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

合集下载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题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题直线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一条无限延伸的线段。

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需要研究不同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几何学的基本原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些关于两直线位置关系的题目。

1. 平行线与垂直线在平面几何中,平行线和垂直线是最常见的两种直线位置关系。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的斜率相等。

垂直线则是指两条直线在交点处互相垂直,它们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现在,我们来考虑以下问题:已知直线L1的斜率为m1,直线L2的斜率为m2,如何判断L1和L2的位置关系?首先,如果m1等于m2,那么L1和L2是平行线。

其次,如果m1乘以m2等于-1,那么L1和L2是垂直线。

这是因为两条直线的斜率乘积等于-1时,它们互为相反数,即互相垂直。

2. 相交线除了平行线和垂直线,两条直线还可以相交于一点。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下面是一个练习题:已知直线L1过点A(x1,y1),直线L2过点B(x2,y2),如何求出L1和L2的交点坐标?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来确定直线的方程。

设直线L1的方程为y = k1x + b1,直线L2的方程为y = k2x + b2。

然后,我们可以将L1和L2的方程联立,解出交点的坐标。

具体步骤如下:将L1和L2的方程联立,得到k1x + b1 = k2x + b2。

然后,将x的系数和常数项分别相等,得到k1 = k2,b1 = b2。

将k1代入其中一个方程,解出x的值。

再将x的值代入另一个方程,解出y的值。

这样,我们就求出了L1和L2的交点坐标。

3.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在几何学中,我们还经常需要计算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下面是一个练习题:已知平行线L1和L2的方程分别为y = k1x + b1和y = k2x + b2,如何计算L1和L2之间的距离?首先,我们可以求出L1和L2的斜率之差的绝对值,即|k1 - k2|。

(完整版)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梳理: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 平行的判断:①当l 1 , l 2 有斜截式(或点斜式)方程l 1 : y = k 1 x + b 1 , l 2 : y = k 2 x + b 2 ,则 l 1 // l 2 ⇔ k 1 = k 2 , b 1 ≠ b 2 .②当l 1 , l 2 有一般式方程: l 1 : A 1 x + B 1 y + C 1 = 0, l 2 : A 2 x + B 2 y + C 2 = 0 , 则l 1 // l 2 ⇔A 1B 2 - A 2 B 1 = 0,C 1B 2 - C 2 B 1 ≠ 0 .(2) 垂直的判断:①当l 1 , l 2 有斜截式(或点斜式)方程l 1 : y = k 1 x + b 1 , l 2 : y = k 2 x + b 2 ,则 l 1 ⊥ l 2 ⇔ l 1 : y = k 1 x + b 1 , l 2 : y = k 2 x + b 2 .②当l 1 , l 2 有一般式方程: l 1 : A 1 x + B 1 y + C 1 = 0, l 2 : A 2 x + B 2 y + C 2 = 0 ,则l 1 ⊥ l 2 ⇔ A 1 A 2 + B 1B 2 = 0 .2、两条直线的交点:若l 1 : A 1 x + B 1 y + C 1 = 0, l 2 : A 2 x + B 2 y + C 2 = 0⎧ A 1x + B 1 y + C 1 = 0 则l 1 , l 2 的交点为 方程⎨ A x + B y + C 的解.= 0 ⎩ 2 223、点到直线的距离:(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 P (x 0 , y 0 ) 到直线 Ax + By + C = 0 的距离为 d =_.(2)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求法:两平行直线: l 1 : Ax + By + C 1 = 0, l 2 : Ax + By + C 2 = 0 ,则距离 d = d =(二)例题讲解:考点 1: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例 1、(1)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3x + 4 y -12 = 0 ,求与l 平行且过点(-1, 3) 的直线方程;(2)已知直线l 1 : 2x - 3y +10 = 0, l 2 : 3x + 4 y - 2 = 0 ,求过直线l 1 和l 2 的交点,且与直线l 3 : 3x - 2 y + 4 = 0⎨⎩⎩ ⎩⎪ 垂直的直线l 方程. 易错笔记:解:(1)设与直线l 平行的直线l 1 的方程为3x + 4 y + C = 0 ,则点(-1, 3) 在直线3x + 4 y + C = 0 上,将点(-1, 3) 代入直线3x + 4 y + C = 0 的方程即可得: 3⨯(-1) + 4 ⨯ 3 + C = 0 ,∴ C = -9 ,∴所求直线方程为:3x + 4 y - 9 = 0 .(2)设与直线l 3 : 3x - 2 y + 4 = 0 垂直的直线l 方程为: 2x + 3y + C = 0 ,⎧2x - 3y +10 = 0 方程 ⎩3x + 4 y - 2 = 0 ⎧x = -2的解为: ⎨ y = 2 , ∴直线l 1 : 2x - 3y +10 = 0, l 2 : 3x + 4 y - 2 = 0 的交点是(-2, 2) , ∴直线l 过直线l 1 : 2x - 3y +10 = 0, l 2 : 3x + 4 y - 2 = 0 的交点(-2, 2) , ∴ 2 ⨯(-2) + 3⨯ 2 + C = 0 ,∴ C = -2 ,∴直线l 方程为: 2x + 3y - 2 = 0 . 考点 2:直线的交点问题例 2、已知直线方程为(2 + m ) x + (1- 2m ) y + 4 - 3m = 0 , (1) 求证:无论 m 取何值,此直线必过定点;(2) 过这定点引一直线,使它夹在两坐标轴间的线段被这定点平分,求这条直线方程.解:(1)设直线方程为(2 + m ) x + (1- 2m ) y + 4 - 3m = 0 过定点( A , B ) ,∴ ⎧2 A + B = -4 ,∴ ⎧ A = -1 , ⎨ A - 2B = 3 ⎨B = -2 ∴直线方程为(2 + m ) x + (1- 2m ) y + 4 - 3m = 0 过定点(-1, -2) .(2) 由题意知,直线l 在 x 轴上的截距 a ≠ 0 ,在 y 轴上的截距b ≠ 0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x + y= 1,∴直线 l 在 x 轴上的交点坐标为 M (a , 0) ,直线 l 在 y 轴上的交点坐标为a b N (0, b ) ,直线l 夹在两坐标轴间的线段被点(-1, -2) 平分, ∴点(-1, -2) 是线段 MN 的中点,⎧ a + 0 = -1 ∴ ⎪ 2 ,∴ a = -2, b = -4 , ⎨ 0 + b= -2 ⎩⎪ 2∴直线l 的方程为: x + y -2 -4易错笔记:= 1,即2x + y + 4 = 0 .⎩ ⎩ (三)练习巩固:一、选择题1、直线 3x + y +1 = 0 和直线 6x + 2 y +1 = 0 的位置关系是B )A .重合B .平行C .垂直D .相交但不垂直2、点(2,1) 到直线 3x - 4 y + 2 = 0 的距离是(A )A. 45B. 54C.25D. 2543、如果直线 x + 2ay - 1 = 0 与直线(3a - 1)x - ay - 1 = 0 平行,则 a 等于(A )1 1 A .0B .C .0 或 1D .0 或661 解: 1⋅(-a ) - 2a (3a -1) = 0 ①,且 2a (-1) - (-a ) ≠ 0 ②,由①得: a = 0 或 a =,由②得: a ≠ 0 ,∴6a = 0 .4、若三条直线 2x + 3y + 8 = 0, x - y -1 = 0 和 x + ky = 0 相交于一点,则 k =(B )A.-2B. - 12⎧2x + 3y + 8 = 0C .2D .1 2⎧x = -1 解: 方程⎨x - y -1 = 0 的解为: ⎨ y = -2 ,∴直线2x + 3y + 8 = 0, x - y -1 = 0 的交点是(-1, -2) ,三条直线2x + 3y + 8 = 0, x - y -1 = 0 和 x + ky = 0 相交于一点(-1, -2) , ∴直线 x + ky = 0 过点(-1, -2) ,∴ -1+ k (-2) = 0 ,∴ k = - 1,故选 B .25、已知点 M (4, 2) 与 M (2, 4) 关于直线 l 对称,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D )A. x + y + 6 = 0 B. x + y - 6 = 0 C. x + y = 0 D. x - y = 06、已知直线 3x + 4 y - 3 = 0 与直线6x + my +14 = 0 平行,则它们间的距离是 (D )17 17 A.B .C .8D .2105解: 直线3x + 4 y - 3 = 0 与直线6x +my +14 = 0 平行,⎨⎪4 ⨯14 -(-3)m≠ 0∴⎧⎪3m - 4 ⨯6 = 0⎩,∴m = 8 ,∴直线6x +my +14 = 0 的方程为6x + 8 y +14 = 0 ,即3x + 4 y + 7 = 0 ,∴直线3x + 4 y - 3 = 0 与直线3x + 4 y + 7 = 0 之间的距离d === 2 .直线3x + 4 y - 3 = 0 与直线6x + 8 y+14 = 0 的距离等于直线3x + 4 y - 3 = 0 与直线3x + 4 y + 7 = 0 之间的距离,∴直线3x + 4 y - 3 = 0 与直线6x +my +14 = 0 的距离d === 2 ,故选D.二、填空题7、如果三条直线l1: mx +y +3 = 0, l2: x -y -2 = 0, l3: 2x -y + 2 = 0 不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的直线,那么m 的一个值是.8、过点(2, 3)且平行于直线2x +y - 5 = 0 的方程为2x +y - 7 = 0.过点(2, 3)且垂直于直线3x + 4 y- 3 = 0 的方程为4x - 3y +1 = 0 .分析:设与直线 2x +y - 5 = 0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2x +y +C = 0 ,则点(2, 3)在直线 2x +y +C = 0 上, 将点(2, 3)代入直线 2x +y +C = 0 的方程即可得: 2 ⨯ 2 + 3 +C = 0 ,∴C =-7 ,∴所求直线方程为: 2x +y - 7 = 0 .分析:设垂直于直线3x + 4 y - 3 = 0 的方程为: 4x -3y +C = 0 ,则点(2, 3)在直线4x -3y +C = 0 上,将点(2, 3) 代入直线4x - 3y +C = 0 的方程即可得: 4 ⨯ 2 - 3⨯ 3 +C = 0 ,∴C = 1,∴所求直线方程为: 4x - 3y +1 = 0 .9、已知直线l1的斜率为3,直线l2经过点A(1, 2),B (2, a),若直线l1 // l2,a =_ 3 _;若l1⊥l2,则a =5.3当直线l1 // l2 时: 直线l1 的斜率:k1 = 3 ,且直线l1 // l2 ,∴直线l2 的斜率k2 =k1 = 3 ,直线l 经过点A(1, 2),B (2, a),∴直线l 的斜率k=y2-y1 =a - 2=a - 2 = 3 ,222x -x 2 -12 1∴a = 5 .当直线l1 ⊥l2 时,设直线l1 的斜率为k1 ,直线l2 的斜率为k2 ,则直线l 的斜率:k = 3 , 直线l ⊥l ,∴k ⋅k =-1 ,∴直线l 的斜率k =-1=-1,1 1 12 1 2 2 21又 直线l 经过点A(1, 2),B (2, a),∴直线l 的斜率k=y2-y1 =a - 2=a - 2 =-1,222x -x 2 -1 32 1∴a =5.310、设直线l1: 3x + 4 y- 2 = 0, l2: 2x +y + 2 = 0, l3: 3x - 4 y+ 2 = 0 ,则直线l1 与l2 的交点到l3 的距离为12 .5k 3Ax 0 + By 0 + C A 2 + B 2 3⨯(-2) - 4 ⨯ 2 + 2 32 + (-4)2Ax 0 + By 0 + CA 2 +B 2k + 2 k 2 + (-1)22 ⎩ ⎩ 1⎩⎩2 ⎧3x + 4 y - 2 = 0 解: 方程⎨2x + y + 2 = 0 ⎧x = -2的解为: ⎨ y = 2 ,∴直线2x + 3y + 8 = 0, x - y -1 = 0 的交点是(-2, 2) ,∴点(-2, 2) 到直线l 3 的距离为:d = = = 12.511、过点 A (-1, 2) ,且与原点距离等于2的直线方程为 x - y + 3 = 0 或7x - y + 9 = 0 .2解 : 设 所 求 直 线 的 斜 率 为 k , 则 直 线 过 点 kx - y + k + 2 = 0 ,A (-1, 2) , ∴方 程 为 y - 2 = k ⎡⎣ x - (-1)⎤⎦ = k ( x +1) , 即 ∴直 线 到 原 点 的 距 离 为 : d ==== ,2(k + 2)2 2⎛⎫22= ⎪ = 1 ,∴ k 2 + 8k + 7 = 0 ,∴ k = 1 或 k = 7 , k + (-1)⎝ 2 ⎭ 2∴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x - y + 3 = 0 或7x - y + 9 = 0 .三、解答题12、已知直线l 1 : x + my + 6 = 0, l 2 : (m - 2) x + 3y + 2m = 0 ,求m 的值,使得 (1) l 1 和l 2 相交;(2) l 1 ⊥ l 2 垂直;(3) l 1 // l 2 ; (4) l 1 和l 2 重合. 解:(1) l 1 和l 2 相交,∴ m (m - 2) -1⨯ 3 ≠ 0 ,∴ m ≠ -1. (2) l 1 ⊥ l 2 垂直,∴ 1⋅(m - 2) + m ⨯ 3 = 0 ,∴ m = 2.⎧⎪m (m - 2) -1⨯ 3 = 0 (1) (3) l 1 // l 2 ,∴ ⎨ ,⎪2m ⋅ m - 3⨯ 6 ≠ 0 (2) 由(1)得: m = 3 或 m = -1,由(2)得: m ≠ ±3 ,∴ m = -1.⎧⎪m (m - 2) -1⨯ 3 = 0 (1)(4) l 1 和l 2 重合,∴ ⎨⎪2m ⋅ m - 3⨯ 6 = 0 (2) ,由(1)得: m = 3 或 m = -1,由(2)得: m = 3 或 m = -3 , ∴当 m = 3 ,或 m = -3 ,或 m = -1时, l 1 和l 2 重合.13、已知直线l 过点(1, 2) ,且与 x , 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点 A 、 B(1) 、求∆AOB 面积为 4 时直线l 的方程;(2)、在(1)的前提之下,求边 AB 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解:(1)、由题意知,直线l 在 x 轴上的截距 a > 0 ,在 y 轴上的截距b > 0 ,∴设直线l 的方程为: x + y= 1, 直线l 过点(1, 2) , a bk ⋅ 0 -1⋅ 0 + k + 2k 2 + (-1)2y B(1,2)OAx∴ 1 + 2 = 1①, ∆AOB 面积为 4,∴ a b a b = 1 ab = 4 ②,由①、②得: a = 2 , b = 4 , 2∴直线l 的方程为: x + y= 1,即2x + y - 4 = 0 .2 4(2)、设边 AB 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l 1 ,斜率为 k 1 ,直线l 1 过原点O (0, 0) ,直线l 的方程为: 2x + y - 4 = 0 ,∴边 AB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2x + y - 4 = 0 ,斜率为斜率 k = -2 , l ⊥ l 1 ,∴ k ⋅ k 1 = -1 ,∴ k 1 = -1 = -1 = 1, 直线l 过原点O (0, 0) , k -2 2 1∴直线l 的方程为: y - 0 = 1( x - 0) ,即 x - 2 y = 0 .综上所述:边 AB 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x - 2 y = 0 .121 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B.如果线段AB与线段CD不相交,那么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C.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叫做平行线.D.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点A为直线外一点,点B在直线上,若AB=5厘米,则点A到直线的距离为( )A. 就是5厘米B. 大于5厘米C. 小于5厘米D.最多为5厘米3.如图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 )A.20° B.25° C.30° D.70°4.如图所示,点A到BD的距离是指( )A.线段AB的长度 B.线段AD的长度 C.线段AE D.线段AE的长度5.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A.0个 B.1个 C.2个 D.3个6.如图,AB⊥CD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若∠1=26°,则∠2的度数是()A.26° B.64° C.54° D.以上答案都不对二、填空题7.如图,MC∥AB,NC∥AB,则点M,C,N在同一条直线上,理由是.8.如图,直线a,b相交,∠1=60°,则∠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9.如图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CD⊥AB,若∠COE=30°,则∠AOE=_____,∠AOF=______.10.如图,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记作________于点________,此时∠AOD =______=______=______=90°.11.如图,∠AOB=90°,则AB BO;若OA=3 cm,OB=2 cm,则A点到OB的距离是________cm,点B到OA的距离是________cm;O点到AB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最短.1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100°,则∠BOD的度数是.三、解答题13.如图,三条直线AB、CD和EF相交于一点O,∠COE+∠DOF=50°,∠BOE=70°,求∠AOD和∠BOD.14.如图,直线EF,CD相交于点O,OA⊥OB,若∠AOE=40°,∠COF=81°,求∠BOD的度数.15.如图所示,小明家在A处,他要去在同一条路上的小丽家或小红家或小华家或小刚家问作业,则最少要走多少米可以问到作业?【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D;【解析】考查平行线的概念.2.【答案】D;【解析】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直线上所有点的距离中最小者.3. 【答案】D;【解析】∠1=40°,∠BOC=140°,∠2=12∠BOC=70°.4. 【答案】D;5. 【答案】B【解析】只有(3)中的∠1与∠2是对顶角.6. 【答案】B;【解析】∠BOE=90°-∠1=64°,又∠AOF=∠BOE=64°.二、填空题7.【答案】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解析】解:∵MC∥AB,NC∥AB,∴点M,C,N在同一条直线上,理由是: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答案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答案】120°, 60°, 120°;9. 【答案】60°, 120°;【解析】∠AOE=90°-∠COE=60°,∠AOF=∠AOD+∠DOF=90°+∠EOC=90°+30°=120°.10.【答案】垂直,AB⊥CD, O,∠BOD,∠BOC,∠AOC;【解析】垂直的定义.11.【答案】>, 3, 2,垂线段;【解析】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12.【答案】50°;【解析】由题意知:∠BOD=∠AOC=12∠EOC=50°.三、解答题13.【解析】解:∵∠COE=∠DOF(对顶角相等),∠COE+∠DOF=50°(已知),∴∠COE=150252⨯=°°.∵∠BOE=70°,∴∠BOC=∠BOE-∠COE=70°-25°=45°.∵∠AOD=∠BOC(对顶角相等).∴∠AOD=45°.∴∠BOD=180°-∠AOD=180°-45°=135°.14.【解析】解:∵∠COF=81°,∴∠DOE=∠COF=81°,∵OA⊥OB,∴∠AOB=90°,又∵∠AOE=40°,∴∠BOE=∠AOB﹣∠AOE=90°﹣40°=50°,∴∠BOD=∠DOE﹣∠BOE=81°﹣50°=31°.15.【解析】解:小明到小红家问作业最近,所以小明至少要走15米.。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7.B
8.D
9.B
10.A
11.120° 60° 120°
12.120°
13.
1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15. /15度
16.140
17.
18. /60度
19.
20.157.5
21.2பைடு நூலகம்米
22.小明这次跳远的成绩是 .
23.(1)图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图略,垂线段最短
24.(1)90
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C.不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3.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圆心角的度数为()
A. B. C. D.
4.下列四个图形中, 与 是对顶角的是()
A. B.
C. D.
5.如图,下列选项中与∠A是同旁内角的是()
A.∠A=49°B.四边形CC′E′E是平行四边形
C.B′C=DED.S△ABC=5S△D′FE
7.如图,直线AB⊥CD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若∠1=25°,则∠2的度数是( )
A.25°B.65°C.55°D.64°
8.如图,利用工具测量角,有如下4个结论:
① ;
② ;
③ 与 互为余角;
④ 与 互为补角.
22.如图,是某同学在学校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留下的脚印,请测量他的成绩.(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简要说明,按照答题卡测量距离,比例尺 计算)
23.如图,在高速公路 的同一侧有 、 两座城市.
(1)现在要以最低成本在 、 两座城市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每公里修建的成本相同,试在图中画出这条公路的位置,并简要说明你的依据;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C
如图,过点C作直线AB的垂线,

垂足为D,垂线段CD的长度叫
做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AD
B
议一议
你知道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是如何测量跳
远成绩的吗?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垂线段AE的长度就是这位同学的跳远成绩
N
踏E

M
B
C
A
D
沙坑
随堂练习
1、如图,∠ABC=900,则AB与BC的位置关系是 _____;AB=6,BC=8,AC=10,则A到BC的距离是 ______,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
做一做
(2)你能借助直尺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 的直线吗?
做一做
(3)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两条互相垂直 的直线吗?试试看,请说明你的理由。
想一想 画一画
(1)如图,点A在直线l上,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你能画出几条?点A在直线l外呢?
P
P
l
A
C BD
2、如图,这是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即斑马线 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判断,在过马路时三条 线段AC、AB、AD中最短的是_____,道理是 __________
课堂小结
1、什么是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 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 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2、垂直的表示方法
通常有符号“⊥”表 示
借助三角尺在白纸上画
3、垂线的画法 借助直尺在方格纸上画
用线的性质:
P
P
l
l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垂线的性质:

七下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

七下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1.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2.如上图,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点 O ,那么 ∠ 1与 ∠ 2 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在上图中,直线 AB 与CD 相交于点 O ,∠ 1 与 ∠ 2有公共顶点 O ,它们的两边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 对顶角有如下性质:对顶角3.在上图中, ∠ 1 与 ∠ 3 有什么数量关系?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这两个 角 .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 角 . 4.(1)在图2中,∠2+∠1=90°,∠2+∠3=90°那么∠1与∠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证明:∵∠2+∠1=90°∴∠1=90°-又∵∠2+∠3=90°∴∠3=90°- ∴∠1____∠3 结论:①同角的余角______; 符号语言:∵∠2+∠1=90°,∠2+∠3=90°∴∠(2)在图3中,∠1+∠2=90°,∠3+∠4=90°若∠1=∠3,问∠2与∠4的大小是________。

证明:∵∠1+∠2=90°,∠1=∠3∴∠___+∠2=90° ∴∠2=90°-∠___又∵∠3+∠4=90°∴∠4=90°-∠___∴∠2____∠4 结论:②等角的余角______。

符号语言:∵∠1+∠2=90°,∠3+∠4=90°,∠1=∠3 ∴∠2____∠4 5.(1)若图4中,∠1+∠2=180°,∠1+∠3=180°则∠2,∠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结论:③同角的补角_______.符号语言:∵∠1+∠2=180°,∠1+∠3=180°∴∠2____∠3 (2)若图5中,∠1+∠2=180°,∠3+∠4=180°∠1=∠3,则∠2,∠4的关系是:_______ 证明:132图4 图33412图5结论:④等角的补角_______.符号语言:∵∠1+∠2=180°,∠3+∠4=180°∠1=∠3∴∠2____∠4自学检测:6. 如图,直线 a ,b 相交, ∠ 1 = 38°,求 ∠ 2, ∠ 3, ∠ 4 的度数.7.如图,∠AOB 为一直线,∠1=∠2,∠3=∠4,则图 中互余的角共有( ) A 、5对 B 、4对 C 、3对 D 、2对 8.一个角比它的余角的2倍大12°,试求这个角的度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习题含答案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相较于点O ,E 是∠AOD 内一点,已知OE ⊥AB,∠BOD =40°,则∠COE 的度数是( ) A.120 ° B.140 ° C.150° D.130°2.OA ⊥OB ,OC ⊥OD,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OC =∠AOD B.∠AOD =∠BODC.∠AOC =∠BODD.以上都不对3.如图,∠BAC =90°,AD ⊥BC ,则下列的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②线段AC 是点C 到AB 的垂线段; ③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④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4.如图,把水渠中的水引到水池C ,先过C 点向渠岸AB 画垂线,垂足为D ,再沿垂线CD 开沟才能使沟最短,其依据是( ) A. 垂线最短 B.过一点确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盲 C.垂线段最短 D.以上说法都不对5.P 为直线l 外一点,点A,B,C 为直线l 上三点,PA=5cm,PB=4cm,PC=2cm ,则P 到直线l 的距离( )A.2cmB.小于2cmC.不大于2cmD.4cm6.如图,已知0A ⊥m ,OB ⊥m ,所以OA 与OB 重合,其理由是( ) A.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 B.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C.平面内,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垂线段最短7.画一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 ) A. 线段上 B. 线段的端点 C. 线段的延长线上 D. 以上都有可能1题图2题图3题图4题图6题图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内过直线l 上一点做l 的垂线不止一条B.直线l 的垂线有无数条C.如果两条线段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线段就不能互相垂直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9.如图,直线a ⊥b ,∠1=50°,则∠2= 度.10.如图,点A ,B ,C 在一条直线上,已知∠1=53°,∠2=37°,则CD 与CE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 .11.如图,已知BA ⊥BD ,CB ⊥CD ,AB=8,BC=6,则点A 到BD 的距离为_________ ,点B 到CD 的距离为_________ .12.如图,两条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C ,OF ⊥CD ,∠COE =65°,∠AOF 等于_________ .9题图10题图11题图 12题图13.如图,∠ADB =90°,用“<”连接AB ,AC ,AD ,结果是 _________ .三、解答题14.如图,OA ⊥OB ,OB 平分∠MON ,若∠AON =120°,求∠AOM 的度数.15.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OM ⊥AB 于O . (1)若∠1=∠2,求∠NOD ;(2)若∠BOC =4∠1,求∠AOC 与∠MOD .1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OE ⊥CD ,OF ⊥AB ,∠DOF =65°,求∠BOE 和∠AOC 的度数?17.如图,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OC 为一射线,OE 平分∠AOC ,OF 平分∠BOC . (1)若∠BOC =50°,试探究OE ,0F 的位置关系; (2)若∠BOC 为任意角α(0°<α<180°),(1)中OE ,OF 的位置关系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由此你发现什么规律?18.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Q 是CD 上的一点. (1) .过点Q 画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E; (2) .过点O 画直线CD 的垂线.19.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 上由A 向B 行驶,M ,N 是分别位于公路AB 两侧的两所学校.(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噪声会对两所学校教学都造成影响,当汽车行驶到何处时,分别对两所学校影响最大?请在图上标出来.(2)当汽车从A 向B 行驶时,在哪一段上对两学校影响越来越大?在哪一段上对两学校影响越来越小?在哪一段上对M 学校影响逐渐减小而对N 学校影响逐渐增大?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习题答案二、填空题9.40°10.垂直11.8;6.12.40°13.AD<AC<AB三、解答题14.解:∵OA⊥OB∴∠AOB=90°∵∠AON=120∴∠BON=120°-90°=30°∵OB平分∠MON∴∠MOB=∠NOB=30°,∴∠AOM=90°-30°=60°15.解:(1)∵OM⊥AB,∴∠1+∠AOC=90°又∠1=∠2∴∠2+∠AOC=90°,∴∠NOD=180°-(∠2+∠AOC)=180°-90=90°(2)由已知∠BOC=4∠1,即90°+∠1=4∠1,可得∠1=30°所以∠AOC=90°-30°=60°,由对顶角相等得∠BOD=60°故∠MOD=90°+60°=150°16.解:(1)∵OF ⊥AB,∴∠BOF =90° ∵∠DOF =65°,∴∠BOD =∠BOF -∠DOF =90°-65=25° ∵OE ⊥CD, ∴∠DOE =90°,那么∠BOE =∠DOE -∠BOD =90°-25°=65°(2)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AOC 与∠BOD 是对顶角 即∠AOC =∠BOD =25° 17.解:(1)OE ⊥OF ∵∠BOC =50°,∴∠AOC =180°-50°=130 ∵OE 平分∠AOC ,OF 平分∠BOC ∴∠EOC =21∠AOC =65°,∠COF =21∠COB =25° ∴∠EOF =65°+25°=90° ∴OE ⊥OF(2)∵∠BOC =a ∴∠AOC =180-a∵OE 平分∠AOC ,OF 平分∠BOC ∴∠EOC =21∠AOC =90°-21a, ∠COF =21∠COB =21a ∴∠EOF =90°-21a+21a=90° ∴OE ⊥OF规律: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18.解:(1)直线QE是所求的直线(2)直线OF是所求的直线19.解:(1)作MC⊥AB于C,ND⊥AB于D,所以在C处对M学校的影响最大,在D处对N学校影响最大;(2)由A向C行驶时,对两学校影响逐渐增大;由D向B行驶时,对两学校的影响逐渐减少;由C向D行驶时,对M学校的影响减小,对N学校的影响增大。

高三数学(文理)复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距离公式》专题练(学生版)(无答案)

高三数学(文理)复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距离公式》专题练(学生版)(无答案)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距离公式》专题练专题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1 位置关系的判断1.直线2x +(m +1)y +4=0与直线mx +3y -2=0平行,则m 等于2.若直线mx +2y +m =0与直线3mx +(m -1)y +7=0平行,则m 的值为3.已知直线l 1:x +2ay -1=0,l 2:(a +1)x -ay =0,若l 1∥l 2,则实数a 的值为4.若直线l 1:ax +y -1=0与l 2:3x +(a +2)y +1=0平行,则a 的值为________.5.若直线l 1:ax -(a +1)y +1=0与直线l 2:2x -ay -1=0垂直,则实数a =6.若直线l 1:(a -1)x +y -1=0和直线l 2:3x +ay +2=0垂直,则实数a 的值为7.已知P (-2,m ),Q (m,4),且直线PQ 垂直于直线x +y +1=0,则m =________.8.已知过点A (m +1,0),B (-5,m )的直线与过点C (-4,3),D (0,5)的直线平行,则m 的值为9.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2π3,直线l 1经过P (-2,3),Q (m,0)两点,且直线l 与l 1垂直,则实数m 的值为10.若直线(3a +2)x +(1-4a )y +8=0与(5a -2)x +(a +4)y -7=0垂直,则a =________.11.设a ∈R ,则“a =1”是“直线l 1:ax +2y -1=0与直线l 2:x +(a +1)y +4=0平行”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已知直线l1:mx+3y+3=0,l2:x+(m-2)y+1=0,则“m=3”是“l1∥l2”的________条件.13.命题p:“a=-2”是命题q:“直线ax+3y-1=0与直线6x+4y-3=0垂直”成立的() 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4.若m∈R,则“log6m=-1”是“直线l1:x+2my-1=0与l2:(3m-1)x-my-1=0平行”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5.已知直线4x+my-6=0与直线5x-2y+n=0垂直,垂足为(t,1),则n的值为16.已知直线l1:ax+y-6=0与l2:x+(a-2)y+a-1=0相交于点P,若l1⊥l2,则a=________,此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_.17.已知过点A(-2,m)和点B(m,4)的直线为l1,直线2x+y-1=0为l2,直线x+ny+1=0为l3.若l1∥l2,l2⊥l3,则实数m+n的值为18.已知b>0,直线(b2+1)x+ay+2=0与直线x-b2y-1=0垂直,则ab的最小值为19.已知两直线l1:mx+8y+n=0和l2:2x+my-1=0,试确定m,n的值,使(1)l1与l2相交于点P(m,-1);(2)l1∥l2;(3)l1⊥l2,且l1在y轴上的截距为-1.20.已知直线l1:ax+2y+6=0和直线l2:x+(a-1)y+a2-1=0.(1)试判断l1与l2是否平行;(2)当l1⊥l2时,求a的值.21.在直线l:3x-y-1=0上求一点P,使得:(1)P到A(4,1)和B(0,4)的距离之差最大;(2)P到A(4,1)和C(3,4)的距离之和最小.1.2 根据位置关系求直线方程1.直线l过点(-1,2)且与直线2x-3y+4=0垂直,则直线l的方程是2.过点M(-3,2),且与直线x+2y-9=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3.设直线mx-y-m+2=0过定点A,则过点A且与直线x+2y-1=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4.与直线3x+4y+1=0平行且过点(1,2)的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5.经过A (2,1),且与直线2x +y -10=0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6.经过两条直线l 1:x +y -4=0和l 2:x -y +2=0的交点,且与直线2x -y -1=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7.经过直线l 1:3x +2y -1=0和l 2:5x +2y +1=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l 3:3x -5y +6=0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8.经过两直线l 1:2x -3y +2=0与l 2:3x -4y -2=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4x -2y +7=0的直线方程是9.三条直线l 1:x -y =0,l 2:x +y -2=0,l 3:5x -ky -15=0构成一个三角形,则k 的取值范围是A .k ∈RB .k ∈R 且k ≠±1,k ≠0C .k ∈R 且k ≠±5,k ≠-10D .k ∈R 且k ≠±5,k ≠110.已知三条直线l 1:2x -3y +1=0,l 2:4x +3y +5=0,l 3:mx -y -1=0不能构成三角形,则实数m 的取值集合为( )A.⎩⎨⎧⎭⎬⎫-43,23 B .⎩⎨⎧⎭⎬⎫43,-23 C.⎩⎨⎧⎭⎬⎫-43,23,43 D .⎩⎨⎧⎭⎬⎫-43,-23,23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定点P的直线l:ax+y-1=0与过定点Q的直线m:x-ay+3=0相交于点M,则|MP|2+|MQ|2=12.已知两直线l1:ax-by+4=0和l2:(a-1)x+y+b=0,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b的值.(1)l1⊥l2,且直线l1过点(-3,-1);(2)l1∥l2,且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专题2 两条直线的交点与距离问题2.1 两直线交点问题1.若三条直线y=2x,x+y=3,mx+2y+5=0相交于同一点,则m的值为________.2.过两直线l1:x-3y+4=0和l2:2x+y+5=0的交点和原点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3.直线l1过点(-2,0)且倾斜角为30°,直线l2过点(2,0)且与直线l1垂直,则直线l1与直线l2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4.直线2x+3y-k=0和直线x-ky+12=0的交点在x轴上,则k的值为5.已知直线y =kx +2k +1与直线y =-12x +2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6.若直线l 1:y =kx -k +1与直线l 2:ky -x =2k 的交点在第二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7.若两直线kx -y +1=0和x -ky =0相交且交点在第二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8.当0<k <12时,直线l 1:kx -y =k -1与直线l 2:ky -x =2k 的交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9.已知直线l 被两条直线l 1:4x +y +3=0和l 2:3x -5y -5=0截得的线段的中点为P (-1,2),则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为2.2 距离问题1.已知点A(5,2a-1),B(a+1,a-4),若|AB|取得最小值,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2.点P为x轴上一点,P点到直线3x-4y+6=0的距离为6,则P点坐标为________.3.已知点(a,2)(a>0)到直线l:x-y+3=0的距离为1,则a等于4.直线2x+2y+1=0,x+y+2=0之间的距离是____.5.已知直线3x+4y-3=0与直线6x+my+14=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6.若直线l1:x+ay+6=0与l2:(a-2)x+3y+2a=0平行,则l1与l2之间的距离为7.若P,Q分别为直线3x+4y-12=0与6x+8y+5=0上任意一点,则|PQ|的最小值为______.8.过点P(2, -1)且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为9.直线l过点P(-1,2)且到点A(2,3)和点B(-4,5)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10.当点P(3,2)到直线mx-y+1-2m=0的距离最大时,m的值为11.已知点P(x,y)在直线x+y-4=0上,则x2+y2的最小值是12.两条平行线l1,l2分别过点P(-1,2),Q(2,-3),它们分别绕P,Q旋转,但始终保持平行,则l1,l2之间距离的取值范围是13.已知动直线l:ax+by+c-2=0(a>0,c>0)恒过点P(1,m)且Q(4,0)到动直线l的最大距离为3,则12a+2c的最小值为14.已知直线l过直线l1:x-2y+3=0与直线l2:2x+3y-8=0的交点,且点P(0,4)到直线l的距离为2,则直线l的方程为.15.已知两条平行直线,l1:mx+8y+n=0与l2:2x+my-1=0间的距离为5,则直线l1的方程为16.已知直线l:(2a+b)x+(a+b)y+a-b=0及点P(3,4).(1)证明直线l过某定点,并求该定点的坐标;(2)当点P到直线l的距离最大时,求直线l的方程.17.已知直线l经过直线2x+y-5=0与x-2y=0的交点P.(1)点A(5,0)到l的距离为3,求l的方程;(2)求点A(5,0)到l的距离的最大值.专题3 对称问题3.1 点关于点的对称1.过点P(0,1)作直线l使它被直线l1:2x+y-8=0和l2:x-3y+10=0截得的线段被点P平分,则直线l的方程为.2.若直线l1:y=k(x-4)与直线l2关于点(2,1)对称,则直线l2恒过定点A.(0,4)B.(0,2) C.(-2,4)D.(4,-2)3.2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1.光线从点A(-3,5)射到x轴上,经x轴反射后经过点B(2,10),则光线从A到B的距离为2.点P(2,5)关于直线l:x+y+1=0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将一张坐标纸折叠一次,使得点(0,2)与点(4,0)重合,点(7,3)与点(m,n)重合,则m+n等于________.4.一只虫子从点O(0,0)出发,先爬行到直线l:x-y+1=0上的P点,再从P点出发爬行到点A(1,1),则虫子爬行的最短路程是5.已知入射光线经过点M(-3,4),被直线l:x-y+3=0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N(2,6),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6.从点(2,3)射出的光线沿与向量a=(8,4)平行的直线射到y轴上,则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A.x+2y-4=0B.2x+y-1=0 C.x+6y-16=0D.6x+y-8=07.如图,已知A(4,0),B(0,4),从点P(2,0)射出的光线经直线AB反射后再射到直线OB上,最后经直线OB 反射后又回到P 点,则光线所经过的路程是8.已知A (-2,1),B (1,2),点C 为直线y =13x 上的动点,则|AC |+|BC |的最小值为3.3 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1.直线x -2y +1=0关于直线x =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2.已知直线l :x -y -1=0,l 1:2x -y -2=0,若直线l 2与l 1关于l 对称,则l 2的方程是3.直线2x -y +3=0关于直线x -y +2=0对称的直线方程是4.已知直线l :2x -3y +1=0,点A (-1,-2).求:(1)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2)直线m :3x -2y -6=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直线m ′的方程;(3)直线l 关于点A 对称的直线l ′的方程.5.已知直线l:3x-y+3=0,求:(1)点P(4,5)关于l的对称点;(2)直线x-y-2=0关于直线l对称的直线方程;(3)直线l关于(1,2)的对称直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blioteka 第五环节学有所思,反馈巩固
线段与线段垂 1. 如图:∠B AC= 90°,AD⊥B C于点D, 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有( 直是指他们所 )个。 ①点B 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在的直线垂直。 AB;
②线段AC是点C到AB 的垂线段; ③线段AD是点A到B C的垂线段; ④线段B D是点B 到AD的垂线段。 A、1个;B、2个;C、3个;D、4个。 A
四、综合应用
线段PO的长 问题1:体育课上老师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 度即为所求。
你能说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O P
C
四、综合应用
问题2:
如图:已知∠ACB=90°若 A D B BC= 4cm, AC= 3cm, 因为S△ABC AB= 5cm, = 1/2 AB×CD 1.点B到直线AC的距离等于 4cm 。 = 1/2 AC×BC 2.点A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 3cm 。 所以CD=2.4cm 3.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 5cm 。 4.你能求出点C到AB的距离吗?
2. 如图: 点O在直线AB上,OE⊥AB于点O, OC⊥OD,若∠DOE=320,请你求出∠EOC、 ∠BOD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 如图2.1—9中,点O在直线AB上,OC平 分∠BOD,OE平分∠AOD,则OE和OC有何位 置关系?请简述你的理由。 E D D E C C A O 2.1--8 B A O 2.1--9 B
第四环节
综合应用,开阔视野
E A C
D
问题3:
如图:点C在直线 AB 上,过点C 引两条射 线CE、CD, ∠ACE=32°, ∠DCB=58° 则CE、CD有何位置关 系关系?为什么?
B
因为∠ACE=32° ∠DCB=58° 所以∠ ACE+ DCB=900 又因为A、C、B共线 所以∠ECD=180-90=900 所以CE⊥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