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验】路由和数据包转发简介

合集下载

路由交换的工作原理

路由交换的工作原理

路由交换的工作原理
路由交换是一种网络通信的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路由器来转发数据包,以实现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

具体流程如下:
1. 数据包生成:当源设备发送数据时,数据被划分成一个个的小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带有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等信息。

2. 寻找最佳路径:源设备将数据包发送到与之相连的第一个路由器。

路由器根据已存储的路由表信息,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

这个选择过程是根据路由器存储的路由策略、网络拓扑和链路状态等信息进行的。

3. 数据包转发:路由器将数据包根据路由表中的指示,转发到下一个最佳路径的路由器。

这个过程涉及到数据包的封装、分组和转发等操作,以确保数据包能够顺利地从源设备传输到目标设备。

4. 数据包到达目标设备:经过多次路由器的转发,数据包最终到达目标设备,并被目标设备的网络协议栈接收。

5. 数据包返回:目标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可以根据需要将响应数据包发送回源设备。

这个过程与上述步骤相反,数据包会经过多个路由器的转发,直到到达源设备。

总之,路由交换通过路由器之间的数据包转发,将源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传输到目标设备,实现网络通信。

该过程涉及到路由
表的使用和更新、数据包的转发和返回等步骤,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目标设备的正常接收。

路由器转发原理

路由器转发原理

路由器转发原理
路由器转发原理是指路由器根据IP数据报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从路由表中寻找最佳的路径,通过转发器设备将数据报按照此路径传送出去,这个过程也叫路由转发。

实现:
1. 路由器计算机识别网络传输数据报,并且使用指定的IP地址路由表根据传输数据报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通过算术运算寻找最佳的路径传输。

2. 根据最优的路径,从传输数据报中提取出目的IP地址信息或源IP地址信息,将数据按照此路径转发至目的IP计算机。

3. 在源IP计算机向目的IP计算机传输数据报之前,源IP计算机发出一条ARP (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源IP计算机将得到通过路由器和目的IP计算机网段上的响应,如果响应可以匹配,则证明连接有效,路由器就可以转发数据报了。

4. 如果响应不可以匹配,路由器将持续转发该请求,直到得到有效的响应,才
能完成路由转发。

路由器转发算法带例题

路由器转发算法带例题

路由器转发算法带例题路由器转发算法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决定将数据包转发到哪个出口端口的算法。

它是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实现网络中数据的快速、准确传输。

常见的路由器转发算法有以下几种:1. 静态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是指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将目的地址与出口端口的对应关系预先设定好。

当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时,根据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找到对应的出口端口进行转发。

例如,假设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目的地址出口端口192.168.1.0 1192.168.2.0 2当路由器接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192.168.1.100的数据包时,根据路由表可以得知该数据包需要通过出口端口1进行转发。

2. 动态路由算法:动态路由算法是指路由器通过与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自动学习网络拓扑和最优路径,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常见的动态路由算法有距离矢量路由算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Link State Routing)。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中,路由器通过周期性地交换路由表信息,计算到达目的地址的最短路径。

每个路由器根据相邻路由器发送过来的路由表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中,路由器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计算网络中的最短路径树。

每个路由器根据收集到的链路状态信息,计算出到达目的地址的最短路径,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3. 自适应路由算法:自适应路由算法是指路由器根据网络拥塞情况和链路质量动态调整路由选择。

常见的自适应路由算法有最小带宽算法、最短延迟算法和最小负载算法等。

最小带宽算法中,路由器根据链路的带宽情况选择最大带宽的路径进行转发。

最短延迟算法中,路由器根据链路的延迟情况选择最短延迟的路径进行转发。

最小负载算法中,路由器根据链路的负载情况选择负载最小的路径进行转发。

总结起来,路由器转发算法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网络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linux路由转发原理

linux路由转发原理

linux路由转发原理
在Linux系统中,路由转发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网络数据包从一
个网络接口转发到另一个网络接口的过程。

Linux系统通过以
下几个步骤实现路由转发:
1. 数据包接收:当一个网络接口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操作系统会捕获数据包,并将其传递给网络协议栈进行处理。

2. 路由决策:在接收到数据包后,操作系统会根据其目的IP
地址进行路由决策,确定将数据包发送到哪个网络接口。

它会检查系统的路由表,找到与目的IP地址最匹配的路由项。


由表中的每个路由项包含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

3. 数据包转发:根据路由决策,操作系统将数据包从接收网络接口转发到指定的出接口。

这个过程涉及到重新封装数据包,包括设置新的源和目的MAC地址。

通过重新封装,操作系统
可以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或目的主机。

4. 数据包转发控制:操作系统还可以根据配置和策略控制路由转发过程。

例如,可以通过配置IP转发表来允许或拒绝特定
的数据包转发。

此外,还可以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来
修改数据包中的IP地址和端口。

总结起来,Linux系统的路由转发原理是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然后将数据包从接收网络接口转发到指定的出接口,同时进行必要的数据包封装和重写。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与路由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与路由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与路由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和路由是至关重要的概念。

数据传输是指将数据从一个节点发送到另一个节点的过程,而路由则是决定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路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一、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操作之一。

在网络中,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

数据包是一种将数据划分成固定大小的块,并包含有关传输的控制信息的结构。

数据传输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封装:在发送端,数据被封装成包括数据部分和控制信息部分的数据包。

控制信息包括源和目的地址等。

2. 数据传输:数据包通过网络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经过多个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

3. 数据接收: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后,被解封,提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传输可靠性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能够被正确接收的能力。

为了实现传输可靠性,常用的技术包括错误检测和纠错编码。

传输效率是指在给定带宽和延迟条件下,网络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可以采用流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技术。

二、路由路由是决定数据在网络中传输路径的过程。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可以通过多条路径传输,路由的目标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

路由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路由发现:当一台主机发送数据时,需要确定数据包的目的地。

路由发现是指在网络中寻找目标主机或目标网络的过程。

常用的路由发现协议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2. 路由选择:一旦找到目的地,就需要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路由选择是根据一定的算法和指标,如距离、负载和速度等,从所有可能的路径中选择一条最佳路径。

3. 路由转发:一旦选择了最佳路径,数据将被发送到下一个节点。

在路由传输过程中,每个节点都会根据路由表进行转发决策。

实现有效的路由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常见的路由算法包括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此外,网络中还存在多种路由协议,如RIP、OSPF和BGP等。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与路由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与路由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与路由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工具。

在网络中,数据传输和路由是核心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路由,并分点列出步骤。

1. 数据传输的概念数据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台计算机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的过程。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发送端发送数据和接收端接收数据。

数据传输的过程需要借助网络协议来进行控制和管理。

2. 数据传输的步骤(1)发送方划分数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将要传输的数据划分为较小的单元,称为数据包或数据帧。

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传输和控制。

(2)数据封装:发送方通过添加一些附加信息来封装数据包或数据帧。

例如,添加源和目的地址、校验和等信息。

这些附加信息也可以帮助接收方进行数据验证和错误处理。

(3)传输控制:发送方需要根据目的地址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将数据传输至接收方。

在传输过程中,发送方需要进行传输控制,如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以保证数据可靠地传输。

(4)数据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将数据包或数据帧通过网络传输至接收方。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

(5)数据接收: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包或数据帧后,进行解封装,提取出真正的数据。

接收方还会进行数据验证,比如校验和计算,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 路由的概念路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确定数据传输路径的过程。

在大型网络中,数据包需要经过多个路由器进行传输,路由器会根据一定的算法来选择合适的路径。

4. 路由的步骤(1)路由表的建立:在路由过程中,每个路由器都会建立一个路由表,记录各个目的地址与对应的下一跳(下一个路由器)之间的关系。

路由表可以手动配置,也可以通过一些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

(2)数据包传输:当发送方的数据包到达一个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来选择下一跳,并将数据包传输给下一个路由器。

这个过程会一直重复,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地。

(3)路由选择策略:路由器在选择下一跳时,会考虑多种因素,如路径长度、带宽、拥塞状况等。

ip转发原理

ip转发原理

ip转发原理
IP转发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将接收到的IP数据包转发给目标主机的过程。

其实现原理如下:
1. 路由表查找:当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路由器首先会根据目标IP地址进行查找路由表。

路由表是存储在路由器中的一张记录了网络中各个IP地址范围及其对应的出口端口的表格。

2. 最长前缀匹配:路由器会利用最长前缀匹配算法,在路由表中寻找与目标IP地址最匹配的路由项。

最长前缀匹配是指将目标IP地址与路由表中的IP地址进行比较,找到最长的相同前缀,然后通过该路由项进行转发。

3. 下一跳确定:路由器找到匹配的路由项后,会根据该路由项中记录的下一跳信息确定发送数据包的下一个目标路由器。

下一跳可能是直接连接的邻居路由器,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转发设备进一步转发。

4. 转发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出口端口将数据包发送给下一跳路由器。

在发送数据包之前,还会进行一些必要的操作,比如将MAC地址进行映射、进行分片等。

5. 循环转发检测: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时,会对数据包进行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的检查。

TTL字段记录了数据包在网络中允许经过的最大跳数,当 TTL 值减小到0时,数据包将被路由器丢弃。

6. 目的主机接收:最后,经过一系列的转发过程,数据包会被送达目标主机。

目标主机会根据数据包的源IP地址、目标IP 地址和端口等信息进行处理,并返回响应给源主机。

通过以上步骤,路由器能够根据目标IP地址找到相应的转发路径,并将IP数据包转发给目标主机。

这样就实现了IP转发的基本原理。

路由器转发原理

路由器转发原理

路由器转发原理
路由器转发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接收数据包:路由器通过网络接口接收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包含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等必要的信息。

2. 查找最佳路径:路由器根据目标IP地址来查找最佳的转发
路径。

它通过查找路由表来确定下一跳路由器或目标网络。

3. 计算转发路径:路由器使用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
来计算转发路径的开销。

这些开销可能包括距离、带宽、负载等因素。

4. 转发数据包:一旦计算出最佳路径,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输出端口,以便将数据包转发给下一跳路由器或目标网络。

5. 更新路由表: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之后,可能会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更新信息。

路由器将根据这些更新信息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以便更好地选择下一跳路由器。

6. ARP转发:如果目标IP地址在本地网络中,路由器会先通
过ARP(地址解析协议)来查找目标MAC地址,然后将数据包转发给相应的主机。

7. NAT转发:在一些情况下,路由器还可能执行网络地址转
换(NAT)功能,将内部私有IP地址转换为外部公共IP地址,
以便实现局域网与公共网络之间的通信。

通过以上步骤,路由器能够准确地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网络或目标主机,实现网络通信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验】路由和数据包转发简介请参见图示。

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中都有到达如图所示每个网络的路由。

这些路由器上没有配置默认路由。

以下关于数据包在该网络中转发方式的结论中,哪两项是正确的?(选择两项。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如果RouterC 接收到发往192.16.5.101 的数据包,它将把该数据包从接口S0/0/1 转发出去。

B. 如果RouterB 接收到发往172.20.255.1 的数据包,它将把该数据包从接口S0/0/0 转发出去。

C. 如果RouterA 接收到发往192.168.3.146 的数据包,它将把该数据包从接口S0/0/1 转发出去。

D. 如果RouterB 接收到发往10.5.27.15 的数据包,它将把该数据包从接口S0/0/1 转发出去。

E. 如果RouterC 接收到发往10.5.1.1 的数据包,它将把该数据包从接口Fa0/0 转发出去。

Question 2分数: 1在启动过程中,路由器可以从哪些位置加载Cisco IOS?(选择两项。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NVRAMB. TFTP 服务器C. 设置例程D. RAME. 终端F. 闪存Question 3分数: 1请参见图示。

主机A ping 主机B。

当R4 收到对以太网接口的ping 时,哪两块报头信息包括在内?(选择两项。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源IP 地址:192.168.10.129B. 目的IP 地址:192.168.10.33C. 源IP 地址:BBBB.3333.5677D. 源MAC 地址:5555.AAAA.6666E. 目的MAC 地址:9999.DADC.1234F. 目的IP 地址:192.168.10.134Question 4分数: 1加载配置文件时的默认顺序是怎样的?选择一个答案A. FLASH、TFTP、CONSOLEB. FLASH、TFTP、ROMC. NVRAM、TFTP、CONSOLED. NVRAM、FLASH、ROMQuestion 5分数: 1路由器从相连的以太网接口收到消息后,会更改哪项报头地址,再将消息从另一个接口发送出去?选择一个答案A. 仅第2 层源地址B. 仅第2 层目的地址C. 仅第3 层目的地址D. 第2 层源地址和目的地址E. 仅第3 层源地址F. 第3 层源地址和目的地址Question 6分数: 1以下哪一项正确描述了路由器启动时的顺序?选择一个答案A. 检查硬件、应用配置、加载bootstrap、加载IOSB. 加载bootstrap、加载IOS、应用配置C. 加载IOS、加载bootstrap、应用配置、检查硬件D. 加载bootstrap、应用配置、加载IOSQuestion 7分数: 1请参见图示。

在主机 2 连接到LAN 上的交换机后,主机 2 无法与主机 1 通信。

导致此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选择一个答案A. 交换机需要IP 地址,但尚未配置。

B. 主机1 和主机2 位于不同的网络中。

C. 主机2 的子网掩码不正确。

D. 路由器LAN 接口和主机1 位于不同网络中。

E. 主机1 的IP 地址与路由器的LAN 接口位于不同的网络中。

Question 8分数: 1请参见图示。

从图中的路由表输出可得出什么结论?(选择两项。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此路由器只有两个接口。

B. 此路由器配置为将数据包转发到远程网络。

C. 路由器收到的目的地址为198.18.9.1 的IP 数据包后,将从Serial0/0/0 接口转发出去。

D. 路由器接口尚未进入工作状态。

E. 此路由器的FastEthernet0/0 接口和Serial0/0/0 接口配置了IP 地址和no shutdown 命令。

Question 9分数: 1请参见图示。

从路由器的运行配置输出可得出什么结论?选择一个答案a. 当前配置已保存到NVRAM。

b. 显示的配置将会是路由器下次重新启动时用到的配置。

c. 显示的命令决定了路由器的当前运行情况。

d. 口令经过加密。

Question 10分数: 1网络管理员需要通过路由器的FastEthernet 端口直接连接两台路由器。

应使用哪种电缆?选择一个答案A. 全反电缆B. 直通电缆C. 交叉电缆D. 串行电缆Question 11分数: 1当路由器收到从一个网络发往另一个网络的数据包时,它会执行哪三个过程?(选择三项。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通过IP 报头中的目的IP 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地址B. 解封第3 层数据包时将第2 层帧报头保持原样C. 将第3 层数据包封装成特殊的第1 层帧,并将该帧转发到送出接口D. 通过IP 报头中的目的MAC 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地址E. 通过解开第2 层帧报头来解封第3 层数据包F. 将第3 层数据包封装成新的第2 层帧,并将该帧从送出接口转发出去Question 12分数: 1图中的哪些接口可用于租用线路W AN 连接?(选择两项。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6B. 5C. 3D. 4E. 1F. 2Question 13分数: 1输入以下命令的作用是什么?R1(config)# line vty 0 4R1(config-line)# password check123R1(config-line)# login选择一个答案A. 要求在保存配置前输入check123B. 设置通过Telnet 连接该路由器时使用的口令C. 创建本地用户帐户以便登录路由器或交换机D. 确保在进入用户执行模式之前输入口令Question 14分数: 1哪两项说法正确描述了路由器的组件?(选择两项。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闪存包含用于标识IOS 位置的启动系统命令。

B. NVRAM 存储着在启动过程中使用的IOS 的备份副本。

C. ROM 含有硬件模块所执行的诊断程序。

D. ROM 包含最新而且最完整的IOS 版本。

E. RAM 永久存储着在启动过程中使用的配置文件。

F. 重新启动时闪存中的内容不会丢失。

RAM 永久存储着在启动过程中使用的配置文件。

(错,RAM掉电丢失信息)NVRAM 存储着在启动过程中使用的IOS 的备份副本。

(错的原因是一般100K左右的大小只够放startup-config启动配置文件)ROM 包含最新而且最完整的IOS 版本。

(错,ROM也很小,而且是固化的,需要专用的编程器才能改写里面的数据,一般放的是基本的系统)闪存包含用于标识IOS 位置的启动系统命令。

(错,这是ROM的特点,闪存只包含IOS 文件,不包含bootstrap命令)Question 15分数: 1您需要配置图中所示的串行连接,必须在Sydney 路由器上发出以下哪条配置命令才能与Melbourne 站点建立连接?(选择三项)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Sydney(config-if)# ip host Melbourne 201.100.53.2B. Sydney(config-if)# ip address 201.100.53.1 255.255.255.224C. Sydney(config-if)# clock rate 56000D. Sydney(config-if)# ip address 201.100.53.2 255.255.255.0E. Sydney(config-if)# no shutdownQuestion 16分数: 1如果路由器在启动时无法找到有效的配置文件,将发生什么情况?选择一个答案A. 启动过程将重置。

B. 启动过程将停止,直到获得有效的配置文件。

C. 路由器将根据上次的有效配置生成默认配置文件。

D. 路由器将监控本地流量,以确定路由协议配置要求。

E. 路由器将提示用户进行响应,以进入设置模式。

Question 17分数: 1口令可用于限制对Cisco IOS 所有或部分内容的访问。

请选择可以用口令保护的模式和接口。

(选择三项。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路由器配置模式B. 控制台接口C. 加密执行模式D. 以太网接口E. VTY 接口F. 特权执行模式Question 18分数: 1请参见图示。

网络管理员已经为路由器连接到直连网络的接口配置了如图所示的IP 地址。

从路由器ping 相连网络上的主机或路由器接口之间相互ping 都会遭到失败。

此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选择一个答案A. 路由器接口的IP 地址必须配置为网络地址而非主机地址。

B. 每个接口都必须使用clock rate 命令配置。

C. 目的网络不存在。

D. 必须使用no shutdown 命令启用接口。

Question 19分数: 1网络管理员刚把新配置输入Router1。

要将配置更改保存到NVRAM,应该执行哪一条命令?选择一个答案A. Router1(config)# copy running-config flashB. Router1(config)#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C. Router1(config)# 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D. Router1#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E. Router1# copy running-config flashF. Router1# 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Question 20分数: 1下列哪些是路由器的功能?(选择三项。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广播域分段B. 分组交换C. 网段扩展D. 根据逻辑编址选择最佳路径E. 根据物理编址选择最佳路径Question 21分数: 1关于负载均衡特征的描述,哪两条是正确的?(选择两项。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A. EIGRP 支持不等价负载均衡。

B. 负载均衡是指通过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发送相同数量的数据包。

C. 负载均衡可让路由器通过多条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到同一的目的网络。

D. 负载均衡是指路由器将相同的数据包发送到不同目的网络。

E. 如果到达同一目的地的多条路径具有不同度量,则路由器不支持负载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