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文档-第3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1_21-22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1_21-22

焉,于此,意思是
几个人。
“在其中”。
跟从、学习。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述而》)
好的方面有可以作为我老师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而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 以改正。”
川上:河边。
川,河流。
往、离去
舍弃。
从318国道红岩寺连接小路,一路打听到吴国祯故居的路线,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告诉我说:“就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前,去到凉水埠就快到了。三大爷十八岁就当了村长,又是爷爷家油坊的管家,爷爷说他挎上盒子枪更显威武。白兰变得有 些红,玫瑰又转成了粉色。
火灾预防 https:///
这市场与厦门建设有点不般配。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让柬埔寨走进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了柬埔寨。, 一条千年流淌着地松花江兴燃着唱着他那不朽的歌谣,我在与它并肩而行,江的一岸雾凇在太阳的照耀下慢慢退却了凌波仙子的娇姿,欣喜中我用目痴看,寻找我爱恋她的梦乡,不由人赞叹而起,啊!多好的雾凇美景,全国只有此地雾凇最 美!不去的依恋使我再举目向那一树树看去,又一声感叹,我问向自己,湛蓝,你几时才能有时间把这雾凇美景书写,你不爱写诗吗?你一定,要用最美的诗句赞美自己的家乡——吉林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代词,这,指 河水。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
返回目录
二、一课一法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 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 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例如,“饭疏食,饮水”中的“饭”是“吃”的意思,名 词用作动词;“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是“以……为 快乐”的意思,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返回目录
第九章:学习态度,虚心学习
25.把原文默写完整。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择__其__善__者__而__从__之_____,
___其__不__善__者__而__改__之_____。”
(《述而》)
2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焉 _于__此__,__意__思__是__在__其__中__。___ (2)善者_好__的__方__面__,__优__点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八章:个人修养,应选择仁义
22.把原文默写完整。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乐__亦__在__其__中__矣___。
_不_义__而__富__且__贵_____,___于__我__如__浮__云____。”
(《述而》)
2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饭 __吃__。______________ (2)疏食__粗__粮__。____________
堪 ______忍__受__。_____________ 18.把第16题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孔_子__说__:__“__颜__回__真__是__个__贤__人__啊__!__一__竹__篮__饭__,__一__瓢__水__,__住__在__简__陋__的__小__屋__里__, _别_人__都__不__能__忍__受__这__种__贫__穷__与__愁__苦__,__颜__回__却__自__得__其__乐__,__长__久__不__变__。__颜__回__真__ _是_个__贤__人__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2_11-15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2_11-15
人妖秀的表演内容,含括各国民族舞蹈和代表歌曲,不仅吸引外国游客,就连当地人也常常光临。 漫漫长夜,迎来了第二个黎明,下了一晚瑞雨,今天停了,有点出太阳的样子。,有人说,当时镇党委批复的一笔资金,是用来留待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却被他朱大壮和驻村第一书记狼狈为奸,以村集体的名义投资兴建了自己的工厂
➢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肉合子,就是肉馅饼。在县城儿子的出租屋,把孙女交给了儿子、媳妇,老婆千叮咛万嘱咐,教他们给孩子什么时候换洗衣服,如何喂药、喂奶粉,婆婆妈妈地没完没了,放心不下,一步三回头,全部心思都在孙子身上。 天柱县白市电站落成,远口镇将变成库区,这一切荡然无存。
全民消防 https:///
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 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
转折 顺承 并列
代词,他的 代词,这样的
➢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3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第3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1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饭.疏食饮水 (18)择其善.者而从之 (19)逝.者如斯.夫 (20)博学而笃.志
( ……的人 )( 以……为乐趣 ) ( 吃饭 ) ( 好的 ) ( 流逝 )( 这 ) ( 坚定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C.回也不改.其乐/其不善者而改.之 D.不舍.昼夜/太丘舍.去
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文言默写】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录了孔 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 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 道理。《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 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 的智慧结晶。
2 .《〈 论 语 〉 十 二 章 》 中 阐 述 学 习 与 思 考 关 系 的 句 子 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翻译句子
先生,指孔子
复习, 按时 温习 也、也是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Hale Waihona Puke 表顺接,然后代指学习的内容 “悦”的古字,愉快
有朋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表转折,却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
4、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反省)
5、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 疑惑)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
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
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每天 反省
谋划
wèi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竭尽自己 的心力
我 泛指多次
自己
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wǎng dài dān
hào
罔 殆 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uì juàn
gōng dǔ
诲人不倦 曲肱 笃志
zāi

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
1、注意生字的注音
2、注意朗读的节奏
注意朗读节奏

第3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第3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 以联想到《论语》中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 改之 ”。 (8)《论语》中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 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三军可 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返回
语文
(9)孔子在《述而》篇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
返回
语文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所表现的 思想感情,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 知道乐曲的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孔 子)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 高望,胸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目 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 有谁会写这首乐曲?”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 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返回
谢谢观看
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⑤ 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返回
语文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⑥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 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颀 然而长,眼如望洋,如王四国⑦,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返回
语文
C.就学习方面,孔子主张温故知新、按时复习、谦虚诚 恳、学思并重。 D.为了取长补短,孔子提倡不仅要大胆向周围人学习,还 要善于学习。 【解析】曾子是自我反省,而不是要求弟子们。 【答案】B
返回
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①师襄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 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有间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1_16-20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1_16-20
火灾预防 https:///
趁着妈不在跟前,我赶紧劝道:“爸,你把烟戒了吧,别抽了,书里说抽烟对肺不好。我想起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年级组织观看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回来后,老师给我们讲故事,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背景是北平城内地下党的对 敌斗争,而在北平城外则有一支平西游击队,他们对敌斗争的故事也很感人。,眼前所见,着实把我们惊喜得不知所措
之:代词, 它,这里指 学问和事业
不如:比不上, 赶不上
以……为快乐。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者,代词, 好:喜爱, ……的人。 爱好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 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名词作动 词,吃饭。 喝冷水。
表修饰。 乐趣。
但阴阳人的数目毕竟很少,为了生存,一些吃不饱饭的男人就“自宫”加入了这一行列。
至此,秦岭站区已经不只是一个铁路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也不只是一个来往车辆司机歇息和吃饭的驿站,它完全变成了一个集旅游和避暑于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放下锄头把子的农民没了可依附的土地,眼下又不愁吃穿,整天无所事事 地聚在一起,说东道西,尤其对葛二强这样的刺激性的新闻,恨不得天天发生,以此满足他们空虚的灵魂,在他们死水微澜般的生活中激起一层巨浪。
温:温习, 复习
知:理解, 领会
以:凭借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故:学 过的知 识
新:新的理 解 和体会。
为:做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 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迷惑,意思是感到

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11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背诵课文.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导入新课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在华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论语》就是其中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结晶,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论语》,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接受一次儒家文化精髓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及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3.结合注释自学课文,分析本文所选每则的内涵。

本文共十二则:第一则:主要讲学习方法、态度及做人要有修养。

第二则:讲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第三则: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引申为修德进学的阶段。

第四则:讲学习方法,说明“新知"来自“旧知”,体会、发现是关键。

第五则:强调了读书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交代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行: 奉行
(2)患: 愁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14.子夏认为做到哪两点就可以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境界?(用原 文回答) “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15.从这两章语录来看,孔子及其弟子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他人?请用自己的 话简要回答。 对待他人要宽容,谦虚、有礼,以和为贵。
3.“而”字在本文中有三种用法:A.表顺承;B.表并列;C.表转折。试对下
列各句中的“而”字的用法进行辨析。
①学而.时习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温故而.知新
④思而.不学则殆 ⑤曲肱而.枕之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A.表顺承: ①③⑤⑥
B.表并列: ⑦
C.表转折: ②④
⑦切问而.近思
4.填空。 (1)《论语》是 儒家 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 孟子 》合称为“四 书”。《论语》共 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春秋 末期伟大的 思想家 、 教育家 、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3)我们可选用《论语》中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作为欢迎标语 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6.右图是“孔子学院”的标志,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解说词。 解说词:“孔子学院”标志的整体呈圆形,
外圆是“孔子学院”的中英文书写,圆内是一 只飞向地球的和平鸽。如果说整幅图的圆形和 这只和平鸽子体现了孔子“和为贵”的理念, 表达了他希望世界能够持久和平的愿望。那么, 圆内这个不完全的圆形的地球则体现了孔子 “和而不同”的理念,即各种文化在交流和融 合时能够 求同存异,谦恭有礼,以和为贵 。
附【乙】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敬业不出差错,对人恭敬有礼,那么,天下 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很快乐吗?旁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9.翻译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精神疲倦 无所得。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1.给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乎( yuè ) 传.不习乎( chuán ) 笃.志(dǔ ) 殆.( dài )
不愠.( yùn ) 不逾.矩( yú) 罔.(wǎnɡ ) 曲.肱.( qūɡōnɡ
三省.吾身(xǐnɡ ) 一箪.食( dān ) 好.之者( hào ) )
【课外拓展】 【甲】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选自《论语·卫灵公篇》)
【乙】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0.第一则中的“朋”“君子”分别指代的是什么样的人? “朋”指代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君子”指代的是道德高尚的人。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提到温习 学过的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请分析说明。 不同。前者强调“时习”的乐趣,后者强调“时习”对“知新”的作用。
(4)孔子很强调学习中思考的必要性,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 ”这一论断给 我们有益的启示。同时,他又强调学习是从旧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句话让我们认识到温习的重要性。 (5)提醒人们应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6)怎样搞好学习,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有同样的话: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2)请你以学生身份给语文老师的教学提一点建议。 示例:感谢您对我们的辛勤付出,您的教学很精彩,希望您以后多指导我们
的名著阅读。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前八章内容,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2)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饭疏食,饮水. 指冷水。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某班学生“白话文阅读”复习阶段检测成绩统计表
白话文阅读 分值 平均得分 得分率
说明文阅读 12
9.61 80.08%
记叙文阅读 16
13.05 81.56%
名著阅读
9
4.98 55.33%
(1)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示例:初三某班学生说明文、记叙文阅读的得分率比名著阅读得分率高。
5.整体感知。 将下列句子按其内容归类,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学而时习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温故而知新 ⑤学而 不思则罔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⑧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⑨匹夫不可夺志也 ⑩博学而笃志 A.谈学习方法的有: ①④⑤ B.谈学习态度的有: ⑥⑧ C.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有: ②③⑦⑨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2)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三省: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诚信。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过,超过。 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疑惑。 (8)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喜欢,爱好。 (10)曲肱.而枕之 胳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