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导学案二
现代文阅读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2、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力迁移,利用解题技巧解决问题。
预习案:1、《灯火的温情》(2007年山东)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5分)2、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0年山东卷)3、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2011年高考山东卷)⑴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⑵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
学习案:阅读下面的文字,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1、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面容,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
他正是以次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
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出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问题: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答:。
方法总结:答案:2、我们大家都读过这样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只有一点有限的时间可以活了,有时长达一年,又是短到只有24小时。
然而,我们总是能很感动地发现,这些注定要灭亡的人是如何想办法度过他最后的几天或最后的几小时。
当然,我说的是有所选择的自由人,而不是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的被判刑的罪犯。
这类故事使人们思索,很想知道我们在同样的境况下将会怎么办。
我们作为必死的生物,处在这最后几小时内,会充满一些什么样的遭遇、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联想呢?我们回顾往事,会找到那些幸福、那些遗憾呢?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部分)【复习目标】1.梳理、整合说明文的要点知识,明确说明类文章考查的要点。
2.探究中考命题,掌握答题技法与一般套语,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过程】一.自主复习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和。
理解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等。
3.说明文的结构:、、连贯式和并列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作用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②分类别,作用。
③列数字,作用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
⑤打比方,作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⑥下定义,作用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⑦作诠释,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⑧引资料,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说服力。
引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⑨摹状貌,作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
⑩列图表,作用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判断说明方法作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综合分析)5.说明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1)某句话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①动词、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表程度、表时间、表限制、表范围等)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说明文文段中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何作用?一般模式:该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是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或逼真,易于读者接受,提醒人们关注、重视,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忧虑之态、关注之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高三文学文本散文阅读导学案(二)...

高三文学文本散文阅读导学案(二)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高三总复习鄂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高三语文文学文本散文阅读导学案(二)编辑:邹兰光 2015年2月12日学习目的:1. 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2.文章结构和特殊语段的作用分析知识介绍与方法简说:一: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2------常见的线索类型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3----------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A.时空连“线”: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
B.因物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C.反复出“线”: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
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D.以情导“线”: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E.定“神”看“线”: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
二: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语文复习教案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语文复习教案二: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考试内容。
在这个环节,考生需要通过阅读一篇现代文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来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学习和复习对于高考语文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如何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要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根据高考的要求,我们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速度,二是阅读技巧,三是思维深度。
阅读速度是阅读理解的基本技能,它涉及到我们阅读时的眼球移动速度、提取信息的速度、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预览: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和标题的预览,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建立文章的框架,了解文章大体内容。
2.略读:将文章大体浏览一遍,快速把握文章的大意。
3.有意识地快速移动眼球:通过改变阅读习惯,加快对文章的理解过程。
除了阅读速度,阅读技巧也很重要。
常用的阅读技巧包括:确定文章类型,把握文章语气,注意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找出文章的主旨等方面。
这些技巧需要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加以运用,并且在解题时要注意这些技巧的应用。
思维深度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最为重要的方面。
在进行阅读时,我们需要深度思考文章中的内容,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义。
对于有些较为深层次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分析、推断和归纳等思维活动,以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目的和意思。
二、如何好好利用教材针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特别针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而言,教材所包含的文章是我们的基础。
所以,在学习和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时,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教材资源。
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文章。
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理解其含义和思想内涵,并掌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
透过教材了解高考考点。
了解高考考点有利于我们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方向进行重点复习和练习,教材中的部分篇章或者出现的重点句子,也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和练习的对象。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现代文教学设计《邓稼先》-2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现代文导学案1邓稼先学习目标:1、学会精读的方法,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难点:重点:1、学会精读的方法,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找到那些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其含义;2、指导学生阅读时结合人物生平及所处时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的崇高品格;3、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显得简洁精炼、铿锵有力,学习本文长短句相结合及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语言特色。
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作者、作品简介。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多媒体展示PPT)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B、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导学案 (鄂教版九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导学案 (鄂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掌握现代文阅读一涉及的文体及它们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一【教学难点】目标二【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方法指导1、现代文涉及的文体主要有说明文和议论文。
2、说明文的阅读方法:⑴利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来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⑵利用说明顺序来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⑶利用关键词句来掌握说明文的核心内容。
3、议论文的阅读方法:⑴利用论点和论据来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⑵利用论证来理解行文的结构。
⑶利用议论文的语言来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4、答题技巧:记住口诀“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实战演练一古人的环保意识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
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古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
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
据史料记载,舜帝时代,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舜任命了九官二十二人,其中之一便是虞官伯益。
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
这人很了不起,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喜欢狩猎,喜欢与鸟兽打交道,谙熟鸟语兽习,把“驯养鸟兽”作为业余爱好。
到了大禹时代,伯益又协助大禹治水、开垦种植、熟化土地等。
南方的水稻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衡是虞的下设单位,它的工作比较具体,有林衡、川衡等。
林衡负责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还负责实施对相关人员的奖罚;川衡主要整治江河湖泊,保持水系畅通,既要抗旱,又要排涝。
林衡和川衡在虞的领导和协调下,还要进行一些合作,譬如养山涵水、导流山洪等。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
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
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者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现代文阅读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班级:组别:姓名: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上课时间:2014年月日【课题】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学习目标】(1分钟)1、了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现代文的答题方法解决现代文阅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2、通过典型阅读题的讲练,力求在分析与判断、理解与综合、该国与表述等方面有所提高。
3、通过阅读题讲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预习案(10分钟)【自学导航】读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记叙文,则先弄清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线索),阐明的哲理(感悟),语言特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作用;是小说,则弄懂小说三要素,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性格的特征。
方法:一看前端标题,二懂中心内容。
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客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客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二、具体问题详解,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一)词语方面的考查问题:1、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往往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或句子,宜用原句回答,或者概括出其主体内容即可。
2、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七 年级 上 学期 现代文阅读导学案2

七年级上学期现代文阅读导学案课题:《秋天的怀念》课型:现代文阅读教学主备人:陈忠堂审核人:【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领会朴实的语句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理解母爱的内涵,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命之美。
3、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培养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品质。
【学习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感悟母爱。
【学习难点】通过朗读,感情“好好儿活”的深远含义。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预学(自主预学,感受新知;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自主预学,感受新知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领会朴实的语句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理解母爱的内涵,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命之美。
3、查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二、互学(检查预学,任务导向;合作互学,研读课文)检查预学,任务导向1.读准以下词组,并给加横线字词注音。
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神色敏感诀别淡雅深沉烂漫喜出望外絮絮叨叨暴怒无常泼泼洒洒2.解释下面词语并造句。
喜出望外:泼泼洒洒:翻来覆去:3、学生展示自己在预学中查找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合作互学,研读课文1.自由的轻声朗读课文,以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3.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你认为全文可分为几段?并试着概括段落大意。
提示:“看花”一线贯穿,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三、评学(展示交流,师生评学;整合训练,巩固提高)1、学生小组交流展示互学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材料:八、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2017年7月日
名题引航:
姓名:
永远的一课
杨格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从屋顶、从看不见缝隙的墙壁鼠叫似的“吱吱”而入。
②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③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
往日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欧阳老师。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在问。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即使欧阳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男生没有出教室。
④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
再北是一口水塘。
那天,操场、莱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
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
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⑤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站定,脱下羽绒衣,线衣脱下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
“到操场上去,站好。
”欧阳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排好了三列纵队。
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我们规规矩矩地立着。
五分钟过去了,欧阳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
⑥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⑦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里,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你们站半个小时,你们也顶得住,叫你们只穿一件衬衫,你们也顶得住。
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⑧我很庆幸,那天我没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接受了永远的一课。
★1.文章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你认为欧阳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章以“永远的一课”为题,好在哪里?
真题闯关:
(2015山东菏泽)榕树下的瘦女人
长长的新兴路,延伸到桥头,形成个“丁”字。
丁字路口处,有棵大榕树,说不清它有多大的年纪,只知道父亲乃至祖父他们也是小时侯就有的了。
逢着夏天,这里是纳凉以及人们娱乐的天地。
现在秋凉了,并且是一天比一天冷下来了,人们便都转入了屋里去了,这里便现出了它的荒凉,阵阵秋风吹得人们的心都发了毛,谁还到这里来呢?
不过也有。
一个瘦骨嶙峋的女人,像是一根枯藤或是一截竹棍终日在这里,有时坐着,有时站着。
总之是坐累了站,站累了坐。
秋风拂起那发了黄的发丝,飘飘悠悠的,一双呆滞的眼睛犹如两眼枯井,时而看着桥头,时而看着路,时而看着行人,有时什么也不看。
我早上去上班,路过桥头便看见了她,她的瘦以及她的黄发丝,都让人无缘无故地要产生一种怜悯。
我便是无缘无故地走近了她。
“阿姨,你在等什么?”
她慢慢地反映过来:“先生,是问我么?这么说,你看见过一个后生仔么?”
她没有正面看我,我用左手在她的面前比划了一下,她的眼动了动,便又停下了。
我猜她是眼睛不好,至少是看不清面前的人和物。
“阿姨,你要等的后生是什么样子,告诉我,我可以帮你找。
”
“那太好了,这个世界还是有好人,刚才有个姑娘也说要帮我找。
后生高高的,说话声音不大,跟你差不多,说话很好听。
”
“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等他做什么呢,他是你的什么人?”
“不,他什么也不是,他只欠我的钱,那天买我的手镯,他说等会儿给我钱,便走了。
”
“阿姨,我想你是上当了,怎么不给钱就让他走了?现在可不同以前了,不抢你就好了,你能告诉我多少钱么?”
“我们说好了的,他回头给我三百元,那可是真玉的啊。
是我母亲给我的嫁妆,他看见了直说是好玉。
我见他识货,便解下给他看,他说阿姨你的手太瘦太小了,不合适戴,便缠住要我卖的。
”
又是一起诈骗案。
中午我回来,经过桥头,她还在等。
第二天,她还在等。
看她那可怜巴巴的,直让人心疼。
我在心里一百次地骂,是哪个没良心的小子,有本事不去诈骗大亨,而来骗这些可怜的老百姓,该是断子绝孙的。
第三天,她还在等,不知怎么,看到她那黄黄的发丝及深似枯井的双眼,便有一种要帮助她的本能涌上了心头。
于是我便又走近了她:“阿姨,对不起了,我这两天有急事,我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让你久等了。
”
她慢慢地转过身来,捉住了我的双手,她的瘦手在哆嗦着,那枯井一样的双眼分明渗出泪:“你可回来了啊,你可知道我要钱干什么吗?”
“知道,阿姨,是我耽误了您,您打我骂我吧。
”我把三百元钱塞到她的手上,并做好了挨骂或挨打的准备。
“好了,你回来就好了,阿姨怎么舍得打你骂你?到底这个世界还有好人,前天那先生还说你是个骗子呢。
”
瘦女人心满意足地走了。
又是一阵秋风掠过,榕树叶子簌簌的落了下来,我的心里是一阵快慰又一阵悲戚……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开头和结尾画线句子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2.根据小说内容概括,文中的瘦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3.结尾说“我的心里是一阵快慰又一阵悲戚……”,“我”为什么感到“悲戚”?(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