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八忌

合集下载

做父母的十大禁忌

做父母的十大禁忌

做父母的十大禁忌当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原有的闲适的生活将被打乱,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让我们如履薄冰、惴惴不安,惟恐因自己的不慎导致孩子的缺陷,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大事。

然而,因为没有做父母的经验,往往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手忙脚乱,认为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可收效甚微,所以蔡笑晚先生认为要做合格的父母就应该拥有父母上岗证,要先培训再上岗,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成为称职的父亲和母亲。

当然,这是理想化的教育,但作为父母亲,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知道他(或她)的想法,明白他(或她)的需要,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以我为尊。

一、不要空口威胁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的玩具再不收的话,我要扔到外面去了。

结果呢,孩子依然磨磨蹭蹭,妈妈最终也没有把玩具扔下去。

久而久之,孩子也知道这只是妈妈威胁的话,兑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不按照妈妈的要求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挑食,很多家长都是追着孩子跑,有时候实在气不过,就会发狠说:你到底吃不吃,你不吃我就倒掉了,不过,呆会你想吃就没有了,什么也不给你吃了。

孩子笑嘻嘻的不当一回事。

可是,过了一会儿,孩子就嚷嚷着肚子饿,家长早忘了前面的威胁,或者说看不了孩子的苦苦哀求,各种能填饱肚子的零食马上塞进了孩子的嘴里,让孩子知道了不吃饭也没关系,反正可以吃别的东西填饱肚子。

从此以后,吃饭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孩子一些坏习惯的积淀,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为孩子所累积起来的。

因为我们轻易地威胁了孩子,又不能真正实现这个后果,让聪明的孩子识破了你的意图,轻松地瓦解了你的威胁,同时使孩子对你丧失了该有的权威和可信度,反而让孩子对你的威胁多了一层免疫力,知道你只是说说而已。

因此,当我们不能兑现后果时,绝对不要随口去威胁孩子,不然会适得其反。

二、克制骂人的冲动即使你是在盛怒中,骂人也是属于绝对禁忌的范围。

在我和孩子们的交往中,常常会听到一些粗俗的话语,究其原因是家里的爸爸妈妈平时就是这样骂我的。

七种不良家庭教育

七种不良家庭教育

七种不良家庭教育
·父母品德不端型
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品德习惯。

·裂开家庭型
家庭裂开了,孩子不是受到了冷落,便是成了父母吵架后的出气筒,这类孩子特殊简洁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

·低文化素养型
文化素养低下的父母所接受的教育方法大多简洁粗暴,这便使得孩子们无所适从,简洁流浪社会,从而导致各种行为问题。

·娇惯溺爱型
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简洁使孩子形成贪欲、懒散、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力气差,依靠性强,简洁受到各种诱惑,从而走上歧途。

·放任自流型
1、一些父母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忽视了孩子的教育;
2、发觉自己管教无效,一些父母在万般无奈之下而放弃教育。

·冲突型
父母间或与祖父母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不全都,一方管,一方护,孩子利用这种护短心理,说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心理虐待
虽然,现在很少有父母接受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但对孩子的心理虐待现象照旧特殊严峻。

具体表现为:
1、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动身,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同时并了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玩耍、自尊等;
2、负性心理刺激过强,对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记等。

由于孩子感觉自己在父母眼中总不够好,即便表现出好的行为也得不到准时的鼓舞,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反而被教育成了问题儿童。

教育男孩,这十大禁忌千万别触碰!

教育男孩,这十大禁忌千万别触碰!

教育男孩,这十大禁忌千万别触碰!对于家有男孩的家长来说,要把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才”,就需要花费比培养女孩子更多的精力。

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家长们总免不了触碰到一些男孩教育方面的禁忌。

相信很多父母和优果妈一样,都有这样的感慨:男孩子生性好动、调皮,教育起来会比女孩子更加棘手。

从出生那天起,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当然,教育过程是漫长的,家长们难免会走入误区,以下就是小编总结的家长们在教育男宝的过程中经常会犯错的10大观点,希望各位引以为戒。

1、不能哭“你是个男孩子,你不能哭,哭是女孩子才会做的事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少家长这样说。

这不仅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和性别歧视,更是一种不健康的教育方式。

其实,哭是一种健康地发泄情感的方式。

优果妈不得不提,情感的压抑可以导致身体疾病。

“哭”并不是女孩子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权利,男孩子也可以有伤心落泪的时候。

尽管我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并不代表作为一个男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眼泪来发泄心中的悲伤和难过。

相反,男孩子哭更能体现出他的善良与真诚。

如果家长们教育男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只能压抑在心底,那很有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2、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在中国,大部分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儿子以父亲为榜样。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来教育孩子:你看,爸爸怎么怎么样,你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

但是,优果妈却说,孩子并不一定要以父亲为榜样。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可以借鉴学习的榜样,他可以是同学、朋友、老师甚至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名人,这些人难道不比父亲更值得学习?只要是对孩子有益的,都可以让孩子学习,况且现在有的父亲并没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所以,家长们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自主选择他想学习的榜样。

3、别像个女孩“你看看,你怎么像个小女孩一样,整天待在家里也不出去”,乐子的妈妈吼道。

乐子妈妈最近特别烦恼,乐乐就像个小女孩一样,不喜欢户外活动,放学后别人家的男孩子都去踢足球,他就待在家里自己玩。

浅 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

浅 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

江苏盐城工作站张兴翔推荐浅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 ----十一五省级课题《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实践经验建湖县芦沟中学汤红玲关键词: 家庭教育案例方法内容提要: 通过课题实践,问题学生大致分为:暴力倾各型,自卑型,溺爱型,妒嫉型等,对于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在家庭教育上又有一些需每个家长共同注意的问题:明白家庭教育已成为阻碍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原因;在家庭教育问题上要注意“八忌”; 若遇到问题要掌握“七个一”教子法等。

家庭教育是解决育人问题的主战场,作为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是凡问题学生的背后都存在着问题家长和问题家教.对子女他们不懂得现在家庭教育所倡导的十大理念,即:“学会向孩子学习;孩子不是你的私有同财产;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没有家长素养的改善,就没有孩子素质的提高;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他们更不懂得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基础.所以往往造成了多种类型的问题生.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大致把问题生分为:暴力倾向型、自卑型、溺爱型、嫉妒型等几种。

现在,结合我校的省“十一五”课题<<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的案例,来谈谈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及该如何解决。

一、暴力倾向型王纪超,男,成绩差,他上课时经常无精打采,眼睛眯成一条缝,像是要睡觉状,但有时一旦来精神了,上课总爱插嘴,多动,自控能力很差,下课在走廊中、教室里看到他奔跑,听到他大叫的声音,课后常和他人发生争吵、打闹,是一个师生看了都要让他几分、头疼的人物。

经调查发现,他这种性格的形成来源于他的家庭。

他的妈妈是我校的食堂工人,初中文化,爸爸外出打工几乎常年不在家。

作为单手人,又身为妈妈,所以免不了对他的宏大宠爱,溺爱有加,但孩子一旦有了错也不没时间说教就打骂,这造成了对孩子的影响,让他形成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的印象,至于效果如何,那另作别论。

家庭教育八种戒律

家庭教育八种戒律

家庭教育八种戒律
1. 不能用物质贿赂孩子
家长不能通过物质上的奖励或贿赂方式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否则孩子将会逐渐失去自我约束能力,变得越来越无法自律。

2. 不能替孩子做一切
家长不应该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这会阻碍孩子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能力,同时对孩子的责任感造成负面影响。

3. 不能打骂孩子
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逆反,甚至出现反抗或沉默抵抗的情况,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和谐。

过多的放纵会让孩子成为追求享乐的人,失去自我约束和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不利。

5. 不能过分严厉
家长不能过于严厉,否则孩子会感到被束缚,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对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6. 不能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于干涉
家长不应该对孩子的一切生活和学习进行干涉和控制,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独立的发展环境。

7. 不能对孩子缺乏关注和陪伴
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关注和陪伴,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心。

8. 不能让孩子与现实脱节
家长不应该让孩子与现实脱节,不要为了让孩子舒适而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设置过多的限制和条件,应该让孩子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家庭教育的八大法则

家庭教育的八大法则

家庭教育的八大法则:1、不要过分期望对孩子表现过分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

一定的期望是孩子前进的动力,但是过分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2、不要过度包办、代替如果孩子的每一件事你都过于担心,都希望自己能够帮他(她)铺好路,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这种行为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独立。

父母要做的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在他们跌倒时给予安慰。

3、不要过度满足家庭教育的八大法则:1、不要过分期望对孩子表现过分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

一定的期望是孩子前进的动力,但是过分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2、不要过度包办、代替如果孩子的每一件事你都过于担心,都希望自己能够帮他(她)铺好路,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这种行为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独立。

父母要做的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在他们跌倒时给予安慰。

3、不要过度满足适当的物质满足是合理的,但是过度的物质满足就会让孩子形成自私享乐的心态,不求上进。

4、别存隔膜不要让孩子觉得与你越来越没话可说,否则,当他(她)走了岔路的时候,你想劝也劝不了,因为那时候他(她)根本不愿听你的。

5、坚持原则和底线孩子教育底线要把握,但是也不能依照家长的意愿人为的抬高底线。

如果孩子没了底线就像孙悟空没了紧箍咒。

宽严有度、恩威并施。

6、尊重孩子和爱护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用一种随和的语气与孩子交流总比用一种命令的语气要有效果,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理解自己。

并且,我们还要给予孩子恰当的关爱,不是冷漠也不是溺爱7、要注重价值观的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对于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家长要懂得时刻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8、为了孩子而改变完善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大多数孩子的行为习惯与父母非常相像,所以孩子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父母必须得完善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适当的物质满足是合理的,但是过度的物质满足就会让孩子形成自私享乐的心态,不求上进。

家庭教育的8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8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8大误区家庭教育的8大误区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8大误区,希望有所帮助!一、以分数论“英雄”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

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

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

四、不对孩子因材施教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孩子发展有自身规律。

身体发展如此,智力、心理发展也是如此,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

六、忽视孩子体育锻炼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让孩子玩,或认为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孩子的发展首先是身体的发展,只有营养,没有运动,身体健康无法实现。

七、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

家长自我要求和教育方法

家长自我要求和教育方法

家长自我要求和教育方法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家长自我要求和教育方法一:家长自我要求从孩子上小学起,就发现孩子成长的乐趣与烦恼与先前有所不同了,有时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和你交流争论一个个小事情,有时从嘴里蹦出的一连串的关联词和成语,让人感到惊喜和对自己教育方式是否得当的担忧,真怕自己的不经意,误导了成长中孩子。

所以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认真的思考,希望与各位家长共勉。

一忌重才轻德,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二忌家长作风,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一要爱护,尊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要注意批评方法.二要淡化家长意识,注意角色转换,多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和诱导,摒弃居高临下,不容置辩的教训口吻.三要讲话注意时机场合,使孩子乐于接受,切不能以"我都是为了你好"而言行过激.三忌挫伤童心,欲把学童变"书痴".避免“见其"啃书本",就沾沾自喜;见其"贪玩"就忧心忡忡,斥之为"不长进"”事情的发生。

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寓教于乐对小学生尤为重要.四忌言行不一,身教缺失.有些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做得却是另一套.如要求孩子文明用语,自己却满口脏话;要求孩子团结友爱,身为父母却频发"内战".有位教育家强调:"家长的行为是展示给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施教者必须首先致力于自我教育.五忌"以奖代教",用金钱物质调动积极性.分数与奖金"直接挂钩",结果不仅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事与愿违,助长了孩子凡事讲条件的不良习气.六忌越俎代庖,包揽孩子力所能及的各种家务.引导学生适当干些家务,无异于一种调节和休息,对培养其自理能力及爱劳动的品质不无裨益.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品质和自理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修课",大可不必怕孩子累着.七忌不明事理,用歪理邪说"误导"孩子.出于对孩子的娇惯,动辄为孩子出馊主意,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大,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家教时出言不可不慎,应该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趣引导孩子"走正道".八忌非议老师,.避免在孩子面前随意对学校,对老师,对教学工作发表不负责任的议论.古人云:"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公开教育与背后教 育不一致。
表现在对孩子要求严格, 可自己做的则是另一回事。
5、忌言教和身教不一 致。
表现在公开场合考虑影响和 面子对孩子从严要求,而在背后 放任自流,得过且过。
六、满足孩子的物质需 要和精神需要不一致
表现在溺爱孩子,对学校(幼 儿园)的教育和严格要求不配合, 乃至表示不满和对立情绪。
七、忌家庭教育和学校 教育不一致。
表现在注重吃、穿、用,忽视 思想教育和智力开发。
八忌对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要求不一致。
表 现在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智 力开发,而忽视道德、意力开发, 而忽视道德、意志、兴趣等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
再见
家庭教育八忌
一、忌父母教育不一致。
表现出对同一问题的不 同态度,或父母凭自பைடு நூலகம்的喜 怒随意设立规矩,形成严父 慈母或严母慈父状态。
二、忌长辈和晚辈教育不 一致。
表现出祖父母和外祖父 母对子女的过分宠爱。往往 晚辈对孩子要求严,而长辈 成了孩子的“避风港”。
三、忌朝令夕改对孩 子的要求昨天和 明天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