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3-3-7

合集下载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选修3-3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选修3-3
人 教 实 验 版
专题3
选修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高考政治总复习
三权分立的实质
1.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组建和运行的基本原则 (1)三权分立制的含义:是指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 国家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同时又相互 制约, 保持权力均衡, 按照这种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来组织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专题3
选修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高考政治总复习
2010 年初,在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来临之际,富国银行 和美国商会等为了防止国会的金融监管改革对其产生不利 的影响,在游说国会方面投入了 5000 多万美元。 (1)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治现象? (2)简要评析美国的这一政治现象?
人 教 实 验 版
人 教 实 验 版
专题3
选修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高考政治总复习
③司法权属于联邦各级法院。最高法院有终审权、司 法审查权。但法官由总统提名,经议会同意后任命,并以 此影响法院的组成。 ④国会负责立法,总统负责实施法律,法院负责审查 法律。
人 教 实 验 版
专题3
选修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1.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联邦制是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联邦 政府与地方各州的权力分配上。
人 教 实 验 版
专题3
选修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高考政治总复习
(1)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依据联邦宪法,联邦政府 享有宪法“列举的权力”,州政府拥有“保留的权力”。 联邦政府只能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权力,以及根据最高法 院解释可以从“列举的权力”中引申出来的权力。一般来 说,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数学3-7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数学3-7

A.50 2m C.25 2m
B.50 3m 25 2 D. m 2
人 教
解析:由题意知∠ABC=30° AC AB 由正弦定理 = sin∠ABC sin∠ACB 2 AC· sin∠ACB 50× 2 ∴AB= = =50 2(m). 1 sin∠ABC 2 答案:A
A

第3章
第七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人 教
A

答案:10 6
第3章 第七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理)(2010· 江苏高考)某兴趣小组测量电视塔 AE 的高 度 H(单位:m).如示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 BC 的高度 h=4 m,仰角∠ABE=α,∠ADE=β
人 教
A

第3章
第七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1)该小组已经测得一组 α、β 的值,算出了 tanα= 1.24,tanβ=1.20,请据此算出 H 的值. (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 杆到电视塔的距离 d(单位:m),使 α 与 β 之差较大,可 以提高测量精度,若电视塔实际高度为 125m,试问 d 为 多少时,α-β 最大?
第3章 第七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20 6 A. 米 3 10 6 C. 米 3 解析:
B.10 6米 D.20 2米
人 教
A

第3章
第七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如图所示,设树干底部为 O,树尖着地处为 B,折断 点为 A, 则∠ABO=45° ∠AOB=75° 所以∠OAB=60° , , . AO 20 由正弦定理,得 = , sin45° sin60° 20 6 所以 AO= 米,故选 A. 3 答案:A
第3章
第七节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2-3-7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2-3-7

一、选择题1.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孕育和传承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和古朴神秘的民俗风情,它们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青年到汉族地区打工安家,不愿意继承这些原生态文化,甚至不愿意学习本民族语言,导致许多民族文化岌岌可危。

为此,—些地方政府采用财政拨款等多种方式抢救民族文化,把开发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政府这样做()①是因为加快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要求②是民族自治机关行使民族自治权的表现③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④表明各族人民都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民族繁荣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繁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各族文化的共同发展和繁荣,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均与题意不符,舍去。

2.西藏自治区民族干部比例①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②赋予少数民族公民更多政治权利③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④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干部占西藏干部的大部分,体现了各民族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少数民族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故①③正确。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法律规定的,②说法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

3.富裕,是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心愿。

南疆三地州人多、地少、收入低,帮助南疆地区各族农牧民脱贫成为“十二五”期间新疆要啃下的“硬骨头”。

啃下这块“硬骨头”()①能为巩固南疆地区民族团结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②能为南疆地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③才能在南疆地区确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④有利于维护新疆的稳定和提高新疆的综合竞争力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 C[解析]南疆地区的富裕,尤其是经济繁荣,能够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提升新疆的综合实力,故选C。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4-3-7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4-3-7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四
第3单元
第七课
高考政治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四
第3单元
第七课
高考政治总复习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C.一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 [答案] C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四
第3单元
第七课
高考政治总复习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第3单元
第七课
高考政治总复习
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 条件地联系着,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世 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但 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 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 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都是与周围的事物 (不是所有事物)相联系的。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 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⑰________。 (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⑱________的思维方式 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 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 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 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四
第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考政治总复习
是科技创新论坛的举办,传统文化的发展,认识辩证否定 观与创新意识。⑦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投入的侧 重点以及经济发展的重点,认识两点论与重点论。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四
第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1-3-7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1-3-7

1.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一书指出,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公平、促进和谐的迫切需要。

这主要说明() A.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不公平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体现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D.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目的[答案] C[解析]做大“蛋糕”指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分好“蛋糕”指的是要确定合理的分配制度。

做大“蛋糕”必须提高效率,分好“蛋糕”必须做到维护社会公平,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故选C。

2.(2012·桂林十八中月考)小张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在这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

小张上述收入中,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分别为() A.4万元3万元B.5万元2万元C.5万元3万元 D. 4万元2万元[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分配方式的相关知识。

小张在国有企业的年薪和岗位津贴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技术转让所得为按技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炒股获得的收益为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故答案为B。

3.某经济学家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圆桌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陷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的怪圈,而收入分配不均是形成“经济怪圈”的根源。

这说明()A.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B.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C.分配方式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D.我国应实行按劳分配方式[答案] C[解析]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分配不均,特别是收入差距拉大,影响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所以国家有时会增加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这说明分配方式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故答案是C。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必修四 第3单元 归纳提升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必修四  第3单元  归纳提升
必修四 第3单元 归纳提升
人 教 实 验 版
高考政治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四
第3单元
归纳提升
高考政治总复习
BBS、电子邮箱、QQ、博客、微博等网络名词不断涌 现。“今天你织围脖了吗”已经成为最新的网络问候语。 “围脖”(微博)就是微型博客,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 即时聊天工具等多种途径随时随地发布文字、图片、视频, 同时可以实时“follow”(跟随)及转发某些用户发布的信息。 微博的特点是简单、迅捷、互动性强,和博客相比更有人
必修四
第3单元
归纳提升
高考政治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四
第3单元
归纳提升
高考政治总复习
体现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体现类主观题属于高考的高频考题, 往往以“体现”、 “反映”、“说明”、“蕴含”、“怎样体现”、“如何 反映”等词语为题眼,实现了背景材料与基础知识的有机 结合,既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又能考查学 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 主、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重视“新材料、 新情景”
必修四
第3单元
归纳提升
高考政治总复习
材料二
国家发改委在通知中要求山西省要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按照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处理好转型、 发展与改革的关系。要秉持先行先试的精神,抓住与资源 型经济转型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 率先突破。要通过改革试验,率先走出一条在更大范围内 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其它地区加快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四
第3单元
归纳提升
高考政治总复习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4-3-7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4-3-7

一、选择题1.“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下列选项与古文蕴涵的哲理相似的是()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凡益之道,与时偕行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体现了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符合题意。

B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C体现的是矛盾的观点;D体现的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2011年9月29日,卡斯柯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该公司提供的信号系统与“9·27”上海10号线地铁追尾事故无关。

卡斯柯援引上海地铁官网发布的事故调查结果,称事故原因是在人工调度行车时,有关人员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规定,导致事故发生。

这表明()A.调查研究是建立联系的基础B.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事故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去揭示,但不能建立,故排除A,选B;C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D与题意无关。

3.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总死亡率(数)与气温的关系曲线多呈U 形或V形,说明高温或低温都可使死亡率(数)增加。

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

A、B项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C项正确说明了温度与死亡率(数)的关系;D项否认了人的能动性。

4.武广高铁的建成使得鄂湘粤三地的联系更为便捷,促进三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这说明()A.人们可以创造世界上所没有的联系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一切联系的基础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和人的能动性。

A项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B项观点错误,忽略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为基础;C项符合材料信息;D项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英语7-3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英语7-3

Unit 3Under the seaⅠ.单词拼写1.They have appealed for________(目击者)to come forward.2.Black and white are________(相反的事物).3.A new-born baby was found________(被抛弃的)on the steps of a hospital yesterday.4.________(关系)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are often extremely difficult.5.We are fully________(意识到的)of the gravity of the situation.6.How much is his a________salary?7.Hotel a________was scarce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8.We waited while Graham p________to light a cigarette.9.When police arrived, the two men f________.10.The drawers have a d________of 16 inches.答案:1.witnesses 2.opposites 3.abandoned4.Relationships 5.aware 6.annual7.accommodation8.paused9.fled10.depthⅡ.完成句子1.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在此期间), an economic crisis took place in the USA.2.I don't think people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意识到)how serious pollution is nowadays.3.________ ________(即使)I have to sell my house, I'll keep my cause going.4.Nobody________me________(帮助……摆脱困境)when I lost my job.5.The girl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吓死了)at the sight of the snake.6.Don't hold the box________ ________(颠倒地).7.He is________ ________(走在前面)time in his ideas.答案:1.In the meantime 2.are/become aware of 3.Even if/though 4.helped; out 5.was scared to death 6.upside down 7.ahead ofⅢ.单项填空1.—Recent years have________rapid changes of my hometown.—Yes, I could hardly recognize it when I arrived yesterday.A.watched B.contributedC.witnessed D.made答案:C考查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

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①观点错误,不选。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④表述错误。

2.2011年9月19日,中国农业部验收组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千克,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

袁隆平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半个世纪里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A.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C.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D.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袁隆平用自己的具体工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B符合题意。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A错误。

奠定中华民族立业根基的是勤劳勇敢精神,C错误。

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是人民群众,D错误。

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下列观点蕴涵的文化道理与之不一致的是()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苟利国家,不求富贵D.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答案] B[解析]“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彰显出范仲淹的满腔爱国情怀。

A、C、D三项说明了爱国主义。

B项强调自强不息,与题中诗句蕴涵的文化道理不一致,故选B项。

4.2011年3月2日我国已从利比亚撤出3.5万多名中国公民。

一声声“欢迎回家”,让多少同胞眼泛泪花。

“回家的感觉真好!”——真诚感谢祖国,是许多归来儿女的心声。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

爱国主义是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5.年夜饭里的团圆内涵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增加亲和力、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由此体现出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A.民族精神指导民族文化的发展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答案] C[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A项错误。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C项符合题意。

B、D两项与题的指向不符。

深圳“民工街舞团”在央视2011兔年春晚中声名远扬,“民工街舞团”以其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天然的草根气质不断赢得人们的掌声。

回答6~7题。

6.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反映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名言。

例如()①“夸父逐日”②“大禹治水”③“愚公移山”④“精卫填海”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D[解析]题肢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自强不息精神,故①②③④⑤均正确,选D。

7.“民工街舞团”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缩影,下列对自强不息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它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②它迸发出强大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③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④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自强不息精神重要性的认识,②是团结统一精神的重要性,④是勤劳勇敢精神的重要性。

①③符合题意。

8.影片《沂蒙六姐妹》以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为背景,描述了农村女性杰出代表“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人民为支援前线革命而忘我拼搏的感人事迹。

真实地展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

这表明()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B[解析]民族精神都是优秀积极的成分,不能说“去其糟粕”,②说法错误;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③表述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9.近两年,“红色歌曲大家唱,民族精神共弘扬”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一首红歌一段史,一曲红曲一把号。

红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它催人奋进,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争创新辉煌的号角。

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①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②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④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④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而不是意义。

①②③皆符合题意。

10.2011年是“十二五”起始之年,为了更好地干好各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之所以要把两种精神结合起来,是因为()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只有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③只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④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①②③都正确表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

④是对材料主旨的重复,不是原因,所以选C。

11.“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

”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了()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诗人通过“我们有根”,表达了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这种精神对中华儿女有深远的影响,故选D项。

③错误,①与题意不符。

12.端午节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永远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天道酬勤”,强调了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可见()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C.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之魂[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故本题选A。

B、C选项表述正确,但都没有准确揭示材料所反映的意思;D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二、非选择题13.回顾近来种种感人的爱心救人事件,人们无不被散发于草根平民身上的“最美”善举感动看。

从伸手接住妞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到面对溺水老人跪地实施人工呼吸的“最笑女孩”余书华。

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这些“最美”的英雄们,在决定救人或抢险的瞬间,都是那么毫不犹豫,都是那么奋不顾身。

他们完全就是今天的“张思德”“欧阳海”,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

根据上述材料,有同学认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最关键的时刻、最危险的时刻。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仅表现在最关键的时刻、最危险的时刻,更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还体现在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中,体现在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态度上。

③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4.材料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些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承担起国家民族的命运,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义无反顾。

鼓舞了中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情,成就了炎黄子孙顶天立地的方刚血性!材料二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社会里,我们当然要有自我保护的智慧,但我们也绝对不能丢掉血性。

丧失血性的民族是可怕的,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刚强正直”的血性,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勇者不惧”的心理基础。

然后是一种行为,一种敢做敢当、敢怒敢言,坚守维护公平、正义、良善、秩序的行动,是当我们面对不平与邪恶时刹那间勇敢的拍案而起。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道理?(2)根据(1)的结论,谈谈你对“丧失血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的认识。

[答案](1)①材料一说明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赴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

②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无论在什么时期,都必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纠错笔记]我做错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因及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支招]老师讲评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