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2.1《我们的家园》说课稿15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2.1《我们的家园》说课稿15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辽师大版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家园的美丽和可爱,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环境保护的深入理解和行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前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也容易注意力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们家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简单的环保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家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简单的环保知识和技能。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们家园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2.教学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家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2.1《我们的家园》说课稿7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2.1《我们的家园》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家园》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家园的美好和面临的问题,激发学生热爱家园、保护家园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家园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活动体验和思考,逐步形成爱护环境、关爱社会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们家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家园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家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家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面临的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家园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家园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家园有哪些美好之处?又存在哪些问题?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们家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面临的问题。
3.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典型的家园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保护家园,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5.分享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让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关爱家园。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家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教育)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宝贵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辽师大版

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宝贵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辽师大版一、谈话导入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它有美丽多样的地表形态,同时也赋予我们许多的宝贵资源。
让我们一起去领略美丽的自然资源吧!(播放课件)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师:自然资源是地球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你知道地球上有哪些自然资源呢?(生汇报)。
师:自然资源包罗万象,人们把他们分成了三大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书36页的知识点滴的内容。
师:谁来说一下,自然资源可以分成哪三类?生: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师: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又被称为什么资源?生: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师:你是怎样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呢?(生汇报)师小结:由此看来,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弥足珍贵的,我们要倍加珍惜。
师:通过同学们课前的调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自然资源呢?请你以一个鞍山人自豪的口吻向小组成员介绍一下并想想他们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把他们分分类,填写在书上的表格里!(生投影展示汇报)。
师小结:我们鞍山市位于东北平原,以钢铁名扬天下。
我们家乡四季分明,气候湿润,盛产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鞍山南果梨和岫岩的玉石也远近闻名。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可爱吗?生:可爱师:如今这爱的含义要更加丰富一层,爱家乡,就要爱家乡的生:自然资源师: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不加以珍惜,终有一天会枯竭的,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生活中有哪些节约资源的好办法。
(生汇报)师:自然资源同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现在请同学们放眼四周,看一看我们身边,处处都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许多产品的重要原料都来自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
你都知道哪些?当生汇报药物时,食物原材料时,可让他们读书上的相关内容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财富,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资源确实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三、小制作师:既然自然资源如此珍贵,今天我们就把废弃的自然资源变废为宝。
五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第一单元:我们爱我们的祖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国家观念,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 教学内容:祖国的疆域、地形、气候等特点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等国旗、国歌、国徽的含义和由来3. 教学活动:观看祖国风光视频,感受祖国的美丽讲解国旗、国歌、国徽的含义和由来举办爱国主义知识竞赛二、第二单元:我们的价值观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诚信、友善、勤奋、节俭等优良品质的培养不良现象的识别和抵制方法3. 教学活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组织诚信、友善、勤奋、节俭等方面的故事分享开展不良现象识别和抵制实践活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沟通、相处,培养家庭责任感。
2. 教学内容:家庭的关系、结构、功能等与家人沟通、相处的技巧家庭责任感的培养3. 教学活动:观看家庭关系视频,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举办家庭成员角色扮演活动,学会与家人沟通、相处制定家庭责任感培养计划,进行实践操作四、第四单元:我们的学校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增强集体荣誉感,学会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2. 教学内容:学校的环境、设施、组织等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3. 教学活动:参观学校各个部门,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讲解集体荣誉感的意义,举办集体荣誉感主题活动学习学校规章制度,进行遵守规章制度的实践活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生活,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处,培养关爱社区、服务社区的意识。
2. 教学内容:社区的环境、设施、组织等与他人合作、共处的技巧关爱社区、服务社区的实践行动3. 教学活动:参观社区各个场所,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举办与他人合作、共处的实践活动制定关爱社区、服务社区的行动计划,进行实践操作六、第六单元:我们的自然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辽师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二、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三、设计思路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影响。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2.1《我们的家园》说课稿9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2.1《我们的家园》说课稿9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家园》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2.1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爱护我们的家园。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我们的环境。
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的家园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强,好奇心重,对于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比较复杂,需要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探究来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案例分析、总结和拓展、布置作业。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辽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社

(1)认识东半球和西半球
了解了经线和纬线。我们看东西方向,人们用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两条经线把地球分成了东半球和西半球。
(2)认识大陆和岛屿
在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地球上被海洋包围的大块陆地叫做大陆,被海洋包围的小块陆地叫做岛屿。
(3)认识大洋和大洲
高山 平原 丘陵
沧海桑田的变化
教学反思
课 题
2.《大自然的力量》
主备人
陈晓艳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力量,知道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感受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
2. 体会科技的发展在与自然灾害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3. 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能够一份为二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1. 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奥秘的志趣。
2.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重点
1.了解海陆的变迁,初步体会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知道地球是目前所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初步了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
1.大洋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起,划分成四大洋。
2.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几个大洋
学生根据课堂预习进行课堂展示。
四.课堂延伸:
1. 介绍真实故事《我穿越了两个“ 2005年3月19日”》
2. 介绍地球上美丽多样的地形
3. 介绍海陆变迁的过程,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作用。
五下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1.1 学习目标: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1.2 教学内容:介绍尊重他人的概念。
讨论为什么尊重他人很重要。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分享尊重他人的实际例子。
1.3 教学活动:开场讨论:什么是尊重?小组活动: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总结与反思:分享学习体会。
第二章:责任与担当2.1 学习目标:理解责任与担当的含义。
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
2.2 教学内容:介绍责任与担当的概念。
讨论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分享勇于担当的实际例子。
2.3 教学活动:开场讨论: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小组活动:讨论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模拟勇于担当的场景。
总结与反思:分享学习体会。
第三章:团队合作3.1 学习目标: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会与他人合作。
3.2 教学内容:介绍团队合作的概念。
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
分享团队合作的实际例子。
3.3 教学活动:开场讨论:什么是团队合作?小组活动: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团队游戏:模拟团队合作的情景。
总结与反思:分享学习体会。
第四章:诚信做人体4.1 学习目标:理解诚信的含义。
学会诚信做人。
4.2 教学内容:介绍诚信的概念。
讨论诚信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诚信做人。
分享诚信做人的实际例子。
4.3 教学活动:开场讨论:什么是诚信?小组活动:讨论诚信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模拟诚信做人的场景。
总结与反思:分享学习体会。
第五章:爱护环境5.1 学习目标:理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会节约资源。
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介绍爱护环境的概念。
讨论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节约资源。
分享保护环境的实际例子。
5.3 教学活动:开场讨论:什么是爱护环境?小组活动:讨论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模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情景。
总结与反思:分享学习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春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单元提要
在三四年级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基础上,本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世界。
作为有关地理知识的起始单元,在本单元中,《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一课将世界地理环境作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侧面,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知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作为人类生息繁衍和发展的家园,它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本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大自然的力量》一课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设计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使学生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同时,通过实例,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从大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出发,学习自救和互救逃生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态度。
二、单元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危难之中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学习灾害中自救、互助的方法,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三、课时安排
备注:以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附送:
辽师大版
2019春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
一、单元提要
在三四年级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基础上,本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世界。
作为有关地理知识的起始单元,在本单元中,《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一课将世界地理环境作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侧面,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知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作为人类生息繁衍和发展的家园,它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通过了解人类认
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本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大自然的力量》一课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设计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使学生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同时,通过实例,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从大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出发,学习自救和互救逃生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态度。
二、单元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危难之中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学习灾害中自救、互助的方法,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第二单元珍惜人类共有的家园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以只有一个地球为出发点,深入浅出地讲述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等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学生情况:
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与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真正明白了自然资料和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与平衡能力。
单元目标:
1、知道自然资料是地球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3、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课时:
3课我们的家园————————————————4课时 4课共同的责任————————————————6课时
第三单元走进地球村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虽然这些国家的人口数量,领土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教材从微观的角度选择了世界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介绍他们的语言,饮食、服装、节目、民族等,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懂得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及习俗。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地球上各个国家的面积,人口是不等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不均衡的,但是这些国家都是平等垢,都享有平等垢权利。
2、知道世界上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民族习惯。
3、知道人类各种族之间只胡历史发展的不同和社会经济的差异,而没有优劣贵贱的分别。
4、通过对一些国宝和地区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的衣食住行,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都有显著的差别。
5、通过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使学生知道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应该持尊重的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上国家面积、人口、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性课时分配:
1、地球上的国宝与民族——————————3课时
2、环境采风——————————— 7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