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汇总笔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是初中物理课程的一部分,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性质和变化等知识。

1. 内能的概念:
- 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的总和,用符号U表示。

-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无关。

- 内能是宏观物体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结果。

2. 内能变化:
- 内能的增加和减少是由于能量的转移和转换导致的。

- 内能增加的方式有热传递、功和物态变化等。

- 内能的增加导致物体的温度升高,减少导致温度降低。

3. 内能的性质:
- 内能是宏观物体的宏观属性,不能被完全测量。

- 内能是守恒的,即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内能不会增加或减少,只会发生转移和转换。

- 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4. 内能的计算:
- 内能的变化量可以通过ΔU=Q+W来计算,其中Q表示热量,W表示对外界所做的功。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内能的计算还可以利用ΔU=mcΔt,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5. 内能与热容的关系:
- 内能的变化量等于热容与物体温度变化的乘积,即ΔU=CΔT,其中C 表示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以上是《人教版202X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的知识汇总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 内能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及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④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及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及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总结及跟踪习题(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总结及跟踪习题(无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要点突破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分子很小,通常以 m为单位来度量。

2.扩散现象表明: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还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分子之间有。

3.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

分子的热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分子运动越。

下表为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以下现象:①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②固体很难被拉断;③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分子间有。

④物体不能被压缩至无限小;⑤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体现分子间有。

5.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习题1.专家称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一个飞沫的直径约为1x10−6m~5x10−6m,由此可判断飞沫(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组成的一个个水分子C.将一块铁锉成极细的铁粉,铁粉就是铁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进行观察3.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空气流动形成风B.打扫室内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C.冬天雪花飞舞D.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4.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是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

5.(双选)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B.扫地时尘土飞扬C.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D.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6.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溶液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2节 《内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2节 《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温度高的物体,但质
量小,内能不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晶体熔化过程中, 质量、温度不变,
但吸热,故内能增
加且温度不升高
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10℃的冰既没有机械能,也没有内能 B.静止的汽车一定没有机械能,但有内能 C.在空中飘动的白云只有机械能,没有内能 D.静止的汽车可能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
人教版 九年级 物理 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炽热的岩浆
冰冷的积雪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 能量。
“热”是一种能量吗?它能做功吗?
2. 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 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判断物体内 能是否发生改变及内能改变的方式。
1. 知道内能的含义;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 因素有关;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理解 热量的概念。
炙热的熔岩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然很低, 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做着热运动,所以也具有内能。
炽热的熔岩
冰冷的雨度 分子间距大小变化
宏观 质量大小 温度变化 体积大小变化
特别说明: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反 过来,物体内能改变时,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水结冰时,放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一个物体“具有”“含 有”热量,应该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例 【多选】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 的是( AD )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至低温物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物体单位质量的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一般来说,固体的比热容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3、比热容与物体的内能有关。

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4、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在液态和固态下不同。

5、比热容还与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表示在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比热容可以用公式c=Q/(m(t-t0))来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末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

在比热容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J/(kg·℃)。

这意味着,当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t=cm(t-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温度。

对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适合用作冷却剂或取暖剂。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 内能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3)扩散现象 ①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 一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扩散。 间隙 ;b.分子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在不停地做________ 无规则 运动。 [注意] 固、液、气三态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 度与温度有关。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类型五 物质的比热容
例 1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质量都没 有关系
[解析]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 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 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 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与物质的种 类、状态有关。
《内能》复习
类型二 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例 2 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教室里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解析] 飘在空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 要大得多,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尘土满天飞是固体 小颗粒做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符合题意。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温度 质量 材料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 高 ,物体内能越大 温度越______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 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 存在状态 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 能不同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相应题型总结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相应题型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1)分子很小,其直径约为10-10m,不借助仪器,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可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分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均无法分辨。

(2)通常以纳米(nm)为单位度量分子,1nm=10-9m二、分子热运动实验一:将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

现抽掉中间的玻璃片,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二:在量筒中盛有一半清水,用细管往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水溶液,静置几天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三:将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五年后将他们切开,看到了什么现象?1.扩散: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会发生扩散。

注:(1)扩散发生的条件:不同物质、相互接触。

同一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不属于扩散,如冷水和热水的相互接触。

(2)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注:用肉眼可直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也不属于扩散现象。

如尘土飞扬、沙尘暴、雪花飞舞、树叶飘落等。

3.扩散现象实例:(1)气体:厨房炒菜的香味;毒气泄漏;花香四溢(2)液体:将盐放入水中,整杯水都变咸了;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红。

(3)固体: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变黑;将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上都可以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例1、下列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扩散现象只能在气体或液体间发生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扩散需要加热、搅拌才能进行D、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例2、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V总< (填“>、<或=”)V1+V2,这一现象表明液体分子间有间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实例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现象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结论气体、液体和固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都能渗入对方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④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

机械运动分子的热运动研究对象宏观物体微观物体运动情况静止或运动运动永不停息可见度肉眼可观察到肉眼不能观察到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力及力的作用时间温度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分子间距离关系类比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状态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零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相当于压缩弹簧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相当于拉伸弹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大于10倍平衡距离相当于弹簧背拉直断开分子间作用力分微弱,可以忽略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现象有:物体不能被压缩到无限小,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③值得注意的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分微弱甚至为零。

破镜难以重圆的原因。

④不同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也不一样。

(4)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物质状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运动情况宏观特征固体很小很大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没有流动性液体比固体稍大较大既可以在一个位置震动,又可以移动到另一位置震动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很大分微弱,可以忽略除碰撞外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5)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②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易误易混警示易误点:机械运动和分子的热运动易误点辨析:在分析实际事例时,易把宏观微小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的热运动混为一谈。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与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是不同的。

(1)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可直接观察到,而分子的热运动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

(2)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自发产生的,并不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而机械运动则是在外力作用下的宏观物体的运动,在判断是机械运动还是分子的热运动时应特别注意区别用机械的方法(如搅拌),或因外力(重力、风力)使物体发生的宏观运动。

如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有规则的运动,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打扫室内卫生时,灰尘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灰尘)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而机械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无关,但与所受外力有关。

13、2内能知识点1、内能(1)①分子动能: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因而分子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③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2)从五个方面理解物体的内能①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是个别分子和少数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都有分子力的作用,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是何形状、温度是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例如,50℃的水具有内能,0℃的水具有内能,-10℃的冰仍然具有内能,只是对于同样的水,温度降低时其内能减少了而已。

③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的具体数值。

④物体的内能可以发生改变,内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表现方式有温度改变和物态改变两种。

⑤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4)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决定因素物体内能大小的解释物体的质量它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数的多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子数目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越大。

例如同样是20℃的一桶水和一杯水,一桶水的内能就比一杯水的内能大的多。

所以,同温度、同物态、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内能与它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内能就越大;质量越小,内能就越小物体的温度它一方面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平均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大。

另一方面,对于固体和液体,分子平均速度越大,分子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也越大,也就是热胀冷缩现象,此时物体体积变大,分子势能也变大。

所以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的体积它反映了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因此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变化引起分子力大小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分子势能的大小,也影响了物体内能的大小。

物质的种类因为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结构不同,分子间作用力也不同,在温度相同时,它们的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也不相同。

物体的物态物体的物态不同,其分子间的距离不同,相互作用力也不同,分子势能就会不同。

因此,物体的物态不同,其内能也不同。

例如,100g0℃的冰与100g0℃的水比较,冰熔化成水时需吸收热量,故水的内能更大知识点2、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方向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过程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结果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温度升高实质内能发生了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3)热传递和做功的区别实质条件方式(方法)举例热传递内能的转移过程不同的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内能从高温铁块转移到低温的水,铁块的内能减少,水的内能增加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拧弯物体打气筒打气、钻木取火、来回多次弯折细金属丝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体积膨胀等装着开水的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将瓶盖顶起来,水蒸气的内能减少(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一个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实现,即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知识点3、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用符号Q表示。

(2)单位: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相同,功的单位是焦耳,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是J。

(3)理解热量的概念应注意以下三点①热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可以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②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少多少;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多少。

但要注意,内能减少或增加并不只与放出或吸收热量有关,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③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能量(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4)温度、热量、内能是热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应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热量内能定义不同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上:反应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量的性质状态量过程量状态量表述可以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是”等表述可以用“吸收”或“放出”等表述可以用“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表述单位摄氏度(℃)焦耳(J)焦耳(J)关系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即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物体放热,内能会减少,但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发生改变易混点:内能与机械能内能机械能区别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物态、材料等物体的质量、速度、被举高的高度或弹性形变的程度研究对象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存在条件永远存在运动或在高处或发生弹性形变联系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的高度以及是否发生弹性形变无关,所以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一定具有内能,但具有内能的物体却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13、3比热容知识点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本领探究①设计实验: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a、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让他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温度升高少的物质吸热本领强;b、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他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吸收热量多的物质吸热本领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