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材梳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语文是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而七年级语文的学习更是对于学生整个中学学习生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学生将会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这也让学生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而本文旨在对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全册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内容。

一、篇章阅读理解篇章阅读理解侧重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篇章阅读部分的内容包括了:1.古诗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理解是让学生在阅读古代诗文的基础上,对于其中的意义和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掌握。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大量的唐诗宋词和古文,同时也需要学生对于这些作品的背景和含义进行了解。

2.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是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高深和复杂的文言文作品,并且能够对于这些文言文进行理解和阅读。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大量的古代书籍和文化经典,同时也需要学生对于这些作品的背景和含义进行了解。

3.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是让学生在阅读现代作品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的文化和思想。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接触到大量的现代小说和散文,并且需要对于其中的思想和意义进行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也是能否正确表达语言的基础。

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语法知识包括了:1.音韵规律音韵规律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汉字的基本读音规律,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词语,并且能够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进行正确的搭配。

3.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句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句子成分进行表达。

三、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基础。

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写作能力的部分包括了:1.作文作文是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

七年级上册语文整本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整本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整本知识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初中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本书,它包含了很多知识点,有很多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掌握。

这篇文章将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整本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第一章课文学习第一章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即课文和鉴赏。

在课文中,我们要掌握词语、语法和句子结构等基础知识。

在鉴赏部分,我们要学习如何理解和欣赏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

第二章语言运用在这一章,我们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语言和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观点、抒发情感。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一些常用的文字表达技巧,例如修辞问答、排比、对偶等。

第三章古文阅读在这一章,我们要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古文。

古文与现代汉语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更加耐心仔细地阅读。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古代名人和历史事件,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义。

第四章写作指导在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如何写作。

我们将学习如何针对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不同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一些写作技巧,例如如何规划文章结构、如何使用修辞手法等。

第五章修辞手法在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我们不仅要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还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创作和表达。

第六章作品探究在这一章,我们要深入地探究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我们需要掌握其核心思想和文化内涵,并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如何评价和欣赏这些作品。

通过以上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整本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教材的内容。

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随着新一届的中学生的到来,学习语文也成为了他们必修的科目之一。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学习语文,本文将详细介绍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一、课文阅读技巧在学习语文课本时,首先需要掌握的是课文阅读技巧。

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理解文章的意思、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调整心态,保持专注。

2. 倾听读音,熟悉文章。

3. 理清情节,分析语言。

4. 识别生词,拓展词汇。

5. 回顾细节,推敲蕴义。

二、词语积累在学习语文课本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一定量的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这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积累词语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所学知识点来选择词语。

2. 通过字形、读音、词义来学习词语。

3. 善于借助学习工具,比如词典、应用软件等。

三、古诗文解析在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古诗文的涉及较多。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诗文的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在解析古诗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熟悉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2. 理解诗文的词句,了解其基本含义。

3. 对比现代语言,找出共通之处和差异之处。

4. 总结诗文的核心思想和美学价值。

四、作文写作技巧在学习语文课本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作文写作技巧。

无论是应对考试还是平时写作,正确的写作方法都可以大幅提升作文质量。

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掌握写作体裁。

2. 确定文章框架,注意段落结构。

3. 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4. 着重练习写作,积累经验和技巧。

五、文言文阅读和翻译在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还会接触到一定数量的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阅读和翻译可以大幅提升整体的语文水平。

在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知识点随着教育的发展,语文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是必不可少的教材之一。

本文将会细致地介绍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第一章语文与修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修养的建立。

学生需要在语文学习中注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讲究语言的修辞和文化意识。

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作文和阅读理解等。

第二章古代诗词本章涉及了中国古代的经典诗歌,包括《庐山谣》、《登高》和《将进酒》等。

学生需要重点掌握这些经典诗歌的韵律特点和文化背景,以增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

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同时也要注重通过阅读文言文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感知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本章主要介绍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茶花女》、《草房子》和《春蚕》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这些现代文学作品来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第五章写作和修辞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写作和修辞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学生需要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如材料、结构、语言和思路等。

同时,也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

第六章语言和社交本章主要介绍了语言和社交的关系。

学生需要了解语言在社交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如礼仪和沟通等。

总之,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是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教材之一,需要学生认真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和技巧。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达人。

{新教材版本}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重点知识汇总

{新教材版本}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重点知识汇总

{新教材版本}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
重点知识汇总
1. 课文内容概述
- 每单元的课文内容简介和主题概述
- 重点句子和段落摘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2. 词语解析和应用
- 重点生词和词组的解析和用法
- 例句和练,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用法
3. 语法要点总结
- 重要的语法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 例句和练,帮助学生应用语法知识
4. 写作指导和训练
- 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 例文和写作练,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5. 古诗文选析
- 选取的古诗文的赏析和解读
- 重要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6. 阅读理解训练
- 阅读理解题目和解析
- 阅读策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7. 语文常识和文化知识
- 常见的语文知识点和文化背景的解讲
- 相关知识的练和考点提示
以上是{材版本}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的重点知识汇总。

每篇内容都涉及课文内容概述、词语解析和应用、语法要点总结、写作指导和训练、古诗文选析、阅读理解训练以及语文常识和文化知识。

该文档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语文水平。

{材版本}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重点知识汇总包括:
1. 课文内容概述
2. 词语解析和应用
3. 语法要点总结
4. 写作指导和训练
5. 古诗文选析
6. 阅读理解训练
7. 语文常识和文化知识
该文档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语文水平。

七年级上课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课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课文知识点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内容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文言文、现代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一、文言文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

七年级上学期的文言文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基本句式: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往往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至关重要。

2.常用词语: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词语,比如“然则”、“若夫”、“云云”等。

3.阅读理解: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如句读、篇章结构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并进行阅读理解。

二、现代文现代文是指使用现代汉语的文学作品。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中,学生需要学习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包括如何理解作者的意图、如何分析文章结构等。

1.修辞手法:现代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加强表达,比如比喻、夸张、反问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用法。

2.文章结构:现代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学生需要掌握这些部分的作用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中使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表达效果。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强调某种特征。

2.夸张:夸张手法可以带来幽默感和强烈的感受,如“大声喊叫,声音像雷鸣一样”。

3.排比:排比手法是指在表达时使用相同语法结构的句子,以便更好地强调句子的重要性。

以上是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些知识点概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表达的能力。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语文知识: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⑶词性:名词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重点词语:【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需要背诵的篇目: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写作: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七年级上册书本知识点语文

七年级上册书本知识点语文

七年级上册书本知识点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是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个学期,对于打好中学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教材内容出发,详细介绍七年级上册的语文重难点及解析,帮助学生有效备考并顺利通过语文考试。

一、《初一语文》教材概述1. 教材分册七年级上册共11个单元,其中10个为基础单元,1个为复习单元。

每个单元均以一个知识点为主题,设计有文学实践、写作规范、修辞讲解、课文理解和语文知识点应用五个板块。

2. 教材特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在于三大模块重点突出:(1)修辞讲解:教材突出修辞手法,通过实例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各类修辞手法。

(2)课文精读:每个单元均精选优秀散文、诗歌、故事等文本,通过学习、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

(3)语文应用:教材设置大量练习和考点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

二、语文知识点详解1. 语音知识语音知识是语文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必备的技能,因此在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音变规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

2. 字形、词义、语法知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从词语结构、词义辨析、句子分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汉语单词构成原理和句子结构特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修辞知识修辞手法在语文中起到凸显语句表达、增强语言感受、传递情感信息等作用。

教材对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进行了详尽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修辞的表现方式及其丰富多彩的效果。

4. 阅读技能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教材从文学阅读及其他领域阅读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培养学生阅读各种文章材料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5.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语文学习中最为实际的应用方向之一,教材从写作准备、文体应用、排比、换句、扩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各种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三、学习策略1. 多做练习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与输出,尤其是输出方面,多做语文练习题、写作题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4.2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并评价牧羊人的形象
2.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1.学习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
2.4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重点词句的翻译。
2.5
学会记事
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1.理解“差异在哪里”。
2.理解“让世界手拉手”。
3.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3.2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4.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1.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写作上学以致用。
2.2
散步/莫怀戚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1.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2.体会作者的感情。
4.1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3.6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山受降城闻笛/李益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6.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6.3
女娲造人/袁珂
1.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1.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学会观察人物特点。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3.5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
2.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6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1.懂得民俗,理解世界各个民俗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
3.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2.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3.4
写人要抓住特点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初步掌握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学会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5.3
狼/蒲松龄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背诵课文
2.掌握重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体会文本的感情及其现实意义
1.掌握重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故事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5.4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1.通过训练借助课文学会在文章中设置线索
1.学会设置线索,恰当安排内容的主次详略,突出中心
6.1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1.2
济南的冬天/老舍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1.3
雨的四季/刘湛秋
1.理解并积累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
1.5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1.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
2.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5.培养学生从书籍、影视、广播、报刊等途径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6.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
语文学科七年第一学期教材梳理
章节
课程标题
教学目标
重/难点
课时
1.1
春/朱自清
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并理解重点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流畅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让学生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
1.流畅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揣摩文章描摹景物特点的语言;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4.4
诫子书/诸葛亮
1.掌握词句、体会情感、把握主旨、赏析妙点、积累名言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深入文本
3.汲取精神养料,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盼之情
1.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2.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4.5
写作
思路要清晰
1.了解一般文章的行文顺序
1.通过学习,能在作文中叙写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2.从寻常小事,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素材。
3.掌握怎样从校园生活中选材。
2.1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自责。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情。
2.领悟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1.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3.学会生动的细节描写。
1.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人生道理
5.2
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
1.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2.学习作者专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热爱动物的品质
1.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1.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
6.4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列子》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2.《穿井得一人》:朗读背诵理解文章,学习如何对待自己缺点和错误
3.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2.3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1.品味诗歌语言,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把握诗文感情基调,通过诵读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3.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1.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2.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6.8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