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 难题突破(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练习(含答案)人教版九年级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小明踏青归来,日记中写到“空中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人能闻到花香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间存在引力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2.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D.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3. 下列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互搓手掌变热B.烤火时手掌变热C.用热水洗手时手掌变热D.抱热水袋手掌变热4. 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热程度能反映的是( )A.物体运动时动能的大小B.物体势能的大小C.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D.分子势能的大小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我们物理知识有着联系。
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B.“沙暖睡鸳鸯”,同水相比沙的比热容大些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由水蒸气凝华形成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6. 小红经常帮妈妈做饭,她发现厨房里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
在端午节帮妈妈煮粽子过程中,她总结了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B.煮粽子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C.用高压锅能更快煮熟粽子,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7. 学完热学知识后,晓明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 “水太热不能喝”,其中的“热”是指温度B.“水汽化时要吸热”,其中的“热”是指热量C.“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其中的“热”是指热量D.“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内能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若子弹的内能增大,则木板的内能减小B.对物体做功或对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相同体积或相同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比较,0℃的冰的内能一定较小D.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能力不一定强9. 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10.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2℃3,比热容之比是2℃1,当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1℃3 B.3℃1 C.3℃4 D.4℃311. 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同的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025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第13章 内能含答案

2025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被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扫地时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运动B.粉笔在黑板上一划就留下了字迹,这是扩散的结果C.物体难以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没有斥力D.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引力也增大,斥力增大得更快4.(2020·北京中考)(多选)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D.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5.“端午浓情,粽叶飘香。
”“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6.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成黑色,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现象。
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7.蛇是高度近视眼,是看不清楚周围事物的,它靠不断吐舌头(蛇信子)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来确定物体,这说明气体分子。
8.比较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变化的实验如图所示。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选填“粗”或“细”)的长玻璃管;操作时应先在玻璃管中注入(选填“水”或“酒精”);正确操作后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
★9.将气球吹足气,并用细线将口扎紧,过一两天,气球就瘪了。
气球中充的气体怎么会变少了?这个事实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探究创新★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有结构的C.原子、电子、原子核是按照由大到小的尺度排序的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也是运动的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的热量较多B.加热相同的时间,B吸收的热量较多C.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1∶2D.B物质更适宜做机车发动机的冷却液3.《舌尖上的中国》聚焦普通人家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是一盘我们冬天特别爱吃的莴笋炒腊肉.对烹制过程中所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B.冬天腌制腊肉需要较长的时间:说明分子在低温下没有做无规则的运动C.放入锅中爆炒: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莴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D.上桌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4.小军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比较水和植物油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水和植物油(满足实验需要的条件)。
分别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用停表记录加热的时间。
加热5min后,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0∶,植物油中温度计的示数为5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求水和植物油的质量相等B.只要求水和植物油的初始温度相同C.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比植物油吸收的热量少D.水的吸热能力比植物油的吸热能力强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和初温相同,把甲投入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Δt。
把甲取出后,再投入乙,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Δt,不考虑甲、乙、水三者与外界的热量交换。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
§3、比热容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是()A.风吹动柳絮漫天飞舞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固体很难被压缩2.不计热量损失,若将一杯质量300g 的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
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再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后,冷水温度升高3℃B.最开始,冷水和热水的温差为40℃C.一开始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150gD.一开始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450g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松软的馒头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炒菜时油烟上升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4.如图所示,花馍是陕西地区的特色美食,是用特殊的技法和工具将发面塑造成各种造型,蒸熟后再上色点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面团捏成各种造型是弹性形变B.很远处就能闻到蒸熟的花馍香味是扩散现象C.蒸笼上方冒大量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D.“蒸”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花馍的内能5.嫦娥1号探月舱为了保持舱体温度均匀,除装上迅速传导热的“热管”外,还利用液体流动,把接受阳光照射到的热传递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则下列针对这种液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这种液体密度不一定大B .这种液体比热一定要小C .这种液体透明度不一定高D .这种液体对管道的腐蚀性一定要小6.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密度和比热容分别是ρ1、ρ2和1c 和2c ,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下列哪种情况,甲物体温度的增加量一定比乙物体温度的增加量小( )A .12ρρ> 12c c >B .12ρρ< 12c c >C .12ρρ> 12c c <D .12ρρ< 12c c <7.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B.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2.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3.“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煮粽子的过程利用做功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B.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5.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把饮料放入冰箱,饮料的温度会降低B.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地面的温度升高C.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壁的温度升高D.烧红的铁丝放入水中,铁丝的温度降低6.对下列热学知识的分析,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也为零B.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含有的热量也越多C.冬天用暖手袋暖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D.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内能减小,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增大第1页共11页7.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相同温度,则A.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大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小C.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可能大D.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8.从比热容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用规格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用相同热源同时对两试管均匀加热,实验后,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其中能正确反映该实验情况的图象是()A.B.C.D.9.已知铝的比热大于铁的比热,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再让它们放出相等热量,这时比较铝块的末温t铝与铁块的末温t铁()A.t铝>t铁B.t铝<t铁C.t铝=t铁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0.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__________加剧,以致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___和体积.11.腌制咸鸭蛋需要较长的时间,鸭蛋逐渐变咸,这是______现象,而炒菜时加盐可以很快使菜变咸,说明这种现象与______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 内能及解析.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13章内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成都)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2.(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空气流动形成风B.洒些香水使整个房间充满香味C.潮湿的地面变干D.太阳光照进屋后,可看见里面有灰尘飞舞3.(2分)在物体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前提下,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较多B.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较高的,所含的热量较多C.同一物体温度较高时,所含的热量较多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4.(2分)(2003•河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C.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5.(2分)(•聊城)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火柴被划燃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6.(2分)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7.(2分)“高处不胜寒”,意指山越高气温越低,对其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A.高山的森林茂密,岩石多,比热容大,温度变化较小B.高山的空气比平地稀薄干净透明,吸收太阳热量少C.高山的风速大,加速山上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D.热空气因膨胀上升,膨胀对外做功,山上内能减少8.(2分)(•自贡)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9.(2分)(2010•石家庄模拟)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甲、乙两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甲、乙两物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A.若C=C乙,则m甲=m乙B.若C甲=C乙,则m甲<m乙甲C.若C>C乙,则m甲>m乙D.若C甲<C乙,则m甲<m乙甲10.(2分)已知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B.铜块一定不会向铅块传热C.铅块一定向铜块传热D.铅块、铜块之间不一定传热11.(2分)(•兰州)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A.0.9×103J/(kg•℃)B.1.8×103J/(kg•℃)C.3.6×103J/(kg•℃)D.1.2×103J/(kg•℃)12.(2分)有三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同,比热容之比C甲:C乙:C丙=3:4:5,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3:4:5 B.5:4:3 C.12:15:20 D.20:15:1213.(2分)(2009•黄冈)长期运行在盘山公路的汽车要在底部添加一个附加水箱,不断向刹车片浇水降温.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刹车片温度升高,是车轮毂热传递造成的B.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刹车片与车轮毂摩擦造成的C.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D.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蒸发吸收热量的特点14.(2分)(2010•包头)一杯香浓的豆浆可以让我们的早上有一个精力充沛的开始.电动豆浆机在工作过程中,转动的叶轮将豆子打磨研碎,加热体将豆浆加热至煮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电后叶轮转动,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从开始加热到豆浆煮熟的过程中,豆浆的内能不变C.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喝刚刚煮好的豆浆时,在它表面吹气可以加快豆浆的升华,使它凉得快些15.(2分)(2009•兰州)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6.(2分)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__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17.(2分)(•淮安)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热现象的例子.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该现象表明_________;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表明_________.18.(2分)(•海南)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把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能.19.(1分)(2005•哈尔滨)电冰箱的压缩机在压缩某种液体的蒸气时,使蒸气温度升高,这是用_________的方法增加了蒸气的内能;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___的方法减少了饮料的内能.20.(3分)(•宿迁)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_;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_____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21.(1分)“神舟号”系列飞船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后返回大气层,飞船外壳与空气摩擦温度不断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飞船的内能.22.(3分)如图,将铁丝快速地弯折几次后,用手指触摸弯折处,会发现该处温度_________,这是由于弯折时人对铁丝_________,使铁丝_________能增加.23.(1分)(•滨州)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故障,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为了给泄露的核反应堆降温,向其内部注入大量的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较大的性质.24.(2分)(•衡阳)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相同质量的海水与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_________的温度升高的少.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5.(5分)武汉钢铁公司在制造钢铁零件时,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渗入零件的表层,试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其中的道理.26.(5分)冰壶,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2011年女子冰壶世锦赛上中国队险胜丹麦队夺得铜牌.如图是比赛中的一个场景,在一名队员掷球时,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以改变冰壶的滑行方向和速度,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请说明其中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共24分)27.(14分)(2005•扬州)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甲的示数/℃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乙的示数/℃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_________;(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__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_________叫做冷却速率.(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_____的影响.(5)根据(4)中的分析,小明终于找到了一个用水使物体快速冷却的办法,并且举一反三,明白了工业生产中使用流水喷淋法冷却高温物体的好处: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8.(10分)(•荆门)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________.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_________.五、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9.(9分)一质量为2千克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后放入1千克20℃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到平衡后,水和金属块的温度均为80℃,求:(1)水吸收的热量;(2)金属块的比热是多少?【c水=4.2×103J/(kg℃)】30.(10分)如图所示,太阳能集热器就是直接利用太阳能把水加热的装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元件包括集热板、储存装置及循环管路三部分.假设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在夏天可达50%;从太阳能手册中查到,在地球表面,晴天时垂直于阳光的表面接收到的热辐射为1.26×103J/m2•s.如果储水箱内的水大约有80kg,集热板接收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是3m2,请计算,要使水温从20℃升高到50℃需要吸收多长热量?达到这样的水温需要多少时间?(C水=4.2×103J/(kg.℃))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成都)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内能的概念;扩散现象.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解答:解:A、一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合题意.B、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不合题意.C、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符合题意.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不仅气体之间、液体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内能的影响因素,扩散现象与温度关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空气流动形成风B.洒些香水使整个房间充满香味C.潮湿的地面变干D.太阳光照进屋后,可看见里面有灰尘飞舞考点:扩散现象.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扩散是发生在两种物质之间的现象.扩散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有时说成一者进入另一者中;分子的运动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解答:解:A、空气尽管是看不见的,但它是物质不是分子,因此风的形成不是扩散现象;B、洒些香水使整个房间充满香味,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C、潮湿的地面变干,是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D、灰尘飞舞,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选BC.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以及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3.(2分)在物体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前提下,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较多B.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较高的,所含的热量较多C.同一物体温度较高时,所含的热量较多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个过程量,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与联系,再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可对各选项依次做出分析.解答:解:由于热量是个过程量,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BC错误;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故D正确.故选D.点评:知道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并能利用上述关系解释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4.(2分)(2003•河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C.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析:根据内能、热量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和温度的关系分析.解答:解:A、说法错误,影响内能的因素不仅有温度,还有质量、状态等;B、说法错误,热量是指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是过程量,不说含有;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物体的温度升高,也可以是对物体做了功现内能增加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内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内能的改变可通过做功或热传递来实现.5.(2分)(•聊城)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火柴被划燃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专题:压轴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的特点.解答:解: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这些都是能量的转移,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划火柴,火柴燃烧,是摩擦生热,是能的转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6.(2分)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考点:内能的概念.专题:应用题;热和能.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且是等效的.解答:解: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热传递,也可能是对它做功.因为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7.(2分)“高处不胜寒”,意指山越高气温越低,对其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A.高山的森林茂密,岩石多,比热容大,温度变化较小B.高山的空气比平地稀薄干净透明,吸收太阳热量少C.高山的风速大,加速山上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D.热空气因膨胀上升,膨胀对外做功,山上内能减少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分析本题需掌握:(1)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2)水汽化(蒸发)吸热;(3)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解答:解:A、岩石比热容较小,同样的条件下温度变化较多,故A符合题意;B、高山的空气比平地稀薄干净透明,吸收太阳热量少,故山越高温度越低,故B不符合题意;C、高山的风速大,加速山上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导致温度很低,故C不符合题意;D、热空气因膨胀上升,膨胀对外做功,山上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以及汽化等现象理解和掌握,关键点在于基础性知识的运用.8.(2分)(•自贡)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考点:比热容的概念.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本质特性,它不会随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比热容是物质的本质特性,它不会改变,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9.(2分)(2010•石家庄模拟)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甲、乙两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甲、乙两物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A.若C=C乙,则m甲=m乙B.若C甲=C乙,则m甲<m乙甲C.若C>C乙,则m甲>m乙D.若C甲<C乙,则m甲<m乙甲考点: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专题:应用题;控制变量法;图析法.分析:(1)在同样的加热条件下,说明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2)根据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本题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在相同时间下分析,二是在升高相同温度下分析.解答:解:第一种思路:相同时间内分析做一条与温度轴平行的直线,分别于甲、乙相交于A、B两点,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由于初始温度相同,在相同时间t0内,甲升高的温度温度比乙大,即△t甲>△t乙;加热条件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也是相同的.根据Q吸=Cm△t得Cm=,在Q吸相同,△t甲>△t乙时,∴C甲m甲<C乙m乙因此:①若C甲=C乙,则m甲<m乙;②若C甲>C乙,则m甲<m乙;③若C甲<C乙,则m甲=m乙.故选B.第二种思路:升高相同温度下分析做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分别于甲、乙相交与A、B两点,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由于初始温度相同,在相同温度t0下,升高的温度相同,即△t甲=△t乙;相同加热条件下,甲用的时间短,吸收的热量少,即Q甲吸<Q乙吸.根据Q吸=Cm△t得Cm=,在△t甲=△t乙,Q甲吸<Q乙吸时,∴C甲m甲<C乙m乙所以:①若C甲=C乙,则m甲<m乙;②若C甲>C乙,则m甲<m乙;③若C甲<C乙,则m甲=m乙.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图象的分析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近几年的中考,图象分析题的比例是越来越大,这类题要引起注意.10.(2分)已知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B.铜块一定不会向铅块传热C.铅块一定向铜块传热D.铅块、铜块之间不一定传热考点:热传递.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热量将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大的升高的温度小,但题目没有告诉初温大小,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公式Q吸=cm△t可知,△t=;∵铜块和铅块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铜块升高的温度值是铅块升高的温度值的;由于不知道初温是否相同,所以铜块和铅块的末温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存在下列三种可能:如果铜块的末温高于铅块的末温,热量从铜块传向铅块;如果铜块的末温低于铅块的末温,热量从铅块传向铜块;如果铁块的末温等于铜块的末温,二者之间将不发生热传递.由此判断选项A、B、C的说法错误,选项D的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及方向的了解和掌握,知道题目没告诉初温关系,不能确定末温关系是本题的关键.11.(2分)(•兰州)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A.0.9×103J/(kg•℃)B.1.8×103J/(kg•℃)C.3.6×103J/(kg•℃)D.1.2×103J/(kg•℃)考点: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1)利用该电热器给水加热1分钟,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水温的变化,再利用公式Q=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2)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可利用公式c=来计算该液体的比热容.解答:解:取两种液体都加热了1分钟为研究对象,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Q水=Q液,∵Q水=c水m(t水﹣t 0),Q液=c液m(t液﹣t0)∴c水m(t水﹣t 0)=c液m(t 液﹣t0),即:4.2×103J/(kg•℃)×m×(26℃﹣20℃)=c液m×(34℃﹣20℃)解得:c液=1.8×103J/(k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计算热量,以及利用公式c=来计算比热容,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在相同的时间内,物质的温度变化.12.(2分)有三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同,比热容之比C甲:C乙:C丙=3:4:5,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3:4:5 B.5:4:3 C.12:15:20 D.20:15:12考点:热量的计算.分析:要想求出升高的温度之比,必须熟练热量的公式:Q=CM△t,以及公式的推导,从而推导出△t=,代入已知即可求出.解答:解:已知M=M乙=M丙,C甲:C乙:C丙=3:4:5,Q甲=Q乙=Q丙,甲由热量的公式:Q=CM△t,从而推导出△t=,代入已知数据,△t甲:△t乙:△t丙=::=::=20:15:12.故选D点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热量的计算公式,而且要灵活掌握公式的变形,对三个数的比的运算很多学生容易出错,是个难点.13.(2分)(2009•黄冈)长期运行在盘山公路的汽车要在底部添加一个附加水箱,不断向刹车片浇水降温.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刹车片温度升高,是车轮毂热传递造成的B.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刹车片与车轮毂摩擦造成的C.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D.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蒸发吸收热量的特点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正确判断此题用到的知识有: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水的比热容和蒸发吸热的知识.解答:解:A、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刹车片克服摩擦做功造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B、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刹车片克服摩擦做功造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浇水降温,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刹车片和水进行热传递,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降温,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多方面的物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4.(2分)(2010•包头)一杯香浓的豆浆可以让我们的早上有一个精力充沛的开始.电动豆浆机在工作过程中,转动的叶轮将豆子打磨研碎,加热体将豆浆加热至煮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电后叶轮转动,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从开始加热到豆浆煮熟的过程中,豆浆的内能不变C.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练习题-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乘客应如何安全使用自动扶梯的图片,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乘客在水平台阶上随自动扶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乘客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扶梯扶手因摩擦生热内能增加C.乘客相对于她所站立的台阶是运动的D.竖直方向上乘客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2.下列四个图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A.图甲:压缩气体点燃棉花B.图乙: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C.图丙:内燃机压缩冲程D.图丁:冬天搓手取暖3.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的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液面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B.20min后水的温度不变的过程中将不再吸收热量C.煤油的温度升高的较快,说明煤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D.8min 时间内煤油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在下列图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B.C.D.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下列有关节气的诗句或谚语分析正确的()A.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其中“响”形容雷声的音调很高B.夏至——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荷花散发的清香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是由于空气液化形成的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
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6.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不能把它们分开,该实验说明了()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无规则运动7.小丽在家与妈妈一起烹饪食物,在炖排骨时放多了盐,使排骨汤变咸了,妈妈建议往汤里加入适量的清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盐使排骨汤变咸,是因为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炖排骨汤时,汤沸腾后由大火调到小火,可以使汤的沸点降低C.炖排骨汤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汤的内能D.咸汤里加入一些清水后,汤的质量变大,体积不变,密度变大8.现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金属球,将甲球投入一杯热水中,充分混合后,水的温度降低了10℃:取出甲球将乙球投入,充分混合后,又使水的温度降低了10℃.那么甲、乙金属球的比热容(混合过程中无热损失),则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确定9.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增加物质的质量B.给冰块加热,使之变为水C.把一根铁丝截为两段D.一杯热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后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可能增大B.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要吸收热量D.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二、填空题11.葱扒羊肉是河南传统名菜之一,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内能 难题突破一、单项选择题1.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B .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C .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D .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2.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1.5kg 的甲物体和水加热,他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体10 min 吸收的热量为( )A .0.63×105JB .0.9×105JC .1.89×105JD .3.78×105J3.对于公式Qc m t=∆,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B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Q m t ∆、、无关,但可以用Qc m t=∆计算 C .由公式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比热容小 D .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吸热能力越强,c 越小4.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A.4:9 B.3:5 C.2:3 D.1:25.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6.100g热水和50g冷水混合后(不考虑热量损失),则A.热水降低的温度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B.热水降低的温度小于冷水升高的温度C.热水降低的温度大于冷水升高的温度D.热水放出的热量小于冷水吸收的热量7.在“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如果四次实验中,在相同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A.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B.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少C.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D.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8.甲铜块的质量是乙铜块质量的2倍,若两铜块吸收相同热量,则甲、乙两铜块升高温度之比是A.1:2 B.2:1 C.1:4 D.1:19.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石蜡上.经过足够长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10.下列关于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内能为零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D.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可能不变1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相同的加热工具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甲液体吸收的热量D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量比乙液体温度升高量大12.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已知c c >水液体)A .乙物质是水B .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8.4×103J/(kg·℃)C .甲的放热能力比乙强D .乙比甲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13.关于物体的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 .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就一定不变D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14.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水温分别为20℃和70℃,现将一温度为80℃的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到40℃,然后迅速取出金属球并放入乙容器中,热平衡后以容器中水温为(不计热量散失和水的质量的变化): A .65℃B .60℃C .55℃D .50℃15.向一大桶温度为1t 的冷水中倒入一小桶温度为2t 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t ,下面关于温度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122t t t +=B .122t t t +<C .122t t t +>D .212t t t -=16.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中盛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另有A 、B 两个金属球,其质量和初温也都相同,且都比水的温度高.现将A 、B 两球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水中,热平衡后,甲杯水温升高了15℃,乙杯水温升高了8℃,则( )A .A 球比热容大于B 球比热容 B .A 球比热容小于B 球比热容C .A 球降低的温度更多些D .A 球放出的热量更少些1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 .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18.质量相等的28℃、100℃的水分别装在甲、乙两容器中,现将一个温度为100℃的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达到温度相同时,甲容器中水温升高到 40℃,然后迅速取出金属球放入乙容器中,再次达到温度相同时,乙容器中水温是(设不计热量损失和水的质量损失)( ) A .60℃B .70℃C .88℃D .90℃19.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B .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C .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D .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20.初始温度相同的a 、b 两球,它们的质量和比热容分别为a a b b ,,,m c m c ,当a 、b 两球吸收相等热量后,a 球可把热量传给b 球,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的是 A .a b a b ,m m c c ><B .a b a b ,m m c c <>C .a b a b ,m m c c <<D .a b a b ,m m c c >>二、填空题21.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交流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如所示是一种学生饮用奶,它的净含量为200 mL ,若它的密度为1.25×103 kg/m 3,比热容为4.0×103 J/(kg·℃),冬天饮用时把它从10 ℃加热到40 ℃需要吸收_____J 的热量;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_____(选填“增加”或“降低”)。
22.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 ℃,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冷水的内能。
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的温度又升高了6℃。
如果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三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可再升高______℃(不计热量损失)。
23.小贺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kg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_____(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
24.将铅块和铜块放入温度为200℃的火炉中足够长的时间后取出,立即分别放入都装有1kg 的20℃的水的容器中,该过程无热量损失,热平衡时两容器中水温都是80℃。
铜块在水中放出的热量____ J ,铅块和铜块放出的热量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铅块和铜块的质量之比为____。
(30.1310c =⨯铅 J (kg·℃),30.3910c =⨯铜 J (kg·℃))25.用某种合金制成的小球,体积为12cm 3,当温度从10℃升高到20℃时,吸收的热量为340J ,已知合金的密度为8.5×103kg/m 3,比热容为0.5×103J/(kg·℃),则该小球的质量是_______g ;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__cm 3. 三、计算题26.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每隔一分钟分别记录一次水和某种液体的温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项目 水 某种液体时间/min 0 1 2 3 4 5 0 1 2 3 4 5温度/℃ 15 16 17 18 19 20 15 17 19 21 23 25(1)请根据测得的数据求出该液体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2)要使100g 该液体温度从15℃升高到35℃,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7.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质量为2 kg ,温度为25 ℃的水吸收6.72×105J 的热量后,水温升高为多少 ℃?若将该冷水与质量为1 kg ,温度为70 ℃的热水混合,不计热损失,混合后水的末温为多少 ℃?28.完全燃烧140g 焦炭(焦炭的热值为3x107J/kg )能放出多少热量?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如这些热量的36%被水吸收,则能使质量4kg 、初温为24℃的一壶水升温多少摄氏度?四、实验题29.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探究水和沙石的吸热能力”时,选用了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分别给沙子和水加热,如图甲是同学们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所需测量仪器有____;应控制的物理量有____;(2)实验中能说明被加热的物体内能增加了的现象是________;通过对比____来比较两种物质吸热的多少; (3)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若水的比热容是()34.210J/kg ⨯⋅℃,水和沙子的质量均为200g。
根据图像信息:求加热满2min时,水吸收了热量为_____;沙子的比热容为______。
30.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甲的温度/°C 20 24 28 32 36乙的温度/°C 20 28 36 44 52(1)实验中应量取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