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手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研究
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林明慧1,刘东升2,吴智刚1,吴定腾1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1、中医科2,海南儋州571700【摘要】目的观察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2年10~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残联定点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患儿给予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两组均干预治疗3个月。
采用肌张力Ashworth 量表(MAS)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 -88)评价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改善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M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MAS 评分为1.67(1.00,3.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1.83,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 -88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 -88评分为69.47(24.09,93.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9(5.15,88.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从而提升患儿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磁圆梅针;康复训练;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24)06—0819—04Curative effect of magnetic plum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LIN Ming-hui 1,LIU Dong-sheng 2,WU Zhi-gang 1,WU Ding-teng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Hainan Western Central Hospital,Danzhou 571700,Hainan,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gnetic plum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training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60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ho were treated inthe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Outpatient Department,Hainan Western Central Hospital and the Disabled Persons'Federa-tion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22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30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agnetic plum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training,both for 3months.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88)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3months of treatment,the total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6.67%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01).After 3months of treatment,MAS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MA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67(1.00,3.08)point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34(1.83,4.00)points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After 3months of treatment,GM-FM -88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GMFM -88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9.47(24.09,93.74)point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1.79(5.15,88.49)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Conclusion Magnetic plum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muscle spasm,reduce muscle tension,and improve the movement ability of children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Key words 】Spastic cerebral palsy;Magnetic plum needle;Rehabilitation training;Muscular tension;Gross mo-tor function ·论著·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4.06.012基金项目:海南省普通科研课题(编号:22A200160)。
国内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康复研究进展

学术研讨111国內脑崔瘫痪山童运动康复研究进展◊山东体育学院宋美萍郭方玲王疆娜孙威本文就国内对脑瘫儿童运动康复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目前我国脑瘫儿童运动康复方法主要有:针对上肢的运动康复(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其它方法);针对下肢的运动康复(减重步行训练、步态训练、全身振动训练);针对躯干的运动康复(核心稳定性训练);全身整体运动康复等。
通过对相关I文献的梳理探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并整理具体运动方案,为将来脑瘫儿童运动康复的实际开展提供建议。
脑性瘫(简称脑瘫,CP)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m,其核心特征是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
脑瘫是当前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国际卫生组织报道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1%。
~5%。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脑瘫患者约530万,且以每年约5万的速率递增呦,脑瘫儿童是数量庞大的群体,对其治疗与康复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运动康复又称之为体疗,即通过运动方式减轻或消除患者损伤、疾病、残疾的影响,提高患者身体功能与运动能力。
我国运动康复起步较晚,起初主要用于体育健丿L®动损伤的修复,之后运用范围扩大用于脑瘫儿童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运动康复方法繁多,尚缺乏统一的归纳与分析。
本研究旨在对脑瘫儿童的运动康复研究进行综述,分别探究康复脑瘫儿童上肢、下肢、躯干的方法,为脑瘫儿童运动康复的开展提供启示。
以”脑瘫”+”运动康复”、”脑瘫”+”运动治疗”、“脑瘫+运动疗法”、”脑瘫”+“运动”、“脑瘫”+“训练”、“脑瘫”+“康复”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为防止作者探究的是国内情况却因发表在外文期刊中而被遗漏,所以在知网中对作者进行高级搜索。
经筛选后关于我国脑瘫运动康复研究的文献共239篇|(截至2019年12月12日)。
以风府、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
临床研究 ・
以风 府 、 哑 门为 主 穴针 刺 治疗 & J L 痉 挛 型 脑瘫 疗 效 观 察
王寒 雪 师 强华 李 明磊
【 摘 要】 目的 观察 以风府 、 哑门为主穴针刺 治疗&J L 痉挛 型脑瘫 的临床疗 效。方法 选取小
儿痉挛型脑瘫患者 6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 每组 3 0例。分别采用以风府 、 哑门为主穴针刺治
me d i c i n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A d d i t i o n a l l y , t h e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w a s c o mb i n e d i n b o t h ro g u p s . Af t e r t h r e e s e s —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t F e n g f u ( GV 1 6 ) a n d Ya me n ( G V1 5 )
WA N G Ha n—x u e , S HI Q i a n g —h u a , L I Mi n g— l e i
疗 和西 医常规治疗加康复训练 , 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 治疗前后发育商 D Q分值及肢体痉挛状态改变情
况 。结果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 , 治疗组显效 7例 , 有效 2 2例 , 无效 1例 , 总有效率为 9 6 . 7 %; 对照组显
效 3例 , 有效 2 1 例, 无效 6例 , 总有效率为 8 0 . 0 %; 发育商 D Q分值 两组 均有提高 , 治疗 组与对照组 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7 2・
世 界 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2 0 1 3年 第 8卷 第 3 期
绳带捆绑技术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观察

2020年11月第27卷第21期绳带捆绑技术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观察彭 辰 吕敏嫣 张锡萍 蒋丹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以痉挛型脑瘫多见。
绳带捆绑技术是利用有弹性的绷带缠绕于患儿肢体的不同部位,起到改善运动控制能力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2]。
我们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将绳带捆绑技术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观察对患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桐乡市康复医院收住入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
入选标准:① 诊断与分型均符合2006年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上裁定的标准;② 患儿能独立在不跌倒情况下步行3m;③ 双下肢无关节挛缩畸形;④ 患儿及监护人能配合治疗师完成训练。
排除标准:① 双下肢1年内做过外科矫形手术;② 严重增高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3级);③ 不能坚持连续治疗或疗程内间断治疗10天以上;④ 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⑤ 合并智力障碍、精神疾病或严重癫痫难以配合完成治疗。
按住院单双号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8±2.3)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7.1±2.3)岁。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项目,基金项目:桐乡市引导性科技计划项目(201902355)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在读(彭辰);浙江桐乡市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彭辰、吕敏嫣、张锡萍);浙江嘉兴市康慈医院药剂科(蒋丹丹)通信作者:彭辰,Email:****************包含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及双下肢牵伸训练、楔形板站立、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感统训练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绳带捆绑技术:取5cm宽的弹力带,患儿取坐位,屈髋屈膝,绳带的一端在足外侧缘前1/3位置缠绕1圈后打结,将绳带拉长约50%包绕踝关节由内往外缠绕两圈。
传统康复疗法辅助治疗痉挛型脑瘫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P o e d n f i ia e ii e J F b 2 0 , l1 . r c e i g o n c 1M d cn , e . 0 9 Vo 8 No 2 C1
况, 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放置皮下引流条。
13 术后处理 .
一
在两个平面上呈交叉 9。 向固定, O 方 其刚度和抗疲劳作用最 好, 特别是在粉碎骨折和不能获得折块间加压的病例更是如 此_。 2 虽然许多文献已证实双钢板 , ] 双平面固定获得了优良疗 效l , 3 但如果骨折相对简单, ] 比如内侧柱不是粉碎的, 可以用 钢板单独固定外侧柱, 减少内固定物使用 , 降低感染的风险。 有关神经处理和术后锻炼: 术中游离和保护尺神经很重 要, 在手术中对神经的牵拉要轻柔。 如果骨折线较高, 还应注 意近端的桡神经。术中不能过分牵拉近端肌肉, 本组 1 例桡 神经麻痹, 与此有关。有时固定内侧柱的钢板或固定髁问骨 折的螺钉帽可能影响尺神经, 为防止神经受损, 常将之前移
肱骨髁问骨折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恢复肱骨远端的正 常解剖关系, 并给予稳定的内固定, 使关节能够早期功能锻 炼。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很重要, 经鹰嘴截骨人路能够很好 地显露整个肱骨远端关节面和肱骨干骺端的后方, 便于骨折
的复位和固定 , 尤其对于肱骨髁问骨折位置低、 关节粉碎严
重, 可提供很好的显露。 术中对肱三头肌基本不损伤, 术后不 必制动。 对鹰嘴截骨行张力带固定, 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王 满 宜, 庆铭 , 1 杨 曾炳 芳 , 骨 折 治 疗 的 A0 原 则 等. [ ] 北 京 : 夏 出 社 ,O 3 37 M . 华 版 2 O :1 . [ ] 荣 国 威 , 承 武. 折 [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2 王 骨 M . 人
儿童脑瘫现代综合康复研究进展

儿童脑瘫现代综合康复研究进展小儿脑瘫目前尚没有根治的办法,作为常见的儿童致残性疾病之一,小儿脑瘫对于我国儿童以及家庭的伤害极大,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目前对儿童脑瘫的各种治疗手段,都只能减轻其残疾程度,寻求更高的康复手段至关重要。
由于脑瘫是脑组织损伤的后遗症,因此脑瘫康复不仅是简单的肢体恢复,对于患儿的心理以及后续的发展都要加以重视。
本文对近年来针对脑瘫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加以简单叙述,目的是促进脑瘫的儿童的康复研究,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
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来我国的脑瘫儿童患者逐年增多。
小儿脑瘫的原因较多,世界上对于脑瘫儿童的治疗还是个难题,目前对于小儿脑瘫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多数脑瘫患儿需要进行终身康复治疗和护理,临床上针对小儿脑瘫应用最广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康复训练。
国内目前针对脑瘫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是药物和针灸治疗,相比于国外的功能训练、语言训练、ADL训练方式等发展较为落后,而社区康复等在我国未得到普及,因此绝大多数脑瘫儿童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康复治疗,这对患儿的家庭以及社会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因此探索适合在我国开展的脑瘫儿童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对于提升脑瘫儿童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笔者身为综合型医院医师,特收集分析近年来针对脑瘫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手段,结合目前医院实际情况,综述如下。
国内脑瘫康复现状与效果我国脑瘫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每年发生先天残疾儿童高达90~110万。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致残性疾病,小儿脑瘫患者不仅不能进行个人生活自理,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性问题,因此我国对于脑瘫儿童的治疗较为重视。
80年代末期我国在较发达地区建立了一些脑瘫儿童康复专门机构,但是由于其所需经费较多,许多脑瘫儿童没有机会得到及时的康复训练。
我国对于小儿脑瘫的研究较为分散,主要有以机构为主的机构康复、以及家庭恢复、社区恢复等方式。
中医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进展

中医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进展小儿脑瘫是小儿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运动残疾,到目前来说还没有特效的对于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对该疾病进行积极的早期治疗,有效地促进小儿的康复,使得小儿脑瘫患儿获得较好的预后十分重要。
近些年来,开始有临床研究对小儿脑瘫患儿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中医康复治疗对患儿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已经开始得到临床各个领域的认可,所以现在主要针对小儿脑瘫的中医康复治疗的进展进行简要的总结,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希望和有价值的参考。
标签:小儿脑瘫;中医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临床上脑瘫指的是脑性瘫痪,这主要是因为从受孕开始到婴儿期因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和发育缺陷等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这种病情主要表现为患儿存在有姿势障碍和运动障碍情况,它也是导致小儿残疾的一种常见的疾患[1]。
临床上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中医儿科学当中并没有脑性瘫痪这一病名,但根据该病症的表现等来分析,这种病情在中医当中属于“五软、五迟、五硬”的范畴[2]。
而脑瘫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治疗,但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为患儿积极地进行早期的中医康复治疗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也主要就此分析中医的康复治疗对于小儿脑瘫进行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结果取得满意成效,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综述。
1 针灸方法对小儿脑瘫进行治疗的研究针灸是中医当中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临床有研究选择靳三针疗法当中的头针四项联合PT、ST、OT对小儿脑瘫进行治疗,治疗以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评估。
从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患儿在治疗以后的Gesell量表均得到明显的改善[3]。
还有临床研究人员选择座位训练法配合电针对患儿进行治疗,连选择粗大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20项作为功能评分,对患儿进行评分,治疗以后针刺组的患儿的座位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纯的座位训练。
临床选择针刺腰夹脊穴和足三阳经穴对于脑瘫患儿进行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发育水平的脑瘫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关于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进展研究

关于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进展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4T07:50:49.668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1期作者:韦丹玲[导读] 为了更好的使用针灸疗法对小儿脑瘫进行治疗,对近年来使用的针灸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及探讨韦丹玲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广西南宁 530100摘要:为了更好的使用针灸疗法对小儿脑瘫进行治疗,对近年来使用的针灸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及探讨。
虽然不同的针灸疗法治疗效果不同,治疗目的不同。
但是可以从各种疗法中寻求最适合,最符合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脑瘫;小儿脑瘫;针灸;针灸治疗脑性瘫痪通常是指婴儿出生后出现肢体、智力、语言等多方面的发育迟缓以及运动障碍,严重的甚至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限等症状。
是在出生前至出生后的1个月时间内由各种因素所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害综合证[1]。
脑性瘫痪在中医看来属于“五迟”“五软”范畴,主要是由于宫内发育不足,后天调养失宜或因产伤及其他疾病、药物损害等多种因素所致,其病因包括正虚和邪实两方面。
其病位在脾肾,可累及心肝,应在四肢,症状变化多端[2]。
治疗上,除了需要积极的接受临床治疗外,还需同时配合相应的康复锻炼,以全方位改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临床上趋于多元化,有中药、推拿、针灸等多种疗法。
目前针灸是重要康复治疗手段之一,以下就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技法进行综合论述。
1、头皮针头为诸阳之会,脏腑经络汇聚之所,内藏脑髓,统领全身。
故头皮针疗法是治疗脑瘫的一种微刺系统方法[3]。
现代医学表明头皮针可以调节脑皮质的功能,有改善和促进代偿作用。
李红霞等[4]对治疗组采用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
头针的主穴采用国际标准头穴线的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枕下旁线、颞前线。
辩证选取躯干和四肢部穴位。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在接受联合治疗后,其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患儿的年龄越小其预后恢复质量越好。
傅雨薇等[5]将60例脑瘫认知功能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采取岭南头皮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接受岭南头皮针患儿的大脑血流灌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其认知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统手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研究
作者:赵孟炎翟培琛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6期
摘要脑瘫儿童在我国特殊人群中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因此找到一些能够改善这类人群的某些功能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前期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并且使用实验法分析了我国传统手法治疗对一名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通过两个月的治疗后发现,传统手法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采用国内最常见的手法治疗,这与实验室中所采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市场上更多采用的是徒手的治疗方法,对目前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普遍适用性。
因此通过此文我们可以看出国内传统手法治疗效果以及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传统手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所伤或者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瘫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以分为5类,包括:(1)不随意运动型;(2)痉挛型;(3)肌张力低下型;(4)共济失调型;(5)混合型。
其中痉挛型脑瘫患儿在脑瘫患儿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发病原因主要以窒息和出生时儿童体重较低有关。
国外物理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T)。
(2)加强脑瘫儿童薄弱肌肉群的练习。
(3)为脑瘫儿童进行负重干预。
而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因此对于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康复体系并不完善,目前主要的康复手段是物理治疗。
虽然国内物理治疗包括许多治疗方法,但许多康复机构比不具备相关的从业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康复工作中大多采用按摩、关节活动度矫正技术、被动活动、肌力训练等操作手法。
总体来讲,国外在对脑瘫儿童进行物理治疗的方法上确实有所创新,但是在研究方案还是有所欠缺,以至于在某些训练的研究上没有太确切的结果。
要实现最有效的物理干预,还需国内外学者共同努力。
1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1名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2个月的康复手法治疗,并记录期间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变化得出,国内传统手法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有一定的治疗
效果。
本文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运用当前国内市场上最常见的手法治疗,从而得出结论,这与实验室中所采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市场上更多采用的是徒手的物理治疗方法,对目前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普遍适用性。
因此通过此文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物理治疗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文以1名11岁男性脑瘫患儿为实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
实验器械:PT室一间、梯背倚一个、重2kg的小沙袋两个、刺猬球一个、ashworth评估量表。
3康复方案的设计
每次康复训练的实施首先对患儿进行关节活动和按摩,且这两项可交替进行,然后再进行运动训练。
本次康复治疗的时间是为期2个月,每天1h,每周5天(节假日除外)。
4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包括关节活动度测量表和徒手肌力评价记录表。
两个评估记录表主要针对的是患者四肢能力的评估,其中关节活动度测量表分为6个大项,23个小项,测量方式是以被动测量为主。
肌力评估测量表分为6个大项,24个小项,每项内容均按5个等级评分:0,没有肌肉的收缩,0分;T微弱,有肌肉的收缩,但没有关节的活动,1分;P差,有关节的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2分;F尚可,有关节的活动,且可抵抗重力,3分;G较好,有关节的活动,且可抵抗阻力和重力,4分;N正常,有关节的活动,且能够抵抗最大的阻力和重力,5分。
实验记录结果表明,肩关节实验前后并无明显差异,都在正常范围内;肘关节实验前后有轻微变化,其中屈肘活动度增大,其他肘能力也有变化;腕关节能力变化明显;髋关节在整个实验中变化最为明显,各项活动能力都有明显变化;膝关节变化不明显;踝关节在背屈能力上有明显变化。
通过实验,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增加明显,尤其是髋关节肌力变化更加突出。
此外其他下肢肌张力较高部位能力也有明显变化。
而上肢肌肉力量并无明显变化。
5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被试两个月的治疗,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国内传统手法治疗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某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痉挛型脑瘫是由于机体锥体束受损所造成的,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当外界刺激这些受损部位时,患者的各项活动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异常姿势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由于被试有过一定的治疗经历,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会主动的配合治疗师完成训练任务,学生家长也能主动配合治疗师实施训练。
因此,对脑瘫患儿的干预应做到“早”“规”“恒”三
个字,一旦患儿被确诊为脑瘫,就应该及时进行物理治疗,并且治疗师要运用适当的训练方法,由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过渡,给患儿一个良好的训练方式,使患儿受到的损伤降到最低。
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一定的关节活动,可以改善患儿的异常姿势,因此关节活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患儿要承受很大的痛苦,不愿意配合训练,如果因此不坚持给他们做关节活动,那么患儿的关节活动能力就会降低,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要鼓励患儿接受关节松动的治疗,从而提高他们关节的活动能力。
行为医学认为,个体研究的核心是激励理论。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同时激励理论又强调领导者的影响力。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所以医务人员首先在患儿及其家属心目中树立权威形象,全面掌握脑瘫患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型进展的现状,对家属提出的问题能详细回答,并介绍随访的典型病例,解除疑问,取得他们的信任,使患者和家属都积极主动地配合,完成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目的。
患儿长期的不良姿势,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
如臀大肌无力,股三头肌紧张,髂腰肌紧张变短,使双髋关节屈曲,双下肢后伸困难,髋关节内收、外展困难,腘伸肌腱痉挛,股四头肌无力,内收肌痉挛,膝关节屈曲、伸直困难,胫前肌无力,站立行走平衡能力差,身体不能保持稳定,跟腱挛缩,踝关节跖屈,背屈困难,腹肌无力。
如果患儿长期用双上肢维持身体平衡,就会限制他们双上肢的伸展,造成肩关节内收、内旋及肱二头肌紧张。
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就会与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
因此治疗师在帮助这些患儿纠正不良姿势时,要引导儿童主动参与训练,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额外方法与技巧,以便提高儿童的兴趣,让儿童积极配合训练,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6研究结论
(1)传统康复治疗的核心是纠正异常姿势,改善患者受损部位的功能。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对患儿采取针对性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
(2)目前国内手法治疗的治疗效果短期内不能显现,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要坚持不断地进行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3)痉挛性脑瘫康复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婴幼儿时期的脑生长发育快、代偿性和可塑性强,是学习的最佳时期。
7建议
(1)实验期间的康复方案大多以徒手操作为主,这对治疗师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治疗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治疗方法,从而使患儿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同时要有创新精神,能够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达到治疗的目的。
(2)本实验属于个案研究,对实验对象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对不同的患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要针对性治疗,使患儿得到更好的治疗。
(3)针对痉挛性脑瘫儿童的治疗要求我们“早发现、早治疗”。
同时他们的治疗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使患儿得到更全面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闻一鸣,黄晨晖.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OL].当代体育科技,2015(21).
[2] 温继鹏,刘容.国外脑瘫儿童物理治疗动态简介[J/OL].当代体育科技,2016(01).
[3] 郭春香.应用物理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10):1009+1035.
[4] 江沁,刘鹏,王楚怀,陈少贞,丁建新,黄东锋.功能性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10):896-89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