyTime的应用研讨会上[1],他们试图用HyTime展现书后索引的知识结构,并希望能够自动合并不同的索引,这次会议的思想即被称为主题导航地图。

国内主题地图研究综述

国内主题地图研究综述

国内主题地图研究综述[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组织技术——主题地图,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利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关于主题地图的相关研究进行详细调研;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揭示国内关于主题地图的研究现状,为主题地图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主题地图知识管理知识组织信息检索知识导航1引言主题地图(topic maps),又名主题图,是一种数字化知识组织技术,主要用于信息管理和信息交互领域,它既可以揭示信息资源知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以定位知识概念所在的位置,被誉为信息世界的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

主题地图的思想最早起源于书后索引的合并,最初的模型定义于1992年,使用的是hytime 标准,出现在由gcari(graphics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所赞助的“hytime应用公约”(conven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hytime,capri)项目中。

后来主题地图模型由iso国际标准组织逐渐细化并最终形成iso 13250。

在国际标准iso 13250:2003中,主题地图被定义为“一套用来组织信息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最佳的信息导航”。

作为一种知识组织技术,主题地图提出了一种以主题作为基础的元数据组织和描述方式,能够为用户提供语义层次的信息导航;而作为一种知识表示语言,它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xml)的结合使得它在知识组织、知识导航和语义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这些特性能够帮助人们在信息知识时代更加充分有效地组织、检索与利用信息资源。

因此,通过对国内主题地图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并进行深入的内容分析,揭示出目前国内主题地图的研究现状对于我们充分有效地利用主题地图是十分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主题地图研究综述[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组织技术——主题地图,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利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关于主题地图的相关研究进行详细调研;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揭示国内关于主题地图的研究现状,为主题地图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主题地图知识管理知识组织信息检索知识导航1引言主题地图(topic maps),又名主题图,是一种数字化知识组织技术,主要用于信息管理和信息交互领域,它既可以揭示信息资源知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以定位知识概念所在的位置,被誉为信息世界的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

主题地图的思想最早起源于书后索引的合并,最初的模型定义于1992年,使用的是hytime 标准,出现在由gcari(graphics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所赞助的“hytime应用公约”(conven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hytime,capri)项目中。

后来主题地图模型由iso国际标准组织逐渐细化并最终形成iso 13250。

在国际标准iso 13250:2003中,主题地图被定义为“一套用来组织信息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最佳的信息导航”。

作为一种知识组织技术,主题地图提出了一种以主题作为基础的元数据组织和描述方式,能够为用户提供语义层次的信息导航;而作为一种知识表示语言,它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xml)的结合使得它在知识组织、知识导航和语义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这些特性能够帮助人们在信息知识时代更加充分有效地组织、检索与利用信息资源。

因此,通过对国内主题地图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并进行深入的内容分析,揭示出目前国内主题地图的研究现状对于我们充分有效地利用主题地图是十分必要的。

2国内主题地图研究现状本次调研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资源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为来源数据库,以“主题地图”或“主题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整理,得到主题地图相关研究文献共110篇,其中期刊文献85篇、学位论文22篇、会议文献3篇。

从发文时间上,可以看出国内关于主题地图的研究始于2003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是研究的高峰时期,其中,2006年、2008年各为17篇,而2010年则为22篇。

从刊载主题地图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上可以看出,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领域,其次是计算机学科领域,还有一些其他学科如教育、地质学科等,但这些学科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主题地图的研究内容主要划分为两大部分:主题地图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其中,基础理论研究部分主要涵盖了对主题地图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概念、主题地图与其他知识组织技术的比较与互操作以及主题地图的技术工具的研究。

基于对国内主题地图应用研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关于主题地图的应用研究主要分布在知识管理、知识组织与信息检索、知识导航三大领域。

2.1主题地图的基础理论研究2.1.1主题地图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概念主题地图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立于信息资源之外建立了一个信息资源索引,构建了一个结构化的语义网,并通过通用资源标志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将信息资源与信息资源索引连接起来。

它的核心要素包括三个部分:主题、关联和信息资源实体。

在主题地图中,除了上述三大核心要素之外,还有三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即主题身份识别、分面和范围。

主题地图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关于主题地图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概念,国内学者基本都参照国外研究者所自发成立建设的主题地图网站topic 中关于主题地图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概念的介绍,即主题地图是一套用来组织信息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最佳的信息导航,它既可以定位某一知识概念所在的资源位置,也可以表示知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个主题地图就是一个由主题、关联和资源实体所组成的集合体。

如艾丹祥和张玉峰的《利用主题图建立概念知识库》,黄晓斌的《网络主题图的原理及应用》,秦铁辉和郭延吉等人的《信息时代的“全球定位系统”——主题地图》等,他们都对主题地图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核心概念、主要功能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在关于主题地图的基本结构上,国内研究文献大都是对主题地图的核心要素即主题、关联和资源实体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而关于主题地图其他几个要素如主题身份识别、分面和范围则研究较少。

2.1.2主题地图与其他知识组织技术的比较与互操作在主题地图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除了其基本结构和核心概念之外,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主题地图与其他知识组织技术的比较与互操作。

首先是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它作为w3c提出的一种知识表示模型,与主题地图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张佩云和吴江等人将rdf标准与主题地图之间的相同点概括为:提出的背景相似,都提供了抽象的元数据模型来描述信息,都基于xml 交换和结构,都有一个类似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建模系统的类系统;将两者的不同点则归纳为技术的根源不同、数据模型不同以及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等方面。

刘茜认为主题地图与rdf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基础和观点(主题地图的基础是传统的查询辅助工具,而rdf的基础是形式逻辑和数学图形理论),辩证的相对的观察点,不同的语义程度,角色和方向,n元关系以及范围和多种语言上。

关于rdf与主题图之间的互操作,吴江和张佩云等人认为可以进行基于模型(model-based)的映射。

刘茜则提出rdf和主题地图在具备互操作的基础(即两者都定义了基于xtm的抽象模式和交换语法)上,可以通过模式模拟和模式映射两种方式来实现互操作。

张玉涛对国外主题图和rdf的数据互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从互操作研究发展阶段的角度进行了梳理,首先是侧重语法层面的对象映射,其次是侧重语义层面的语义映射,最后是侧重实际操作层面的本体映射。

他将主题图和rdf互操作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6点:①如何更好地平衡转换结果的语义性和实用性;②如何建立一种兼容机制满足不同语义层次的需要;③通用映射词表的完善和标准化问题;④主题图中的关联和rdf的statement的映射问题;⑤主题地图合并时所带来的问题;⑥如何兼容两者更高层次的规范及实现两者高层标准的转换。

除了rdf之外,主题地图与其他知识组织方法如索引、叙词表、概念图以及分类法之间也存在着异同。

马建霞在《主题图技术与相关知识组织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对主题地图与这些知识组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她认为主题图吸收了索引中的基本思想,并在联系类型和合并机制上比索引更进一步;与叙词表相比,主题图吸收了叙词表在词汇控制方面的思想,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更为具体;主题图与分类法相比在定义关联上更具有优势;与概念图相比,主题图不仅是知识组织工具,还是一种知识表现工具,可以提供以被机器理解和处理为目标的标记语言标记的文件方式。

2.1.3主题地图技术工具研究主题地图的技术工具是实现其高效的知识组织、知识表示及知识导航的重要桥梁。

目前国外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的主题图技术工具,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主题地图引擎、主题地图编辑器以及可视化工具。

目前已经开发完成的主题地图引擎包括:omnigator、tm4j、tmproc(不支持xtml.0)、semantext、goose works topic map toolkit、perl xtm;主题地图编辑器包括:tmtab、topincs、tm4l editor viewet、atop、wandora;可视化工具包括:xsiteable、tmview、startree、topic map designer、the“v”topic mapbrowser、gnowsys、panckoueke、tm3d。

在主题地图技术工具中,有的是集主题图引擎、编辑器和可视化工具为一体的综合性工具,有的则只具备其中的一项功能。

如ontopia公司开发的oks samplers就是集引擎、编辑器和可视化工具为一体的主题图工具。

tm4j(topic maps for java)就是一种开源主题图引擎。

国内有部分学者专门对主题地图的一些技术工具进行了研究,主要是tm4j和ontopia。

关于tm4j,朱良兵和赵金海、满红芳等人都进行了详细研究。

他们都对tm4j的功能、特征以及基本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但不同的是,朱良兵在分析tm4j的基本体系结构、主要类和核心接口的基础上,对tm4j的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赵金海和满红芳等人则重点阐述tm4j的主项目、子项目组成结构以及其界面层、基本执行层、合并执行层和兼容层等。

关于开源主题图引擎ontopia,李清茂对其工作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他在分析oks知识组件和ontopia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引擎api的主要开发包、核心接口之间的构成关系和实现形式。

2.2主题地图的应用研究随着主题地图的引进与研究,后来有些研究者逐渐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国外的主题地图技术工具进行小范围的实验性研究,以期在试验基础上对主题地图的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也是国内研究者对于主题地图进行研究的主要方式。

2.2.1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从狭义上讲,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对知识的管理,还包括对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主题地图在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狭义的知识管理概念层次上,由于主题地图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标准的技术方法来构建和分享知识,并且能定义复杂的、变化的知识结构,以元数据的形式体现和表现知识,因此能够使知识的获取、加工、存储和传播过程更加高效,使用主题地图的知识管理系统能够清晰地揭示知识本身的特征以及知识资源之间的相互关联。

关于主题地图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

吴振华认为topic maps是知识组织和知识呈现的有力工具,利用主题地图建立和导航资源库,能够方便资源检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他将主题地图在知识管理应用的领域归纳为商业出版、网站建设、企业应用和教育资源库建设。

张佩云和孙亚民等人提出了一个基于主题地图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从本体论的角度,结合元数据技术,对企业中存在的大量知识进行知识类型描述、信息抽取与表示等,用以提高企业知识的共享、重用以及有效检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