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热 能源2015新编教案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

课题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资源、能源、环保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研究燃烧热的实际意义。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 燃烧热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归纳法 练习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引入新课:下面我们来学习燃烧热。
【板书】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一、燃烧热【讲述】反应热种类: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板书】1.定义:在 101 kPa 时,l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表示符号:△H 单位:kJ/mol【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1)在101 kPa 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 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 H2O ,而不是气态水蒸气。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lmol 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2(g)十21O2 (g)=H2O(l);△H=-285.8kJ/mol【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投影】【思考与交流】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汇报】1、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
《燃烧热 能源》教学设计

《燃烧热能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任务难度并不大,主要讲述了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上一节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问题作补充,为本章下一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做准备。
另外燃烧热的还是描述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为可实现合理使用能源,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相应依据。
燃烧热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重难点。
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另外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
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部分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
本部分内着重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懂得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尝试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合我国环境与能量现状的认识过程,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知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燃烧热的计算四、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多元化,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渠道,了解一部分关于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新能源的知识。
另外,高一同学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1.2《燃烧热_能源》参考教案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2、了解资源、能源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3、常识性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教学难点:燃烧热的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引入新课。
[板书]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讲]反应热种类: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板书]1.定义:在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学生活动] 讨论、归纳概念要点[投影]注意:(1) 在101 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H2O,而不是气态水蒸气。
S对应的是SO2等。
(2) 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 可燃物以l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 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 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 2(g)十21O 2 (g)=H 2O(l);△H=-285.8kJ/mol[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讲]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投影][思考与交流]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1、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
2、表中较理想的燃料是:氢气、甲烷、甲醇等。
[板书]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点击试题]例1、10 g 硫磺在 O 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地,放出的热量能使 500 g H 2O 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 ,热化学方程式为 。
[讲] 10 g 硫磺燃烧共放出热量为: Q = m·C(t 2-t 2)=500 g × 4.18 × 10-3kJ/(g·C )(62.4-18)C = 92.8 kJ ,则lmol(32g)硫磺燃烧放热为gmol g kJ 10328.921-⋅⨯=-297 kJ/mol ,硫磺的燃烧热为297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S(s) + O 2(g) = SO 2(g);△H=-297 kJ/mol[投影][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板书]二、能源1、定义: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教学设计1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主备教师:辅备教师: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内容是燃烧热能源,在必修二我们已经对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进行学习,本节除了对必修二中所学的知识之外,还要学习燃烧热。
本节内容的重点燃烧热。
难点是燃烧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定义。
它是对必修二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也是高考的重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定位:1)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掌握燃烧热的定义,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2、目标解析: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 25℃ ,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
如: C→CO2(g)、H → H2O(l)、S → SO2(g)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它的关键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四、支持条件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部分、自学(8分钟)1、燃烧热:第二部分新课学习(20-30分钟)问题1、如何定义燃烧热?【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燃烧热。
1.什么是燃烧热?1)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2、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 25℃ ,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高中化学 12 燃烧热、能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课标要求1.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课标解读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及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作用。
3.了解如何节约能源,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教学地位本节第一部分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本章有关反应热的相关内容做准备,另外燃烧热还是描述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
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如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另外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
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部分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
●新课导入建议热气球的动力就是燃烧器,没有方向舵,它的运动方向必须是随风而行。
不同高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风向都是不一样的,想调整方向就需寻找不同的风层。
热气球的升和降与球体内气温有关,球体内气温升高,气球浮力增大,气球就上升;球体内气温下降,球体产生的浮力小于球体自身重量和载重,气球就开始下降。
热气球燃烧器的燃料通常为石油液化气,其成分为丙烷和丁烷,已知每摩尔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 221.5 kJ的热量,你能写出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吗?【提示】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21.5 kJ·mol-1。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7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燃烧热”,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8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能源”,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的教材地位分析。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燃烧热能源教案

燃烧热能源教案【篇一:人教-选修4-燃烧热能源教案1】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
探究建议:①调查与交流:家庭使用的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炉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
②查阅资料: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未来新型能源。
③讨论:太阳能储存和利用的多种途径。
④查阅资料并交流:“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
⑤讨论:选择燃料的依据。
⑥查阅资料并交流: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和燃烧热。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引入新课。
[[板书]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讲述]反应热种类: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板书]1.定义:在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1)在101 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 h2o,而不是气态水蒸气。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l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2(g)十1o2 (g)=h2o(l);△h=-285.8kj/mol 2[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投影][思考与交流]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汇报]1、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
2、表中较理想的燃料是:氢气、甲烷、甲醇等。
燃烧热能源教案

燃烧热能源教案教案标题:燃烧热能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是一种能量转化过程,能够解释燃烧产生的能量来源。
2. 理解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原理,能够计算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掌握燃烧热能源的利用方式和相关技术,了解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包括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3. 燃烧热能源的利用方式,如火力发电、燃气热水器等。
4. 燃烧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燃烧现象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燃烧热能源的思考。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燃烧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以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原理。
3. 实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燃烧过程,如木材燃烧,通过计算木材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
4. 知识拓展:介绍燃烧热能源的利用方式,如火力发电、燃气热水器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利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5. 环境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燃烧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热能源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7.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燃烧热能源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测试学生对燃烧热能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燃烧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3. 个人作业:布置一篇关于燃烧热能源的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资源:1. 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燃烧现象的视频或图片。
2. 计算工具:提供计算燃烧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工具或软件。
3. 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科普文章、科学杂志等。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 能源(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燃烧热、热中和热相关概念和计算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了解能源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回忆反应热、焓变的知识。
一、燃烧热定义:(一)、反应热1、概念: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H=-241.8kJ/mol表示1mol气态H2与(1/2)mol气态O2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
(三)燃烧热1、概念:2、注意: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
例如:1mol碳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不是燃烧热,CO不稳定,可继续燃烧生成CO2。
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
3、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 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4.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四)、中和热1、概念:2、注意:必须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中和反应对象为稀溶液;强酸与强碱中和时生成1mol H2O均放热57.3kJ,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3、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H=-57.3kJ/mol二、能源——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1)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2)煤作燃料的利弊问题 (3)新能源的开发【小结】一、燃烧热二、能源课堂练习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2.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水煤气3. 实验测得25℃、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写出C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注意】
a.条件:。
b.燃烧热△H 0(填>、<或=)
c.燃烧的物质物质的量一定为
d.生成稳定氧化物:
一般指: C(元素)—CO2(g) S— SO2(g) H—H2O(l)
2. 表示的意义:如: 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含义: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Q放=n(可燃物)×∣△H∣
5.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练习】1.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 mol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
C.在1.01×105 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D.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2.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有关物质燃烧时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C(s)+1/2O2(g)===CO(g) ΔH=+110.5 kJ·mol-1
B.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C.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D.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A.CO(g)+1/2O2(g)===CO2(g) ΔH=-283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 C.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D.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
4.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
5.8 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2.8 kJ·mol-1;现有H2和CO组
成的混合气体5.6 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71.15 kJ,并生成液态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ΔH=-282.8 kJ·mol-1
B.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1
C.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60%
D.燃烧后的产物全部与足量的过氧化钠作用可产生0.125 mol O2
5.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ΔH=-Q1kJ·mol-1
2H2S(g)+O2(g)===2S(s)+2H2O(l) ΔH=-Q2kJ·mol-1
2H2S(g)+O2(g)===2S(s)+2H2O(g) ΔH=-Q3kJ·mol-1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6.已知化学反应:C(s)+1/2O2(g)===CO(g) ΔH1<0 ; CO(g)+1/2O2(g)===CO2(g) ΔH2<0 C(s)+O2(g)===CO2(g) ΔH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 ( )
A.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碳的燃烧热是ΔH3 C.ΔH1<ΔH3
D.28 g CO的总能量比44 g CO2的总能量高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所给出的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 )
A.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 367.0 kJ·mol-1(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
C.S(s)+O2(g)===SO2(g) ΔH=-296.8 kJ·m ol-1(反应热)
D.2NO2===O2+2NO ΔH=+116.2 kJ·mol-1(反应热)
8
A.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是-3 540 kJ·mol-1
B.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 560.8 kJ·mol-1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硫酸与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和1mol盐酸与1molNaOH完全中和所
放出的热量相等
B.在25℃、101kPa下,1mol硫和2mol硫的燃烧热相等
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
是吸热反应
D.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10.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A.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 △H = -4b kJ/mol
B.C2H2(g) + 5/2O2(g) = 2CO2(g) + H2O(l) △H = 2b kJ/mol
C.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 △H = -2b kJ/mol
D.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 △H = b kJ/mol
11.(1)在101 kPa时,H2在1 mol O2中完全燃烧生成2 mol液态水,放出571.6 kJ的热量,
表示H 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0 L 1.00 mol·L -1硫酸与2.00L 1.00 mol·L -1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 的热量,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源
1.能源是能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是 (可/不可)再生能源。
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1)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2)寻找新的能源,现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它们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有污染。
【练习】1. 1998年出现的全球温度大幅度升高,为了防止气候变暖的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于1998年通过大会要求各国减少工业排放量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氮的氧化物 D. 碳氢化合物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 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 、SO 2等有害气体
C. 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 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3.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正大力推广汽车清洁燃料。
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
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均为 ( ) A .碳氢化合物 B .碳水化合物 C .氢气 D .醇类 4.(1)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3H 8(g)+5O 2(g)===3CO 2(g)+4H 2O(l) ΔH =-2 220.0 kJ·mol -1
,已知CO 气体燃烧的热化
学方程式为 CO(g)+12
O 2(g)===CO 2(g) ΔH =-282.57 kJ·mol -1
,则相同物质的量的C 3H 8
和CO 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值约为_ 。
(2)已知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
,则相同质量的氢气和丙烷燃烧,产生的热量的比值约为_
(3)氢气是未来的能源,除产生的热量大之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
5.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
,现有H 2和CH 4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使其充分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共放出3695 kJ 的热量,原混合气体中H 2和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