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讲座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培训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培训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3
贴敷疗法治疗疾病
n 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等肺系疾病, 每年农历三伏期间使用。
n 贴敷方法:取肺俞、心俞、膈俞3对背腧穴。喘息 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 者加脾俞,咳嗽遗尿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 者加天突。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4
贴敷疗法禁忌症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9
熏洗法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忌用全身 熏洗。
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 用熏洗。
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 坏疽者,禁止使用中高温(超过38度)熏洗。 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熏洗。 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熏洗。 6、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7、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法。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 讲
主要内容
毫针刺法 灸法 拔罐疗法 穴位贴敷 耳压疗法 熏洗疗法
基本操作方法 常见病应用 禁忌症 注意事项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2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 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 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感谢大家的聆听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24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 性的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针刺类技术培训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针刺类技术培训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针刺类技术)培训课程安排第一讲、醒脑开窍针刺法授课时间专家姓名职务、职称专家单位授课内容10月12日(周五)16:00-16:45石学敏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研究部分石学敏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治疗部分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2 石学敏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二讲、中医适宜技术在各种疼痛中的运用授课时间专家姓名职务、职称专家单位授课内容10月19日(周五)16:00-16:45金远林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中的运用金远林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中的运用金远林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肩周炎、腰背肌筋膜炎疼痛中的运用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3 金远林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运用金远林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其它疼痛中的运用第三讲、中华眼针技术授课时间专家姓名职务、职称专家单位授课内容10月26日田维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针技术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4(周五) 16:00-17:00田维柱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眼针穴区的划分 田维柱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眼针分区定位图 田维柱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眼针的穴区 田维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针技术的操作方法第四讲、皮肤针(梅花针)技术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5授课时间 专家姓名 职务、职称专家单位授课内容11月2日 (周五) 16:00-17:00李桂平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针(梅花针)技术的概述 李桂平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针(梅花针)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李桂平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常见疾病之斑秃的皮肤针疗法 李桂平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常见疾病之头痛(原发性头痛) 的皮肤针疗法李桂平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常见疾病之麻木的皮肤针疗法 李桂平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常见疾病之失眠的皮肤针疗法 李桂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见疾病之痛经的皮肤针疗法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6 第五讲、三棱针技术授课时间专家姓名职务、职称专家单位授课内容11月9日(周五)16:00-17:00徐振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三棱针技术的概述徐振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三棱针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徐振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常见疾病之外感发热的三棱针治疗技术徐振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常见疾病之天行赤眼(急性结膜炎)的三棱针治疗技术徐振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常见疾病之急喉痹(急性咽炎)的三棱针治疗技术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7 徐振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常见疾病之急性腰扭伤的三棱针治疗技术徐振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常见疾病之痹症(痛风性关节炎)的三棱针治疗技术第六讲、芒针技术授课时间专家姓名职务、职称专家单位授课内容11月16日(周五)杨兆钢主任医师、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芒针技术的源流及发展杨兆钢主任医师、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芒针技术的临床应用:假性延髓麻痹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816:00-17:00杨兆钢 主任医师、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芒针技术的临床应用:慢性前列腺炎及肥大 杨兆钢 主任医师、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芒针技术的临床应用:三叉神经痛 杨兆钢 主任医师、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典型病例介绍:三叉神经痛 杨兆钢 主任医师、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典型病例介绍:假球麻痹杨兆钢 主任医师、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典型病例介绍: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 杨兆钢主任医师、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典型病例介绍:肥胖症第七讲、耳针技术授课时间 专家姓名 职务、职称专家单位授课内容11月23日赵百孝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耳针技术的历史 赵百孝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耳郭表面解剖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9(周五) 16:00-17:00赵百孝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耳穴的分布规律 赵百孝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耳郭分区的说明 赵百孝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赵百孝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耳针技术的临床应用:失眠 赵百孝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耳针技术的临床应用:肥胖 赵百孝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耳针技术的临床应用:便秘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0 第八讲、穴位埋线技术授课时间专家姓名职务、职称专家单位授课内容11月30日(周五)16:00-17:00 谢长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穴位埋线的发展史谢长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穴位埋线的治疗原理谢长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穴位埋线的特点和作用谢长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取穴特点和配穴方法谢长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埋线操作方法谢长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穴位埋线疗法临床运用举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谢长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穴位埋线疗法临床运用举例:顽固型失眠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谢长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穴位埋线疗法临床运用举例:单纯性肥胖11。

最新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讲座PPT

最新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讲座PPT
3、季节养生与调护,中医养生讲究四时 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 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 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 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
2013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 《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 指南(试用稿)》 《指南》旨在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 层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服务工作, 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对基层医 疗机构开展“治未病”服务工作的评 价参考和依据。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 务站、村卫生室可参照执行。
其中第一条 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治未 病”服务工作应以“治未病”理念为 核心,针对不同的服务人群,采用中 医“治未病”服务方法和手段进行健 康管理和服务,发挥中医药在预防、 保健、康复、养生等领域的优势和作 用,达到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 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通过内部装饰、展板布置等 形式,传播“治未病”理念,宣传“治未病”知识,介绍“治 未病”方法,彰显“治未病”服务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 中医药文化氛围就提供方法。
一、服务功能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 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 系统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 险,实现“未病先防、既 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 防复”的目标,达到防病 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服务内容 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评
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干预效 果评估等全面、综合、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治未病”服务)。
从我们最常见一下方面入手; 1、体质辨识。预防疾病(九种 体质) 2、亚健康调理 3、季节养生与调理 4、漫病防变
具体疾病如 1、 睡眠障碍 2、孕前调养 3、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 4、恶心肿瘤。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内容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 中医理论介绍: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帮助听众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

2. 中医诊断方法:讲解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脉象诊断、舌诊等常用中医诊断手法,帮助听众了解中医的辨证断病方法。

3. 中医治疗技术:介绍中医的常用治疗技术,包括针灸、汤药、推拿按摩、拔罐等,讲解这些技术的原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帮助听众了解中医的治疗手法。

4. 中医养生:介绍中医的养生方法,包括饮食调养、起居调理、运动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讲解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的养生方法,以提高身体健康。

5. 中医草药:介绍中医草药的常见种类、功效及应用方法,讲解如何选择和使用草药,以及注意事项。

6. 与西医的结合应用:讲解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应用,例如中医在康复、疼痛管理、精神疾病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与西医协作,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7. 中医文化和发展:讲解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现代社
会中的发展与前景,帮助听众了解中医的传统和现代价值。

总之,中医适宜技术讲座内容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治疗技术、养生方法、草药应用、与西医的结合应用以及中医文化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

中医药适宜技术专家讲座

中医药适宜技术专家讲座
• 四、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含刮痧疗 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药摩疗法、天 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熏 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8页
• 五、中医内服法:还应该包含方药应用(老中医 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 临床自拟方应用)等。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 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传达室统背脊疗法、 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以及 冬病夏治等。
另首先也防止药品对胃肠刺激而 产生不良反应。
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28页
三、操作方法
(一)方药选择 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 “膏中之药,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拔毒外出之品为引”,当代惯用 这类药有冰片、麝香、白芥子、 生姜、细辛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29页
• 2、多项选择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 选取力猛有毒药品,如生南星、生半 夏、川乌、草乌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14页
• 调和阴阳
• 针灸调和阳阴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状 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到达目标 。疾病发生机理是复杂,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 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作用是经过经络阴阳属性 、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
• 扶正祛邪
• 针灸扶正祛邪作用就是能够扶助机体正气及驱 除病邪。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实质上就是 正邪相争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 正祛邪作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
第17页
4.针灸特点及优点
• 针灸疗法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 一定部位用针刺入,到达刺激神经并引发局部反 应,或用火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到达治病目标。 前一个称作针法,后一个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 法。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概述
本次中医适宜技术讲座旨在介绍中医领域中的一些适宜技术,
以增进大众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档将概述讲座的内容和目标。

目标
1. 提高大众对中医的认知水平
2. 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3.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重要性和益处
内容
1. 什么是中医适宜技术
- 对中医领域的基本介绍
- 中医适宜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的中医适宜技术
- 针灸疗法:介绍针灸的原理、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
- 中药疗法:介绍中药的基本原理、制剂方式和适用范围
- 推拿按摩:介绍推拿按摩的原理、手法和适用范围
- 中医养生: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常见方法
3. 中医适宜技术的优势和益处
- 与传统西医技术的比较
- 强调中医适宜技术的整体性、综合性和个体化优势
- 中医适宜技术的益处和功效
4. 中医适宜技术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
- 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现代医疗中的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案例
结论
通过本次中医适宜技术讲座,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大众对中医的
认知和理解,同时强调中医适宜技术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和益处。

我们相信,通过了解和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大众可以获得更全面的
健康护理。

请注意:本文档仅概述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并不详细介绍具体技术细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参加讲座或咨询
专业中医医生。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详细描述
食疗与养生是中医适宜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 法,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生活方式调整, 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食疗与养生需要 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指 导。
04 中医适宜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常见疾病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感冒
中医适宜技术如拔罐、刮痧、艾 灸等可用于感冒的治疗,通过刺 激穴位、疏通经络来缓解症状。
案例三:中药治疗胃痛的实例
总结词
中药治疗胃痛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与饮食不节、情志 不畅等因素有关。中药治疗胃痛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和体质情况,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 或中成药进行治疗。中药治疗胃痛具有副作用小、疗效 稳定等优点,尤其对于慢性胃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 果。
施治原则
根据证候辨识的结果,中医采取相应 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调整阴阳平衡 、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等,以达 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针灸推拿原理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 需根据患者的证候类型和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穴位和针刺方式。
推拿按摩
普及推广
加强中医适宜技术的普及推广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通 过开展培训、义诊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受益于中医适宜技术。
06 中医适宜技术案例分享
案例一:针灸治疗头痛的实例
总结词
针灸治疗头痛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针灸治疗头痛具 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 针刺头部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 缓解头痛症状。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需根据 头痛的具体部位和证型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2讲课文档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2讲课文档


化瘀

地龙——性善走窜,长于通经活络
• 诸病合用,使气旺血行,瘀消脉通,机体得以濡养,诸证自可渐愈。
• 本方配伍特点:一是重用黄芪四两,取其量大力专,使卫气充足,能鼓动血行; 二是活血通络药用量较少,五味药总量仅为黄芪的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本 方以补气为主的立法宗旨。
第五页,共68页。
补阳还五汤
第六页,共68页。
补阳还五汤
• 【使用注意】 • 1、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
还需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 复发。 • 2、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 宜重(可从30~60克开始,效果不显再逐 渐增加),祛瘀药物宜轻。
第七页,共68页。
补阳还五汤歌诀
• 补阳还五芪归芎, • 桃红赤芍加地龙,
• 说明:保元汤取四君子汤人参、甘草,再加黄芪,补 益元气,配以肉桂以温下焦元阳,两顾脾肾,纯补无 泻,用于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诸证。
第十八页,共68页。
四君子汤歌诀
• 四君子汤中和义, • 参术茯苓甘草比,
• 食少便溏体赢瘦, • 甘平益胃效相当。
第十九页,共68页。
玉屏风散
《世医得效方
第二十页,共68页。
• 说明: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理气止痛,即是香砂六 君子汤,常用于虚寒胃痛或脾虚泄泻。
第十七页,共68页。
四君子汤化裁方
• (4)保元汤 (《痘疹全书·博爱心鉴》,录自《景岳全
书·痘疹诠古方》四君子汤去苓术+黄芪肉桂) 人参二三钱 炙甘草 一钱 肉桂五七分 黄芪二三钱 灌脓时,酒炒四药 时蜜炙,水一钟半,加糯米一撮,煎服。功用:补 气温阳。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力, 少气胃寒,小儿痘疮,气虚顶陷,血虚浆清,不能 发起灌浆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概论历史特点分类理论基础中医适宜技术与现代物理学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介绍概论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

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

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

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矾石疗法”。

据《山海经》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

”《说文解字》注目;“矾,以矾石刺病也。

”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

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

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

《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

近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特点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

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一、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

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

“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艾灸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等。

中医适宜技术分类二、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

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

艾灸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也能够延年益寿。

“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等穴,亦可保百余年寿也”。

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

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

四、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

五、中医内服法;还应该包括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等。

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传统背脊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以及冬病夏治等。

六、中药炮制适宜技术;“依法炮制,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医,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

炮制是中医药的专业制药术语,其历史悠久,经过炮制的中草药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中草药的效果。

理论基础中医传统疗法有着较深的理论基础,它与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中医脏腑学说;脏腑,古代称为“藏象”。

藏是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指征象或形象,这里是指内脏的生理、病理所表现于外的征象。

二、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络。

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肌肤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中医体质辨识理论: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2000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但长期以来,有关中医体质内容,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

2009年国家组织有关专家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确定了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与现代物理学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同时我们又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早在人类远古时代,人们就会利用自然带来的阳光、温泉水、冷水治疗疾病,强身健体。

中医理疗是通过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过人体局部直接作用,和对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从而调整了血液循环,加快了新陈代谢,促进对细胞组织的修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程,达到治病目的。

常用的物理因素有电、光、声、气、磁、温度和机械力等。

电疗分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和静电等疗法,光疗分红外线,远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和激光等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药事业的组成部分,研究、发掘利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中医传承工作。

近年来,我国中医管理局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应用,深受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欢迎。

2006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国中医药通〔2006〕1号)。

2008年8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该通知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确定了《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制定了《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2009年5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2009-2010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18号)。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推广技术项目(一)感冒头痛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三)麦粒肿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四)急性结膜炎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五)牙痛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六)急性咽痛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七)落枕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按摩:疼痛部位刮痧:疼痛部位(八)急性胃痛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九)痛经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艾灸:关元、中极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十)急性腰扭伤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刮痧:疼痛部位,委中(十一)腱鞘囊肿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围针刺法:囊肿局部(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阿是穴围针加灸(十三)足根痛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十四)腮腺炎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十五)小儿泄泻1.辨证(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基本治法:(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辨证施治:(1)伤食泻:加揉中脘100次,清脾胃各200次,分腹阴阳30次,推箕门100次,揉板门100次。

(2)阳虚泻:加补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左端正50次,捏脊5遍。

(3)外感泻:加开天门100次,运太阳100次,推坎宫100次,推天柱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十六)小儿食积1.食积夹寒型(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3)操作: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

推300次;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次;3)推三关600次;4)运八卦:使患儿掌心向上,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卦”,约300次;5)分推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次;6)摩揉脐腹:患儿仰卧位,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