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审题专项训练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对此,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认知、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论述。
首先强调青年的重要作用,“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样子就是国家的样子。
青年强,则社会主义接班人就强,国家也就强。
这与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则国强”一样都在强调年青一代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其次,“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句话强调青少年恰逢盛世,生逢其时,国家的和平发展、科技进步、机会多样等社会环境,给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
青年珍惜这大好盛世,努力作为,必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两句话把“国家”与“青年”的关系表达了出来,国家为青年的发展提供舞台,青年的奋发有为,助力国家长足的发展。
题目要求对以上材料表达自己的思考,并结合学习生活实践。
写作时,可以思考青年应当把握大好机遇,心怀天下,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强练本领,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助力中国梦的推进。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青春逢盛世,有作正当时。
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
一、恰逢盛世,须志存高远。
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心存梦想,无畏向前。
二、恰逢盛世,应注重当下的点点滴滴,把握当下,抓住当下,以当下为机遇,积极探索有为的可能。
三、恰逢盛世,应奋发有为,不畏艰难险阻,全力以赴,追寻梦想。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篇1:故事导入宋徽宗时期,京城的画院每年都要招收一名画师。
这一年,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院以“深山藏古寺”这一句古诗为题来考应试者。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经过层层筛选之后,画院招收的这名画师将在最后几个人中产生。
画师一: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基本符合题意画师二: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符合题意画师三: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
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准—深—新那位聪明的画家巧于构思,发挥了想象能力,选择了老和尚挑水的角度,就使画面含蓄,能启发别人的联想。
写作跟作画一样,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篇2: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1. 关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2. 什么是审题立意?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
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
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
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意图的明确的论点。
很多考生提炼不出明确的论点,因而议论往往失去中心;有些考生论点虽明确,却不能紧扣所给材料,不符合命题意图,也就是说,不是最佳立意。
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质量。
3. 审材常见病症联系本班学生实际,展示一些学生审题不准的作文,小结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常见病症。
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2笼统含混,泛泛而谈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4抓现象而弃本质4. 审清题意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

十四.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的偎在旁边,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而美好。
十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987 年,7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
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 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 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 法。
要求:在整体理解材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础上,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 立意:
十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
游人如织。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 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 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一边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30题_作文3000字_材料作文_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30题材料审题立意训练精选30题1、深秋,黄叶纷纷从枝头上落下来。
有位哲人看到了说:“落叶并非殒落,是胜利凯旋!”要求: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所给材料是寄寓性材料,寓意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必须透过文字表面,挖掘其深层内涵,方能捕捉材料中心。
“落叶并非殒落,是胜利凯旋”,否定了“殒落”而肯定了“凯旋”。
哲人否定黄叶因死亡而落下,而肯定它是胜利者的归宿。
它落到树根化为另一种生命的营养,再去滋润一种新的生命。
落叶的殒落,只是生命转化为另一种生命,因此,哲人不认为落叶是殒落,而是胜利的回归。
参考命题:《“落叶”是值得赞美的》《奉献--永恒的美德》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故事型材料。
(一)切题: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2.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3.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二)符合题意:1.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2.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3.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三)基本符合题意:1.创新塑造成功。
2.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离题,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3、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
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
高中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

1-10审题范文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
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子坐在咖啡厅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旁,一个人闷闷地喝着咖啡。
在他不远处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
终于,老人走上前去,对这个人说:“你一定遇上什么难题,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你。
”这个人看老人一眼,冷冷地说:“你帮不了我,我的问题太多了。
”老人掏出名片,递给他,接着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
”这个人没有拒绝,随老人坐车来到了郊外。
下车后,老人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
读了上面的故事,引起了你怎么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要求:自立文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①没有问题的人生是没有的.字要你有追求,要奋斗,想在自己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有所建树,获得辉煌,问题就会接踵而至.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打击、磨难,甚至灾难的并且一定要战胜它们的过程。
③“问题”是上帝馈赠给我们的一笔厚礼,我们珍视它,用好它,就一定会迎接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④从老人把一个几乎被所谓的“问题”压垮了的青年,通过故事中巧妙的方法,“使他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把观点确立在:总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
开头①运用类比切题的方法开头的示例:小草要茁长,那薄坚硬的地皮,便是她必须要面对也必须要战胜的“问题”;小溪要流向远方,一路上的沟沟坎坎、悬崖峭壁,便是它必须接受也必须战胜的“问题”……人,“志当存高远”,心事“当拿云”,请记住:鲜花永远不是有来铺路的,而是用来肯定有你的勇气,你的付出,点缀辉煌的。
②“亲爱的(或朋友)”式的开头示例:亲爱的,请别那样忧郁,别那样眉头紧锁,别那样心事重重……我知道,你正走在“荦确”的人生之路上,迎着“问题”,迎着数不清的困难,迎着甚至足以摧垮一个人的信心意志的磨难,但请听我说,赶快乐观起来吧,因为你也正在走向喷薄的太阳。
高中语文_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一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考标题: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2.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立意提示: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题训练

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题训练作文天地05-18 1712: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题训练(一)审题立意十项绝招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高中毕业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附立意提示)

高中毕业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附立
意提示)
1. 什么是成功?
提示:探讨成功的定义及实现方式,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和名人故事。
2. 爱情和事业哪个更重要?
提示:权衡爱情和事业的重要性,思考个人价值观和目标。
3. 青春应该如何度过?
提示:探讨青春时期的人生态度和取舍,思考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和追求梦想。
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探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平衡人与自然的发展。
5. 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提示:分析网络对社交、研究、沟通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其正面和负面影响。
6. 如何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提示:探讨制定研究计划、养成自律、保持专注等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7. 你所住的城市有哪些问题?
提示:分析当地存在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提出改进方案。
8. 如何平衡学业和兴趣爱好?
提示:思考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同时专注于学业和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9. 科技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探讨科技的进步对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其利弊。
10. 你对志愿者工作的看法和体会?
提示:分享参与志愿者工作的经历,谈谈对志愿者工作的看法和感受。
...
(继续填写剩余的90个题目和立意提示)
...
100. 如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提示:思考有影响力的人具备哪些特质和能力,提出自己成为有影响力的人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审题全面【本讲主要内容】材料作文审题一、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
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必要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例:(2007全国卷一)800字的文章。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题目中有两条十分重要的要求:一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二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作文首先需要审题,第二条就是针对审题提出的,那么读懂漫画,明白漫画的寓意就十分重要了。
一个小孩踩着西瓜皮摔倒了,代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个人都说“出事了吧!”漫画的题目是“摔了一跤”。
从三个人说话的口气可以看出,他们的潜台词是“我早就说过,你就是不听,出事了吧!”明显带有推诿、责备的意味。
这里的摔跤,具有象征意义,可以代表挫折、失败,或者泛指一切教育失败。
面对教育失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不是相互协作积极营救,也不是自我反思寻找败因,而是相互推卸责任,可见这种教育是出了问题。
“教育与成长”是这幅漫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时不能脱离这一范围。
要求一个高中生如此全面地分析材料,难度已经很大了,如果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反映漫画的内容及含意,则更加困难。
因此,命题人降低了难度——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这则作文题目的构思角度非常丰富,可以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两个侧面出发,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角度立意:①家庭教育。
可以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可以谈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谈正确的家庭教育怎样进行等。
②学校教育。
可以谈学校教育的失误,可以谈学校教育的成果,可以谈学校教育的出路等。
③社会教育。
可以谈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谈社会教育的方法,可以谈社会教育的问题等。
当然,如果谈家庭、社会、学校分工协作,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分析家庭、社会、学校在教育当中的责任等等,将是最好的立意。
或者反弹琵琶,谈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挫折与失败是常见的事,家庭、学校、社会无须大惊小怪,也是相当精彩的构思。
有考生只谈面对挫折、失败我们要自立自强,属于不切题,相当于只看了漫画的下面部分,而没有全面理解漫画;有考生抓住西瓜皮不放,大作环保文章,就算离题了;有考生根据三人的面部表情各异,发出“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的议论,或者得出“不同的认知决定不同的结果”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结论,则与漫画的含意相差甚远了。
2.倾向性原则。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2007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
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
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
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
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
”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材料包含两件事,丛飞的故事反映爱心受到冷遇,小李的故事反映爱心得到传递。
所以“爱心”是材料的核心内容,作文只要在这个范围即为扣题,但命题人的倾向性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提倡“爱心”“感恩”,否定“不知感恩”。
可供选择的角度有:①爱心无价。
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成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说明爱心是无价的。
②爱心需要感恩。
就在本地工作的受助者没有一个人去看望捐助者,说明现代人们不知感恩。
③爱心需要宽容。
丛飞原谅了那些不知感恩的人,如同大海一般容纳万物。
④爱心可以传递。
希望小学师生为小李捐款,表明爱心已经得到传递,2007年第10期《读者》第63页刊载了姜钦峰的《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正好诠释了这一主题: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点燃了更多的人,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
相比较2006年作文而言,这道题审题难度进一步降低。
同时,付出与回报,助人与感恩,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能联想的材料很多,考生有广阔的写作空间。
“怀一颗感恩的心,美丽地行走在大地上”,“揣一颗爱心,在滚滚红尘中诗意地飞翔”等,都是文采飞扬的上乘构思。
二、材料作文审题方法1.找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的突破口,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2006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要想审清题目准确立意,只得吃透材料。
材料中有两句最关键的话,即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和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啊!”我们从牧羊人的角度出发,可以对这个寓言故事做出以下的理解:做任何事情不要简单模仿,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做事,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知等。
可以这样立意:①模仿与创新,②自我认知,③认识自己与他人,④聪明的代价,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抓住“它也很可爱”做一点分析,即可发现乌鸦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有梦想,为了目标勤奋练习,敢于实践等。
可以这样立意:①给乌鸦练习本领的机会,②善待弱者,③向强者学习应该鼓励,④向乌鸦致敬等。
2.图例审题法图例法就是筛选出材料中的关键词,画出示意图,然后挖掘出材料中隐含的象征意义,从而全面准确地概括出材料的核心立意。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香木。
积有一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
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历经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步,筛选关键词材料是文言文,但浅显易懂,经过分析,可概括总结出关键词:香木→不能得售、卖炭速售→烧炭贱卖第二步,挖掘象征义“香木”象征有价值的事物,如纯洁的心灵、高贵的节操、高远的理想、强烈的责任感等;“不能得售”象征着得不到赏识,有志难伸,属于环境产生的压力;“卖炭速售”象征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生活,属于环境产生的诱惑;“烧炭贱卖”象征放弃自己拥有的价值,人生趋向失败。
于是可得下面的图例:香木→不能得售、卖炭速售→烧炭贱卖||||||价值→环境(压力、诱惑)→放弃第三步,概括核心立意通过全面分析,可以概括出材料的核心立意是“保持价值”。
立意时,可以正面歌颂面临生存的压力和外界的诱惑时,永远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保持高尚的节操,完成伟大的使命;也可以反面批判那种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改变志向,放弃追求的行为。
例2、(2008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按照筛选、挖掘、概括三个步骤,即可得出下面的图例:老鹰叼走小龟→游人救小龟→群幼龟被捉||||||出现危机→好心帮助→更大灾难核心立意:动机与结果当然,这则材料含义丰富,可以从海龟、好心人、老鹰三个角度去构思,谈“机智和时机”、“信息和成功”、“生存法则”、“审时度势”、“综合把握信息”、“坚持不懈”等,但最核心最准确的立意应该是“动机与结果”,因为这则材料是从美国伯罗蒙塞尔的《自然之道》改编而成的,原文的中心意思是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反而是莫大的伤害,即好的动机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一、(2010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2010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讲立意高远【本讲主要内容】立意高远《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林黛玉在教香菱作诗的时候说了这样一番话:“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浅显的写作道理:文章的优劣是由立意的高低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