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诗四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30课 诗四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30课 诗四首
陶 渊 明
归 园 田 居 ( 其 三 )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陶渊明(365—427),名潜, 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因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 又自号“五柳先生”。东 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 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 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 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 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 兮辞》《桃花源记》等。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 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 颠沛流离之苦,中原 动荡之忧,以及老大 伤悲的落寞情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 评价说的是哪位诗人?
——王维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 诘,唐朝著名的田园诗人。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 称“王右丞”。王维是个 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 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 精通音乐。宋朝苏轼曾赞 道:“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赏析:
写得逼真如画。 “随”字写出 了群山渐渐远去、消失的样子, 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 个“入”字气势磅礴,形象生 动。
诗歌中作者要表达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流 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 “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按照自己的意愿生 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的理解与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的理解与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的理解与赏析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

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诗四首的理解与赏析,盼望对你有所关怀!诗四首的理解与赏析1】归园田居1.本诗的是东XX 有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_。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主旨、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隐居躬耕,喜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志趣。

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呈现出的画面。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愿'指诗人隐居躬耕,喜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归隐遁世,是他消极地躲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太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躲避。

5.说说"带月荷锄归'一句的妙处。

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

我们好象观察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中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闲逛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使至塞上1.本诗的是唐代有名的诗人王维__。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以及飘泊天涯的悲壮。

3.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似乎"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在叙事写景中巧用比方,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以及远离故土的思念。

4.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

田园诗人。 他的诗写得好,看
他的诗,就像看画;他 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 的画,就像读诗。苏轼 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
精选ppt
11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 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 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
精选ppt
20
•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 (公元725年,诗人24岁)出蜀至 荆门时所作。
•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 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 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 地游览。
精选ppt
21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 第三,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 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 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青白色 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描 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
精选ppt
16
使至塞上
译文:轻车简从查 看边疆,途中经过 属国居延。我像征 蓬飘出边塞,又像 归雁飞入了胡天。 大沙漠里孤烟直上, 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 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huì h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zhǎng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精选ppt
4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晨兴理荒秽,带月 荷锄归”所展现的画面。
• 清晨我下地松 土除草,星月 下我扛着锄头 回家歇息。
精选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30课 诗四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30课 诗四首
——王维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 唐朝著名的田园诗人。曾 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 “王右丞”。王维是个多 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 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 通音乐。宋朝苏轼曾赞道: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 。 , 。 , 。 , 。
都 萧 长 大 归 征属单 使 护 关 河 漠 雁 蓬国车 至 在 逢 落 孤 入 出过欲 塞 燕 候 日 烟 胡 汉居问 上 然 骑 圆 直 天 塞延边
王 维
单车:一辆车,形容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漂泊的旅人。 烟:烽烟。 箫关:古关名。 侯骑:骑马的侦察兵。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 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 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 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理:治理。
荒秽(huì):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归 园 田 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渡 荆 门 送 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赏析:
写得逼真如画。 “随”字写出 了群山渐渐远去、消失的样子, 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 个“入”字气势磅礴,形象生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唐朝)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四首】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huì 荷hè锄候骑jì都dū护燕yān然豚tún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但:只。

(3)江人大荒流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

八年级上册中,涵盖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咏雪课文一:《夜泊牛渚怀古》---杜牧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课文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单元:楚辞名篇课文一:《九歌·湛夜》---屈原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矫兮,劳心悄兮。

课文二:《离骚·欲将沈骚》---屈原游阳鲜则已,抱璞贵而贱。

洞庭泽既平,史册阖庶几。

第三单元:唐诗风华课文一:《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课文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四单元:宋词佳作课文一:《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课文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第五单元:诗经的世界课文一:《采莲曲》---佚名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课文二:《小雅·采蘩》---佚名采蘩采蘩,采蘩有若。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第六单元:唐诗之美课文一:《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文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七单元:古文观止课文一:《阿房宫赋》---杜牧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课文二:《春秋》---左丘明前出师表,后骖乘矣。

千里冯唐,千里翰海。

以上便是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的全部内容。

这些古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唐朝)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四首】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huì 荷hè锄候骑jì都dū护燕yān然豚tún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但:只。

(3)江人大荒流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课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huì荷hè锄候骑jì
都dū护燕yān然豚tún
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但:只。

(3)*人大荒流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平野尽,*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语言特点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歌。

3、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品位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四位诗人及作品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并作成相应的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教学设想:
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千古壮观的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