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与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与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历程悠久,贡献很大。
在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相当高峰的。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工艺制造、水利建设、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
其中,农业和水利建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重中之重。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祖先就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在农业方面,古代中国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发明了“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技中的一项杰出成就。
在西汉时期,司马迁曾经说过:“纸胜金牌”。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大大降低了文化人类的生活成本,而且还大大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
纸张的发明在文化交流和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印刷术则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又一巨大贡献。
印刷术的发明大大降低了图书制作的成本,大量出版的书籍使得古代文化得以传播。
印刷术的发明对于中国文化、考古、地图、科学、建筑等许多领域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火药的发明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之一。
火药不仅在战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还在文化、农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火药的发明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人类历史上的“黑火药”、“黄火药”,都给人类科技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一,对航海和测绘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指南针,是一种用来指示方向的工具。
据史书记载,指南针发明于南北朝时期的中国。
它的发明对于世界探险、地图绘制以及城市规划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许多别具特色的科技成果,如凉茶、雕版印刷、编钟等,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总之,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丰富多彩,为世界文明史和人类科技发展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我们应当向中国科技的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也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基础上,为我们的时代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2.印刷术: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
最早的雕版印刷制品《金刚经》。
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毕发明。
3.指南针: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针的雏形,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
4.火药:发明时间不详,唐末广泛用于军事。
南宋发明了管形火器。
(二)农业1.《胜之书》:西汉,我国最早的农书。
2.《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3.《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有外国水利知识。
(三)医学《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书1.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春秋,脉学之宗。
2.张仲景:东汉,《伤害杂病论》,医圣3.华佗:东汉:神医,麻沸散(世界最早),五禽戏。
4.孙思邈:唐,《千金方》,“药王”5.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医药巨典。
(四)天文历法1.《春秋》: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2.《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关于天文学的著作。
3.僧一行:唐朝,《大衍历》,最早测出本初子午线长度。
4.沈括:宋朝,《梦溪笔谈》,“十二气历”,改进二十四节气。
知识延伸:二十四节气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一年中影子最长,白昼时间最短反映季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太阳高度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寒热程度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降水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白露、寒露、霜降反映自然物候惊蛰、清明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小满、芒种5.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发明了高表和和简仪。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造纸术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
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
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
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
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主持编订《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一致,但问世早三百年)。
4.农学①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农书②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③元朝王祯的《农书》④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上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⑤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及科技成就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及科技成就一.中国古今历史上科技成就。
1.东汉:(1)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意义: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最早的造纸技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2)张衡发明地动仪(张衡不追求官位高低,官运的飞黄腾达);发明能“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世界公认最早地震仪器。
2.南朝;祖冲之,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1000年。
3.四大发明:(宋元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1)造纸术: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蔡侯纸)。
(2)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
《金刚经》:唐朝印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的毕升发明,比欧洲早400年;元朝科学家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②北宋制成指南针(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③南宋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①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③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突火枪与今天火箭发射的共同点: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中国人却用它作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的什么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 新中国成立后:(1)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提示 (1)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 (或主要分布在数 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 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2)15 世纪后,中国君主专制逐渐加强,在思想领域进行严格控 制,导致国人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教材知识补遗】 秦汉书写材料
纸虽然在西汉就已出现了,但是因为制作工艺繁琐、成本 高昂,并没有普及。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变得廉价易 得,才逐步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纸得到了普及。所以秦汉时 期的书写材料主要还是竹子、木板或布匹,书写工具主要是毛 笔。
栏目 导引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辉
煌但明清时期又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纸的发明 1.发明:_西___汉__早期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2.改进:东汉时期,_蔡__伦___改进了造纸术,改 进后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3.传播:公元 8 世纪,阿拉伯人掌握中国发明 的造纸技术,之后传往_欧__洲___。 4.影响: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人 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四大发明的影响 1.印刷术的进步 史料 唐朝印刷的①《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据考古发 现,当时采用②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 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是排版疏忽所致。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是无法忽视的,它们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早在公元前105年,汉朝的蔡伦就发明了造纸术。
这项发明不仅大大促进了书写和传播知识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造纸术的出现,使得纸张逐渐取代了竹简和丝绸等材料,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为后来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重要发明。
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指南针,并将其应用于航海和导航。
指南针的出现,使得航海者不再完全依靠天文观测来确定方向,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海上贸易和探索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
据传,唐朝的道士魏征在公元9世纪时发明了火药。
火药的出现,使得战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火药的威力巨大,不仅可以用于攻城拔寨,还可以用于制作火箭、炮弹等武器。
火药的发明对军事技术和战争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也为后来火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公元8世纪,唐朝的僧人造经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这一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印刷术的国家之一,也为后来欧洲的印刷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五、水稻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技术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发明之一。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包括水田的建设、水稻的栽培和收割等。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保障了人民的口粮安全,也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天文观测技术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早在公元前14世纪,中国人就开始进行天文观测,并记录下了大量的天文数据。
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技术包括日晷、水时漏、天文仪器等,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世界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造就了众多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
从古代雕刻、冶炼、纺织等基础技术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要发明,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无疑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农业技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为远古时代的人类提供了可靠的粮食来源。
在远古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他们逐步改进了种植技术,开垦了大片农田,并且发明了灌溉系统,使得农作物能够获得充足的水源。
此外,他们还发展出了耕作工具,如犁和耕牛,这些工具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
二、陶器制作技术中国古代的陶器制作技术世界闻名。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使用陶器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造型和装饰也越来越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也源于陶器制作,中国古代工匠使用复杂的铸造工艺,创造出许多华美的青铜器,这些器物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三、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之一。
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制作方法,这一技术使得信息传播和记录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在此之前,中国人民使用竹简、兽皮等材料进行记录,而纸张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造纸术的传播也是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得这一技术得以传播至东亚、西亚和欧洲。
四、火药与火器中国古代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在军事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火药作为一种炸药被发明之后,很快被应用于军事战争中,最早被用作烟花爆竹和火龙炮等庆祝活动。
随后,火药的军事应用逐渐成熟,中国火器的出现对战争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火器的使用使得射击距离大大增加,威力也显著提升,从而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五、指南针中国古代的指南针是航海领域一项重要的科技成就。
在宋代,中国人民发明了指南针,并将其应用于航海和导航中。
指南针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船只的导航能力,使得航海更加安全和准确。
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介绍

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介绍中国古代是世界上科技发展较为先进的文明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人民积极探求科学与技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并探讨它们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一、造纸术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项技术成就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公元前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就发明了造纸术,通过提炼植物纤维,再加上适当的工艺处理,成功地制作出了纸张。
这项技术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交流方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对航海和导航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古代人民就已经掌握了制作磁石和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技术。
指南针的出现使得船只能准确地判断方向,大大提高了航海的精确性,并为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一环。
公元9世纪前后,唐朝的发明家们发现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后会产生爆炸性的化学物质。
这项发明最初用于军事用途,使得火器和炮弹成为一种有效的武器。
火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事战略,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造船术中国古代的造船术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并对航海和贸易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古代中国人对船舶的制造工艺非常熟练,能够制作出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船只。
特别是宋代,大型海洋船只的建造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些船只在贸易和冒险探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传播。
五、天文学中国古代人民对天文学的研究也有着丰富的成果。
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古代天文学家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天体运动规律和星图绘制方法。
他们发明了日晷、水钟等仪器,用以观测和测量时间。
此外,中国的天文观测也为农业和航海等领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为古代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六、印刷术中国古代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技术的发明大约在公元9世纪左右,由唐朝的刘贺首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每 每年投 资额 年新设 厂矿数 (千元)
30--31个
1895— 1913
583个
120.295
6.331
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
育 之 争 农 ”张謇 竞 , 工 晚清状元, 夫 “ 争 实 商 “ 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世 以 以 。 是 的 界 教育家,他一生创办 教 实 ” 知 竞 今 20 370 了 多个企业, 育 业 识 争 日 改 辅 、 ; 多所学校,为我国近 之 良 学 农 助 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竞 实 教 问 工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 争 业 、 商 , 出了宝贵贡献。 ” 教 之 乃 育 竞 是 “
1、连线搭配:
工厂 继昌隆缫丝厂 发昌机器厂 创办人
张謇
陈启源
保兴面粉厂
大生纱厂
方举赞、孙英德
荣宗敬、荣德生
2、选择题 (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4、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 洋务运动兴办的目的、概况、主要 内容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课后探究
刚刚的音乐和这组图 片描绘了一种什么经济 模式?
这种经济的基本特点 是什么?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 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 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 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 虽 “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 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 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 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 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 厂吞并。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
1、发展不均衡
①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发展艰难
c洋务运动
诱导
b外商企 业的刺激
假如你生活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 如果条件具备了,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 想要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兴办,为什么?
时空置换
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年代 地点 产生途径 投资人 著名 企业 概况 19世纪60、70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两条途径 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 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
资本主义萌芽:
表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即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概念辨析
资本主义产生:
则表明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即机器生产。
有人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 “欧风美雨”的产物。你同意这种观 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各抒己见
1、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明 清 时 期
资本 主义 萌芽
鸦外 片国 战资 争本 后主 义 入 侵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 办的福新面粉厂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的特点有什么?
共同探究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的 行 业 分 布 、 区 域 分 布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材料一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 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 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 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 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 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 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 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 闭。
大 生 纱
厂
周 学 熙
周学熙:我国清 末民初杰出的民族 资本家,创办了华 新纺织公司、中国 实业银行等企业。 在当时,他与江苏 南通著名实业家张 謇齐名,时称“南 张北周”。
周学熙创建的北洋银元局
周学熙创建的高等工业学堂
荣 宗 敬
荣 德 生
荣家兄弟:是中国最大 的民族资本家。以创办茂 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 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 享有 “面粉大王”及“纺 织大王”的美称。他俩除 在兴办实业方面驰誉中外 以外,同时在我国的农业 、教育等事业的发 展方面 ,也有很大的贡献。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 中艰难发展。 共同探究
课堂小结:
中国 资本 主义 萌芽 外国 资本 主义 入侵
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的 兴 起
时间 地点 途径 (2条)
著名 企业
民 族 工 业 第 一 次 发 展 高 潮
时间
原因 (3个)
著新气息……
(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2)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3)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4)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 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 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2、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实质是 ( )
A.由私人投资兴办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机器大生产
D .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3、材料解析题:
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 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 我之利,实为最巨”。
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外国机制 棉纺织品的输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 体起了什么作用。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第一次发展高潮)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 工业出现第一次发展高潮 的原因有哪些?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 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 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 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概况
时间 新设厂矿 投资总 总数 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