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合集下载

《格列弗游记》读后感7篇

《格列弗游记》读后感7篇

《格列弗游记》读后感7篇《格列弗游记》读后感1翻开前言,再体看了一遍__,我才发现,这本书与《鲁滨逊漂流记》不是同一种类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游记,也是一部讽刺小说,讽刺了十六、十七世纪时,英国人的阴暗与无知。

在书中,作者斯威夫特运用极其高深的方法。

通过自己与大、小人国、慧骃国内公民的对话、通过大量描述慧骃们的行为、动作、举止,来对比出那个时代英国人的恶劣品质。

贪婪、无知、贪钱、凶残、罪恶等,十分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于有着黑暗心灵的人的反感,作者认为那些人连“野胡”都不及。

在慧骃们中间,作者感到了慧骃们的美德,并把它们看成榜样。

作者对慧骃优良的品格十分敬佩,以至于在要离开慧骃国时,作者留下了不舍的泪水。

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想到的,不是主人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勇敢与坚强值得我们学习,也不是主人公在大、小人国受到侮辱时的忍耐力值得我们学习,而是主人公在慧骃国与慧骃们的谈话吸引了我。

他们谈到的“野胡”的道德行为习惯上的缺点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熟虑。

我倒是觉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人也没有比文中的“野胡”好到哪去:同样的贪婪、同样的凶残、也同样的无耻残暴、甚至更多的杀缪。

通过对比,我觉得,在这几世纪中,人类的科技是飞一般地突破,可是,人们在品德与本质上却没有大的进步。

反省现在的人类社会,小偷、杀人犯、抢劫犯等类人屡出不穷,那些人就好似“野胡”一样,人见人厌。

我认为,看完这本书的人,都有必要、有义务去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不随地扔纸团、不随地吐痰等,到不犯罪,不做对不起社会的事,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习“慧骃”那良好的品德,做好身边每件事。

不管你会不会去做,反正我是会去做的。

《格列弗游记》读后感2连续几天,阴雨绵绵,心情十分差,拿出抽屉中的《格列佛游记》,便慢慢地读了起来。

《格列佛游记》既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小说,也是一本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书。

他讽刺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把贪婪、为了谋权牟利的心机在小人国的大臣们身上体现出来。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30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30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30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30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篇1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随同一艘船出海,后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涉险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的故事。

情节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

把格列佛的历险写的栩栩如生,有趣极了。

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几乎入迷了,从心里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他总是给我一中“逆境丛生”的感觉,这点就是他历尽艰险后从新踏上自己的国土的主要原因,若我以后遇到这种事情的话说不定早已经一命呜呼了呢。

作者游经的地方,每一处都有人热情地接待他,而且他们的交谈也很投机。

每一页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情况,和他对人性的很多看法,我非常赞同。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存在那么多的邪恶呢?看了第四部分我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要抢劫、偷盗、欺骗、伪造、撒谎……难道这些不能排除吗?难道真的不能像慧嘶马一样吗?中国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国家,假如生活多一些像慧嘶马一样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和谐、美好、幸福。

美德是从现在培养起来的。

让我们培养美德、发扬美德吧。

让中国的美德更加在中国大地上传播!《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篇2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要简述了主人公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一艘船出海航行,遭遇风暴后,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终回到自己的国家的故事。

说起小人国,大人国的故事,大家可能都不会感到陌生。

它们来源于英国杰出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作者是乔纳森·斯威夫特。

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几次出海遭遇不幸从而几次到达各个国度。

其中,有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马国几个虚构的世界。

还通过主人公在这几个虚构的国度里的离奇旅行和种种遭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辛辣的讽刺了、批判了英国的内政与外交政策。

每到一个国家,通过人物性格,旅途遭遇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陈腐和不可救药的社会本质。

主人公格列佛每到一个幻想的国度,都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耳闻目睹,无奇不有。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格列佛游记》似乎有无穷的魔力,我一捧起它,就深深着迷了,就连晚上睡觉也惦记着它。

这本书实在太精彩了。

书中主要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马国经历的种种有趣的事。

想听听吗,那就让我给你讲讲吧!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登上了一艘船出海航行,很不幸遇到了风暴,船上的人除了格列佛全部遇难。

因为这一次九死一生的磨难,他来到了一个神秘国。

当他发现自己被小人们绑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置身于小人国,而自己就像一座大山。

接着,他又穿越到了大人国。

大人国的居民身材高大,他只有巨人们的一个拇指那么大。

然后,格列佛又来到飞岛国,那里的人真是怪模怪样的,一个个眼睛凸出来。

真是吓死人了!最后,他来到了神秘的慧马国。

慧马国是一个不会说谎的国家,那也是我们向往的国家呀。

这本书在我面前展现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让我叹为观止;这本书也打开了通向心灵窗户的门,使我受益匪浅。

慧马国这个故事讽刺那些不道德,不文明,欺骗别人的人。

同时也要为自己做个提醒,不要像那些虚伪的人一样。

做人不能撒谎,要心灵美,要相互信任,要助人为乐。

所以我觉得,同学们都应该向慧马国的人学学,争做“美德好少年”!《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暑假里,好朋友送我一本《格列佛游记》,且兴冲冲地说:“我相信你一定会爱上他!”面对他自信的眼神,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主人公—格列佛,在航海旅行途中,先后经过了小人国、巨人国、神奇的飞岛国和充满智慧的慧骃国,历经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比如:初入小人国时,格列佛被当作一个大怪物,他们用粗大的绳子捆绑着格列佛且态度极其不友好!然而格列佛面对粗鲁顶撞自己的“小人国”公民则是温柔对待,并且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拯救了很多小人国公民的生命。

“小人国”滑稽的公民们不由得让我想到近几年来西方某些国家看到我们中国崛起,心生胆怯。

于是像小丑一样变着法散布各种谣言污蔑我国名誉,甚至不惜降低智商采用“不良少年”手段给我国制造各种麻烦!面对这些小丑们,我国领导人则依旧坚定真善美的信念,甚至关键时刻不计前嫌地伸出援助之手。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让我有了许多疑惑:在利立浦特岛上时,格列佛为什么要一心一意为那个狂傲的国王办事?为什么在三年生活里,格列佛就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了厌恶和反感?为什么格列佛在慧骃岛就毫不想念自己的妻子儿女?这些,终于在我多次去读书时,找到了答案。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在本书的第二卷中,作者借大人国的国王之口说:“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是自然界从古到今容忍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最有害的一类。

”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第三卷中,通过对格拉多科学院人士所从事的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讽刺了英国当时的伪科学。

有关勒皮他岛的描绘则批评了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和压迫。

在这本书中,作者利用格列佛这个任务去航海,但实际上是在讽刺现代人的无知与伪装。

读完这本书后,它所带给我的愉悦,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中这一波三折的剧情,也让我心惊肉跳。

在书中所说“伟大的功绩在君王眼里算什么”,是的,如果你一时拒绝满足君王的奢望,再大的功绩也不能得到宽恕。

君王身旁有忠臣也有小人,所谓的忠臣逆耳,君王中又有几个听得进去呢?君王所说无非是小人的对君王的猜测之心,而历史上又有几个忠臣被善待过呢?在君王眼里,只有战争与争夺,总想成为万人之上,成为所有人的王,拥有所有的土地,让所有人听令于他,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个不是这样的君王呢?这篇游记写出来的是一个浑浊的世界,是人类的残酷,作者所隐含的讽刺是英国社会的风貌。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会,唯独幸福太少,而战争却越来越多,静下心,放下欲望,让和平来到我们的身边,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格列佛游记,格列佛住在英国的诺丁汉郡,格列佛在他的五个兄弟里排名第三。

他的爸爸让格列佛去伊曼纽尔学院学习,格列佛在哪里学了四年,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和数字的知识。

后来,在贝茨格列佛先生的帮助下出行航海,回来以后格列佛,准备再次航行。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汇总[12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汇总[12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汇总[12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篇1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小人国,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到童话中生活了。

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人文风情,这正是《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

每个人都曾渴望到童话世界,但当真正到一个不属于我们的地方时,我们也不一定是幸运的。

就拿我所喜欢的《格列佛游记》来说。

主人公格列佛其实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他愿意为了朋友而去冒生命危险。

他这一次奇妙的小人国之旅就是从“羚羊号”轮船触礁开始的。

当时在海上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再度醒来时便来到了小人国。

他被送到都城的时候,竟有人向他放箭攻击,但是以为他的大度,使小人国的百姓对他充满了好感。

当他重获自由时答应帮小人国抵御外敌。

以为战功他很得小人国国王的器重,但是皇帝却不满足,想要格列佛帮他实现他的'野心,他不愿意,便使那些早已嫉妒他的官员有机可乘了。

他们在朝廷上控告他,与国王密谋杀害格列佛。

不过,由于好朋友瑞尔德里沙的提醒和利立浦特敌国人员的帮助,他逃离了这个国家,坐上小船,最终回到祖国。

看似是很平凡地来到小人国又很平凡地离开,但就因为如此才暴露了官员的奸佞献媚。

格列佛在小人国被官员恶意陷害,更是突出了小人国的腐败和皇帝与大臣们的昏聩无能,在那样的社会下,暴露出来的社会的丑恶现象在现在耒说也是存在的。

小人国的那些官员完全就是一副阿谀奉承的嘴脸,就像现在许多高官,为了金钱他们就背着人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事,这样的社会风气是不被当今社会所允许的。

这本书中小人国的故事批判了许多社会风气,我们当今社会更不能像这本书中一样,如此丑恶的现实会将现在的时代污染。

小人国固然奇妙,可是在那样一个充满讽刺、腐败的国家,连最美妙的童话都变的得灰暗了。

书中的世界往往令人向往,甚至有时能让一个人沉迷到无法自拔的地步,但当梦境变为现实时,你确定你一定能招架得住吗?所以,别总想把书中的一切搬到现实中,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生活,过于企及虚幻未必能如我们所愿。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15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15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15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早就听闻《格列佛游记》的大名,前几日有幸与一群朋友一起读了这部名著,感觉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做家斯威夫特以自己的名义写的,书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游历了许多神奇地方,这些地方是比人不可到达的奇妙之地,他也以自己的真诚善良赢得了当地许多人的爱戴和拥护。

他曾经经历了神奇的小人国,那里的人们开始把他当做怪物看待,但最后由于自己的真诚而成为了好朋友,他周游世界,到过慧铟国,经历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积极乐观的态度,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学生很喜欢这本书,可以从书中找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学到许多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我真想和格列佛一样的周游世界,探询人们不知道的`秘密,我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知识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教育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在书中我非常喜欢作者的一段话,那也是他的人生所得,值得我们去体会,我也会把这段话当做我的做人标准。

书中的话一直在我耳边盘旋,让我一遍遍地回想着那个理想中的美好社会。

“人人都能拥有真诚,公正,克制自己等等美德。

如果人人都能实现这些美德,再加上经验和善本之心,人人就能为国家尽义务,只不过还需要学习一段时间罢了。

如果一个人缺少德行,即使他具有卓越的才能也于事无补……”《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在寒假里,我还读了一本名叫《格列佛游记》的书。

它的主人公是格列佛,这本书主要写了格列佛先后4次旅行的情景。

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中遇到风暴,船被打翻了,他漂流到了小人国,在小人国里,小人国的居民把他当作一个高大威猛的巨人,格列佛以至于稍不留神就能踩死几个小人国臣民,甚至他的小便就轻易扑灭王宫大火。

一顿饭要数百个小人才可以做。

他可以让小人国臣民在他的手掌上跳舞,轻而易举地打败小人国强大的军队。

在大人国,他却显得非常渺小,以至于成了大人国儿童的玩具,那里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显得非常庞大,就连弹钢琴也要站在非常高的凳子上,并且不断地来回跑动,用拳头狠狠的砸琴键,才能弹出声音来。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5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5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5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上海难,漂到了小人国,被小人捆住。

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他运到京城献给国王,而他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

后来王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恼火了。

于是,小人国君臣准备除掉格列佛。

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人国。

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

把格列佛卖给了皇后。

格列佛在该国待了三年,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

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

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

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贼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

先去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接着,格列佛来到巫人岛。

然后,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

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后五个月,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

途中水手叛变,把他囚禁了几个月,然后被放逐到"慧骃国"。

在这里,格列佛遭到一种形状像人的名为"野猢"的畜生的围攻。

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来给他解了围。

于是他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

格列佛怀着对"慧骃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作品,文章记述了主人公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部小说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

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的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批判了当时的英国政府。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8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8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8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格列佛游记》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等地的经历。

在小人国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长度的十二分之一。

人的身高只有6英寸。

格列佛在那犹如巨人,一顿要吃好几车食物。

但格列佛也对小人国心怀感激,帮助小人国取得战争胜利。

而在大人国,一切与小人国恰好相反,居民身高80多英尺,麦子也有40英尺高,格列佛变成一个小小的“宠物”,随时有被踩扁的可能。

但在这些国家里,官员们还为了自己的权位进行无聊的政治斗争而格列佛到了飞岛国和慧姻国以后,更是一种荒唐景象。

飞岛上的统治者靠搜刮下方财物养活自己,若不服从,国王就把飞岛罩在他们头上,夺取阳光,甚至直接毁了下方。

格列佛和马国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讽刺。

这一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罪恶。

以上看来,童话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作者写这篇__的真正用意是对那些手段残忍思想败坏的人尖锐的讽刺。

那些可恶的耶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满足的时候……因此我们大多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为了拿到少许工资每天不得不劳动,让少数人过阔绰的生活。

我想人万不可贪财,要心灵纯净,用自己的良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才会赢来赞赏。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格列佛游记》的书,书里身高六英寸的小人国居民、矗立如塔的巨人国国民、浮在空中的飞岛、充满理性的慧骃……这一切让我耳目一新。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的一部优秀讽刺小说,也是一部奇书。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以游记的形式,写了他在四个国家的旅行见闻,即小人国之旅、巨人国游记、飞岛之旅、慧骃国游记。

在一卷卷的游记中,作者用大胆的笔触,虚构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奇幻世界,并借主人公格列佛的各种奇遇对英国的政治以及人性的丑陋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书里的主人公——格列佛靠着英勇无畏的精神解开了人生中的精彩一页:在一次航海事故中独自漂流到了小人国,在这里,小人国的居民把他当作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山”,一不留神就能踩死几个小人国的居民;在巨人国,他却显得非常渺小,顺理成章地成了巨人国农民的“摇钱树”;而飞岛国对下方城市统治很霸道,他们移动飞岛到反抗他们的城市上空,不让他们享受阳光权和雨水权;在慧骃国,马有了人拥有的理性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而人却成了没思想、没感情的“野胡”!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拥有像格列佛一样具有伟大的勇于探险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当我看这本书,直到我看完这本书,都认为这是本想象力一般的书罢了,但当我细细的品味,却发现在这看似一般的想象力背后,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没错,我理解了,怎么是一篇讽刺小说,而不是儿童读物。

这本书从“我”说起。

“我”也就是个普通人罢了,进入小人国,进入大人国,慧的国家,都仿佛成了整个英国的代表,不停宣传着大英帝国的繁荣昌盛;而当“我”和这三个国家的人们说起英国时,却很少有赞同的和夸赞的,大部分都是质疑啊质疑,对抗啊对抗,挺讽刺的。

直到慧的国家,“我”才明白了过来,这社会的黑暗,腐败,阴冷……自己以前竟然生活在其中,不停的夸着它,那些狡诈邪恶的野兽竟是自己的同胞,这不是很讽刺吗?
小人国的国王,比臣民高那么一点点,就是万人之上,选拔大臣,就是看谁跳绳跳得高,不少人为此摔得惨不忍睹,却仍旧不敢停下,两个国家打得死去活来,就为吃个鸡蛋,这样的事通常发生在三岁小孩的身上,小人国的一切,不只是身小,而且心小,年龄思想与身体一般大,挺讽刺的;“我”最后被这些小不点弄得落荒而逃,讽刺啊。

大人国,为生存被人家玩弄于鼓掌之间,在小人国见了国王叫国王还合理点,到了大人国为生存,就毫不犹豫地,自动地改口叫主人了,讽刺啊,这样的气节,令人赞叹;人不
停的称颂着自己无穷的功德,赞美自己的力量与强壮,到了大人国,被猫吃也是一件随意的事,讽刺啊;“我”不停的策划着逃跑,预测着逃跑,最后被一只鸟提起来飞走了讽刺啊。

个人认为,到慧的国家以后,本书压轴的部分才开始。

怎么到的呢,见到了海盗,一无所有的流落到了这里。

一上岸就见了很多令人讨厌的动物——野胡。

这种动物肮脏,阴险,狡诈,无耻,“我”都看不了他们几眼,但讽刺的是,看不下去的原因就是,这种动物和人怎么那么像呢,不只是长得像哦,那些“值得赞美的”性格也几乎和人没什么两样。

说实在的,这不就是人吗,人有什么资格讨厌他们,但是人就是牵强地找着自己与它们之间的区别,区别还是有的,人没爪子,野胡有,人有理性,野胡没有,人有发型,它们没有,现在人还有电脑了呢,不过这些区别进一步反映的貌似是人比它们还低级;人没爪子,树皮都挖不动,人有理性,学会了穿衣服,却也学会了说谎,学会了欺骗,人有发型,但在野胡看来说不定和尚的最好看,人有电脑,我现在就在用它,不过费电,污染环境,让人上网瘾,让眼近视,一个游戏让我们班的大部分都上网吧去了,简单就是快乐,人也忒复杂……也罢,我可能有一点偏心,刚才说的都是表面,人的坏品质比它们多得多,这才是关键,品质坏了,一锅汤都坏了,人进化出好东西的同时,坏品质也越来越多,
区别在本质上并没有,没有高级与低级,一回事。

“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年,终于明白了,自卑了,想改变了,不想走了,死在这里也没问题了,可是慧们却又容不下“我”了,“我”被赶走了,回到家怎么看都是一堆野胡在街上走来走去,小朋友们也不愿意和“我”玩了,我能看在眼里的只剩下了马。

“我”终于觉悟了,但这是可喜呢,还是可悲呢,是讽刺。

人们可以只当这是一本小说,一本游记,而不用理会,但人们理解它的时候,世界会变;我理解的吧,当今社会雄辩胜于事实,理解了,也会被歪曲原来的意思,因为人的品质就是这样。

我也是人,但明白后做人会有点纠结,对人是该赞美,还是该批评,还是我理解的,人要改变,社会要改变,人和社会需要改变,人要是能舍弃一些东西,变得像纯牛奶一样,让警察之类的失业,高兴地失业,将不再有这样的讽刺。

哈哈,写完感觉像和某人打了一架,好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